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出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拨云见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1:04

党中央出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拨云见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8/171433.html

    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近日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读本全面准确地阐释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等有关重要问题。读本拨云见日,大快人心!在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必须界限分明,任何模糊不清或者“不争论”都将有害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将有利于资本主义或者封建主义复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等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这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马克思主义就是敌视、攻击、背弃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社会思潮。在我国,虽然这些思潮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却力图诱使我们改旗易帜,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从出现的时机来说,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的利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剧变解体后进入低谷,鼓吹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有的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暂时困难,鼓吹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中国;有的则利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机,推出资本主义的方案冒充社会主义。从其具体内容来说,则是新自由主义鼓吹“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中国的改革发展也要以此为准则,并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宣扬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全面私有化,主张实行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俄罗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造成的灾难等,清楚地说明要是按照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去推进“改革”,必将使我国沦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却又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并狂妄叫嚷“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原苏东国家剧变解体的惨痛教训说明,要是把这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引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只能导致复辟倒退。历史虚无主义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贬低传统、歪曲历史,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描绘成漆黑一团,认为革命只能起破坏性作用而没有建设性意义,为此而鼓吹“告别革命”,并把“五四”以来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作误入歧途,同时又以客观评价为名,美化反动统治者、侵略者和汉奸,企图借否定历史来达到否定现实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还有以“非中心”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非本质”去否定历史规律、否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后现代主义”;把矛头指向近代以来的启蒙与革命,妄图把儒教意识形态化,以儒教去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保守主义”;等等。十分明显,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要是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在人们心目中颠倒黑白、混淆视听,造成精神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就会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一部分人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同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划清界限。
   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打着改革的旗号,鼓吹私有化;另一种是打着反对“私有化”的旗号,主张实行单一公有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这是极富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科学论断。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及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私有化单一公有制在中国行不通
  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必须对两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一是中国为什么必须搞公有制,而不能搞私有化?二是中国为什么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
  回答第一个问题,还得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说起。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马、恩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即社会主义制度在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否认,资本主义制度在取代封建主义制度后,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的社会性质,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永远无法解决。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敲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建立的政党,从不讳言自己的最高目标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然遵循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事实也的确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此,公有制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只要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然会搞公有制。如果取消了公有制,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承认公有制,与承认科学社会主义,与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
  既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搞单一公有制,反而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物质生产中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并不是人们主观的选择,而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这使得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资本主义时期就完成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公有制经济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但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当看到,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出“四世同堂”的生产力格局,既有原始生产力、手工生产力,也有机器生产力和现代生产力。很显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单一公有制与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是不相适应的,落后的、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凭借其灵活性强、适应面宽的比较优势,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我们党也是在付出了沉痛代价后才获得这些真理性的认识的。事实证明,单一公有制在我国没有出路,只有放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充分认识私有化单一公有制的要害和本质
  “私有化”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关系中起主导作用。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主义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
  “私有化”的鼓吹者从西方经济学那里搬来了“经济人”假设,鼓吹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公有制违反了人的自私本性,注定要失败。因此,改革必须按照人的自私本性,实行私有化。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而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翻版。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理论体系。其中的观点,就是主张私有化,全面否定公有制,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资本主义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在本质上具有很强的阶级性,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使全世界的国家都实行私有制,使资本主义制度全球化、永恒化,“历史到此终结”。可见,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不过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的思想武器。可是,国内的一些人却把它当作不变的“公理”而顶礼膜拜,他们将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异化,忽视甚至放弃公有制经济,只重视非公有制经济,阉割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联系及其最本质的内涵。同时又把“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演变为对非公有制经济只“鼓励、支持”不“引导”。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动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会被异化,自然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的根基。这才是问题的要害和实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大规模私有化使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急剧倒退,大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有资料表明,乌克兰在推行私有化改革的10年中,国民经济倒退60%。私有化给这些国家带来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社会动乱。如果中国的改革也采用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那一套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单一公有制”又怎样呢?“单一公有制”在坚持公有制时完全排斥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必要性,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类型的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这两种不同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只能是“国家的即全民的所有制以及合作社集体农庄的所有制”等等。这看似很“马克思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必然会扭转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导致生产力发展的停滞和后退,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再次陷入贫穷落后境地,最终丧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机遇。
