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油子"十大特征:媚上欺下 马屁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7:56
【侨报网讯】中国官媒人民网近日对有关“官油子”特征进行调查 ,通过对数百位党政官员的调查,为“官油子”“画一幅像”。万名网友参加了这次的活动。全文如下:
调查说明
一、为什么搞这个调查?
近期,有关“老实官”的讨论日渐升温,舆论普遍认为重用“老实官”,淘汰“官油子”,是有效抵制官员选拔任用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连日来,不断有读者通过各种方式希望人民论坛杂志社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其中大家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要给“官油子”画一幅像。
“官油子”是民众对某一类官员的俗称。如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又如善于见风使舵、邀功诿过;等等。但到底什么是“官油子”?有些什么具体特征和表现?人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为“官油子”画像,将“官油子”的种种表现和特征归纳出来,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识别“官油子”,淘汰“官油子”。
历史上,中共的官员人多次对某种不良作风或习气进行过非常形象地描述,如毛泽东对自由主义,邓小平对官僚主义,等等。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三观”,作为考查官员的重要标准,强调要让那些有责任感、有事业心、老实做人、老实做事的官员脱颖而出。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在官员“乌纱帽”的戴与摘问题上体现了一种鲜明的态度:那就是保老实正派的官员,罢油滑混日子的官员。2008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正确选人用人要坚持的“六个导向”——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民众公认的导向,这些都得到了广大官员民众的衷心拥护。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加之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也面临着如何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重用“老实官”,更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党政官,为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激浊扬清,为“官油子”画像,可谓正当其时。
二、这个调查是怎么进行的?
第一个阶段:征集意见。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1月上旬,人民论坛专题调查组通过电话采访、邮件访谈、短信回复以及面对面的交谈等多种形式,征求了两百多位党政官员对“官油子”特征的描述和看法,收集到了共计5万余字的初步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内容丰富,有的给“官油子”列出种种表现,有的就“官油子”谈个人的体会,有的专门撰文发表看法。
这两百多位党政官员分布在从中央到基层、从发达省市到落后乡镇、从东部到西部的各级政府部门。为什么这样选择?主要考虑到党政官员对“官油子”的认识最有切身的体会,也最有发言权。
第二个阶段:归纳总结。在对初步调查资料进行反复研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人民论坛专题调查组对“官油子”类型进行了归纳细分,对每一个特征的表述进行了规范,力求客观、准确、生动、描述到位。与此同时,我们广泛与有关专家和调查对象互动,征求他们的反馈意见,从而列出了18条当代“官油子”的特征,作为更广泛的网络调查的备选参考。
第三个阶段:网络调查。自2009年2月1日—2月12日,“官油子具备哪些特征”的专题调查(分为18条“官油子”特征评选和公众对“官油子”的态度调查两个部分)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人民论坛网等网络上推出。为什么选择这几家网站?因各网站的主要受众群体不同,如人民网主要面向党政官员,新浪网、腾讯网等为商业性网站,受众面更广,如此能够体现更加广泛地参与性,以使调查更具代表性。网络调查推出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即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情参与,共有12256人参与。在广大网友的共同参与下,我们按照得票数的多少,列出了“官油子”的十种特征。
三、这个调查有什么特色?
