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诗情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04:09
叶剑英是一位诗词造诣很深的著名元帅。他同毛泽东、陈毅一样,都是诗人兼革命家、军事家。在党内军内的高层领导中,毛泽东很称赞叶剑英的文才,尤其说他“善七律”。从少年时代起,叶剑英便如痴如醉地钻研名人诗词,积下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再加上走出国门开拓眼界,更激发了他的救国爱国情怀。叶剑英一生共作诗词170余首,都以独特的音调唱出了独特的时代色彩,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唱出了叶剑英自己的不同凡响的一生。叶剑英用众多的诗篇记录了自己一生献身国家的身影和足迹,展现了如画般瑰丽、如诗样浓郁的人生,也用众多的诗篇记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是壮阔的诗史,也是壮丽的史诗,读他的诗词也是读中华民族的历史。叶剑英把诗词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对中华民族是一种解读,对传统文化是一种倡扬和丰富。叶剑英的诗词造诣与成就,已经毫无疑问地奠定了他杰出诗人的地位。
戎马征程中吟诗抒豪情
叶剑英一生戎马,战南征北,倥偬间吟诗作赋,言志抒情,诗词多豪迈之气,却也不乏婉丽之笔。
春来跨马古城东,十里莺花潋滟红。
鞭息徘徊亭畔路,倚怀缭绕白云中。
这是叶剑英早年在广州时的一首游历诗。尽兴游玩之际,才华横溢也尽在其中。
早在学生时代,叶剑英就以诗为剑同旧势力进行斗争。1915年,叶剑英在他所在中学的后山(油岩),题下了气度非凡的著名诗章《油岩题壁》: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油岩,是广东梅州名胜古迹之一,位于梅县东山中学附近约两公里之地。1915年,时年18岁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的叶剑英,在毕业前夕约伴同游油岩。当时辛亥革命未久,袁世凯阴谋称帝,局势混乱,全国讨袁声势浩大,革命浪潮汹涌,爱国志士无不欲以身报国。叶剑英登上油岩,眼看祖国壮丽山河有感而发,乃欣然题诗留于油岩壁上,这就是著名的《油岩题壁》诗。中学毕业的时候,担任学生会会长的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发起举办学生成绩展览,遭到校长叶菊年的无理反对与责难。于是,叶剑英愤慨不平之下,写下了“大好园林堪种菊,风流花卉独称王”的讽刺诗句,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后来,校长要他检查反省才准发毕业证书,叶剑英回信拒绝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全诗语气雄伟,句句相联,内涵高远,步步展现作者爱国、救国之挚诚。
1917年,叶剑英进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他常与学友切磋诗文。其后,昆明出版《剑余诗集》,收人叶剑英写的古诗10余首,其中有许多清新俊逸、读之耳目一新的绝佳诗句。譬如,《夜宴》一诗娓娓道来,清丽之风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
兴爽春衣沾露显,情高秋思落诗魂。
更怜良夜嫌更促,把剑长歌所有轩。
在北伐革命中,叶剑英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参加了统一广东根据地的战争。1925年4月,发生了香洲兵变。叶剑英果断处置了叛乱分子,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词章《满江红,香洲烈士》。他懑怀深挚的情感抒发道:
曾记得,
谈兵虎帐,
三春眉月。
夜半枪声连角起,
繁英飘尽风流歇。
革命史,
人湮没;
革命党,
当流血。
看搀枪满地,
剪除军阀!
1927年,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人生旅程的光荣转折。
从此以后,在叶剑英的诗章中,更有“血染东南半壁红”的雨血腥风的苏区斗争,也有“夜渡雩都溅溅鸣”的红军艰难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有“穿沟破垒标奇迹”的抗日战争烽烟弥漫,直至豪情万丈的“吾放眼到平西”的人民解放战争……
1938年底,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国民党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江。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办事处由武汉撤至长沙,又由长沙转至衡山,召开会议,促蒋抗日,开展抗日统战工作。叶剑英为办事处代表人参加衡山会议。期间12月的一天,叶剑英邀约李克农等几位同志,利用工作闲暇攀登南岳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
祝融峰海拔1290米,被称为南岳四绝之一。清晨,叶剑英和几位同志一起,从山脚的南岳镇出发,开始向山上攀登。他们每走到一处名胜古迹,都要停下来观赏研究一番。到了南天门,他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本来从南岳镇往山上看,南天门是最高处。
但直至登上南天门最高处,高耸的祝融峰才真正展现在他们眼前。叶剑英高兴地说:“柳暗花明,气概非凡!不到山顶,不是好汉!”