  可见,无论是“私有化”还是“单一公有制”都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并且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划清两种不同民主制度的界限,有利于我们明辨是非,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经济基础的抽象民主
  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经济基础的抽象民主。经济基础又是以所有制形式为主要内容,所有制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和私有制形式。建立在不同所有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在民主实现程度上有着根本的界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保证了每个公民对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这样,就确保了在社会主义民主中任何人都不能以对生产资料占有的优势剥夺其他人的权利,人们真正实现了权利上的平等。当然,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不同群体也有不同的利益,而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使全体人民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这为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解决不同利益矛盾创造了前提,能够使社会主义民主在实现公民权利的过程中既能保证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和形成,又能保证各种不同的意志与社会共同意志协调一致。
  西方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经济基础,资产阶级掌握大量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或者一无所有,或者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民主,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在政治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占有较多经济资源和财富的资产阶级,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公共权力,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民主成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运作过程不过是掌握巨大财富和金钱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于政治生活,形成了政治权利和政治过程表明上的平等。但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占有生产资料,缺少金钱支持,也就难以进入资产阶级的管理机构,根本左右不了政治运作过程和结果。所以,资本主义民主是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是资产阶级利益分配的“遮羞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理论基石不同
  中西方民主在理论基石上有着明显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民主理论为基石,西方民主则是以天赋人权学说为基石。这种理论基石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西方民主的实现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人民民主理论基石之上的新型民主。人民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切权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占统治地位的民主制度。但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总是同一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相联系的。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石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但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又缺乏民主法制传统,加上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的时间还不够长,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和形式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愈是发展,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也就愈多。
  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天赋人权学说,是西方民主的理论基石。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类社会曾经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自由和平等。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屈服于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宗教神权和封建特权是不合理的。天赋人权学说以人权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用人的理性和尊严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无情地批判。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又以天赋人权学说为基石,建构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纲领都体现了天赋人权的基本精神。但是在资产阶级实践民主的过程中,却暴露了天赋人权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由于阶级的存在,天赋人权成了保护资产阶级的特权,所谓的自由和平等,不过是资本所有者的自由和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只有自由出卖劳动力和平等地受资本家剥削的权利。所以,天赋人权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享有普遍的政治权利。同时,天赋人权学说把抽象的人性、理性作为权利的根源,把人权观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力,从根本上抹杀了人权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社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范围不同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统治。无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或是资本主义民主都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但两种不同阶级性质民主中的“民”的范围不同,存在着迥异的界限。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主要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狭隘的、虚伪的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享有的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上升为统治阶级,成了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只有极少数人是专政的对象。同时,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也为充分实现这一政治形式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保障。广大人民以其平等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参与政治生活,以实现自己的各种利益要求。在中国,广大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就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能够保障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新时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得到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将不断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享有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
  西方民主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相对封建专制来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就其阶级性质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资产阶级凭借其掌握的财产资源、政治组织和大众传媒,对政治运作起着决定作用,而广大人民却难以享有真实的民主权利。比如,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各政党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热闹、非常民主。但实际上哪个政党背后,都有一定财团的支持,哪个政党上台,都不会违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再比如,西方的代议制民主。虽然议员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但人民只是在选举时期才行使投票的一点权利,在多数时间人民的权利处于休眠期。在政党制度形成之后,议会沦为政党竞争和分肥的场所,成了多数政党操控的工具。政党基本上垄断了议员的提名权,如果没有政党的支持,个人很难在竞选中胜出。
  划清两种民主界限并非意味着排斥借鉴他山之石