第一,在表述上,将“官油子”在现实工作中的种种表现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措辞上力求口语化,琅琅上口,符合为“官油子”画像的风格。
第二,在内容上,这18个“官油子”特征的描述涵盖了“官油子”对人、对事、做官、为人、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的,从而将“官油子”的丑陋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第三,在统计上,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网友的意见和看法,十个方面的特征就是按照网友投票的多少进行统计、综合排列的。
第四,在数量上,作为备选的18个“官油子”特征的描述只是相对而言,受调查者可以补充其认为更为符合“官油子”形象特征的任何一个方面。
四、调查背后的故事
在征求党政官员意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几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是刚一听说我们正搞,征集官员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和看法,许多官员高度评价,非常赞成,但要求其为调查提供特征资料时,又表示不敢说,或不愿说。他们一个普遍的疑虑就是担心本单位的人会对号入座。为此,他们不希望在调查中出现他们的真名实姓。
二是对“官油子”的看法,党政官员群体略有差异。一小部分人认为“官油子”也是“会做官”的表现,适者生存嘛,越往基层持这种观点的官员占比越多;更多的人认为“官油子”就是官场中的“败类”,败坏官员作风,损害党的形象,对之深恶痛绝。“公众对‘官油子’的态度如何”的网络调查显示,77.8%的受访者表示对“官油子”“十分反感,厌恶”。
从调查反映来看,在官场中有少数这样的“官油子”,而且越往基层越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越往基层工作越难做的现实。受访官员表示,在他们身边总有这么一类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在官员中形成了一股怨气,而且仿佛一种“传染病”,使许多官员感觉迷茫和困惑,从而仿而效之。所以,“官油子”的危害不容小觑,要态度坚决,加大力度予以治理。
█18个备选“官油子”特征描述列表
1 对待上级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对待下级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官位不大,脾气不小。
2 欺下瞒上,八面玲珑;当面人话,背后鬼话;两个面孔,两面哄弄。
3 看到上司抖腿子,训斥下属粗脖子。道貌岸然伪君子,
奉金送银跑位子,出了问题卸担子,面对批评装聋子,责任面前变傻子。
4 轻视民众,疏离民众,折腾民众;“空头支票”忽悠百姓,连哄带骗对待民众;民众家可以不去,官员家不能不跑。
5 说话留半句,见面哈哈哈;开口叫“哥们”,闭口称“兄弟”;只栽花,不栽刺,一团和气,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
6 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不干实事,很会“来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忙忙碌碌装样子,吹吹拍拍过日子。
7 不干正事,净动歪心。奉行“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8 自己不干事,也怕别人干成事,爱挑干事人的毛病,拆干事人的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9 熟读官经,明哲保身,善于邀功诿过,总能见风使舵,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地做官。
10 决策时不敢表态,遇事搞推诿比赛。对政策和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1 党性靠边,信仰虚无;不求真理,不讲原则;有责任有风险的事躲得很远,有利益有风光的事赶得很急。
12 追逐私利是油烧火燎,争先恐后;追求政绩是添油加醋,精于包装;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
13 找关系、投门路,眼睛向上谋“位置”。“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14 本职工作做不来,拉拉扯扯有本事;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玩弄权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
15 爱搞文过饰非,爱玩花拳绣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办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16 空话说得比谁都溜,大话说得比谁都真;总结写得头头是道,讲话说得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言之无物。
17 学习水面浮油,华而不实,把学习理论当作装潢形象的工具、炫耀的资本;摆上书本装样子,背段文字是“学问”;外有花言巧语,内无真才实学。
18 享乐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
资料摘编
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民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摘自《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文选》第二卷)
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
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民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摘自《党和国家官员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二是要心系民众、服务人民。
