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淡苦浓茶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6:18
自古以来,茶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讲究方圆之说,把生活情趣、心理境界与生理状态作为三个重要的同心圆联在一起。直接表现是讲求自然恬淡、少私寡欲的生活情趣,清净虚明无私无虑的心理境界和神清气朗健康长寿的心理状态。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恰能与这个心性相吻合,尤其在饮品茶之中,更能体会这种韵味,故而茶称之为一种艺术以前有则茶谜语:“青山枝头叶挺拔,皇上赐封第七名;天下无人不爱我,家家少我难成人。”这迷中的第七名就是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所谓“皇上赐封第七名”是指唐太宗平生嗜茶,他认为茶能消食除痰,明目和清心,是天下百姓日常不可缺少的,像柴米油盐一样,一天少不了。传说有一年,他的爱女文成公主出嫁给藏王松赞干布,聘礼应有尽有,当筹办此事的主持向唐太宗禀报时,唐太宗问:“怎么这样粗心,聘礼中为啥没有香茶?”主持不明问道:“香茶?”唐太宗说:“茶,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我看应该排它在第七位,柴米油盐酱醋之外再加上茶”唐太宗为让女儿和藏王知道饮茶的好处,特意让人制造了一把茶壶,壶盖上按回文题词法刻着:“清心明目,随便从哪个字破读皆成句:”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意全不变,于是沿生出许多茶具上的回文题词如:”怡神悦性“倒过来读是”性悦神怡“,顺读点明饮茶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倒读则阐明饮茶对精神的愉悦了。还如:”清心宜人“说的是茶的妙处,倒读”人宜清心“说的就是人的性情修养了;还有一回文:”品一人茶“似乎是某君只喝一个人为他沏的茶,倒读就成了”茶人一品“,意旨迥异了,显然是指人品和茶品都是一品极致,寥寥几字,就变化出耐人寻味的哲理。有的茶具上题书七个字,作环形排列:”不可一日无此君“这是很别致的回环佳句,从任何一个字都能成文,如:”一日无此君不可“”此君不可一日无“”君不可一日此“,此外在如”香雾遮山长生树“倒读为”树生长山遮雾香“诗情画意,令人向往。
我国饮茶历史久远,咏茶诗出现的也早,如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作《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开头两句:“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晋代张载的《登成都楼》中有:“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是歌颂蜀茶的。李白那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按诗作年代应是最早的咏茶诗,诗云:“常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滑。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维传。”可见茶文化的源远自古以来,还十分注重品饮者的修养,正所谓:“岂白丁可供,与无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灯,保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明、朱权普》)”。
现代学者周作人“喝茶当于瓦屋人工窗下,清泉绿水,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个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的品饮感受,其精华正得力于此。
头道茶苦、二道茶香、三道茶淡,各有其味,不离其宗也有一说:人生如茶,乐观的人说它是香茗,悲观的人说它是苦水。茶中滋味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