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没编好草鞋,却编出个不错的皇帝【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2:42


     刘备的一生,其实挺有戏剧性的。

     从一个社会底层的手工艺者――编草鞋的走来,一路上跌跌撞撞,失意时犹如丧家之犬,被对手赶着到处跑,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辉煌时坐拥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位居九五之尊。刘备的生活就是这样,好多时候今天只有几个小弟随从,明天就成了数万人部队的头头,又或者是这会儿还在睥睨天下,没过几天就忙着逃命,虽说孟老爷子早已敲打那些肩挑大任的成功人士,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像刘备这样大起大落,还真不多见。

      在24岁以前,刘备是个集寄生虫与无业游民于一身的家伙,《三国演义》说这哥们儿成名前是靠编草鞋为生,多少有些抬举他了,编草鞋的是刘备他妈,而小刘整天过的是“吃饭不带钱,睡觉不铺床”的日子,除了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与一群狐朋狗友厮混,别的也没啥爱好。
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在成名之后,其事迹被路边社、狗仔队和御用队伍无限度的加工之后,人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些大佬们在成名前不管多么潦倒,都是遇到过“伯乐”的啊。

      这不,尽管刘备的行为与社会先进分子完全不沾边,但还是有几个铁哥们儿认定这小子不简单,将来必成大器,――如果不是有公孙瓒这些朋友们罩着,恐怕刘备又多了“乞丐”这顶头衔。
因那场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刘备的生活才有了点奔头,觉得有个机会与平台把以前的想法与念头一股脑的抛出来,开始组织人马替朝廷解忧,――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关二哥以及那位嗓门高达120分贝的猛男张飞,为了彻底笼络人心,刘备还特意举行了个仪式,上演一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有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结拜兄弟的鼎立支持,刘备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也积累了些战功,凭借这些砝码,刘备第一次踏入了仕途,虽然官儿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公安局长,但这毕竟是个官儿,鲤鱼跃龙门也要有一连串的动作配合完成啊。

     也许,这个时候的刘备可以高兴好几天了,毕竟23岁就当上正科级干部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好景不长,刘局长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下胜利果实,麻烦就来了,首先是和前来视察的督邮大人闹得不可开交,年轻的刘备一怒之下把上司捆起来一顿暴打,然后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小弟跑路,可是逃亡之路也很不顺心,虽然中间也曾混了两个芝麻绿豆官当了一阵子,但很快就被一帮盗贼给赶跑了(让人汗颜哪),只好跑到老朋友公孙瓒那里混口饭吃。

     别说是和日后鼎足而立的曹操、孙权相比,就是同一个祖宗的刘表、刘璋日子过得也不知比刘备舒服多少倍。接下来一二十年的生活,似乎依然看不到太大的改观,刘备很少能过安稳的日子,势单力孤的他只好在袁绍、曹操这两个大地主间像墙头草般倒来倒去,最不如意的时候,还得向吕布这有勇乏谋的家伙低头……这样的日子,换作是普通人,早就过不下去了,自尊心比较强的,可能还会一头撞死算了。可刘备不愧是刘备,人家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还在一个个挫折当中积累了经验,走到哪儿就在哪里留下一份仁义爱民的好印象,――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一项项间接投资在若干年后终于迎来了回报。

      真正给刘备的人生带来光明的还是诸葛亮,如果没有孔明先生,不知刘备还要在黑暗的世界里继续摸索多久,可能一辈子就这么晃过去了。直到在隆中和诸葛亮有了那番促膝长谈,刘备才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明白过去真的是没少走弯路,面对全新的局势和空前的困难,在军师诸葛亮与老好人鲁肃的斡旋下,刘备与孙权这一对小兄弟开始寻求弱弱联合,经过两家人砸锅卖铁般的辛苦努力,终于在赤壁击溃曹操大军。刘备也因赤壁一战而翻身当家作主,正式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借着曹操与孙权闹矛盾的空隙,大肆扩张地盘。

      这时的刘备看似境况好了很多,但依然与诸葛亮在《隆中对》的要求有不少距离,没办法,只好再接再厉,从自家亲戚刘璋那里打打秋风,恰好刘璋这里也需要有人替自己出马对付宿敌张鲁,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二人很快结成统一战线。虽然后来又大打出手,但刘备不愧是鹤立鸡群的人物,花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刘璋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纳入怀中。客观地讲,刘备进军西川之举称不上完美, 地盘是扩大了不少,也招揽了像马超这样的虎将,“五虎上将”至此全部列席,但是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以致二军师“凤雏”庞统命丧雒城,对日后蜀汉多线作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得到西川是刘备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宏图大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多了这一片广袤的根据地,加上之前已经牢牢握在手中荆州、益州等地盘,刘备的底气越来越足,敢于和曹操正面交锋,夺取汉中,在争霸天下这场战争游戏中迈出一大步。
刘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刘备做的是非常得好,也得以体现其高超的领导艺术:

      首先,靠义气起家。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应付不过来只好下令由地方组织武装进行战斗,那时就连阿猫阿狗都可以出去拉队伍,可惜没啥战斗力,也不会有啥人响应,毕竟也没有人愿意跟着一个不相干的人去拼命。刘备可不一样,皇室子孙这块金字招牌份量已经是不轻的了(不管是几世的),平时乡邻就一直觉得刘备这孩子重义气,办事靠谱,跟着他不会吃亏,所以他拉队伍的速度快,也很团结。

      其次,大打“仁义”牌。老百姓不傻,但好糊弄,是非标准很简单,只要你让他觉得你是好人,来投奔的人自然就多。论如何打造一个“仁义之君”的形象,从草根一步步走来的刘备显然比曹操和孙权要老练得多,无论什么时候,老百姓看到的都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刘备。刘备从不拿自己当干部,力争做到与民众休戚有关,礼贤下士,确切地讲,刘备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刘大善人”。可是,“仁义”也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得过火了,只会适得其反,比如在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备、孙权时,刘备在撤退的路上不断遇到无依无靠要求一路跟随的老百姓,有人建议刘备抛弃辎重和老百姓队伍轻装前进,却遭到刘备的一口回绝:“要想成大事就得以人为本,今天这么多老百姓前来投靠我,我怎能忍心弃他们而去?”于是,不想与老百姓分别的刘备很快就被曹操的骑兵追上,被打得溃不成军,老婆孩子也因此失散。

      最后,牢牢控制住诸葛亮。近两千年过去了,但人们很少去怀疑孔明先生的智慧,刘备当时更是明白诸葛亮的重要性,所以不惜往茅庐跑了三趟,不把卧龙请出山不罢休。白帝城托孤之时,也不忘记叮嘱诸葛亮:我的这个笨儿子要是实在不成器,您大可以取而代之!这一句话,实在比所有的赏赐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