三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四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五是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六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七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摘自2007年1月9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官油子”的十个特征
案例与点评
第1个特征
对待上级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对待下级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官位不大,脾气不小
78.9%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9670票
典型案例: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把其执掌的市委大
院变成了一个“乌纱帽”批发部。绥化的官员们为了能够接近马德、攀上马德,也不择手段。走“夫人路线”是一类,借官员住院送礼是一类,直截了当送礼要官是一类。为了攀权结贵,许多人甚至不惜拜马德为干爹,尽管年龄不一定比马德小多少,也心甘情愿地给马德做“干儿子”。马德案发后,竟涉及官员260多人。
编辑点评:造就“马屁文化”的不是献媚者,而是一直未受到有效制约的权力。正是权力成为礼物,才引来众多逐臭的“马屁精”,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真正有效的途径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驯服这匹“野马”,不让它随心所欲,当权力不能当成礼物分派时,献媚者一无所得,也就没人愿意毁掉自己的人格尊严,去取悦于上级官员。
第2个特征
欺上瞒下,八面玲珑;当面人话,背后鬼话;两个面孔,两面哄弄
78.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 9596票
典型案例:陈水扁可谓是当代中国官场“官油子”之“集大成”者,此斯欺上瞒下,八面玲珑,骗取了台湾人民信任,当上了台湾地区官员人;而在对大陆的关系上,陈水扁在2000年上台时曾表示,他保证在任内不宣布“台独”,不改“国号”,“两国论”不入宪,不进行“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可上台不久就背信弃义,不断挑起事端;对别人大喊清廉,对自己却大把捞钱,终于锒铛入狱,受人唾弃。
编者点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类人往往自视功夫到家,到头来只能身败名列,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第3个特征
轻视民众,疏离民众,折腾民众;“空头支票”忽悠百姓,连哄带骗对待民众;民众家可以不去,官员家不能不跑
72.5%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8886票
典型案例:2006年,山西绛县103名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运城市委反映时,运城市绛县副县长写下书面保证:三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到了2007年,农民工工钱仍然没影。这位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写承诺的事怎么能当真?”
编辑点评:这种基层官员欺上瞒下的现象并不罕见,政府的公信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在当前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众多民生问题还有待解决的形势下,农民工经不起“忽悠”,老百姓不容“忽悠”,我们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更不容“忽悠”。
第4个特征
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不干实事,很会“来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忙忙碌碌装样子,吹吹拍拍过日子
68.7%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8420票
典型案例:“彭水诗案”发生后,经重庆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政法部门不依法办案,党政官员非法干预司法的案件,最初司法机关介入,源于党政官员指示,对嫌疑人的处理,迎合党政官员意志。主管全县政法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原县公安局局长)说:制造这起案件是因为我们认为“老子被打了,儿子岂能不管”,公然把县官员看作自己的老子,把公检法机关看作县官员的儿子!
编辑点评:从古至今一直说“抬轿子”者贻害无穷,它的问题在于把官员“抬”出了脾气,把法和权“抬”得混淆,把公仆“抬”得远离人民。
第5个特征
熟读官经,明哲保身,善于邀功诿过,总能见风使舵,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地做官
65.4%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8015票
典型案例:2007年11月,辽宁葫芦岛市矿主张文武盗采国家钼矿近4年,牟利上亿元,并因违规生产导致多名矿工死亡,即是由执法部门不作为导致的。由于是盗采资源,张文武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忽视安全生产,致使该矿经常发生矿工伤亡事故。葫芦岛市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近年来该矿先后有13名矿工死亡,1人残疾,重伤多人,其中3人死亡被私自处理,没有上报安监部门。张文武的不法行为引起许多知情人的不满,人们纷纷向有关部门举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受到重视。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葫芦岛市国土资源局一副局长称:“早知道张文武盗采一事,但不好管,也不想管,后来省局压下来,我没办法才参与了一下。”
编辑点评:太平官好做,可以少干事、不干事;太平官难做,各项日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民意测评、问责机制掀起的“除庸”风暴,越来越影响着他们的“乌纱帽”,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当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太平官的惯用招式是“打太极”,从某种程度上说,太平官比贪官更可恶。
