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后再次创业的五大富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06:32
NO.1:吴胜明
人物简介:
吴胜明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吴家世代商贾为业,她从20岁就开始做起百货生意。拼搏至1984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1985年夏天,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48辆高级轿车的计划。按照政策,吴胜明无权经营汽车。仅此一桩买卖,她获利百余万元。钱攥在手里,但很快变成了手铐和脚镣。
入狱原因:投机倒把,诈骗。
入狱时间:1986年11月1日被判无期徒刑
出狱时间:2003年7月28日
创业项目:养老院
吴胜明:七旬老太出狱后再创业赚千万
不到50岁便身家千万;52岁被判无期徒刑,服刑期间,丈夫离去,女儿自杀;70多岁出狱后以扫公厕为生,中途又被骗走借来的30多万创业资金。很多人遭受如此变故,也许早就寻了短见,而吴胜明,一位74岁的老太却再创业赚得千万,她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感人的创业故事,一位很值得尊敬的老人,吴胜明。
她,不到50岁便身家千万;但是,52岁被判无期徒刑,服刑期间,丈夫离去,女儿自杀;70多岁出狱后以扫公厕为生,中途又被骗走借来的30多万元;但是,她重新开始创业,如今她的资产又过千万。
她说,她就是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盖一座养老院或孤儿院)而努力。
以前的风光:
吴胜明首先从收音机、尼龙服装做起,生意很快走红。她穿梭于郑州、福建、上海等城市,短短两年公司就积累资金100多万元。
拼搏至1984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但是:
1986年11月1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吴胜明死刑。后经上诉,一年后,高院将她改判无期徒刑
在狱中:
丈夫离去,女儿自杀,她没有倒下。
吴胜明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长达6万字的小说《囚路》,在监狱自办的小报上发表。上海剧作家黄允偶然看到这篇小说后,大为感慨,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8集电视剧《罪犯与女儿》。
出狱后:
2003年7月28日,70岁的吴胜明终于走出高墙,那一刻她老泪纵横。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400元,社区为她安排了一间18平方米的小屋。
为女儿遗愿再创业:
2006年,吴胜明为实现女儿心愿,从操老板旧业,整天忙碌奔波,现在有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妈妈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保健鸡种鸡场、吴妈妈连锁聊吧、饭庄等
74岁仍涂口红穿高跟鞋
吴胜明总是很忙。4月18日,她一见到记者便伸出手说抱歉:“昨天刚从杨凌回来,我现在大多时间都在那边。”
握完手,吴胜明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背:“你看,都晒得这么黑了。”
涂着樱桃色口红,细细的眉,肉色的长筒袜和咖啡色的高跟皮靴,74岁的吴胜明,看起来跟一般街坊老太太很有距离——她得体而年轻。她甚至懂得将身体转向亮光处,配合记者的摄影,因为在光线下那身天蓝色的套装衬得她皮肤很白。
吴胜明也觉得自己与同龄老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每天的任务是养老和看孙子,我不是,我是有目标的人。”
接受采访的房间,是她在郑州栖居了近4年的小屋,不足20平方米,紧挨着公厕,闻起来有股怪味。
但房间收拾得很洁净,恒温的立式鱼缸里游动着几条金鱼,漂亮的窗帘把外面的一大间隔开,里间的卧室又被架成上下两层,以前床放在下面,但老人嫌有碍观瞻,又搬到了上层。现在每天睡觉,吴胜明得爬两米高的梯子到“楼上”。
顺着小屋右拐不足10米有几家小商店,只要打听“出狱后的千万富婆”,老板好半天才用手一指旁边吴胜明的家门。再问多了,老板便不耐烦:“我们哪知道,人家是名人。”
杨凌建起170亩葡萄园
吴胜明现在的头衔是“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杨凌有170亩葡萄园,用吴胜明的话说,“实现女儿心愿全靠这些葡萄了”。
这是22年后,吴胜明第一次重操“老板”旧业。1985年,吴胜明因经济问题入狱,女儿一封封鼓励的信,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但女儿听说妈妈被判死判,16岁的她绝望自杀。死前她曾许愿:“建一所孤儿院或养老院,照顾和我一样无依无靠的人。”
出狱后,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400元,虽然收入不多,但吴胜明还是决定要完成女儿的愿望。
2004年,全国媒体争相报道她的事迹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就没断过。老人对当年10月份《河南商报》报道后的“盛况”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天天都有人来找我谈心、聊天。”
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一部分后来就变成了吴胜明的“干儿子”、“干女儿”,正是他们在吴胜明这几年的奋斗历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我这个老太太搞事业、种葡萄全是为了女儿。”也是从那时起,吴胜明意识到,心愿早已不是她一个人的事,那么多的好心人都关注她的心愿,想帮助她实现心愿。
借来的30多万元被人骗走
吴胜明迫切需要重新创业来完成自己的心愿。“20多年前政策刚开放时我都赚过上千万元,现在一样能。”
吴胜明生意上的自信通过一些小事可以看出来:她曾多次自豪地说,“干儿子”杨钻友生意上碰到问题就会给她打电话,而她每次都能给对方指点、帮助。
2005年9月,骗子张京强的出现颇具戏剧性。对方电话里说得很诚恳:“你有心愿,我的心愿和你一样,我在湖北襄樊有几十亩的葡萄园,但我不懂经营,大姐你不一样,咱俩合作,成功了,咱们的心愿不就实现了。”
吴胜明没想到,这却是从商以来的第一次上当——张京强不仅骗了自己借来的30多万元,更可恶的是,竟然打着自己的旗号,以投资葡萄园为名,骗走了另外几位朋友的30多万元,共计近70万元。
邻居小乔说,这次打击后,让吴胜明看起来苍老不少,也不像以前那样爱出门了。
“他(张京强)为啥骗我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骗子落网让吴胜明感到些许安慰,但她还是有点想不通。
事后吴胜明回忆:“我创业的愿望太迫切了,想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根本没想到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老太婆竟有人来骗。”
杨凌葡萄园的项目从运作开始,上海的陈女士投入了50万元,那是她的养老钱;开封的一位先生投了约10万元,同样是倾尽家产。
吴胜明一直不愿向外人解释怎么有那么多的好心人愿意帮助自己。她指着一旁看望她的郑州市民宋女士:“你可以问问她。”
今年2月,宋女士得知吴胜明没钱为葡萄园交租金了,立刻回家与丈夫商量帮助吴胜明。结果,宋女士卖了一些股票,帮吴胜明渡过难关。
2005年5月,“干儿子”杨钻友跟其他“干儿子”一样从电视上认识了吴胜明,这位成都家具店老板激动得根本没法过夜,当晚就给老人打来电话。“震惊、同情,给我的创业带来巨大的鼓舞。”
杨钻友多次飞来郑州看望吴胜明,虽然他不太赞成葡萄园项目,但仍然拿出了3万元。
“我做生意那么多年从没看走眼过,我不会怀疑自己。”吴胜明说,“我的人生既不幸又幸运,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我怎能放弃?我绝对不能倒下去,我得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为帮我的人而努力”
“为了你的心愿,拿了那么多好心人的钱,没担心过赔了怎么办?”
