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五脏人漂亮 美从心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6:20
调好五脏人漂亮 美从心来

心功能 正常与否,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果心气过盛,血脉充盈,面色就红润光泽,而心气不足,供血不足,就会使容颜苍白无华。

提示:一天中,心脏最强的时间是11点~13点。如果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在中午来完成;21点至 1点是心脏最弱的时间,应该休息。

好眼神:靠肝血滋养

当肝血充足时,视物清楚,眼睛明亮,如果肝血不足,不但视物不清,还会有双目干涩、疼痛感,即使睡眠也难以缓解。

提示:一天中,肝脏最强的时间是1点~3点,我们最该做的就是睡眠,给肝脏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脏最弱的时间是13点~17点,所以,最好把让眼睛辛苦的工作安排在上午。到了下午,每工作一小时,要让眼睛休息5分钟。

红嘴唇:由脾脏打造 

从口唇的色泽、形态,可以反映出脾功能如何。如果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如果脾气亏虚,营养不良,则口唇淡白不泽,甚至发黄。

提示:脾脏最强的时间是9点~11点,脾脏虚弱的人可以把吃饭时间提前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气最弱的时间是19点~23点。不妨晚饭一小时后吃个水果,有助于健脾。

黑头发:要肾气充足

头发是血液化生而成,肾精充足则血旺,血旺才能使毛发得到充分滋养。

提示:肾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5点~7点,所以晨间进行性爱生活有益身心;肾脏最弱的时间是23点~1点,故晚上宜早睡,避免兴奋活动。

亮嗓音:凭肺润出来

肺气润足,鼻子嗅觉灵敏,发出的声音就有底气和共鸣。反之,不仅鼻子会出现堵塞、流涕,发出的声音也暗哑不亮。

提示:肺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7点~9点,在肺最有力时进行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肺最弱的时间是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片梨,至睡前刷牙时吐掉,有滋润肺部之效。

“背后七颠百病消”——强健脊柱通气血

提脚后跟有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紧接着再把脚跟下颠震震身体,就能锻炼脊柱。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就是这样一个动作。

“背后七颠百病消”并非说脚后跟颠七次,就能祛除全身之病了。实际上,这个动作是八段锦的最后一个动作,其含义是,如果前面的动作都做到位了,那么,再通过这个动作,就可以整饬身体这个“山河”。

具体做法是:两脚并拢直立,指尖贴在裤缝上(风市穴处),目视前方。两脚跟提起,头上顶,收腹提肛,两肩微沉,动作略停一下。然后两脚后跟下落,下落时,中间先缓冲一下。脚跟提在半空,停顿片刻后,再让脚跟下落触地。这个动作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

做这个动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脚跟下落时,不能一次性直接触地,中间必须有一个缓冲。否则,脚跟从高处直接落下来,力量过大,对小脑的震动过大。二是在提脚后跟再下落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上身的直立,即保持脊柱直立。这样,往下颠脚后跟时,就可以震荡脊柱和督脉,让全身经脉的气血通畅。

背后七颠有效振髓

“背后七颠百病消”里的“七颠”,做起来很简单。就是脚后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这样一上一下总共做七次。那么,这里面有什么养生道理呢?它通过脚后跟的提起和下落,来震动脊柱和督脉,激荡气血,同样可达到振髓的效果。

人的骨髓里藏的都是“精”,如果我们的骨髓出了问题,人的造血机制乃至身体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出大问题。背后七颠不仅抻拉了脊柱,还对脊柱里的“精”进行了修整。所以,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可大道内存,养生效果不可小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体的振动是有频率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锻炼中,如果我们能以一个正确的频率来对待自己的身体,那身体的很多毛病就都能得到修复。但如果我们只是胡乱活动身体,不因循规律去锻炼、生活,就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脚趾抓地,锻炼肝经

这个动作的核心点之一是脚趾抓地。脚趾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交汇之处,脚趾抓地可以刺激循行在脚趾上的所有经脉,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另外,因为肝主筋,所以脚趾抓地就是锻炼了筋的功能,也就是锻炼了肝经。

老躺着反倒养不好病

“伤筋动骨一百天”,从这句俗语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的康复观。“很多百姓生了病就要捂着、盖着、躺着,一动不敢动,认为这样身体才能好得最快,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张通教授指出,一味地静养,有时候不但养不好病,反而会造成身体机能的退化,甚至“养出其他的病”。

