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血战---纪念红25军长征[转帖:欲望无限]_步兵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9:16
孤军血战---纪念红25军长征[转帖:欲望无限]

218.58.10.* 1楼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一提起长征,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而历史上共有4支红军部队进行了长征,除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支主力红军,红25军的长征则鲜为人知。
红25军是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部队。在血雨腥风的年代,英雄的红25军经受了艰苦卓绝的战争考验,成长为红军独当一面的战略力量。在长征途中,红25军远离党中央,孤军奋战,不但粉碎了敌人的两次重兵“围剿”,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还先后创立和巩固了鄂豫陕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红25军也由2900多人发展壮大到3400多人,是唯一在长征途中创建根据地、得到发展壮大的红军部队。
红25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自1932年红25军组建到长征结束的3年,9人历任红25军军长、政委、鄂豫皖(鄂豫陕)省委书记,其中2人早逝、3人牺牲、3人负重伤。红25军创始人之一的吴焕先一家6口惨遭国民党地方民团杀害,徐海东一家更是有66人被国民党军杀害。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徐海东出身最苦,也是战斗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他作战勇猛,人称“徐老虎”,又称“中国的夏伯阳”。蒋介石称他为中国文明的一大害,国民党曾把他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赏额均为25万大洋。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当斯诺听到国民党军一共杀了徐家66人,甚至连婴孩都杀了时,斯诺就此懂得了什么是当时的中国的阶级斗争。在斯诺看来,要了解红军,了解中国革命,徐海东其人其事便是最好的例证。就连张国焘后来在其《我的回忆》中也承认:“徐海东的奋斗经历,是一篇标准的红军军人的壮烈史诗……”  毛泽东对徐海东的评价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伟大的红25军万岁!伟大的长征精神万岁!
一、踏上征途
红25军创建于1931年10月,隶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25军大部(第73师、74师、75师第225团)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作战略转移。此时,留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有包括红25军2个团(红25军75师223、224团和军部特务营)和红9军27师等部7个主力团约万余人,加上地方武装和大批红军伤员,共有2万多人。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肆无忌惮的进行“围剿”、“清剿”,而红军各部队缺乏统一的指挥,不能形成有力的拳头,斗争形势日趋严峻。
为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鄂豫皖省委决定组建一支强大的红军主力部队。1932年11月30日,在黄安檀树岗村的河滩上,红75师和红27师合编为新的红25军,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第74师、75师,74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75师师长姚家芳,政治委员高敬亭,全军约7000人,司令部设在箭厂河乡的闵氏祠。
重建后的红25军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全军迅速发展到1.2万余人,并重新组建第73师。但由于敌人的强大,加之鄂豫皖省委领导“左倾”盲动错误的战略指导和肃反扩大化,红25军损失很大。1934年2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调动大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尽管红25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终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1934年8月,粤赣军区红22师师长程子华来到鄂东北,程子华带来了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25军主力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作出决定: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在平汉铁路西部桐柏山区创建新的根据地;同时,撤销师一级编制,全军辖3个步兵团、1个手枪团。会议决定,由程子华任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改任副军长,吴焕先为政委,戴季英为军政治部主任,以省委兼军党委,省委书记徐宝珊、秘书长郑位三和红25军领导成员为省委委员。由于此前中央苏区红七军团已经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鄂豫皖省委决定红25军在战略转移行动中,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留下红军1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