听完记者问话,吴胜明感到有些意外:“没有想过,所以我没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当时觉得一定能赚钱,到现在我仍然坚信自己的眼光,如果是我自己的钱同样会做。”
她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人情债与现实的经济压力,已经迫使她不断地将生意做大。她最新运作的项目,是引资在葡萄园所在的杨凌园区建一个生态园,集旅游、观光、种植为一体,拟打造成当地生态农业开发的一大亮点。
她很清楚,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是“老骗子”、“爱打扮的老太太”。
吴胜明不在乎别人的理解,她会用亮色的丝巾点缀深色的外套,她戴的珍珠项链与珍珠耳环很协调,她即使每月拿着200元低保,仍然坚持每天摆出三只小杯,冲上几杯雀巢咖啡……
吴胜明还是那个解释:“我做的事有价值,我有这个能力,他们相信我,愿意帮我。”
“我为什么要管别人怎么看!我告诉你,生命是一个过程,人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即使我失败了,将来在天堂见到女儿,我也可以说,我努力过。”
邻居小乔祝福她:“要是葡萄今年夏天能挂果,吴阿姨就熬出来了。”
目前,吴胜明的170亩葡萄已经开花。
曾经拥有千万资产,只因一念之差,陷入万丈深渊。丈夫背叛,女儿自杀。死里逃生,铭记女儿心愿,减刑或得出狱,为实现女儿心愿,重操老板旧业。
从千万富姐到狱中死囚,再到厕所清洁工,再到三家公司老板,极其戏剧的人生。
吴胜明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吴家世代商贾为业,她从20岁就开始做起百货生意。25岁时,吴胜明结识了一个叫张林的生意伙伴,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张林的家境贫寒,吴家原本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吴胜明性格倔强,和男友一起逃到青海,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修理部。
第二年,吴胜明怀孕了,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满怀喜悦地等着孩子的降临。然而在一次搬重物时,她突然摔倒后流产了。两个月后她再次怀孕,竟然又流产了。医生怀疑她是习惯性流产,可能与高原反应有关。
吴胜明非常喜欢孩子,看着别人家的小孩,她心里痒痒的,于是她同丈夫商量回到平原生活,这样就可以生孩子了。随后他们搬到了河南郑州,但她依然自然流产。夫妇俩先后去看了30多家专业医院,吃了上百种民间偏方,均无济于事。经历了10次流产后,吴胜明年近不惑,但她仍不死心。
第11次怀孕,吴胜明忐忑不安地等待命运的裁决。6个月过去了,胎儿竟安然无恙。足月后,女儿终于来到了世间。第一眼看女儿,吴胜明满眼泪水,小小的襁褓里,孩子那黑黑亮亮的小眼珠,那微微张开的小手……那一刻吴胜明发誓,一定要给女儿幸福,要给女儿所有的爱!那是1975年,夫妇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张艳,他们亲切地管孩子叫艳子。
生完孩子的吴胜明并不富裕,她开始筹划赚钱。多年漂泊后,夫妇俩回到家乡嵊州。当时,中国经济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迈进。看准了政策前景的吴胜明心潮澎湃,她说服丈夫,倾尽多年的积蓄,又贷款1.5万元,在嵊州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为了表达对女儿深深的爱意,他们给公司取名为:爱艳商贸公司。
吴胜明首先从收音机、尼龙服装做起,生意很快走红。她穿梭于郑州、福建、上海等城市,短短两年公司就积累资金100多万元。吴胜明忙得焦头烂额,但不管走到哪里,她都要带着宝贝女儿。艳子乖巧懂事、聪明伶俐,从小就心疼妈妈,这更激起了吴胜明的生活热情 .有一次艳子不小心弄破了手,看妈妈正在午睡,便自己按着伤口,小手上都是血,吴胜明醒来时,吓傻了,拉着女儿往医院跑,边跑边问女儿为什么不叫醒妈妈,艳子回答:“妈妈太累了,我想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吴胜明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
拼搏至1984年,吴胜明已积累了高达千万元的资产。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吴胜明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往来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吴胜明为自己买了进口高级轿车,购置了几套豪华住宅。在上海、成都等大都市,吴胜明出入高级宾馆,交结各界名流,一掷千金,极尽奢华。艳子过9岁生日时,吴胜明在当时郑州最高档的国际饭店设宴30桌。
女富豪失足身陷囹圄
吴胜明的业务涉及建材、轻纺、机械、家电、化工等诸多行业。因为当时的商品供给能力远远低于需求,谁能组织来货物,特别是紧俏货物,谁就能获得利润。
为了平抑物价,平衡供需矛盾,国家对部分紧缺物资仍然实行计划调拨的政策。吴胜明将目光转到了计划调拨物资上。1985年夏天,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48辆高级轿车的计划。按照政策,吴胜明无权经营汽车。仅此一桩买卖,她获利百余万元。
同一时期,吴胜明在福建省组织到了价值520万元的高档布料。她将这批布料销往上海的服装生产厂家,并获得用该批布料生产服装的销售垄断权。而这批布料的来源却是台湾,是国家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允许福建省与台湾进行的某些指定商品的交易。
钱攥在手里,但很快变成了手铐和脚镣。上海市警方发现了她投机倒把、诈骗行为的证据。吴胜明此时已万念俱灰,但她唯一担心的是宝贝女儿会因为她的事,身心受到伤害。于是,她苦苦央求办案人员和丈夫张林,别把被捕入狱的事告诉孩子。
1986年11月1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吴胜明死刑。后经上诉,一年后,高院将她改判无期徒刑。
入狱一年多的时间里,张林按妻子的交代,一直对艳子封锁消息,他告诉孩子:“你妈在做一笔大生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艳子起初深信不疑,后来终于从邻居嘴里听到一些风声,她缠着爸爸追问实情,张林不说,女儿将刀片架在自己手腕上,威胁道:“再不告诉我妈妈的真实情况,我就自杀!”张林迫于无奈,告诉了孩子真相。艳子哭干了眼泪,追问爸爸:“监狱冷不冷,妈妈冷不冷?妈妈在那儿能吃饱吗?”
