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经典遗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4:08
2010-03-10    深圳新闻网
下文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虽然这些遗言只有短短几个字或几句话,但多少年来,它们却打动过无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或遗憾,或无奈,或不甘,或豪迈……下面我们不防来看看其魅力所在
一、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 此时,兴奋之余孙刘联盟节立灭曹,但是终归在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可怜的周瑜还不知道…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势力,但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尽管他妄图强攻但是还是被赵云的部队射回,而且他也中了箭,周瑜总是不甘心,几次追要荆州总是无功而反,孙权爱惜周瑜让鲁肃替他去要荆州但仍是无功而反。情急下周瑜想到了美人计,但是反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其陪了夫人又折兵。当周瑜再次与刘备方面谈判时,刘备以取下西川为约再度粉碎了周瑜的思想。终于,他要和刘备翻脸了。他想借假道伐蜀之计,灭了刘备。但是这个计谋还是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终于周瑜又失败了!但是聪明的诸葛亮却认为还是不够,因为他要去掉这个劲敌,于是乎诸葛亮又落井下石的在信中讥讽周瑜。终于,随着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周瑜去了!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当然在现在他的寓意已经引申为叹息一山还比一山高的意思了。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君子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不好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试想,如果他能正确的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
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可是这个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气、杰出的才能,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是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他絷爱的、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美人--虞姬的命运而已,作为一位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义军领袖,其强弩之未竟然不仅于战无计,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当年,他从江东率四十万大军,所向无敌,威震天下;如今,兵败如山倒,到最后只剩二十八骑相随。面对失败又“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当然只剩死路一条,面对虞姬也只能是“奈若何”了;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十分悲惨。总是被项羽和虞姬那段千古流传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一个力拔山河、顶天立地的英雄在四面楚歌的时候,没有想到他的江山,竟然只念念不忘他的骏马与爱妃。也不枉虞姬为他自刎身亡。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者,可他的故事千古流传,他的这首《垓下歌》亦成为千古绝唱。
三、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是一个大官僚。谭嗣同幼年时期,因家庭环境特殊,受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压抑,养成了他的反抗思想。他不守封建家庭的常规,四出游历,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识。他在浏阳设立了一学会,讲求新学,又设立了算学格致馆,介绍一些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听说康有为在北京办强学会,进行维新活动,就赶赴北京去见康有为。他对康有为十分敬仰。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其中一句就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说这话意思是有心支持满清皇帝,和维新志士变革中国体制,使中国有弱变强,但守旧势力的强大让他有心无力。加上后面的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就是自己的死是有价值,适合的。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中写道,谭复生兄,是反对愚忠的,他不是为变法失败而死,更不是为满清光绪而死,他是为自己信仰而死。而且,谭嗣同本人也是倾向革命的,并且他与革命党人黄兴(后成同盟会骨干)是知己。通过他的死教,也是他的本意就是:晚清的守旧势力太大,变法已经不能够让中国真正变革富强,若要真正变革,只有革命。
四、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干戈扰攘中度过的。他出生两年后北宋覆亡,金人的铁骑踏遍了大河南北,他跟随父亲陆宰从中原辗转回到故乡山阴。“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深深地嵌入了他的记忆。从童年开始,他看到的是疆土沦丧,山河破碎,因此,收复中原、重整河山便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结,《剑南诗稿》中也就有了许多沉郁顿挫、苍凉悲壮的诗篇。 34岁的陆游从绍兴二十八年走入仕途,在半个世纪的宦海生涯中,他魂萦梦系的都是揽辔澄清,收复中原。尽管他官职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有机会,他都要上书言事。陆游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时局变化,甚至睡梦中也不忘收复失地,“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一旦有胜利捷报,他便涕泪满颐,欣喜若狂。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渡江南侵,后方沦陷区积极抗金,相继收复嵩州、长水、寿安、洛阳等地,时在临安的陆游奋笔疾书:“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开禧年间韩侂胄北伐小有胜利,陆游作诗云:“却看长剑空三叹,上蔡临淮奏捷频。”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企盼着“中原烟尘一扫除,龙舟溯汴还东都。”到了那时,顽敌就歼,山河一统,龙舟相衔,从临安北上,溯汴河直达东都开封,该是何能惬意!