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标准自己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6:08
        人家有钱的人说了: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也叫生活?这顶多叫受罪。生活应该是让保姆洗衣服,自己去饭店吃饭,然后开车去打高尔夫球。瞧,人家钱多,那生活也确实温饱有余了。我没有那么多钱,没有汽车,打不起高尔夫球,我却相信自己很富有。

  一位朋友对我说:“你没有汽车,你可以走路,可以骑自行车。关键是你看见别人开着汽车上班,而你却要辛苦地用脚走路,你不伤心呀?”

  我说:“那是你伤心。你的悲伤是你同别人比较,我的快乐是可以享受自己的一切。”

  朋友说:“没有汽车,打不起高尔夫球,那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我对“温饱”的理解是:你要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生活,那些忙碌的人,那些号称日理万机的人,那些自以为没有时间休闲的人,哪怕他们拥有亿万财富,他们仍然处在饥寒交迫中,无法温饱。那些天天为自己设定金钱目标的人,那些时时拼命赚钱的人,那些感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人,他们经常处在饥饿的状态中。

  我的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起早贪黑,恨不能一天24小地工作。他说:“多熬一小时就可能多做一笔生意。”他常常要到下午才可能吃上“早餐“,有时一天才勉强对付一顿饭。我说:“你做生意本来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些,你这样玩命地干,连饭也吃不上,不是本末倒置吗?”

  朋友同样理直气壮:“我不拼命,哪有饭吃?我现在吃不上饭,是为了将来吃的更好。”

  各有各的道理。

  我不富有,一个月有那么点固定工资。我自己做饭,徒步上班,每天有不少于一个小时的运动,周末,可能骑三百公里自行车去旅行两天,也可能去爬山。

  生活中,我经常成为一种“标准”,这很有意思,不同的人对我这个“标准”有不同的定位。有人羡慕我的生活,他们会说:“啥时候能这样生活就好了,自由自在,轻松快乐。想骑车就骑车,想走路就走路。”也有人鄙视我的生活,他们说:“说什么也不能向他那样生活,连个汽车也买不起,还得用两条腿苦哈哈地走路,太惨了。”

  我的快乐是我没有标准,我不会设定一个具体的什么目标,认为自己要有多少钱才能快乐。

  我骑车去五指山的时候,在一家农场对面小饭店吃午餐,看见我是一个人骑车,许多人过来和我聊天。一位老兄对我说:“你何苦让自己受罪,你这应太不值得了。”我说:“你喜欢做什么?”他说:“我喜欢喝茶,打麻将。”

  我说:“你应该马上去喝茶,打麻将。” 

简单就是幸福

           ——读《幸福标准自己定》有感

 

不知从何时开始,自己喜欢上了阅读《特别关注》,而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期不落,每期阅后都有不同的收获,今天阅读完《幸福的标准自己定》后让我对衡量“幸福”的标准有了全新的认识。

 

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人家有钱的人说了:自已洗碗自已洗衣服,自已做自己的事情,这也叫生活?这顶多叫受罪。生活应该是叫让保姆洗衣服,自己去饭店吃饭,然后开车去玩。”毋容置疑,有钱人称这种休闲、消遣的生活方式为幸福,在他们眼里,像我们这种工薪族、骑车族的生活充其量算是温饱,与幸福是无缘的,在他们眼里我们的生活显得可怜而又可悲。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生观不同,幸福的标准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曾几何时,我也很羡慕昔日的好姐妹相继成为官太太,住有豪宅、乘有名车,羡慕她们整天穿梭于美容店、名牌店,羡慕她们出手阔绰、穿金戴银,羡慕她们在老人过寿时的排场,羡慕她们对孩子物质上的投入……可她们也有她们不为人知的伤和痛,当我们享受一家三口的温馨幸福时,她们也许在焦虑地期盼老公的归来;当我们周末在老人面前尽孝时,她们也许在为老公的应酬而担心……我们享受的“幸福”生活不一样,心中所想的事情也就各不相同。