三类病人最不该静养

李女士在2008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在经过多次牵引治疗度过急性期后,她开始了长达1个月的卧床休养。“当时医生确实叮嘱我,要多练练腰椎周围的肌肉,给腰椎穿上'小皮袄’,以后才不会再伤着。可家里人觉得伤了腰就不能下床,就这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不但手脚没劲了,走路、拿东西都轻飘飘的,腰的问题也好像更严重了,天天得戴着护腰,平时也基本不敢弯腰。”“这样的病例,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因为病人或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加之对疾病本身过于恐惧,导致错过了康复的好时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康复科主任刘遂心教授说。

在中国,且不说心脑血管、癌症等大病手术后病人会长期静养,即使感冒发烧、生个孩子等日常病症,人们也倾向躺在床上养病,认为这样恢复起来更快。比如,很多人感冒发烧后觉得身上没劲儿,干脆卧床休息。其实身体越不动抵抗力可能越弱,不妨在傍晚时出门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反而更有利于病情恢复。而对于一些小手术的患者,比如阑尾切除术,或是生完孩子的产妇,在国外一般只要麻药劲儿退去,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了,身体状态好的,尽早下床走走。

胡永善说:“尤其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骨伤患者最愿意静养,而他们恰恰是最不该养着的病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就有患者家属向张通咨询,一名52岁的高血压患者,怀疑得了脑血栓,现在“一动都不敢动”,用家属的话来说就是“平时死都不怕的人,现在连病房门都不敢出”。张通强调说,“这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误区,拿脑血管病来说,发病伊始,就是进行康复的最好时机。以脑卒中为例,数据显示,存活的脑卒中患者有3/4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上海华山医院康复科主任胡永善教授指出,如果能让这些患者都进行正规康复治疗,那些有后遗症的、拄着拐棍的人,就会少得多。

“养”出来的一身病

“事实上,静养只是康复的一部分,人们在手术、重病后,的确需要两三天卧床休息,以利伤口愈合等,但如果一味静养,便是一种很糟的康复了。”

胡永善指出,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让一个正常的人卧床7天,带来的衰弱需要用另外7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一,引起肌肉和关节挛缩。张通认为,这是中风后病人残疾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第二,导致骨质疏松。当骨头不在正常活动状态下承受压力时,30小时后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第三,易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静坐,得随时提防体内的定时炸弹——有“病房幽灵”之称的静脉血栓。在美国,有资料显示,目前有1/3的住院病人正面临着这一威胁。

第四,增加复发几率。刘遂心指出,不论心脑血管病患者还是诸如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患者,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康复,复发的几率都会大大提高。

第五,影响生活质量。张通说:“长期静养导致肌肉'废用’,会让患者丧失许多基本生活能力,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情,只能由别人代劳了。”

“事实上,康复是一门复杂系统的学科,但是国人对它了解不多,很多人也因此丢掉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健康。”胡永善不无遗憾地说。而在专家们看来,国人对于康复主要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首先,认为只有诸如桑兰等高度伤残的人,才需要康复。北京市康复中心骨科主任张庆民说:“但凡引起生活不能自理的疾病,都需要康复治疗。广义地讲,所有人一生中都有需要康复治疗的阶段。”不但骨科损伤、神经损伤需要康复介入,心脑血管疾病乃至精神疾病,都需要康复。据统计,老年病患者有一半都需要康复治疗。

再次,认为康复就是做做针灸、按摩。张通说:“确实,针灸和按摩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好处,但是必须在正规的机构做。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诊所也打着康复的旗号,让大家误以为这就是康复的全部。”

最后,认为只要运动了,就是在做康复。刘遂心说,运动是康复中重要的一环,但病人该做什么运动、怎么做、做多久,其中都有大学问。比如说,中风后的患者走路,有人接近正常人,有人却一瘸一拐的,这就是有效康复和无目的运动的区别。

背着氧气瓶也要运动

“现在的医学水平已经非常发达,'保命’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三分治疗、七分康复,如何让病后的人不留或少留后遗症,就是康复的任务了。”张通指出,“现在三甲医院都设有康复科,有些城市还有专门的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病重者需要住院治疗,病情较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回家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直至身体完全康复。”