  世界各国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都是由本国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且与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民主在经济基础、理论基石、阶级实质等方面明显不同。但这两种民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民主优秀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民主已经尽善尽美,西方民主也不是一无是处。强调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西方民主的界限,是为了明辨是非,有力抵制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坚定地走适合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并非要回到封闭、人治的老路上去。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仍有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西方民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深刻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这一精神的战略意义、理论蕴含和实践要求,是有效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其战略意义在于更加牢固地确立当代中国的核心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确保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顺利推进。
  改革开放迅速地推进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也催化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多样化的态势。在这一进程和态势中,既有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壮大,又有不容忽视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沉渣泛起,以及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乘隙而入;既有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所激励与感召的英雄楷模的层出不穷,又有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所俘获与侵蚀的丧志变节者的出现。历史的发展反复地证明着一个道理,社会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鲜明地张扬引导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精神旗帜。在当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加鲜明而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鲜明而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奏响华彩乐章,也才能使改革开放获得先进文化的有力引导。
  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激荡,不同国度对文化发展的战略推进,正演绎着当今世界“文化战国”的活剧。在这个全球思想文化交流日频、交融日深、交锋日烈的时代,我们要有效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并进而彰显自身的文化力量,根本基点在于确立我们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先进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文化的先进性,我们将无法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没有先进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导性,我们将无法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法构建多样文化的和谐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无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文化权益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由此,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明辨先进与落后,以先进性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所必须。
  我们党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考验,时代要求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先进文化前进的代表者。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和严峻,我们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关键之一就是要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始终是先进文化前进的代表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正是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是我们党保证自己始终成为先进文化代表者的重要举措之一。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其理论实质在于深刻把握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基本尺度,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准确昭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判断一种文化先进与否,必须坚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坚持历史的尺度判断文化先进与否,就是要把作为评判对象的文化置于相应的历史条件之下,依据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确定作为评判对象的文化是什么历史阶段上的、什么性质的文化,看这种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凡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反之,则是落后文化。坚持价值的尺度判断文化先进与否,就是要看作为评判对象的文化对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起怎样的作用以及这种文化反映了谁的利益,为谁服务。从文化对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所起作用的角度而言,先进文化反映、维护先进的经济、政治关系,落后文化反映、维护落后的经济、政治关系。判别一种经济、政治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归根到底是要看这种经济、政治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的文化,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政策。从文化所反映、维护的利益主体的角度而言,对文化进行价值评价,主要是看这一文化反映的是哪些人的利益、需要,是为谁服务的,反映先进阶级的利益、为先进阶级服务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概括而言,只有在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中,我们才能准确判断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是落后和腐朽的文化。一切先进文化,都必然是站在时代前列、合乎历史潮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
  正是在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中,社会主义文化彰显出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尽管在一些具体的文化内容上,社会主义文化较之于资本主义文化还有差距,但我们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在当今世界,只有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反映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真正处于时代前列、代表历史发展潮流、反映最先进阶级根本利益的文化。因此,当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不是封建主义文化,也不是资本主义文化,更不是封建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中已经被历史证明为腐朽、落后的部分,而是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基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是我们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认识前提,又是我们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所谓民族的,在于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当前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产物,它所代表和维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谓科学的,在于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在于这种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民大众,发展源泉是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这种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谓面向现代化,在于这种文化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谓面向世界,在于这种文化努力立足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所谓面向未来,在于这种文化始终高扬与时俱进精神,永葆创新创造活力,指向未来,指向发展。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没有别的文化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文化国力得到迅速提升,使国家的文化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党中央出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拨云见日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 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的通知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问答》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之一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之二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之三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之四 中央纪委监察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学习《划清“四个重要界限”学习读本》和《七个怎么看——...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筑牢思想防线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中国发展的“密码”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系列专论) 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系列专论) 中国评论新闻:求是: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有关理论与实践 《求是》发表署名文章阐述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重要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