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为人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4:30
 不为人先,看起来是很中肯、谦让的词汇,若果这个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性里面,那么此人将会失去锐气和应有的创新能力。
  不为人先者,往往容易满足,在竞争的激流中暴露出卑怯的心理。和《韩非子》里的赛马的策略——不为最先,应是不同的,这个策略的最终的目的是敢为人先,这整个的典故原委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所不幸的是,有许多人为衣食无忧而庆幸:可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高考、中考已过,有的学生成绩良好,却心满意足的说:不为人先嘛!这个不幸就是:人们把不为人先奉为处事箴言了。这里也并不是说,人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非要力取第一,是不现实的,而是多多少少的感觉到:这些人在事业上或者学业上已经失去了进取力和韧性。
  延扩一些,也但请不要以为是言重了。我们的词汇不但有:不为人先。还有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诸教同源——中庸之道是也!大家都来安于现状,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哪里还有前驱和闯将、勇士。我们应该这样认为: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同样需要民族精英、民族脊梁和猛士们。
  不为人先!要从人性的角度挖潜一下,不会都如道家那样恬淡的、清心寡欲的,强烈的欲望何不是在内心时时翻滚的。因此说,不为人先这个处事箴言是畸形的,是病态的,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有阻碍的,内心的极力扩张和外表的微笑紧缩是致命矛盾的。还有,在中学生中流传着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不会、吃不透也无妨,只要有韧性就是好样的。这三怕将来会直接失去国度的文化底蕴、文明手段和民族凝聚力,以此类推,将来的“栋梁”也定会日渐卑怯了。既然又不为人先,而且又“怕”,那么也没有勇气——不耻最后的了。
  话说到这里,不免“剖析”一下。人不可以否定欲望,又不为人先,又不能径取,还想要!怎么办?在这里就不说答案了。上文说过,人们也是很难不耻最后的,所以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上,略见危机就会立即树倒猢狲散。如果有那么几个执着的、坚韧的,马上就会有人说他是“傻子”。目下普遍“共鸣”的是,对“认死理”的人们的嘲笑!
  笔者对中庸之道向来颇有微词,因为它舍弃了人性的本质,忘却了进步的平衡,用自我人文思想勾画自我理想的图腾,是一厢情愿的,就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讲是有阻碍作用的,或者说是以损代进的,是徘徊式的前进。以上的几“不”,还有学生的“三怕”,都不同程度的在中庸之道这个宗教的阴影下滋生出来的。尼采的哲学,现在已经普遍得到认可,他说:“我告诉你们精神三种变像,精神如何变为骆驼,再由骆驼变为狮子,最后由狮子化为婴儿。”如果我们的宗教有这些含义,想人们应该是认可和赞同的,甚至欢欣鼓舞的。那么如果把狮子精神改称敢为人先,把骆驼精神定为不耻最后。那么,在这个新的宗教因素的鼓舞下,中学生的“三怕”和“不为人先嘛!”,也就不存在了,这个不存在多么让人高兴啊!因此,现在的人们应该“敢于重估一切价值”。
  所以,我们应该热情讴歌失败的英雄,感动于韧性的反抗,敬服敢于单身鏖战的勇士;鲁迅说,对敢于抚哭叛徒的吊客也应刮目相看的。这一切行为将正是一切民族进步的精神所在,行为者将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