刘遂心建议,如果病人只能卧床,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一些“被动”运动,比如抬手、抬腿,肌肉按摩等。还需要注意,肢体的摆位,比如膝盖骨骨折的病人,要把膝关节呈不同角度弯曲摆放,避免关节僵化。一旦病人度过了急性期,体征稳定,最好尽快投入康复。脊柱受伤的病人可以躺在床上,举举矿泉水瓶子或者拉拉皮筋活动上肢肌肉,还要做扩胸运动,锻炼呼吸肌力量,保护肺功能。总体原则就是,在不伤及患部的前提下,尽量多活动身体其他可动的部位。心脑血管手术或是女性剖腹产后,应尽早下床走路,开始每天走50米-100米,以后逐步增加。在身体情况好转后,可以尝试在自行车、跑步机上进行运动,保证达到一定的运动心率。而对于感冒、发烧等小病,虽然不需要进行系统康复,但也尽量不要整天卧床,上午、下午可以在通风处各进行30分钟的活动,有利于康复。

“在国外,不论医生还是患者,康复的意识都非常强。”刘遂心在美国访问的两年间,有很多感慨。在美国,急性心梗、心衰等患者一旦病情稳定了,都会在医院的康复中心进行3个月的运动康复,有些患者下了手术台,第二天就开始运动康复了,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甚至背着小氧气瓶运动。他们的康复费用,部分或全部由医疗保险公司负担。而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不能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接受康复治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康复可以还原患者的社会属性,让他们像正常人而非病人一样生活。”

英国医学专家的9条健康法则

很多人都知道,每天吃5份果蔬、常锻炼、多喝水之类的大众健康法则,其实不少医学专家都有一套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秘密健康法则,比那些大众法则更为实用、有效。

药永远吃最小剂量

英国著名药剂师西德·戴加尼指出,所有药物都会影响大脑,即便是普通的止疼药。药并不是吃得越多效果越明显,为了避免损害认知能力,他总是服用最小剂量。

尽量别用吸尘器。伦敦整骨医生西蒙·罗斯的黄金健康法则就是绝不使用吸尘器,因为太伤背部。使用吸尘器时半躬的姿势,很容易伤害肌肉等软组织,诱发背痛。如果必须使用,应尽量把它和身体贴近,最大程度地减少拉伸和弯曲。

每天穿不同的鞋子。著名足病医生特雷弗·皮尔奥说,鞋里的汗液不可能一晚上蒸发干净,如果连续两天穿同一双鞋,温暖潮湿的环境很容易让真菌大量繁殖。

晚上8点后绝不吃东西。伦敦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病医生马太·班克斯解释,晚上吃东西会增加胃酸反流的几率。短期内让人感觉烧心、不舒服,长期胃酸反流还可能与食道癌有一定联系。

大量补充维生素D。英国权威皮肤科医生尼克·罗伊每天都要补充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他说,现代人长时间待在屋里,又采取各种防晒措施,很容易造成从阳光中摄入维D不足,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心脏病、前列腺癌等。

用5分钟放松跟腱。英国利斯特医院骨科创伤医生罗伊·图德琼斯每天都用5分钟放松跟腱。具体做法是:脚尖点在楼梯上,让脚后跟慢慢下落。他认为,跟腱不好是所有足病问题的根源。

少喝一点果汁。英国营养学家艾玛·威尔只吃水果,很少喝果汁。她认为,果汁的糖分和热量都很高。柑橘类水果榨出的果汁酸性非常高,容易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偏头痛、牛皮癣和蛀牙。很多果汁的原料是浓缩汁,这说明它们兑水前冷冻过,抗氧化剂大量流失。

避免用电动工具。听力专家保罗·达罗克在生活中尽量不用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等,因为它们噪音过大,使用时如果不注意保护耳朵,会导致听力受到永久性损伤。

别总抱怨疼痛。权威整形外科医生约翰·罗尔斯从小患有长期的背痛,但他从不服用药物,而是相信自己能克服。他说,有人疼痛非常轻微,却一直抱怨;有人病痛严重,却生活得很快乐。追求一种完全没有任何疼痛的生活,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养生就是这样简单。2010年6月,尤昭玲、王琦、王新陆、仝小林、张伯礼、张国玺、唐旭东、晁恩祥、高学敏、温长路、樊正伦11位专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养生指导。 那么,这些专家是怎么看待养生的呢?