第6个特征
不干正事,净动歪心。奉行“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61.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7513票
典型案例:2000年11月29日,王怀忠在得知中纪委专案组进驻安徽对自己进行调查时,立即筹划如何中止中纪委的调查。深知王怀忠处境的阜阳某科技开发公司经理张爱云放出风来,自己能找到人帮王怀忠摆平这件事。对王怀忠已经布控的中纪委办案人员几乎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这些人的全部动向。王怀忠要摆平中纪委的疯狂举动,加快了自己被“双规”的进程。距王怀忠筹钱活动不到4个月,王怀忠在北京开会期间被“双规”。
编辑点评:当前“摆平”成为个别官员的口头禅。而需要“摆平”的,恰恰是那些暗箱操作、掩盖罪行或是不按程序办理的事情。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要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个别人要当心在“摆平公检法”的同时,首先可能被“摆平”的会是自己。
第7个特征
空话说得比谁都溜,大话说得比谁都真;总结写得头头是道,讲话说得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言之无物
60.8%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7452票
典型案例:胡长清常在主席台上作报告,要求大家清正廉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为民众办实事。直到其受审前的1999年8月6日,他还身着一身浅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以江西省副省长的身份主持了昆明“世博会”江西馆开馆仪式。当天晚上,在《新闻联播》的世博会专题里,胡长清气定神闲,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本来胡长清的书法有几分功底,经过他在许多公开场合吹嘘“自己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胡会写字的名声顿时传遍了全省。到后来,找胡题字写匾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南昌街头到处都是“胡氏书法”。胡也曾恬不知耻地对那帮“朋友”们说:“别看我现在拿了你一些钱,等我以后官当大了,随便帮帮你,你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
编辑点评:个别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每逢讲话、会谈却总是风光无限,张口党纪国法,闭口仁义道德,条理清晰、高屋建瓴。但若有心再回味一下这些话,又是似曾相识,毫无新意,甚至有个别官员“吹牛”也吹出了水平。延安整风时期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党八股”,我们现在更应跟官场中的“新八股”做坚决地斗争。
第8个特征
说话留半句,见面哈哈哈;开口叫“哥们”,闭口称“兄弟”;只栽花,不栽刺,一团和气,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
57.7%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7072票
典型案例:身历咸同光三朝的王文韶曾做过很多高官,可谓官运极佳。他做官的诀窍就是遇事圆滑模棱,明于趋避。王文韶圆滑的一个具体表现是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表态时,推三躲四,装聋作哑,多磕头,少说话。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他意下如何,他笑了笑。西太后再三追问,他仍笑。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
编辑点评:时下,不仅是官场,就连一般的人际交往中,批评、揭短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滑规则——只要不牵涉到自我利益,就可当“声音哑巴”和“观点聋子”。其实,官员在面对社会难题的时候摒弃“老好人”思想和圆滑思维,对问题本质尖锐地发“狠话”,毫不回避,坦荡无忌,这才是一种值得敬畏的品德。
第9个特征
爱搞文过饰非,爱玩花拳绣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办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54.6%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6692票
典型案例: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热衷于“政绩工程”,在青岛并不是什么秘密,大手笔有不少,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有东西快速路、杭鞍快速路、滨海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大炼油、丽东化工、造船厂等等。青岛海湾大桥在建设之初,专家大多主张建设海底隧道,因为它造价低,技术成熟,可全天候通行,不受天气、战争等因素影响。杜世成当时力主建桥,因为桥更显眼,更能体现他的“工作成绩”。青岛付出的代价是,在海里建大桥,近100亿元的建设成本,相应需要500亿元的维护成本。
编辑点评:说到“政绩工程”,在中国其历史渊源可谓久远。如战国时,蜀郡守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历2000多载而不废,至今仍泽润川西千万亩良田。这样的政绩工程已然流芳百世,还会遗惠后代,当然为老百姓所传唱。然而当下揭露出来的“政绩工程”却成为腐败工程的代名词,收获的无疑是劳民伤财、民怨载道。
第10个特征
享乐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
51.8%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达6349票
典型案例:今年1月17日,一组“安徽蚌埠国土资源局消费账单”的图片在网络上流传。从账单上可以看出,官员们吃喝的酒店是皖北地区首家五星级豪华商务型酒店,四次消费中最低3900元,最高11822元。一张结账单上还标着4瓶茅台酒、两条中华烟……这一事件被曝光后,该局办公室主任理直气壮地解释道,这些消费都是以前的,基本上是2007年底、2008年初的。这可能是有人借题发挥,故意炒作!
