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全集出版能“震”醒知识界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26:06
新华网记者熊润频2007年5月16日自合肥发出专电《新编《李鸿章全集》首次披露大量珍贵史料》,报道说:  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国家清史基础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新编《李鸿章全集》即将推出.此书将首次公开披露李鸿章及晚清社会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24岁时成为当时安徽最年轻的进士。进入仕途后,在镇压太平军、捻军及与西方列强的交往中,成为晚清朝廷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其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
安徽教育出版社介绍说,新编《李鸿章全集》全书16开本、38卷,共2800余万字,是我国3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近15年编纂整理的一部鸿篇巨制,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是从未与读者谋面的未刊文稿,包括李鸿章与家人、友人的信件以及呈递朝廷的奏章等,涉及晚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此前,2007年5月13日,江淮晨报报道,由>顾廷龙、戴逸主编的新编《李鸿章全集》,2007年5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更早在2003年5月10日,解放日报的报道是:安徽教育出版社斥资300万元着手编辑出版《李鸿章全集》,预计约60册,正加紧编纂全集将在2005年推出。累计字数约2300万至2500万,总定价预计为3万元。
2007年9月10日深圳商报发出李北陵的文章〈让《李鸿章全集》"震"醒学术界〉,为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发。 文章说:《李鸿章全集》的编纂完成和出版,不啻是对学术界这股浮躁之风的鄙夷与否定。它提醒众多学人:缺少了“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硬功夫,学术只能失之于浮浅,创新只能是哗众取宠;学术尊严,来自于学术良心的坚守――不为金钱左右,不受权力干扰。在学术研究中坚持自立――独立地进行学术探索和思索,自强――涵盖乾坤、截断众流的精神信念,自律――自觉的学术规范坚守,这才有真正的学术。愿《李鸿章全集》的编纂出版真如一场学术“地震”,“震”醒知识界。对于李鸿章这个人物,父亲是同情的,因为在晚清腐朽的朝廷中比起来他还算是头脑清醒和做实事的人,我发过一篇《父亲同情李鸿章》记其事。 在父亲所写随笔《肃毅刀》中,为李氏惋惜之意,亦溢于言表。所以现在能编出比以前完整的《李鸿章全集》,是值得称道的。李北陵的文章立意也甚佳,但此书的出版,未必能“震”醒知识界,而当前学术界出现的这股浮躁之风,也不单是学术界本身的问题。E法网-金鹰 报上有篇文章《《李鸿章全集》能否拯救文化》 (2007-09-14)即对编纂出版这套全集有微词。他的见解我虽不能全部赞同,但如何能“震”醒中国知识界,的确不是沉迷于对过去的怀念所能作到的。(陶世龙,2007/09/19)[相关参考]《李鸿章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另外.前引述的报道和文章,对新编《李鸿章全集》出版的准确时间、版式和售价等具体项目,多语焉不详。据中安在线-安徽日报2007年09月04日05时33分发布的消息 《李鸿章全集》出版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倾力15年打造的《李鸿章全集》日前在北京推出。”估计是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