一开始,程子华拒绝任红25军军长,他说:“恩来同志让我来做参谋长,我就做参谋长,不当军长。”后经省委做工作,程子华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程、徐二人配合密切,徐海东原是红25军军长,省委让程担任军长,徐海东没有任何不满,他们二人的互让军长一事一直是党内军内的佳话。长征途中,吴焕先政委牺牲,程子华负了伤,就全权交给徐海东指挥,程子华说:“就是天塌了下来,也还有徐海东同志指挥。”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主力2900多人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集结西进,这是继10月中央红军离开瑞金后的又一支长征部队
2006-12-11 18:24回复
218.58.10.* 2楼
二、狭路相逢勇者胜
红25军虽然人数不多,但这支部队非常精干,指战员们都是战斗骨干,武器装备好且弹药充足,战斗力很强。红25军的后勤、医院等保障单位也都实行战斗化,行动便捷,一天一夜就能走100多里。红25军以善于打恶仗打硬仗著称,全军随时都保持着良好的战斗状态。不过红25军没有无线电台,对外联络和侦察敌情较为困难。
就在长征出发前的11月初,红25军从皖西向鄂东进行400里战略转移。国民党军获悉后,设置了四道封锁线,集中了5个师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队”20多个团前堵后追,紧紧咬住红25军不放。徐海东选择当面国民党军的薄弱部分,果断出击,出其不意突破重重封锁线。11月7日,红25军突袭商城以南汤池,歼灭国民党军109师的工兵营,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随后红25军又在商城西南的大柳树将阻击的国民党军107师两个团击溃,紧接着又打垮了增援的国民党军108师先头部队,通过了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之后,红25军边走边打,连夜行军,又穿过了两道封锁线。11月8日拂晓前,红25军到达河南省光山县扶山寨。
红25军到达扶山寨不到两个小时,国民党军第107、第117师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队”第4、第5两个支队共约10个团跟踪而至。国民党军趁着初冬的浓雾包围了扶山寨。红25军连续作战,疲惫至极,许多指战员倒在草堆里就睡熟了。红25军警戒分队的哨兵由于过度疲劳,疏于戒备,没能及时发现尾随而至的追兵。天色刚亮,国民党军发动突袭,战斗首先在扶山寨南面打响。国民党军气焰嚣张,四架飞机前来助战,向红25军狂轰滥炸,“追剿队”总指挥上官云湘乘飞机亲自督战。在飞机的掩护下,国民党军第4、第5追剿支队很快攻占了朱家坳,并向扶山寨制高点发起猛攻。红25军仓促应战,形势万分危急。徐海东当机立断,决定以第74师坚守扶山寨阵地,从正面牵制消耗第4、第5支队,以第75师第224团沿迂回至107师侧后,突然发起攻击,第223团亦乘机反击,迫使107师撤退。接着,第223、第224团乘势转攻117师,将其击溃。随后,红25军集中全部兵力向“追剿队”第4、第5支队发起反击,将其压至朱家坳一带。激战至黄昏,将“追剿队”第4、第5支队击溃。扶山寨战斗,徐海东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正确战术,使红25军由战术内线转到战术外线,取得了歼敌4000余人的重大胜利。这一仗,红25军把国民党军彻底打怕了,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
红25军虽然取得了扶山寨战斗的胜利,但形势仍然严峻,国民党军重兵压境,正在对红25军形成包围之势。红25军趁国民党军尚未形成合围,离开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围剿”计划。蒋介石急忙调动兵力追击堵截,先后在湖北枣阳、随州一带,河南的桐柏、方城、卢氏等地布置封锁线,企图将脱离根据地孤军远征的红25军围歼于途中。
1934年11月17日,长征的第二天,红25军即在朱堂店突破国民党军阻击,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山区,实现了战略转移初步目标。 但桐柏山区距平汉铁路和汉水较近,机动范围小,难以立足发展。于是红25军掉头北上,向豫西伏牛山区转移。从桐柏山到伏牛山,要越过许(昌)南(阳)公路,公路两侧是辽阔的平原丘陵地带。
长征第十天(11月26 日) ,红25军准备从方城县独树镇越过许南公路,突然遭国民党军115旅和1个骑兵团的阻击,同时国民党军1个师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队”五支队又随后紧追,形势万分险恶。