1987年底的一天,张林带着女儿来到上海提蓝桥监狱。天降大雪,没有带足衣服的艳子冻得瑟瑟发抖。在监狱大墙外,娇弱的艳子站在纷飞的雪花中哭喊着妈妈的名字,在狱警帮助下,一家人破例相见了。
隔着一层冷冰冰的铁网,见到艳子,见到丈夫,吴胜明浑身颤抖。艳子把手指从网眼穿过,放在妈妈的嘴里,吴胜明也艰难地把手指伸进网眼,交给孩子……
“孩子,妈妈做错了事,恨妈妈吗?”艳子拼命地摇头。“告诉我,什么时候您才能走出这铁网!”女儿的这句话击得吴胜明泪流满面,她垂下眼睑无言以对。狱警善意地为她解了围:“你妈妈5年之后就能出去。”艳子呆呆地说:“妈妈,我等你5年,每周给您写信,你要是闷得慌,就看我的信。”
10天后,吴胜明收到了女儿的第一封来信———
“妈妈,我多么怀念咱们住在三间平房里的那些日子。经过这场变化,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妈妈,上天让我们经受苦难才能得到幸福,我会做到的,我保证好好学习,您也尽最大的努力改造自己,好吗?我用眼泪给你加油……”信纸顷刻湿透了。女儿的话句句敲击着吴胜明的心。
此后,读女儿的来信成了吴胜明最快乐的事情,她不再颓废,当别人打扑克、下棋、闲聊的时候,她在看报写文章。每月评比劳动成绩,她都是名列前茅。
孤独女囚惨遭家破人亡
1988年底,吴胜明被评为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得到入狱后的第一张奖状。她欣慰地写信告诉女儿:“女儿,我把奖状和你的信放在了一起,妈妈要感谢你,妈妈的进步和你的信是密不可分的啊……”
女儿很快寄来一张自制的贺卡,女儿称,妈妈的奖状让她快活了三个月。但几次来信,她对爸爸却只字未提,原来,此时张林提出了离婚。
张林的离开,其实是早已埋下了种子的。吴胜明风光无限的时候,张林已隐隐感到自卑;吴胜明为攫取金钱而疯狂的时候,不经意间已冷落了张林。对于张林的离开,吴胜明早有预感并予以充分的理解。办完离婚手续后,张林再婚,而艳子被寄养在伯父家,那是江苏张家港一个叫杨舍的小镇。
善解人意的女儿写信劝妈妈不要太难过:“妈妈,不管怎么样,在这世上还有爱您的女儿,女儿永远不会变,为了我,您要保重身体,好好活着,好好改造。”此后,母女俩一直通过书信传递相思。
1990年底,看着人们欢欢喜喜地忙着过新年,艳子默默落泪。她问伯父上海离张家港有多远。伯父因为手头不宽裕,拒绝带艳子探监。艳子哭了一场后,决定自己攒钱,然后去看望妈妈。寒假里,艳子以补课为借口,天天外出糊纸盒。看到一天天多起来的钱,她觉得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后来伯父知道了这事,被感动了,向亲戚借了500元,于1991年1月17日带着艳子去探监。吴胜明知道了艳子偷偷挣钱的事,一把将艳子紧紧搂在胸前。
由于表现异常出色,1993年,吴胜明受到减刑嘉奖,刑期变为18年。她多想把喜讯告诉艳子,可漫长的18年对女儿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她犹豫了。有一年元旦,监狱举办联欢活动,监狱领导特地邀请艳子与母亲同台演出,这是艳子最幸福的一个节日,她拉着妈妈的手跳了一个舞,然后就静静偎在妈妈怀中……联欢会结束时,她撕心裂肺地号啕大哭,不愿意离开。艳子泪眼婆娑地问:“我已等了5年,妈妈的刑期到底是多少……”“再等5年吧孩子,这次不是骗你了!”吴胜明悲哀无奈地欺骗女儿说。
艳子开始了又一个5年等待。从那时到1997年,她一共给妈妈写了170封信。吴胜明也在女儿的鼓励下不断进步。1997年9月,吴胜明再次减刑,欣喜之余,她决定将实情告诉女儿。
命运的无情是那样的无法预料。1997年11月30日,因为收到了妈妈的一封喜报,艳子十分高兴,约了几个朋友在伯父家里跳迪斯科,身为农民的伯父勃然大怒,认为有伤风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艳子极力辩解。伯父说:“这是我的家,你不准跳!”艳子被伤了自尊,她哭着说:“等我妈妈回来,她会告诉你这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恼怒的伯父脱口而出:“实话对你说,你妈妈是无期徒刑,永远不会回来的……”
艳子惊呆了。从富豪之家的掌上明珠,到寄人篱下的孤独少女,她脆弱的心理崩溃了。
当晚,艳子给爸爸打电话,说要到他那里去住,张林没有同意,她说想搬出去租房住,张林认为不安全,更不同意。失望至极的艳子做了一件傻事,当天下午趁着身边没人,吞下半瓶农药。服药前,艳子给一位要好的同学打电话,央求她定时替自己给狱中的母亲写信,谎称自己遭遇了车祸,右臂受损伤,不能执笔,信由他人代笔。
