"五千年"信手拈来随意包装 "文化啃老"何时休?——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2:33

"五千年"信手拈来随意包装 "文化啃老"何时休?

2010年09月12日 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26)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文化啃老”何时休?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四大名著”的改编剧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孙悟空祖籍”、“西门庆故里”之争犹自面红耳赤,某讲坛节目依然口沫横飞庄周与帝后齐共一色……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前所未有之活色生香“爆炸”在民众的眼前。

  如同经济上的“啃老”一般便捷畅爽,“文化啃老族”们只消轻抬手从五千年里摘那么一点儿,涂脂抹粉、描眉画鬓、雕梁画栋、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地“打造”“包装”一番,就可以大大方方出来见人了,浑不管对面是惊喜还是惊吓。

  众所周知,发展文化产业最是需要创造力;而文化啃老的现象实则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缺乏应有的创造力,只能依靠稀释或颠覆经典、争夺名人遗址来吸引大众的吸引力。“曹操墓”疑云尚未散尽,诸葛亮故里襄阳南阳之辩亦未解,四地争抢曹雪芹,五省七地争二乔,更有甚者“西门庆”这个文学名著中虚构的淫贼竟也引来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黄山争相打的招牌。

  一些地方政府的文化开发无非就是这样的套路:祭出所谓名人大旗,管他古代还是现代,虚构还是现实,留美名还是遗臭名,然后修建几处故居或主题公园之类的景点,接下来只等着揽客卖票了——政绩冲动下的经济博弈,缺乏创新一哄而上,最后留下的不过是似曾相识毫无特色的几处仿古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短视,更令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庸俗化和功利化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看古人戏,屏幕上不是“王朝”就是“秘史”;说古人事,帝后君臣湮没在口水中;三部“杨家将”、两部“李小龙”、三部“封神榜”、四个“孙悟空”、两位“白娘子”、四个“关公”,影视剧的翻拍毫无新意可言。别人在创造历史,我们却只懂得回顾历史,中国的文化应该向前看。

  尽管成功改制了白话文,但近年来四书五经却如雨后春笋般的盛开于四周,这并非一个不好的现象,但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体现了中国当下文化体系的极度匮乏,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这个民族的集体“啃老”,对当下文化的极度不自信,由此提升文化软实力只能终成空话。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民族,我们要做的不是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坐享其成,更不是被沉重的传统裹挟不前——中国需要的是文化复兴,而不是文化复古,“文化啃老”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