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云朝山寺----人间仙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2:54:20
佛教圣地—云朝山寺欢迎你
       
       
    白鹤镇寺道真禅,云朝欢笑迎众生。热烈欢迎众生大驾光临寒寺,热烈欢迎各位朋友观光旅游。你的到来,为寒寺增瑞,为佛祖增光,为大众祈福,为旅游添彩!
    云朝山位于湖南慈利县金坪乡云朝村与高桥镇高桥居委会、岩音村交界处,东经约110.9799度,北纬约29.2185度,海拔863.9米。山势奇险,风光秀丽,山顶每朝云雾四冥,呈古神话传说的混沌初开之状,故名云朝山。
    云朝山寺庙宇及遗址占地50余亩。山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为佛教圣地。据史载,该寺始建于唐朝贞观中期,随朝代更替几起几落,鼎盛时期,香火盛于五雷山寺。清朝康熙年间有较大修复。现存的嘉庆十年碑刻,记录佛殿曾于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 7 8 4年)改修。据传其寺院庙宇9层堂81间房。《直隶澧州志》载:“上建宫阙,下修精舍,楼阁辉煌,香客不断,有石屏、石炉,石烛之属。创于唐,有碑志虽剥落于苔封,而‘贞观’字样犹未泯焉。”中华民国十二年《慈利县志》载:云朝山寺,唐贞观中建,有田租40石。金顶佛殿建于一形似玉玺的万丈悬崖的独立颠峰上,佛殿墙体全是岩石砌成,面积约20多平方米,“文革”前曾见其殿所盖之瓦为道光9年所铸生铁瓦,每匹瓦重30余斤。连接寺院与金顶为一座石拱桥,取名“接龙桥”,桥下万丈深渊。
    山寺毁于20世纪初战争年代,残存金顶佛殿及几尊神像,更毁于“文化大革命”,最后仅存断垣孑立,残碣零落。20世纪90年代,有众多信士和群众先后自发重修简易金顶及几间简易房屋作为朝拜之建筑物,实为憾事。
    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又名张邋遢,云游至此隐居数年,伴佛讲道。据本寺志碑载:“邋遢仙卧岩塌,常数日体不衣,口不食…。”现存碑文刻有邋遢仙题诗一首:“自从五岳访真禅,懒向微尘转大千,暂寄阎浮凭一宿,安卧随世不知年。” “文革”时期,“破四旧”,有伙人曾在寺庙残墙下面挖出一把青锋宝剑,剑柄刻有张三丰之名。当时,在场之人见此神器,以为触犯了神灵,吓得四散逃窜。混乱中,据传是高桥一朱姓男子将剑拿走,如今此剑下落不明。又传得道高僧乘坐殿后绝壁之上的一棵野葡萄藤,腾云驾雾,云游四方。
    相传,明朝时道教五雷山寺主持为使香火胜过佛教云朝山寺,请风水大师施法将云朝山金殿庙基降低三尺三,当降到三尺时,只见山中一只白鹤展翅腾飞,落于高桥镇占家山,压得此山摇晃欲倾,方又起翅飞于五雷山,而云朝山只留下雄鹤一只,后两山香火一并旺盛。话说雄鹤见雌鹤飞走,思之心切,噪动不安,日夜长鸣,吵得菩萨心烦。菩萨最终向西海龙王借来定风珠一颗,一同压在金殿下,雄鹤安静了。从此金殿祭师拜祖,颂经扬法,焚香点蜡,纵然殿外人欢马叫,长风呼啸,但是殿内烛火不摇,静静燃烧,这恐怕是任何佛殿没有的奇观。
    历史上云朝山寺香客云集,香火旺盛,尤每年中秋,慈利、桃源、石门、沅陵等县及远近善男信女登山朝拜,热闹非凡。据嘉庆《慈利县志》载,……“岁时伏腊,登山朝谒者,殆将以万数记”。