吴胜明确知女儿的死是在两年后。那天,监狱派出两位领导找她谈话。他们认为,继续隐瞒真相对吴胜明将是更加残酷的事。
女儿遗愿激励母亲新生
得知女儿自杀身亡,吴胜明数次昏倒,她只有一个念头:追赶女儿的脚步。狱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你一定要扛过去,尽快健康地走出监狱,哪怕到女儿的坟上看一看,哪怕讲一讲你的忏悔,也算是对她生命的交代……”
狱警还拿出了艳子的遗书———
“妈妈,我错了,真的对不起您。若想我的话,就读以前的那些信吧,女儿在九泉之下保佑您。我知道您会痛不欲生,我请求您别走我的路,我已无法挽回了。在我眼中,您是有本事的,假如您有一天能出来,万万不要再想着赚什么钱,尽量去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吧。您可以收留那些寄人篱下的、无家可归的孩子或老人,假如您不答应,我是不会瞑目的……”
字字泣血。吴胜明悲哀地闭上眼睛,她想了很久,决定为心爱的女儿延续生命。
吴胜明更加积极地接受改造,她连续出任服刑人员小组组长,从2000年她连续担任监狱民主管理员,她编导的小品取材于监狱女囚的真实故事,在多次比赛中获奖,还被邀请在社会上演出。到2003年,她一共获得了7次减刑。
几年来,吴胜明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受到表扬、奖励或者被宣布减刑的时候,她总要写一篇怀念女儿的文章夹在女儿的那些信里———
“生命中一段匆匆的母女缘/只留下岁月无法消退的悲哀/这一生无论是梦是醒/心里只有你的一笑一颦……”
“艳子,妈妈现在明白了,金钱可以买这买那,有些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遗憾。我只有一个愿望,早日跪在你的坟前,送上一束你喜爱的玫瑰,把我泣血的忏悔铭刻成碑……”
心灵的解脱,让灵魂找到了归宿。吴胜明迈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开始了积极而昂扬的新生。吴胜明怀念女儿的文章累计达6万字,多数被监狱内部刊物发表,感染和改变了众多服刑犯人。
吴胜明还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长达6万字的小说《囚路》,在监狱自办的小报上发表。上海剧作家黄允偶然看到这篇小说后,大为感慨,以此为蓝本改编制作了8集电视剧《罪犯与女儿》。当电视剧在监狱举行首播仪式时,观看该剧的管教和服刑人员哭成一片。电视剧在社会上播出后,反响强烈。成千上万的观众被剧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3年7月28日,70岁的吴胜明终于走出高墙,那一刻她老泪纵横。吴胜明被安排回了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为她联系了一份打扫公厕的工作,每月工资400元,社区为她安排了一间18平方米的小屋。
“艳子,妈妈今后为你还愿……”从这里起步,吴胜明开始履行女儿的心愿。
每天清晨5时,吴胜明起床打扫公厕,活儿又脏又累,她干得一丝不苟。事情做完后,她就开始埋头整理自己一生起伏坎坷的故事。女儿的照片放在案头,有女儿陪伴,她一点也不觉得劳累。
对比曾经的风光无限,如今却住在厕所一隅,一条咸鱼,半碗米饭,吴胜明却很知足。在她的身边,有一只小小的哈巴狗。“妈妈要写作了,不要胡闹啊,去吧,睡觉去。”她温和地说,像对待自己懂事的女儿……
“女儿在天有灵的话,看着你的妈妈。你为我而离开世间,我为你而延续生命。”这是她自传里写在第一页的一段话。
2004年度吴胜明被所在街道评为优秀清洁员。2004年10月16日,由朋友牵线,上海一位商人来到郑州,希望通过投入资金与吴胜明合作完成艳子的心愿,来帮助一些无家可归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2005年3月,吴胜明在劳动间隙写下了20万字自传小说,经报道后,立刻引来如潮反响,她小小的家变得门庭若市。吴胜明与女儿的动人故事,打动了人们的心,许多人愿意做她的女儿,陪72岁的老人安度晚年。
2006年,吴胜明为实现女儿心愿,从操老板旧业,整天忙碌奔波,现在有杨凌红阳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妈妈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保健鸡种鸡场、吴妈妈连锁聊吧、饭庄等。这些项目正在运营,两个项目马上就可以盈利。女儿的心愿不久就会实现了!