别跟自然“对着干”。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王新陆认为,中医养生最高境界是老子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简单地讲,也就是要顺应四季的规律,别跟自然规律“对着干”,冬天该冻一冻,夏天该热一热。

王新陆教授平时的生活很简单,并没有太多的讲究,但他认为“善不可因其小而不为,恶不可因其小而为之”,养生也是一个道理,要“积小善而成大善”,好的健康习惯其实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等等,但关键是要从“知道”变成“做到”,虽然每个人所处环境不一样,但是在大的健康原则下,完全可以自己灵活应用。 

女人养生重在养血。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的尤昭玲教授是著名的妇科中医专家,她认为,血为女人之本,女性特殊的生理使其一生数伤于血,“有余与气不足与血”,守得住一份血,方留得住一份青春。因此女性可选择食用桂圆、荔枝、大枣、赤豆等以补血养血。 

吵架不能吵半截。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樊正伦教授说,“我常跟女士说,如果跟你先生吵架,什么时候把你气哭了再走,别气半截。”生气的时候肝气特别旺,一哭,肺气上来了,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气一通肝气就调达了,如果气一半,肝气没下来,回头还得接着吵架不说,还容易得病。所以,吵架时不能吵半截,要吵透。

72岁也要每天散步。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认为,“养生之道讲得再多,关键还是在于实践。”高学敏坦言,自己今年72岁了,每天早上起来要散步,好从睡眠状态慢慢清醒,白天神清气爽;晚饭半小时之后还要走很长时间,这样为的是可以清理体内“垃圾”。如今高学敏教授的血糖血脂等指标都正常,应该也是得益于每天坚持走路。

常练练“回头望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说,自己在生活中更倾向于形体运动的养生,会比较注意一些肢体运动,经常走动走动,做做伸展的健身操等等。中医里有一些广为流传的颈椎运动方法,大家不妨学学,比如左顾右盼、回头望月、哪吒探海等,都是很容易记的几个动作,都可以放松颈椎和腰椎。

普洱茶牛奶是好搭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授说,自己每天要喝几大杯普洱茶,普洱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茶,一方面能帮助消化,另外还可以促进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可以帮助预防“三高”,清除体内废物。但是长期喝茶容易带来一个问题,会导致体内一部分钙流失,所以,常喝茶的人可以跟牛奶或酸奶搭配着喝。仝小林教授认为,中医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关键是看你是平衡还是失衡。如果人处在身心都很平衡的状态,那就是健康,如果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那就是疾病。

深呼吸帮助吐故纳新。中日友好医院的晁恩祥教授说:“吸气时,尽量鼓肚子;呼气时,尽量收肚子。”自己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做一套“腹式呼吸操”,简单地说,就是深呼吸。作为中医呼吸科专家,晁教授的日常保健非常重视维护呼吸系统这道人体重要的防御“保护伞”,而深呼吸就是一种有效的呼吸运动锻炼方法,可以帮助人体吐故纳新,还可以加强肺脏的活动,增强肺活量。据《健康时报》

开个“心疗”处方。“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从一定程度上讲,再好的药品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拥有好心态。对此,专家为大家开了一个“心疗”处方。

笑是营养素。研究证实,笑能降血压;笑1分钟可以起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笑还能释放压力,减轻沮丧感;笑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中老年人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喜剧、漫画,多听相声。

“话疗”是特效药。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健康秘方:话疗,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包括共进晚餐或午餐。

朋友是“不老丹”。老人长期独处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所以,即使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总憋在家里,要努力扩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并试着主动向素未谋面的邻居问好。

宽容是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很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而学会宽容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淡泊是免疫剂。做到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心会很累。遇事不妨潇洒、大度一点,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满足感,有利于延年益寿。

 

急性腹痛或是心梗!急诊医生给出7大健康忠告

如果问世界上最常出现生死攸关的地方在哪里,那非医院的急诊室莫属。当风驰电掣的救护车呼啸而至,就预示着又一个生命危在旦夕。然而有些时候即使医生全力抢救,很多鲜活的生命还是遗憾地凋谢了。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或者在急症突发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减少悲剧的发生呢?本期,《生命时报》采访多位常年工作在一线的资深急诊医生,听听他们的肺腑之言。

心脑血管意外最常见。“要给急症的发生率排个座次,心脑血管意外多年来一直稳居第一,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了。”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孟庆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往心梗、脑梗、脑出血等意外老年人多发,近年来中青年人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这些病人虽然年龄性别不同,但往往有动脉硬化、“三高”、肥胖等基础病,且多有吸烟、压力大、生活无规律、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专家表示,这些人群在生活中一定要预防心脑血管病突发,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记住清晨是心脑血管意外发病的高峰。起床后3个小时,即早晨6~9点要避免剧烈运动,即便早锻炼,也要柔和一些。对于平时服药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药效一定要覆盖清晨这段时间。另外,老人早晨起床时一定忌过猛,最好先在床上活动一下,然后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一会再下地。

其次,警惕心脑供血不足成为意外发病的诱因。老人忌吃得过饱,吃太多容易诱发脑梗、心梗。有的高血压病人发现血压增高,习惯性地含服心痛定,这是个常见错误,心痛定会让血压降得过低,反而引发脑梗、心梗。

