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的心胸就能办多大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9:00
一个人活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不容易也要活下去,还要活好,活出自己的韵致和风度,这就需要坚韧和毅力,需要承受和不哭。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从一个落榜青年走到如今一个以文字为生的码字人,我所历经的不光是皮肉的锻打,最主要的是精神的涅槃和突围。而所有的这些支撑,都来自我所牢牢记住的三句话。 这三句话,让我时时刻刻的清醒,它让我流泪了就擦掉,始终以一种激情和笑容来面对所有的不公和痛苦,面对所有的艰辛和凌辱。
第一句是母亲说的。那年我十五岁,刚初中毕业,就跟着一个表叔去枣庄干建筑。临行时,母亲交待我到了外面,心一定要宽,要大。母亲接着说:你如果能把一百块钱看得像一分钱,那你能挣十万块一百万块;你要是把一分钱看得像磨盘,你早晚得被磨盘压死啊!母亲是个文盲,她说的话虽然浅显粗陋,但内在的道理却很耐嚼。她之所以给我说这么多,目的是为了要让我这个刚刚步向社会的孩子时时刻刻记住她的这一句话:“孩子啊,有多大的心胸就能办多大的事。”这是母亲二十多年前告诉我的话,它和电视上近段时间常播的一个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简直是异曲同工。我把母亲对我说的这句话铭记心上,不论在做事、做人、做文上时刻与这句话对照,时时提醒着我:今天,你又小心眼了吗?
第二句话是孔林老师给我说的。那是1989年的夏天,我们鲍沟镇要在全镇招收通讯报道员,我因会写几首小诗,被侥幸选中了。孔林老师当时是我们鲍沟镇的党委秘书,兼着文化站长,他那时已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兵了。由他来带我们三个刚去的新手。我那时是从写诗向写新闻过渡,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光语言层面,就让我挠头,因诗歌是跳跃性的意境语言,而新闻是实打实的生活语言,两者根本是不相融的。我就在那时候明白了语言是怎么回事,正所谓上哪座山砍哪样柴,当什么人穿什么衣一样,一个文本有一个语言模式。在我最需要鼓励的时候,孔林老师结合他的人生经历给我上了一课。他也是一个农民,正因对文学的痴爱和坚守,所以才有机会从一个农民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孔老师给我说了很多。有做人、做事的,当然更多是怎样写新闻报道的。孔老师说,人活着自己要给自己争气,干什么事都不要依靠别人。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我们当地的俗语:“自己的耙子上柴禾啊!”耙子是一种竹器,是用来搂东西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万事要靠自己。1998年我因是临时工又第二次被撵回家喝糊糊,在枣庄文联开会时,“怀才不遇”的我抱着想让任何人帮着改变艰难处境的期望,请求文友们和文联领导的抬举帮助。当时一同开会的张继兄在会后对我说:《国际歌》里有这么一句话不知你是否记得?我问是什么?张继说: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我说我记得。张继兄说:《国际歌》上都这么说,看来这句话是有国际性的啊。记住兄弟,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啊!张继兄的话使我猛然明白了“自己的耙上柴禾”的真正含义!
第三句话是王中老师说的。那是1996年,当时省某机关宣教中心想要一个人。我因写的新闻作品接连在省内外获奖,就有朋友推荐了我。我那时是一个临时工,不光写新闻,还写小说、散文什么的,已在枣庄文坛上有了点小名声。时任该宣教中心主任的王中老师让我去济南见他。后因我身份是农民,没被留用。吃过晚饭,我和王老师在院子里散步,我向王老师述说了我的人生经历和我对文学的挚着。王老师很感动。他说:你还小,好好努力,社会一定会给你个说法的。最后王老师说:实际上这个社会还是很公平的,并要我向扎实念经的小和尚学习,因为:“好好念经,最后少不了你的经钱!”
“有多大的心胸就能办多大的事”、“自己的耙子上柴禾”、“好好念经,最后少不了你的经钱”,这是我奉若神明的三句话,它出自我在人生旅途中的亲人、师长之口,这些话朴素而又实在,内里却蕴含着浓浓的关爱和期望。我知道,她是我的人生座右铭,我永远都不能辜负她。
我时时以这三句话来要求自己规正自己,以让自己清醒,创作出更多对得起自己和师长们的文字。因为,我耳边常会响起所有关爱我的人的一句共同的问候:最近,你又写什么新东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