NO.2:褚时健
人物简介:
褚时健,原红塔董事长,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曾经是中国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97年,褚时健带着把破落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创造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的荣耀,和被判无期徒刑的身份,黯然离开执掌18年的红塔。
入狱原因:贪污
入狱时间:1999年被判无期徒刑
出狱时间:2009年2月保外就医
创业项目:果园
红塔原董事长褚时健:被判无期出狱再创业
曾经,他带领红塔集团走过一段辉煌,把红塔山变成了中国最值钱的山,他就是昔日的中国烟王——褚时健。退休之际,因贪污,1999年被判无期徒刑。如今,保外就医后,80岁的褚时健重新创业为自己的橙园找销路。
褚时健的果园是绿色的王国, 每一位初来乍到的客人都因此而沉醉。高高的艳阳、清甜的花香,这浪漫的场景和一位老人紧密相连。褚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信守诺言,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部分亲朋好友参观了自己的果园,这或许就是褚时健骨子里自信的展示,而且这位82岁的老人,这次终于为自己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开辟荒山搞果园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你眼睛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褚时健的果园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的两片山头。在哀牢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中,连片的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透露无限希望。21日中午,褚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邀请亲朋好友,参观打理多年的园子。春天的果园里,处处洋溢着清香,每一棵橙树上,白色的小花次第相连。艳阳下的蜂蝶偏偏起舞,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于果园中。去年的果实刚刚摘去,今年的丰收仿佛又要来临。
烈日下,褚时健用厚实的双手亲抚一棵橙子树,并摘掉了那多余的新长出了枝丫,“今年的花苞比去年的大。花苞不能小,但也不能密,否则要消耗更多的营养,过不了几天都会掉下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褚时健说,看到这些花苞,他心里就有了底,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去年更可观。
褚时健的园子里有200多名工人,他们都来自附近的山区。去年年底,戛洒镇建新乡43岁的农民李永成在这里拿到了万余元的结算工资,这相当于是他承包看护的3000株橙苗的年底分红,而每月,他也能在这里拿到500元的生活补助。
农户称,每个在这里劳作的果农,都能拿到在家务农10倍左右的收入。因为实行承包制,果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只有那些实在学不进技术又懒散的农民才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但今年,这样的农户只有一家。
这是褚时健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客人参观自己的果园,所以当昆明卷烟厂曾经的两任党委书记瞿怡静与何忠禄站在果园里的山头时,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惊叹:“我知道他在搞果园,但想不到面积这么大。”
褚时健幽默的回答说:“你眼睛看到的还只是很少的那部分!”这样的对话耐人寻味,别有一番深意。
褚时健的果园总共有2400亩,有34万棵果苗,他说,这样的规模在全国来讲,并不是特别大,“我不追求数量,我只追求质量。”而对于多年的低调,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这样的话语很容易让人回想到数十年以前。上世纪60年代,褚时健在戛洒镇的一个小糖厂担任了10年左右的厂长,之后来才跨入烟草行业。之后,褚时健为烟草行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狠抓烟叶的质量,终于把握了改革的先机,为云南的烟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出了一把力。
如今戛洒小镇颇似一座小县城,而20年前,这里连公路都没有。糖厂甘蔗的清香在戛洒的大街小巷里飘扬,褚时健的二次创业再次选择在这里并不是偶然,他说:“我熟悉这里的气候,这里也有很多我熟悉的人。”在外人看来,这其中或许还有一些乡土情结。
如今褚时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不久前,昆明一些销售商打出了“褚时健种的冰糖橙”的广告语,销售异常火爆,这让褚时健本人都始料未及。
“真诚是我成功的基础”
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入了其人生的低谷。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林政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紧接着云南省委便着手调整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褚时健显然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后来还走得更远。
1998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审褚时健贪污案,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级法院审理一审案件。由于褚时健和红塔集团的知名度,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几个月后,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分别被收审。1995年12月,褚映红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马静芬也于1996年4月正式被捕。一年后,褚时健被监视居住,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
2002年,70多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也就是从这年开始,他转身投入水果行业。从意气风发大批人生谷地,再到如今的二次创业,对于经历的风雨,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已淡然。
如今,82岁的褚时健精神矍铄,说话的声音沉稳清晰,走路稳健有力,他不需要拐杖,当有人要搀扶他,他多少有点拒绝。但他的耳朵已经不再灵敏,和他说话,必须附耳于其左右。尽管每个月都能从玉溪市和戛洒之间来回跑两三次,但褚时健承认说,这几年,觉得自己老得快了些。
他的满头银发里,夹杂的淡黑的那部分,已经越来越难以让人察觉。
褚时健的白衬衫有点发黄,卷开的袖子口有黑色的污渍,他说,自己身上的衣裳都是廉价货,而且他没有修边幅的习惯,以前去美国,他也坚持不打领带。
褚时健说,如果自己这辈子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的话,那就是真诚,他用诚心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一度缔造了自己的烟草帝国,同样,他再次用诚心为实现自己二次创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并声称要带领园中打工的农户一起走向富裕。
不少人对褚时健提议,应该出本个人自传的书,但他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认为,如果要留下精神上的遗产,倒是很希望有本家书给后代看,如果有一天,褚时健的后代有了比他更杰出的人物,大家如果认为是因为受了他的影响,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和他的谈话是在当天的晚餐后进行的,他说只聊半个小时,要早点休息,但是在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记者并不愿意以采访的名义占用一位老人更多的时间,他需要休息,而且在说话时,他有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习惯。在一个小时的谈话后,他站起身说,这样的对话不一定深刻,希望有机会深谈。不过在记者看来,对话虽然简短而匆忙,但是其中一些内容,仍是耐人寻味的。
褚时健与记者畅谈果园及经验
记者:褚老,能介绍一下您的果园吗?
褚时健:我们果园面积5平方公里,占地2400亩,共有果树340000棵。目前,果园农户210人,公司管理人员40人,临时工100余人,整个加起来近400人。来年我们还要换品种,严格要求达到高质量,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20万棵之内。
记者:冰糖橙跟其他橙类相比有什么特色?
褚时健:其他品种的橙子一般是甜而腻,塞牙等不足。我们的冰糖橙做到了清甜、水分足、不塞牙、口感好,因为施的都是无公害的有机肥,所以有益于身体健康,吃多了也不上火。我们种的橙子所含的糖酸比是18比1,其他橙类是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的。
记者:发展果园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褚时健:主要靠以前积累的人脉和自己的人品,东借西凑来1000多万元,投入了果园基础、发展建设。估计今年,最多明年,这钱就能还清。搞果园借了那么多钱,再多借我也会心慌。
记者:对自己的果园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褚时健:分配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是实行家庭“分片”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具体表现在,将果园划成片,以3000-5000株为标准,分包给农户,平常每月给农户发500元的基本生活费,等果子成熟后,按果子质量,以每吨不同价格向农户收取,收多收少,切身关系到农户的收入,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农民的主管能动性,有的农户基本上天天都在自己片区的果园“打滚”,为了便于管理,增加收成,有的农户举家在山上,果园修筑了临时房子,吃住都在了山上。
记者:那技术方面怎么解决?