但是,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全不以社稷为意,先后与金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隆兴和议》,积极抗金的岳飞、韩侂胄被杀,韩世忠、张浚等被罢黜,眼看着恢复无望,陆游悲愤地写下“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重泪痕”、“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因积极抗金,陆游屡遭贬斥,几起几落。他与张浚私交甚笃,因此被指控“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陆游在圣政所时,因直言得罪孝宗,改任镇江府通判;淳熙七年陆游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不久,孝宗忽然召他赶赴临安商讨国事,就在他兴高采烈赴临安途中,又受到给事中赵汝愚的弹劾,被免职还乡;淳熙十六年,参与修高宗实录的陆游又因“所至有污秽之迹”而被罢官,这年他已是65岁的皤然老翁了。直到嘉泰二年,78岁的陆游才又被起用,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风刀霜剑,岁月蹉跎,冯唐易老,寸功未立,陆游只能慨叹“可怜万里平戎志,尽付潇潇暮雨中”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最后的20年几乎都是在山阴老家度过的,虽然仕途蹭蹬,命途多舛,但他并不消沉颓唐,个人荣辱从未放在心上,只念念不忘请缨杀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已是桑榆晚景,但豪情不减当年,“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忘不赀身。”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但是朝廷上的派系倾轧,使他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只能赋诗言志,发泄自己的感慨。“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引杯抚长剑,慨叹胡未灭”。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了陆游内心的隐痛。直到嘉定二年底,85岁的陆游撒手尘寰,赍志长逝,中原仍未恢复。易箦之际,他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念念不忘的仍是他深深爱着的国家!
五、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逝世前,仍不忘国家安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
六、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被绑,北去见元世祖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元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七、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原文为: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是屈原放逐后和渔父的对话,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大家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个人清醒。这就是被放逐原因。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离奇。但仔细一想,这真是亘古不易的道理。试想,大家都腐败,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个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挤,被放逐了,还要落下奸邪的罪名。短短的两句话,把楚国的昏庸、腐朽概括得淋漓尽致;从另一个方面,则又把屈原的忠实、高洁对比地显示了出来。鲁迅先生曾经说:“在一个已经完全封闭的屋里,氧气都快用完了,众人皆睡我独醒,也许把他们叫醒会令这些人闷得痛苦,但要是所有人都醒了,谁说一点冲破闷屋子的希望呢?至少,这也是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义吧!”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个伟人的无奈。随波逐流者易,出淤泥而不染者难。屈原这震撼人心的诗句,曾使历代无数文人为之感伤,为之辛酸,为之解脱,为之欣慰。它凝聚的,是中国文人的个性精神和人格魅力。要不李白怎么会也发出“自古圣贤皆寂寞的”感叹!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屈原这样的脊梁,将会是怎样的苍白?屈原的精神感召着后人,才有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才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选择,这些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吧!屈原是我们的榜样!
八、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十分不幸。 1935年,封建恶势力利用有关她的婚姻讼案大作文章,造谣中伤,把一桶桶脏水泼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阮玲玉的死因真的是人言可畏吗?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脱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玉的死归咎于小报记者,归咎于无聊的小市民,所有的当事人都干净了,都没有关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历史资料的被披露,特别是当年的一些当事人,当他们进入晚年的时候,他们为了求得自己良心的安宁,他们开始打开了自己记忆的,封存的那些资料,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阮玲玉的死不是像我们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人言可畏。
九、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字桂根,衡阳县礼梓山人,生于湖北秭归县,1928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在汉口余记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8岁。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战斗诗篇,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在1928年3月20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在刑场上奋笔写就的共产主义战歌。这首诗是战鼓,是军旗,激励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革命理想而前仆后继,一往无前!
十、王成:为了祖国,向我开炮。
如果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样一个镜头:硝烟弥漫的高地。面对漫山遍野往上爬来的敌军,志愿军战士王成怒目圆睁,对着报话机,大声呼喊:“为了祖国,向我开炮!”我军指挥员为之震惊、激奋。接着大炮齐射,在滚滚浓烟中,王成兴奋喊着;“打得好,再近一点!”大炮继续轰鸣,为英雄唱着赞歌。 “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这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