 

每次看到年迈的父母做免费保健、早晚散步几里路锻炼身体,心中都感到愧疚,儿时不怎样的玩伴也都先后做生意发了财,给父母在繁华的住宅区买了商品房;还有的花几万元给父母把健身器材搬回家,同样作为儿女,看到她们如此孝敬父母,我怎能熟视无睹?又怎能心安理得?常常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甚至有种负罪感。直到前段时间父亲因病住院,我们姐弟四人跑前跑后,陪护的、做饭的、买菜的,每一件事情都为父母考虑的很周全。前来看望父亲的一位阿姨羡慕不已,直夸老爸有福气。

 

“阿姨,你儿子在杭州,每年春节接你们过去团圆,不像我父亲遇到天气突变都犯哮喘病。”

 

“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我哪天突然犯病需要住院,可没有你爸这福气……”阿姨说着抹抹眼泪,长叹一声,妈妈在一旁直给我打手势。原来阿姨夫妇退休后常年在家,家里虽然有健身器材,可他们为了能与老邻居、老朋友聊聊天、凑个热闹,常常是将家里的健身器闲置起来,每天跑到免费的地方做保健,还美其名曰:这里好,这里都是我们这帮老家伙!虽然阿姨夫妇每年都去杭州与儿子一家团圆,可幼小的孙子连爷爷奶奶的边都不沾,阿姨夫妇每天住在杭州高高的楼房里简直像囚犯一般。这对于阿姨夫妇来说,物质上的富有能算是衡量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吗?从阿姨羡慕的眼神中,我分明感到儿孙绕膝才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呢!

 

“你没有汽车,你可以走路,可以骑自行车。关键是你看见别人开着汽车上班,而你却要辛苦地用脚走路,你不伤心呀?”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可更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十几万的汽车恐怕每家都能买得起,可关键是看你是否需要!人生在世,不能事事都与别人作比较,关键是心态,我们既然不能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那我们又为何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和快乐呢?别忘了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可以享受自己的一切,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是最大的富翁,只是你拥有的“标准”不同而已。早期的一位同事,放弃了在别人看来前途光明的职业,下海经商到了深圳做电子贸易,据说生意做得非常大,老婆连续两次在香港生产,说有香港户口的孩子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听说这位同事谈生意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每天休息三五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在一次聚会时,我劝他:“你如此玩命的干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生意差不多就行了,至于这么拼命吗?”

 

他理直气壮地说:“在深圳,你不拼命就没有立足之地,我今天拼命是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让我的孩子过上好日子!”朋友的话让我想起了从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人拼命地做生意、赚钱,如此打拼了几十年,落下了一身的病,最后却是在远离闹市的乡村盖了一所小房子,与老伴开垦了一块菜地、花园,养了几只家禽以安度晚年。这岂不是绕了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吗?如果他这几十年注重保养身体,乐观地享受自己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不也一样达到今天的幸福标准码?

 

我不富有,夫妻两都是工薪阶层,我自己做饭,乘班车上下班,偶尔做做美容,从没去过卡拉OK厅,更没打过高尔夫,可我依然感到我的生活很幸福。每天下班后,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亲手烧的饭菜,彼此诉说着一天的所见所闻,有时会为某件事情、某个观点争吵的面红耳赤,可争吵过后依然是充满幸福和快乐;我喜欢每周与儿子一起学英语的日子,在别人看来不屑一顾的事情(有人还认为我是守财奴,不舍得送孩子学这学那),我却从中体会陪伴、交流和分享的快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投资,把习惯的培养看成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有时甚至认为自己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种储蓄、一种投资;我喜欢每个周末到父母家蹭饭,我认为孝顺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孝顺老人不能等待。也许我是个小女人,也许我的快乐没有标准,我的幸福没有目标。“只有经过了,才更懂得珍惜”,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我越来越感到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