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应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32:38
(2010-09-04 08:22:06)转载
标签:呼唤应答
作业规程
输出反馈
情感交流
分类:杂谈

图片来自网络
呼唤应答——装卸作业的操作规程之一。要求在吊装作业时,后一作业环节的工人必须重复前个工位的指令,以便有效沟通,相互协调,保证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有序。
刚刚选调回城,曾从事此项工作,并且还是个带工的班长。由于认真执行了这条规程,自己没出过工伤事故,所带的班组也是单位的安全标杆。
或许是刚参加工作先入为主,或许是那时单纯心无旁骛,总之,呼唤应答作为最初始的工作经验,深深印在脑海里,以至后来自己管理企业时,仍不厌其烦地强调环节间、部门间、干群间的沟通与交流,呼唤与应答。
呼唤是输出,应答是回馈,信息的输出与回馈是确保企业正常营运的必要机制。只不过现代企业信息的输出、输入,大多借助内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自组织。
社会上、人群中,呼唤与应答、输出与回馈却只能通过语言、文字、眼神、表情等等实现。
某年陪领导出国考察,驻外公司的同事安排了周密的计划行程。汇报后,领导表态模棱两可,语义不清。说实话,领导是个大好人,可能在体制内呆得久了,练就了不动声色的内功,深沉、内敛,喜怒从不形于色。而那位驻外的同事,本来就是个激情小伙,与外国人交道打多了,喜欢直来直去。他的信息输出没有得到明确的回馈,看得出,很失望。我不喜欢别人失望,考察中,每当他说出下一个日程,我便迫不及待击节叫好,领导颔首会意,那个同事的眼睛也渐渐闪烁了起来。
有个好友,中年出现情感危机,婚姻面临破裂。每每说起这事,他那一副壮士断腕的决绝中透着孤独飘零的无奈。原来,他在单位烦心事多,回家就想图个清净。夫人赋闲在家,盼着老公回来热热闹闹。俩人一个眉飞色舞,说长道短,一个意马心猿,心不在焉。长此以往,隔阂日深,形同陌人。大家劝诫好友,把与老婆聊天作为每日必修的功课,无论任何琐碎话题,眼睛一定要做凝视状。还好,好友痛改前非,从善如流。再次相见,他家一个神清气爽,一个面若桃花,平添了许多生气。
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他的一件糗事。他一同学自视清高,常常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姿势。去年二三月份,为了孩子毕业分配的事,笑盈盈地找我的朋友相助。朋友豪爽,一口应下,烦门托窍耗去不少精力财力,总算四月初给那孩子谋得一个不错企业的不错岗位,他的朋友口称大恩后谢。孰料,七月该正式报到了,那孩子却始终未去,问后才知早已上班:“噢,还没告你那,我们没走后门,孩子考上公务员啦。”说得从容、淡定,脸上重又矜持着素常的清高。岂不说我那朋友搭了多大人情,人家企业也错过了招收优秀毕业生的最好时机。其实,就事论事,不过是呼唤应答、输出反馈方面出现些障碍,可由事及人,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他那同学貌似不食人间烟火,不谙人情世故,谁知是装傻还是装孙子。
网络虚拟,其实也有个呼唤应答的问题。博主贴图撰文那人、那事、那片景,期冀坦露、抒发、共享并得到肯定。博友阅读、跟帖,留言、发纸条,兴致勃勃,不吝溢美。大家你来我往,乐此不疲,甚而成为莫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千年古训,似乎也成了博友间恪守的规则。或有博主与旧礼数有着决裂的勇气,俨然名人、圣贤,别人的博客很少光顾,偶尔露面不是要求加入圈子就是希望加他关注。凡此,我大都敬而远之。这也是我基本不看所谓名人博客的缘由之一,因为,没有交流。
呼唤应答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理方式,也是情感沟通的心理需求。
呼唤应答需要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热脸蛋贴凉屁股,偶可为之,时间久了,再灿烂的脸也会挤出黯淡的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