参天古树下,他们沿着崎岖的小路,继续攀登,一边走一边讲着笑话和故事。终于,他们到达顶峰。林涛汹涌,天风强劲。
登临峰顶的叶剑英禁不住豪气冲天,喜不自禁。他环顾祖国大好河山,想到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呻吟的祖国同胞,一股使命感涌上心头。诗情在胸中澎湃汹涌,不一会儿,便吟出铿锵的诗句《登祝融峰》:
四顾涉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诗中分明充溢着叶剑英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不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绝不罢休的雄心壮志。一腔爱国心溢于言表。
1947年9月,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叶剑英,与邓颖超、田家英等一道,从山西省的临县出发,前往河北省的平山县西柏坡村参加全国土地会议。途中,路过山西省的著名名胜五台山,叶剑英也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这座名山。
这时,五台山上寺院的一些建筑遭到破坏,许多佛像、藏经也被销毁、拿走。叶剑英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在游览中,叶剑英触景生情,心怀惆怅,即兴作了《过五台山》诗三首,其中写道:
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未妨仇恨是清狂。
下山以后,叶剑英对此仍旧萦绕于心,着重念及。他对五台县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领导农民反封建、反迷信是对的,但这同破坏历史文物是两码事。五台山的寺庙是劳动人民修建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风格,庙中的佛像、藏经也是我们国家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十分可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历史文物。”
诗赞新中国建设万象更新
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叶剑英先后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虽然他日理万机,昼夜操劳,殚精竭虑,但是,叶剑英仍倾心关爱祖国方方面面的建设与发展,他依旧笔耕不辍,写出大量诗作描绘了新生的东方大国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以他绚丽的彩笔,尽情地歌赞祖国层出不穷、欣欣向荣的建设新面貌:大庆油田、长江大桥、海南胶园、十三陵水库、西安搪瓷厂等等,着意刻画出“欣逢盛世超尧舜”、“万众挥锄镌大地”的劳动人民朝气蓬勃、干劲冲天的美好形象。
叶剑英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此《决定》的出台是我国建军史上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标志,它明确规定实行各大军区和军委海军司令部的双重领导体制。叶剑英为此还写出一篇妙趣横生、寓意深远的诗词加以抒怀:
母鸡孵鸭蛋,母子亦相亲。
一日凌波去,沧波无限情。
叶剑英还热情讴歌“持枪南岛最南方,苦练勤操固国防”的女民兵,经常惦着“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要人们始终牢记保卫祖国的重任。叶剑英的许多诗词还表现了他对科学的关注。1962年,他挥笔写出了《攻关》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以后更有“神州九亿争飞跃,卫星电逝吴刚愕”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叶剑英对文艺生活和文化建设者仍然非常重视。为此,他经常抽出时间观看演出,对文艺工作者给予亲切的关怀与勉励。他喜欢贵州黔剧,曾经为黔剧演出团题诗留念:
长征到黔省,
人无三分银。
建设十年后,
面目为一新。
采掘壮工业,
文艺亦推陈。
高举革命旗,
再跃告超群。
叶剑英还喜欢蒙族歌舞,在《草原纪游》中写道:
车中游伴有文工,语言难通主义同。
欲识草原情和调,马头琴里起雄风。
叶剑英还喜欢广西民歌,在《赠刘三姐剧团及演员》中写道:
壮家三姐擅斯文,一曲能当十万军。
正是鸡鸣风雨夜,中流砥柱出钗裙。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叶剑英同样身遭厄运,困惑、磨难、为国担忧而心急如焚、痛恨祸国殃民的反党集团,为此,他将自己的一腔情感几多忧愤诉诸诗中。期间,叶剑英在一幅画着竹子的扇面上题了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章:
彩笔凌去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叶剑英的诗词主要反映时代的重大主题,但也不乏充满生活气息的诙谐之作。《调笑令·会场素描》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首,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