褚时健:主要是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科学管理,果园有专门的技术员,我每个月也亲自到果园来看两三次,给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如果园的剪枝、施肥、除虫等。再一个,我们以打造绿色食品为宗旨,所以都以有机肥料为主。在肥料的配制方面,我们是非常有讲究的,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标准,我们的肥料是自己的配方,成本在200元每吨左右,可是我们的肥料比市场上1000多元每吨的都要好。我们用自己的肥料,已经将这里的土壤结构都改变了。
记者:农户的收入如何呢?
褚时健:因为农户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起来,我们又对其进行科学指导,技术、肥料又由我们提供,这样他们承包的果园自然能够得到丰收。去年收入最高的农户家庭达到了24000多元,最低的也有12000多元。这比他们平常做农活2000多元的年收入家庭,要高出好几倍。收入的好坏,直接刺激了这样他们的主观积极性。目前果园有50余农户家庭,也有少数几户因懒散,适应不下去,结果放弃出局的,比如有一个,成天到处跑,找人打麻将,这样肯定不行,自然会被淘汰,做不好他自己也会害羞。
为发展果园 ,通宵学技术
记者:二次创业为什么选择种植冰糖橙?
褚时健:我弟弟以前也是搞水果行业的,从他那里了解了中国水果行业的相关情况。美国的水果一直在世界前列,所以我不服气,我就想到了搞水果。我尝了很多冰糖橙,湖南的,国外的,感觉都还有不足。后来发现橙子含维生素多,吃了对身体有益,又容易储存,所以就下狠心种这个果子。
记者:你以前精通种橙子吗?
褚时健:懂是懂一点,但谈不上精通。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40多岁就去世了,当时我才10来岁,家里很穷,读高中时,一天的伙食费只够吃一餐,我除了下田地,干农活之外,还要帮助母亲,支撑整个家庭。对农业、对土地上的事情还是懂一点的。后来“出来”了就跟人家去学技术,也买来大量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书,慢慢的学。
褚时健老伴:他“出来”后着手种橙子,天天研究种植技术。如果遇到橙树出了什么问题,不管我怎么催他,他一个晚上都不会睡,看书看通宵,直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虫害,病害他摸索了好几年,现在比精通种植业的技术员,还懂得多。
种橙,他想与外国人一攀高低
记者:你说自己弄果园是闲不住,可这应该不是真正的答案,对吗?
褚时健:以前我在玉溪烟厂当厂长的时候,每天都要干12个小时。我对我的员工说,你们干8个小时,我就给你们8给小时的工资,干12个小时,我就给你们14小时的工资。那时候我们的资金不如人,装备不如人,牌子不如人,只能没日没夜的干,工人的积极性就这样调动起来了。我说我闲不住这点是没有错的,也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晚年有个保障。
褚时健老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任何一个农民)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记者:以前你是公认烟王,现在你是果王吗?
褚时健:社会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是不是果王,不是我说了算。我是做事的,评价是别人的,我给自己打个80分吧。我的果园还需要再努力,目前的产量在全国不是最大的,但我应该做到最好。农业上、土地上的东西我懂一些,刚刚做烟草的时候,是高一脚低一脚地下地,后来做果园,也差不多。那些朋友在我园子里很惊讶,我褚时健把果园弄这么大,我自己觉得,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目标迟早有一天会实现的。我的果园也把果皮色泽的问题解决了,我就敢和美国的新骑士比了,估计两三年的时间,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记者:您是怎样打造冰糖橙品牌的?
褚时健:前两年我们一直很低调,一个是为了修炼“内功”,空下时间潜心钻研、发展橙子种植。现在条件慢慢成熟,我们正在加强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在我们很少宣传,主要是通过自身高质量的产品,去撬动市场,让老百姓自己去评价。
记者:家里人支持你现在的事业吗?
褚时健:我老伴特别支持。只是儿子瞧不起,也不肯学,不想继承我的事业。
记者:那你的种橙事业后继有人吗?
褚时健:有的,我的外孙女很支持我,她留学回来后,已经多次到果园来学技术,学管理。她说以后来继承我的事业。
“面对挫折不要消沉,做事业需要野心但不能脱离实际”
记者:你的人生大起大落,对于年轻人,你能不能教他们如何面对挫折?
褚时健: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消极对待,要积极对待,一定要心宽,做到心宽不容易的。我的一些老朋友,一遇到挫折就消沉下去了,这不行,越消沉越就站不起身来。人生不要有太多计较,要向前走,要相信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您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吗?
褚时健:不但是我,在我们玉溪,原来的厂里,现在的果园,我们的工人或许讲话不多,但做起事情来,绝对是认真的人。
记者:作为男人,必须有野心吗?