再次,无论变冷、变热,气候变化都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因此,在天气变化时,老年人等体弱者一定要做好防范,特别是秋冬季节,保暖措施一定要做好。

此外,孟庆义特别强调,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还要警惕另一种意外———主动脉夹层,通俗地说就是“血管劈了”。主动脉位置偏后,如果动脉硬化、弹性变差,人突然做拉伸后背的动作,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其死亡率甚至超过心梗。所以,老人、动脉硬化患者平时的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切忌用力过猛、幅度过大。

如果突感剧烈胸痛,怀疑是心脏病犯了,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拿出硝酸甘油含服。孟庆义强调,含硝酸甘油前一定要量个血压,这是因为血管狭窄和血压低同样会引发心绞痛,如果是前者,含服硝酸甘油是正确的,若血压低,吃了会雪上加霜。另外,含一片后等3~5分钟不见缓解,可含第二片,不行再含第三片,如果还不管用,就不能再吃了,应赶紧送医院。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以立刻嚼服150~300毫克阿司匹林。如果病人心跳骤停,旁人应尽快做心肺复苏,即让病人平卧在硬板床上,按压胸骨,直到医生来。

烧烫伤自救误区最大。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说,老百姓急救烧烫伤的误区很多。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烫伤了,往往抱起就往医院跑,这是绝对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冷水冲至少20分钟,无论面积多大都应该这样做。这是因为人被烧烫伤后,即便脱离了热源,热量也在往皮肤、肌肉深部传递,造成进一步损伤,这时局部降温能把损伤降低到最小。

儿童老人最易出现气道梗阻。儿童气道发育不完全,老年人的气道神经不敏感,一颗花生米、一个硬币,都可能造成气道梗阻。这种情况往医院送肯定来不及,周荣斌说,碰到这种情况,旁人一定要立刻施以“海姆立克手法”,即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腹部,一手握拳,对着患者的上腹部反复向上向后快速冲击,直到产生的气流把异物顶出来。

车祸创伤增长多。城市机动车的激增也带来了无数伤害。碰到车祸伤者,处理手法很重要,特别是怀疑脊柱受伤的人,搬动时必须保护好脊柱,如果没经验就不要随意搬动。专家表示,创伤最主要的死因是出血性休克,因此止血意识必须加强。方法是先要保持伤口清洁,然后局部压迫止血,有条件的在肢体的近心端扎止血带。

老人冬季防跌倒。每年冬天下雪后,摔伤的老人往往在医院急诊扎堆儿。周荣斌说,老年人最怕跌倒,对于这种意外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天气不好,老年人应减少外出,出行一定要穿防滑鞋,且要有家人陪同。

急性腹痛不能小瞧。急腹症是急诊室常见的急症,临床上急腹症有几十种之多。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说,大家记住,以下几种腹痛必须上医院:1.肌肉紧张的,肚子特别硬,可能是外科急腹症;2.如果上腹痛得脸都白了,一身汗,甚至烦躁不安,一定要警惕不典型心梗;3.女性下腹痛,如果有停经史,留意宫外孕;4.上腹刀割样疼痛,如果是发生在暴饮暴食或饮酒后,要警惕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处理中毒选对方法。如果不小心中毒,一定先判断是什么中毒,只要不是腐蚀性物质,没有超过6小时,一定要催吐、洗胃。在家可以先口服300~400毫升温水,注意温度不能太凉,否则胃会收缩,反而将毒物挤进肠道;水也不能太热,否则会促进毒物的吸收。喝水以后注意变换体位,并按摩胃部,可洗得更完全,再催吐,直到水清亮为止。贾大成提醒,对于毒物不明的,第一次的呕吐物最好留着,以便送到医院进行毒物检测。如果是腐蚀性毒物,如84消毒液、硫酸等,不能催吐、洗胃,否则会导致穿孔,可以给患者喝牛奶、蛋清、豆浆、生植物油等保护胃黏膜的液体200毫升。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秦俭特别强调,突发急病之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昏迷后误吸导致的窒息。所有急诊病人,凡是发生了昏迷、昏睡,甚至醉酒,一定要保持气道通畅,这方面有很多血的教训,因此遇到病人神志不清,首先要清理其嘴里的假牙、分泌物、异物等,一定让其侧卧,将双手合在一起放脸的下方,一方面保持头部的稳定,另一方面可让口腔里的呕吐物、分泌物流出,以免发生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