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来势不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41:17

跨国公司来势不善

  • http://www.aweb.com.cn 2009年07月20日 08:27 网络

   近年来,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投资我国大宗农作物种业,它们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我国提高育种水平和种子质量的同时,也在抢占我国种子市场。

  第一,跨国公司已在我国进行粮食战略布局。

  目前,跨国公司已在我国设立多家种子合资企业,并与种子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以合资合作的名义取得我国优质种子资源。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孟山都公司先后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立了销售业务代表处及分公司,并分别与河北、安徽地方合作成立转基因棉种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我国开展业务,主要进行合作育种科研。目前在我国已建有一家种子研发公司、两家玉米种子合资公司。

  在世界种子公司排名居第三位的先正达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昆山、南通、寿光等地开设4家独资企业、1家合资企业和多家办事处,在华相关总投资达1.8亿美元,商业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目前我国农业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者。

  截至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业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26家独资公司、42家合资公司、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

  此外,一些跨国粮商已开始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甚至有跨国粮商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

  跨国公司的布局一旦完成,将从源头上控制我国粮种,并进而全面控制粮食生产、收储、加工等环节。

  第二,占据我国大宗农作物市场份额不大,但增幅迅猛。

  在玉米市场,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35”及孟山都公司的“迪卡007”等品种,占市场份额的3%~5%。在水稻和小麦市场,跨国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很少。

  从中长期看,跨国公司发展势头迅猛。以玉米为例,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现在,山东、河北、河南及东北三省等玉米主产区已成为先锋公司推广玉米种子的主市场。按照先锋公司中国发展规划,2009年有望在年产玉米种子6000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而其他种业巨头如先正达、孟山都、利马格兰等公司也正迅速抢占我国的玉米种子市场。种业未来竞争将体现在规模和技术上,而中国种业在国际竞争中,除在棉花、玉米、水稻育种的某些方面具有局部优势外,在整体上已不具竞争优势。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通过,在一些跨国种业公司看来也是个好消息,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在这块蛋糕上切取最大的份额。他们的招数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第一招,搞专利“跑马圈地”运动。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常常掉进“专利陷阱”中,结果吃了大亏。这种情况在“转基因”中是否会出现呢?我看是可能的。

  有专家就对中国是否真正拥有“新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出了疑问。以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为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贾士荣是该基因的发明者。但也有调查认为,该基因的专利权并不专属于中国人。有媒体曾报道,贾士荣是通过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征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同意来使用这种基因。他在美国的研究合作伙伴是位于加州的国际热带农业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正是该实验室重要的合作伙伴。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最有可能获得商业化种植资格的三个转基因水稻品种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国外专利,有人搜索了专利数据库,发现这三种转基因品种均使用了标准技术,涉及了国外公司持有的多项专利,而专利的持有人包括孟山都和杜邦先锋公司。

  第二招,购买前期成果。中国的科技项目完成后,大都会在实验室停留较长的时间,等着开发,等着产业化,这其中有资金的问题,有风险的问题,也有国家政策配套衔接问题。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国外跨国公司提出要高价购买其专利,许多企业都会动心的。某跨国公司在与我某高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项目中,以很低的价格购买了该项目的前期研究成果,承诺分阶段进行研发。而这些前期研究成果是在国家投入上亿元资金建立的研究平台上取得的。

  第三招,广揽人才。中国科技项目完成验收时,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只见项目,不见其人”,什么意思呢?就是项目在那里摆着,而主要研究人员却不见了,不是出国就是到国外公司。

  跨国种业公司十分注重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人才怎么找,顺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找,找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一条捷径。因为国家已经对他们做了资质认定,这些人在承担项目中已得到了锻炼,研究成果已证明他们在这方面的实力。因此,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研发资金、优厚的薪酬就不难连人带技术一起拿走。2008年4月,先正达公司宣布在北京成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已在农科院公开贴出招聘启事,欲招聘研发人员50~60名。据知情人透露,其项目领头人的薪酬,将比照中科院“百人计划”的岗位待遇。

  第四招,外资并购。外资并购是跨国公司消除本土竞争对手,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做法。因此,他们的并购对象聚焦在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或排头兵企业,直指这些企业的核心研发部门。2007年5月,先正达收购我国玉米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北三北公司49%的股份。通过并购,跨国公司能够隐性地突破我国产业政策的限制。

  我国2007年修订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农作物新品种育种和种子开发生产属“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中方必须控股50%以上。跨国公司为了达到控股的目的,一般采取三步走的“蚕食策略”:先是合资,以低于50%的股份进入;而后做亏,让合资企业一步步陷入亏损,拖垮中方企业;三是独资,在中方企业不堪重负的时候,趁机收购,实现独资或控股。

  转基因重大专项势必会落户于一些大型种业企业,这些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国家级转基因研发平台的意义。这些企业今后一旦被并购,那么这些平台,以及企业拥有的种子销售渠道,将统统归外国公司。这种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行业中多次出现。

  第五招,培育未来市场。跨国种业公司的做法一是建立“加盟连锁店”,直接对农户销售种子。如先锋公司采用类似“麦当劳”加盟连锁店的方式,建立对农户的直销网络;二是注重售后技术服务,培养农户对其品种的依赖。比如冀岱公司在早期推广美国抗虫棉时,特别强调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专门派出技术人员下乡指导种棉,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棉农掌握栽培技术。跨国公司的这些做法,就是要先占领市场,让市场对其产品形成依赖。

  第六招,政府公关。跨国公司的公关能力是十分强大的,为了争取一项对他们有利的政策放行,他们会对专家学者公关,对媒体公关,也会对政府公关。如果涉及他们重大利益的事,他们甚至会动用本国政府、行业组织和垄断集团联合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