红25军发现敌人较迟,一时陷入被动。而当时正值寒流南下,气温骤降,气候条件极为恶劣。红军指战员们还穿着单衣,粮秣不给,饥寒交加,许多红军指战员的手指都冻僵了,连枪拴也拉不开。国民党军乘机发起攻击,骑兵从两翼包抄过来,红25军防线开始动摇。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红25军政委吴焕先冲到最前线,发出“坚决顶住敌人,决不后退”的命令,红25军很快稳住了阵脚。随后,吴焕先从通信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产党员跟我来!”在他的率领下,红军指战员们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经过恶战,红25军终于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2006-12-11 18:26回复
218.58.10.* 3楼
独树镇战斗后,红25军经过一夜急行军,绕到守敌空虚的保安寨以北地区,越过了许南公路,突破第二道封锁线,进入伏牛山区。独树镇战斗是一场遭遇战,关系红25军的生死存亡,是红25军长征初期的关键一仗。“狭路相逢勇者胜”,红25军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立于不败之地,充分显示了红25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后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在这次战斗中左腿受伤。
进入伏牛山区后,红25军发现这里人烟稀少,补给困难,加之一时无法摆脱国民党军,在伏牛山区也很难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因此,鄂豫皖省委再次改变计划,决定红25军向陕南商洛地区转进。
三、建立鄂豫陕根据地
当时,国民党军分两路追击,并严密控制入陕要道。在当地群众帮助下,红25军沿一条人迹罕至的隐蔽小路,奇袭豫陕交界的铁锁关,一举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进入陕西洛南县。1934年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省委常委会。就在庾家河会议当天,国民党军1个师突然扑来,一场酷烈的战斗随即展开。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最终击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程子华的动脉血管,程子华负重伤,从此双手落下残疾。若干年后,刘华清同志的回忆录中提及这次战斗时大发感慨。
庾家河战斗的胜利保证了庾家河会议的顺利召开。庾家河会议决定建立鄂豫陕根据地,同时将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鄂豫陕边区北靠秦岭,南濒汉江,地势险要,人民生活困苦,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适合红军立足发展。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以牵制国民党军大量兵力,从而配合川陕苏区、陕甘苏区以及正在长征中的中央红军。
红25军坚决执行省委决议,全力投入创建新苏区的斗争。当时,蒋介石还未能统一鄂豫陕边区军队的指挥,红25军抓住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很快在鄂陕边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初步奠定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并扩增红军400余名。鄂豫陕边区的 “赤化”使蒋介石集团坐立不安。为扑灭红25军燃起的革命烈火,1935年1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第40军一部和第44师、陕军第126旅共11个团的兵力对红25军发动第一次“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红25军采用避其锋芒、各个击破的战术,以一部兵力牵制国民党军,主力突然迂回其侧后,痛击孤军冒进的陕军第126旅、重创陕军警备第二旅和第三旅,歼敌3000余人并攻克洛南县城,痛快淋漓的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红25军先后在鄂豫陕边区创建了4块革命根据地,苏区人口近50万,红25军主力增至3700人,还建立了2000余人的地方武装。
红25军连战连捷,使鄂豫陕边区的革命烈火愈烧愈旺。蒋介石大为震惊,紧急增调原进攻鄂豫皖苏区的国民党军第67军和第95师开入陕南,会同第40军、第44师和陕军一部,共30多个团的兵力,发动第二次“围剿”,并限令在3个月内将红25军全部消灭。
面对国民党军更大规模的“围剿”,红25军以根据地作依托,采取“先拖后打”的作战方针,先诱敌深入,打乱敌人部署,然后集中兵力歼敌一部。6月初,我军以地方武装牵制敌军,红25军主力转至外线奔袭荆紫关兵站,缴获大批弹药物资。当国民党军增援荆紫关时,红25军挥师西行,在根据地中心区的袁家沟口一带设伏待敌。袁家沟口是一条长达10多里的深沟,两侧山高林密,地形极为险要。7月2日拂晓,陕军警备第一旅进入伏击区,红25军突然发起猛攻,被杨虎城视作“精锐”的警一旅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经过10小时激战,红25军仅以伤亡100余人的代价全歼警一旅1700余人,俘获警一旅旅长唐嗣桐,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支。红25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