头重,头重,四个小时听众。
腰斜眼倦肠饥,左手频看计时。
时计,时计,有点猿心马意。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是叶剑英晚年于1977年5月14日抒怀的名句,全诗《八十书怀》如下: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建国后叶剑英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依旧充满着浓厚的游历兴致。只要一有可能,一有机会,他都会在百事繁忙中挤出一些时间来登山游水。而且基本每游历一处,他都会情不自禁地赋诗歌赞。
1961年4月18日,叶剑英到肇庆视察,游览七星岩而作诗一首《游肇庆七星岩》,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三期。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在广东省肇庆市北部,为广东著名风景区。“七堆山”,即阳朔东北部的“黄布倒影”。在这里,漓江右岸有七个美丽的山峰,临江而立,幽美怡人。世人曾编有动人的传说“七星下凡”,形容它的诗情。
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叶剑英的《游肇庆七星岩》诗出后,似乎有肇庆七星岩之美掩盖了西湖和阳朔之美的感觉。自古江山胜迹,本有其自身之美。然而一处山水一经名家题词或赠诗文后,往往便有名满九州,誉扬中外之感。如滕王阁之因王勃作序、黄鹤楼之因崔颢题诗和寒山寺之因张继的《枫桥夜泊》等,便成千古名景而为四海游人争相旅游之地。同样,叶剑英此诗一出,肇庆七星岩也就成了非同寻常的景点了。
1976年10月6日,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决策下,一举粉碎了妄图篡党夺权的“四人帮”集团,取得伟大的胜利。1977年3月7日中共中央发文:中共中央工作仍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同年8月19日,在中央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叶剑英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5日,叶剑英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此时叶剑英已届81岁高龄,但叶剑英肩负党和国家重任,继续革命。1978年5月,叶剑英来到广州视察,期间他到了华南植物园,站在盛开的木棉花下拍摄留影并作七绝一首:
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
小憩羊城何所遇,英雄花照一劳人。
此诗意思是说,叶剑英健康地度过了百年人生八十的岁月。但肩负党和国家重任的他,仍有新的万里征程等着他去完成。可是他十分谦虚地说,我没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劳苦的人而已。表达了叶剑英老当益壮、公而忘私的伟大精神,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1979年,叶剑英参观青岛啤酒厂,以《青岛啤酒》为题,感慨系之:
天下论英雄,啤酒无须煮。
下班感疲劳,喝杯啤酒去。
1980年5月11日,叶帅离开北京到广州,从5月13日至17日,在习仲勋的陪同下,视察了梅县地区。5月14日回到雁洋老家探望亲友和故居,这是83岁高龄的老帅在建国后第三次回老家。叶剑英当时进入出生地老房间看见儿时用过的灯盏和小方桌,感慨万千,触景生情,写下《回梅县探老家》一诗:
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
人生百岁半九十,万丈霞光值暮时。
在叶剑英的这些诗词中,有海边的宁静,有戈壁的雄风,有江南的明丽,还有草原的苍茫……喜好游山赏水的叶剑英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用情、用意、用他对祖国的热爱,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美好画卷,为人们留下了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叶剑英元帅曾经对大寨真情爱护,关切有加,诗赞不已,感人至深。
1977年9月中旬,应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的邀请,时任国家副主席、年近八旬的叶剑英来到大寨进行了4天的访问。陪同者为汪东兴、吴冷西、胡绳、李鑫、熊复及叶剑英的女儿叶楚梅、叶向贞、女婿邹家华等。
为欢迎叶剑英一行视察大寨,昔阳和大寨的干部群众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专门陪同视察的陈永贵提前几天回到大寨,先在沟沟梁梁、山上山下转了转。正值金秋时节,玉米、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印入眼帘的一派美景象使陈永贵喜上眉梢,并即兴顺嘴流出一首韵味十足的打油诗来:“谷子长彻边,玉米挤塌山,脑袋朝东南,怎能不增产!”(待续)(孟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