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5:16
 

                 
            中国和美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法治观念已经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为美国人生活秩序的井然有序。吃喝住穿睡,你很难看到美国人排队时插队,排队从来都有秩序,你也很少看到美国人开车加塞,所以你不会奇怪一个刚到中国的老美和一个刚到美国的中国人开车一样的不习惯,感到别扭。这是文化休克的一个小例子。你也很难听到在公共场合美国人会因为莫须有的原因吵架或者干架,他们多数情况下都显的那么彬彬有礼。“excuse
            me”“thank
            you”永远挂在嘴边。在中国的很多公共场合大家吵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大家都对小事情颇多计较,你也几乎从来没听过你旁边的人说过“对不起,是我的错。”这样的话。毫无疑问在这点上我们需要学习和进步。
            
              
              美国人开朗与羞涩并具,率直与独立并存。他们乐于助人,且心存诚意。那些居住在非大城市的普通的美国民众友好并有些许的羞涩,他们对于中国的事物普遍缺乏好奇心—这和我们对于美国的强大好奇心恰恰相反—这个特点也正好契合了美国人不易深交的友谊观。他们尊重个体差异的文化就如同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一样以不经意间流露无疑。美国人自信,源自于他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在文化上美国人也许并不真正的自信,毕竟他们只要200多年的历史。而反观我们中国,中国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吗?               
              中国在文化上自近代以来就没有自信过,这种面对西方近代文明表现出来的自卑来源于国家机器对于近代中国屈辱史的过度宣传。在有意识的选择并灌输给青少年一些西方种种负面的形象的努力和企图宣告不成功之后,在中国自己捣毁、自我否定了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之后,中国有些青年人丧失了理想和或许该有的某种信仰,出现了迷茫的80后,脑残90后,其实这怎么能是他们的错呢?中国的文化自卑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楼建的比任何发达国家都高,我们很多商场、超市动不动就叫大型什么什么,我们一直在争很多的所谓世界第一,我们的城市里充斥着诸如罗马花园、巴塞罗那等等以西方名词命名的小区名宅。在西方国家一点也不起眼,甚至无人问津的麦当劳、肯德基到了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发达洋气的代名词。几乎所有的中国年轻人都要给自己找个英文名词以免显得落伍与老土。               
              我们的文化自卑是显而易见并且根深蒂固的。世界上鲜有几个国家和民族能和中国一样在文化上应该拥有本能的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五千年时间的沉淀,智慧的总结,文学与艺术的悠远与深沉。即使在近代由于知识群体逐渐沦为政客和政治流氓而丧失了知识群体的思辨独立性而造成中华民族的全面落后,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的下几代人沦为文化上的侏儒。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独特的国家,拥有独特的人民,就必须在文化上真正自信起来。
            
              
              如果你不真正的去西方国家走走,你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理解developed
            和developing这两个词的真正含义。那是全方位的差异和落后。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个国家的大楼、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这些有型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建成。不容易建成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民众是否真正的享有自由并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对于自由的尊重,民众是否通过受教育后者其他方式学会宽容与美德,大学能否真正成为思想碰撞的孵化器而不是沦为没有信仰的经济机器,孩子们是否真正的被允许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在决定自己国家未来的道路和命运时更有发言权和独特深刻的见地等等等等。               
              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此等种种无形资产。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与她能否孕育出各个领域的众多大师有关,与大楼、大门、大围墙无关。
            
              
              思维是可以被训练的。行为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外现,而思维方式是文化积淀的附属品,语言则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中国的英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低效的,其根本原因一是没有明晰不同群体语言习得的目标,二是过度的关注语言本身而鲜有思维之比较。诚然中国的英文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经历着巨变,从公立学校到私立机构,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历史必然中我们能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