褚时健:人啊,对很多东西的希望值不最好不要太高,不要计较过多,计较过多了,上级处不好,左邻右舍处不好。一个好人会发现好人,一个坏人专门发现坏人,遇着好人了,就踏踏实实干,实实在在干,迟早也会被发现的。但人必须有野心,没有野心不行,这个野心是有基础的,不能脱离实际,也要有基本的道德。现在我想清闲了,棱角磨得差不多了(笑)。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褚时健:以前是喜欢抓鱼、打猎、打篮球。现在是种菜、看报纸、看杂志。
人物素描
红塔集团CEO褚时健人生历程
隔山相望。始建于元代的保护文物“白塔”,浸润在淡淡的烟草味中,而只有53年历史的红塔集团远比“白塔”更有名气。
红塔集团的前身玉溪烟厂入驻玉溪后,白塔于1958年被涂成红色,更名为红塔山。几乎一夜间,“红塔山”香烟飘遍大江南北。而玉溪卷烟厂也成为企业纳税大户,仅1994年利税就达157 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第一位。
缔造红塔帝国的褚时健,被称为中国的“烟草大王”。
1997年,因涉嫌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烟草大王”如星坠落,1999年经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
2008年的最后一天,云南当地媒体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云南30人物”中,褚时健排名第五。
红塔集团一位员工见此报道说,红塔能有今天,离不开“烟王”的昨天。
红塔之巅
没有“红塔山”之前,玉溪鲜为人知。
1979年10月,曾在糖厂、酒厂、农场、畜牧场、造纸厂干过厂长的玉溪华宁县人褚时健,被调玉溪卷烟厂任厂长。那一年,他51岁。
和云南数千家烟厂一样,玉溪烟厂当时也是半机械化半作坊式生产,年产量27.5万箱,固定资产仅1065万元,工人月均工资30元。
褚时健上任后,推行“单箱卷烟工资奖金含量包干”新政策,烟厂很快大变样。
据《烟王》一书记载,1981年褚时健拍板从英国引进第一台卷接机后,效益猛增。之后,他找到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提出贷款2300万美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卷烟生产设备。到1989年,烟厂先后投入技改资金2.5 亿元,生产水平也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设备到位后,褚时健开始和烟农直接打交道,建立自己的烟叶原料基地,并要求把原料生产作为工厂的“第一车间”重点投入,以提高烟叶品质。
1988年7 月28日,国家放开名烟零售价。根据当时报纸记载,烟价放开第一天,红塔山每包售价就从1.3 元涨到3.9 元,第二天再涨到5 元。
与哥哥长得几分神似的褚时佐回忆,那时,褚时健兼任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和玉溪烟草专卖局局长。在此之前,卷烟厂只是一个加工车间,收购烤烟和出售卷烟的权力都在烟草公司,定价权则在烟草专卖局。褚时健“三权合一”之后,玉溪卷烟厂开始迅速腾飞,并在价格上和一些世界名烟分庭抗礼。
玉溪卷烟厂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卷烟厂。
1990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
1992年11月9 日,褚时健公开称,只要把产品销售权、定价权交给企业,玉溪烟厂的税费可年递增5 亿元,可保障企业的国有资产递增20%.从1994年开始,褚时健抓住机遇,拿到了优惠的政策,红塔集团利用自身的影响在全国开设了12000个专卖店,实际上是变相取得了直销权。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4年玉溪烟厂利税达到157 亿,1997年达到193 亿。
“如果以每年创税利100 亿计算,每天就是2700万元。”
《烟王》还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年一位来自北京的官员在参观红塔集团后说,“老褚,你开的不是烟厂,是中国的印钞厂啊!”
那个时期的红塔山,名满江湖。
“烟王”坠落
层层光环的背后,暗藏着独权与私欲。
从年27.5万箱增长到218.3 万箱,玉溪卷烟厂用了不到10年时间。据统计,仅“红塔山”一个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为国家创利税800 多亿元。
“烟草大王”褚时健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荣誉聚集一身。
“红塔帝国”的权力全部集中到塔尖。据说,那时褚时健的话在集团内部被形容为“圣旨”,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批烟,全凭他的条子和电话。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身边人称他“老爷子”,其它人叫他“老板”。
公开资料显示,每次出行,褚时健的车走在最前面,后面接着的是镇政府、市政府、省政府20多辆以“O ”开头的政府车。只要褚一停下,其它官员也跟着下车,场面蔚为壮观。
然而,从1995年开始,褚时健的命运发生转折。
这年2 月,一封发自河南的匿名检举信寄到了中央纪检委信访室,并引起高度重视。该信检举:河南洛阳的个体烟贩林政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向褚时健的亲属行贿而取得卷烟指标,获利800 余万元。
次年12月28日,褚时健被有关部门带走。
1998年1 月,新华社发文通电全国: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严重经济违法违纪案,经过联合调查取证,已取得重大突破。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它几个领导人以私分形式贪污公款355.1061万美元,褚时健得款174 万美元。
当时,他对检察院预审人员这样坦白,“1995年7 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
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
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 多万美元,还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褚时健出事后,惋惜声一片,而社会争议也很大。在1998年初的北京两会上,十多位企业界和学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名为褚时健“喊冤”。当时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个为民族工业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一年收入竟不如歌星登台唱一首歌!”
也有声音指出,无论他有怎样的贡献,都不该将公款划入个人名下,贪污必然要受国法惩罚。
1999年1 月9 日,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宣读判决书的时候,褚时健只是摇摇头,没有说话。
服刑两年后,褚时健的刑期被减为17年。
没有“烟王”的红塔
退去之后的褚时健,留给人们感叹与感慨。
褚时健被批捕的199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双控”政策,红塔专卖店被取消,地方抵制红塔的运动随即涌起,“红塔山”销量从高峰时的90万箱锐减至30万箱。
与此同时,烟草上的“三权合一”被拆开,至此云南的烟草政策又回归到和全国一样的起跑线上。
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云南省烟草行业连续三年呈现卷烟产销、税利双边下降的局面。烤烟年产量从2300万担减到1100万担左右,减幅一半以上。
褚时健出事后,红塔集团的很多人认为,他是在不该拿钱的时候,拿了他应该拿的钱。
不少人为之惋惜,“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
当年为褚时健做辩护律师的云南律师马军曾表示,他准备在今年年初再次为褚提交“特赦申请”。
曾是媒体人的朱界飞也在博客中写道:作为一个每年向国家交税超百亿的企业领导人,褚时健当时的个人年工资收入只有几万元人民币,在外国人眼里,是有点难以置信。但法律是无情的,褚时健挪用公款,还是被判重刑。然而,他的落马,换来了企业家激励制度的推行,这也算是他最后给社会的一点贡献。