    云朝山巍然耸立,不逊于华山之险,不亚于黄石寨之奇,风景秀丽,景点众多:钵钵井,痒痒树,撑腰岩,打儿岩,大风垭,老虎岭,马鞍岭,千层阁,蜡烛山,一线天,南天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舍身岩,灯盏凹,老祖岩,十八拐,梯尔岩,舍身岩,金钱吊葫芦,铁笼关象,藏军洞,三贤寨,不胜枚举。
    云朝山景观奇特,传说丰富。站在观景台右望:建金顶佛殿的孤峰自幽谷拔地而起,人称“千层阁”,与距约50米远的南侧的两座“蜡烛山”相呼应,只是比“蜡烛山”高出几十米。三座山凌空三千尺,层峦叠嶂,宛若刀切斧劈。“千层阁”背面苍松曲虬,古藤披拂,又是另番景色;峰上还有两颗古树很有特色,一棵是千年古槐,人们习惯称它为“月老”;另一棵是罕见的楸樟树,生长于绝壁。“蜡烛山”又叫“香柱山”,为高数百米的两座独立的石峰,山尖长有树木,山体光洁,杂草不生,真是奇绝,似专供朝拜金顶佛殿燃烛之用。传说古时该“蜡烛山”四季自然发光,不仅供寺僧诵经照明之用,还光及常德城,使其昼夜不分。时有人认为乃妖魔扰乱乾坤。常德来一法师,施五雷击顶法(作者按:应为雷击),将石烛打断一只,现存一只完整,一只半截,也不再发光。
    在观景台远眺:整个云朝仙山风景尽收眼底,绿绿群山和形态各异的岩峰相眏,霎是壮观,绝不逊色天子山风光。三个像书生的山峰叫“三贤寨”。相传“三贤”属孔老夫子的七十二弟子。有一次他们云游到此,见此仙境则流连往返,在此吟诗作画,故此当地人叫他们是“三贤寨”;对面像神僧的山峰叫“如来佛祖”,他正在盘腿打坐修行,他的正前方是他的“八大金刚”,个个面色凝重,时刻守护着。佛祖山旁边的叫“龙头山 ”,一颗“龙头”栩栩如生,“龙身”沿着山岭向东,人们将“龙身”叫“一线岭” ,称岭下湾为“铁龙湾”。龙头山的右边是细毛山,山上有两座岩峰是“樵夫山”和“村姑 山 ”,后者比前者要矮得多;“樵夫山 ”左边是“舍身岩”,相传很久以前,云朝村的刘家阿哥苦樵家境贫寒,与瞎眼老母相依为命,生活全靠他砍柴卖营生,但是他喜欢上杨家阿妹桃花。他们从小青梅竹马,经常一起上山打柴,割猪草,互相关爱,感情很好,可是杨家阿爸一心想女儿嫁个有钱人家,不准他们来往,逼桃花嫁给田家财主的傻儿子。于是桃花叫来苦樵一起上了云朝山,两人抱头痛哭,最后桃花吻别苦樵从舍身岩跳下去,苦樵伸手去拉,没拉住。你看“樵夫”的手伸的好长。桃花坠身的地方耸起一座小山就叫“村姑山”。桃花走了,苦樵日夜痛哭,他的泪水汇成小溪。第二年小溪两旁长满桃树,盛开着桃花。当然这也就是“桃花溪”的由来。苦樵所站的地方形成的化石,就叫“樵夫山”。
    藏君洞之迷。寺庙的正中有块大石板,板面上雕有松鹤图案,现清晰可见,撬开石板,下面是个洞,据说一直通向山脚下的云朝大水库。六十年代,曾有三个人进洞,在里面呆了三天三夜,说是里面很宽很大。山洞到底通向哪里,是否如传言所说有李自成的残兵败将在这洞里呆过,都有待探索和考证。
   “钵钵井”的传说。钵钵井约有50×70厘米大,井水清澈见底,水井之上清泉流经石板上一小钵钵而得名。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云游僧人来到此地,口中十分干渴,找不到水喝,将化缘的金钵放在这里,祈祷上苍给口水喝。一会儿金钵不见了,倒是放金钵的地方出现一口水井。这个僧人马上跪拜,感谢菩萨恩赐。后来该僧在云朝山做了主持和尚,这口水变为神水,从此云朝山香火兴旺,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