褚的继任者字国瑞,年薪加上奖金超过100 万元,褚时健一生的收入也比不上。字在红塔6 年多的时间,有人计算后认为,他的合法收入接近1000万元。
就在褚时健被调查的第二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收入为885 万美元,外加2500万美元购股权;迪斯尼公司总裁年收入是850 万美元,外加1.96亿美元的购股权。褚时健17年的收入加奖金,80多万元人民币。
一种公开的说法是,褚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7年,烟厂为国家创税总额至少超过800 亿元。
尽管如此,在如今红塔集团新落成的“烟事文化馆”中,难觅褚时健的印迹。
2005年,红塔集团创建50周年。《红塔集团志》(2006年版)里,“领导简介”中褚时健排列第20位,数百页的专辑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张小照片。
保外就医后经营橙园
2002年,褚时健因患有严重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
回家后,褚时健和弟弟褚时佐一起在位于新平县与景东、镇沅、楚雄、双柏等五县交界处的哀牢山种橘橙。那里海拔近3000米,终年云雾缭绕,据说种出来的橘橙格外甜。
褚时佐的儿子褚云涛说,伯父现在身体健好,经常往来哀牢山与玉溪市区之间,在市区内也有住处。身边还有红塔集团专门安排的司机、保健医生等陪护人员。
刚被判刑时,褚时健给褚时佐的橙园的果子取了一个名字——高原王子,要求打造出质优价高的冰糖橙,“只要褚家不倒,这个牌子就不能丢”。后来,因市场上出现冒牌“高原王子”,褚时佐一度打算更换商标,被褚时健训斥一顿。
一位和褚时健接触多年的人士表示,褚和以前一样仍是家长作风,在褚家拥有绝对权力和威望。通常,每年他都会在褚家召开两次家庭会议,宣布一些重要决定。
现在,80岁的褚时健还在经营着自己的2000亩橙园。据了解,他还成立了云南金泰果品公司,打算用云冠作冰糖橙的注册商标。
2008年12月22日,褚时健正在为自己的冰糖橙找销路。
他的侄儿褚云涛还说,伯父正在和市领导沟通,希望能尽快修通连接哀牢山上下的水泥路,这样,既方便果品下山,又能常去果园看看。
褚时健的一个陪护人员表示,褚时健尤喜欢看9 月份的山,因为整个山的冰糖橙刚好成熟,从山上看,黄黄的橙子满满地铺着山脉,他说“感觉整座山就像是一枚上好的大烟叶。”
NO.3:黄宏生
人物简介:
黄宏生,创维数码CEO.1956年生于海南临高;1977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遥控器厂,取名创维;2000年,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7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
入狱原因:盗窃公司巨额资金
入狱时间:2001年被判有期徒刑6年
出狱时间:2009年7月4日
创业项目:创维数码
黄宏生提前出狱:不返创维 再度创业
2009年7月4日,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获保释回家。此后,创维方面于7月6日紧急发布公告,声称不是很清楚黄获释的消息,创维作为一家治理结构严谨规范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创维在第一时间撇清了与黄宏生获保的关系,但是,坊间对黄的未来动向依然存在诸多猜想。
昨日,有消息称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获释提前出狱。当天下午,创维集团给本报记者发来声明,并同时在其官方网站上确认黄宏生已于7月4日回到自己家中。
受此消息影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创维数码(00751)以1.72港元开盘后就单边上扬,最高见2.06港元,比前一天收盘价1.71港元上涨20.47%.该股最终收报1.93港元,大涨12.86%,成为昨天在港上市的内地家电企业涨幅最高的公司。对此,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资本市场对黄宏生出狱反应十分正面,期待黄出狱后给创维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7月4日已回到家
记者昨日下午3点致电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和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他们手机或关机、或转至秘书台。
昨日下午5点,创维集团给记者发来有关声明称“本公司今日从非正式渠道得悉黄宏生先生已于2009年7月4日回到自己家中,但详情不知,也未得到任何官方正式通知”。
在创维发出确认黄宏生已被释放的官方声明后,创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学斌首度开口谈及了黄宏生出狱一事。张学斌对媒体表示,“黄宏生在家中,由于行动仍然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创维没有做他重返的研究”。张学斌强调称,黄宏生提前出狱对创维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他现在不是董事,不是管理者,只是一个股东,对创维没有作出任何指示”。
创维集团在有关声明中也表示:“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是一个治理结构严谨规范的上市公司,其生产、经营、管理不会因任何个人因素而受到影响。”
传将再度创业
有消息称,获保释提前出狱后的黄宏生将不会重返创维,而是选择再度创业。不过,黄宏生目前仍是创维数码最大股东,所拥有的股份高达40%.“黄宏生没必要再次走上前台,因为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已经把创维经营得有声有色。”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告诉记者,在“失去”黄宏生掌舵的近五年来,创维每年的总营收从2004年的104.66亿港元提升到2008年的150亿港元。
黄宏生是在2004年11月香港廉署“虎山行”行动中被拘捕,2006年7月被裁定串谋盗窃及诈骗上市公司资产等4项罪名成立,被判6年监禁。按照香港相关法律,扣除节假日,黄宏生的6年刑期于明年到期。
大事记
1989年黄宏生创立创维。
2000年创维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
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7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
2004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虎山行”行动拘捕了黄宏生等10名人士。
2004年12月2日香港廉政公署指控黄宏生等人涉嫌透过贪污手法进行诈骗及挪用高达4800多万港元属于创维数码的资金。
2004年12月创维数码宣布黄宏生不再担任公司主席职务,改任非执行主席。
2005年1月黄宏生又被追加与串谋偷窃相关的3项罪名。在此后一年半时间内,法院曾多次取证、开庭审理。
2006年7月13日黄宏生及其胞弟、创维前执行董事黄培升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系5000多万港元等4项罪名成立,两人分别被香港东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香港东区法院的判决表明,黄宏生和黄培生在2000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间,串谋其母罗玉英及王鹏,偷窃一笔属于创维网络公司的逾220万港元款项及另一笔属于创维数码的款项,涉及款额逾4800万港元。
2006年8月11日创维数码公开宣布,黄宏生已辞任公司非执行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职位。至此,黄宏生在创维数码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2008年9月3日据香港媒体报道,创维数码前主席黄宏生及其胞弟黄培升就亏空公款及串谋诈骗案提出上诉,但被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驳回。法官在判词中指出,黄宏生及胞弟黄培升,声称不知道母亲操控大量资金说法,是没有可能及不可信,故维持原判。
2009年7月4日黄宏生提前保释出狱。
NO.4:郑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