    山生植物之奇。本寺云雾仙茶久负盛名。据《直隶澧州志》载康云瑚《云朝山记》:云朝山“慈利之南九十里,高数千仞,高顶种有茶树,青香异味,昔人评之曰云雾仙品”。原碑文载明代茶师王国荣曾来此品尝,确似贡茶。现庙宇前尚存千年古茶树数棵。山内还有一种奇树,本地人叫“幺姑树”。外人用手摸树杆树皮,树上枝动叶摇,呈现一种少女羞涩之状,故名幺姑树。这树又叫“良心树”,或叫“痒痒树”。这也可以检验人们是否有良心,讲良心的人摸它,它才会动,不讲良心的人摸它,它不会动。生长在悬崖上的一棵大沉香木较为珍贵。
   “打儿坳”又叫“打儿岩”,据说人们只要将石头扔进石槽保准生个儿子,扔不进只会生女儿。说这是观世音菩萨设的一个玄机,很准的。人们不妨一试。
    佛殿正前方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下崖壁有“藏兵洞”,洞中可以容纳上千人。据说以前李自成的部将曾带兵驻扎过此处,抗日战争时期,周围的群众曾逃居此洞,以避战乱。
    山坡上很多荒冢,大多是仙化圆寂和尚之墓。一般的墓碑文已被风化,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猜测字样,倒是有三处保存较为完好,不但碑帽完整,太极图也还清晰。一厢墓志铭是:天池秋占凤凰毛,一苑春风待李袍。看来这是李闯王的部将墓,据史料记载这墓中之人不是李自成的部将袁宗第,就是高一功。要不然咋能以“凤凰毛”、“待李袍”相称?另一厢墓志铭是:龙盘金顶衣钵千秋长存,凤绕古地佳城万古不朽。这厢墓庄重华丽,碑文大气堂皇,一看死者就不是等闲之辈。“龙盘”、“凤绕”如此圣颂,难道是李自成的墓?相传李自成死后他的部下到处建假冢,这一冢不知是真是假,有待考证。还有一坟为和尚圆寂墓,碑文载:阳济第四世祖大戒比丘圆寂恩师之墓,此和尚生于乾隆55年,卒于道光22年壬寅年(公元1790-1842年),终年52岁(作者按:应为清康熙年间寺院修复后的第四代长老)。
    站在殿前小山坡顶上,可以看到“金线吊葫芦”景观。一座小山形似一只“葫芦”,小山背后是一群连绵的山岭,山岭好似一条“金线”。相传清康熙朝著名讼师、曾任太傅李玉霞葬于“葫芦山”,按阴阳先生的说法,这是一宗好地。传说李玉霞身为太傅,深感不能为家乡做点好事而内疚,想起家乡人民的贫穷,他内心非常痛苦。有一次他随皇上出游,知道皇上的行程后,提早来到皇上即将出恭的地方,用一些蜂蜜倒在皇上出恭的外面,写一行字。皇上出完恭向前一看,蜜蜂和蝴蝶正在吃蜂蜜,构成“慈桃二县免钱粮”的图案,皇上不觉念出声来,李玉霞上前跪谢道:谢主隆恩!为慈利和桃源两县讨得免钱粮的封赏。
    云朝山寺历来为文化名人所垂青,晚清廪贡生、民国《慈利县志》编纂者吴恭亨题含山名的对联:一粒白蹲隔云寺,四山青护前朝僧。又题联:云霄吾能自致,朝市今不昔同。朱贞白题慈利云朝山寺:老衲近寻雷岳去,天风远送叆云来。 又云:云气欲为天下雨,珠光常拥佛前灯。
    作者赋诗一首:白鹤镇寺上天造,万峰拜山云亦朝,会当绝顶访三丰,人间仙境乐逍遥。
    各位朋友,各位信士:云朝山寺的发展,云朝山寺文化的传承,有待你的呼吁和宣传,有待你的施舍和投资,让我们为云朝山的修复和开发,为慈利的旅游发展而共同努力!
                            云朝山寺佛教文化遗产民间研讨小组
                                   二0一0年农历八月
                                          (石缘居士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