编辑点评:20年前,冯巩和牛群为了吃烤鸭,绞尽脑汁想出“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大团结,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等一系列理由。时至今日,“吃点喝点不算腐败”为何依然存在于某些官员的脑海?公款考察为何已演变成“级别享受”?官员跟大款比住房、与富人赛汽车又为何在各地广泛“开展”?
“官油子”背后的官场文化探源
一些为民做事的好官,民意倒是不错,但是为民难免得罪官,或官缘不佳。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应当由当地百姓评判,要靠“民意”,而不是靠官场上的“官意”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征求数百位党政官员对“官油子”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为“官 油子”画像,这正像当年毛泽东亲自为自由主义画像帮助人们认识自由主义以克服自由主义一样,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官油子”,淘汰“官油子”,重用“老实官”。
“官油子”与某种官场文化有关
“官油子”为何“油”?这和某种官场文化有关。从为“官油子”画像的种种特征来看,它反映了一种“思想消极化、工作形式化、作风庸俗化”的不良官场文化。
所谓“思想消极化”,就是信仰虚无,党性靠边,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名与利的平台,而不是当作积极为人民服务的条件;追逐个人名利是心急火燎,锱铢必较,做工作则是避重就轻,讨价还价。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丧失理想信念、意气消沉的精神状态。所谓“工作形式化”,就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花拳绣腿,虚张声势,不做实功,只做虚功。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只为讨好上级、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所谓“作风庸俗化”,就是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玩弄权术,拉帮结派,贪图享乐,沉溺于灯红酒绿等等。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腐朽没落的作风和情趣。
这样一些与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格格不入的问题何以成为一种不良的官场文化?分析起来至少有如下两方面客观原因:
一方面,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中消极官场文化的影响。朱元璋当皇帝当到第十八个年头(公元1386年),曾感慨他任用官员中的一个现象: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就变得又奸又贪。这就是封建官场文化的作用。武则天圣历年(698),出了一位“模棱宰相”苏味道,此人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遇到矛盾不置可否。他常对人说:“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中国古代的官场可说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吸纳人才的同时又在毁灭人才。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制,是形成人身依附和人身控制的制度,使人丧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以及独立的人格和意志,要想做官,必先获取了当奴才的合格证和卖身契之后,才能混迹于官场。中国几千年的这种封建官场文化遗毒,不可避免地会在当代的政治生活中有所反映。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官员任用制度和官员评价制度存在某些问题。最近见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瓮安县原县委书记王勤:“当地官员对王勤的普遍评价”相当不错。然而,这只是当地官员的评价,“当地百姓”的评价就未必如此,因为王勤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平衡官员的利益。如果没有出现“瓮安事件”,王勤的政绩考核不会太差,他在仕途之上也会一路绿灯。可见,我们现在的官员考核,有的地方还只限于在下一级或同一级官员中进行,不能说这种考核没有价值,但是这只是一种考核。只限于这一种考核,不仅忽略了人民民众的考核这一考核主体,而且还有可能助长弄虚作假、吹吹拍拍的不良官场文化。一些为民做事的好官,民意倒是不错,但是为民难免得罪官,或官缘不佳。所以,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应当由当地百姓评判,要靠“民意”,而不是靠官场上的“官意”。
如何淘汰“官油子”,扫除不良官场文化
首先,在为谁当官、为什么当官、当什么样的官的问题上正本清源、坚定信仰。当年孙中山开办的黄埔军校,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去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那时候的革命者,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家境并不贫寒,他们不为升官发财而投身革命,而是为了信仰——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坐了江山的共产党员,应该矢志不移地坚定这个信仰,谋求这个大利益,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当官,而是为人民民众当官,为中华民族复兴尽职,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有底气与腐败的官场文化、与“官油子”划清界限。
其次,兴学习之风,营造健康的官场文化。从古代的“学而优则仕”,到今天的考公务员热,反映了人们古往今来对仕途的追求。当官,能施展才干,实现人生抱负和自我价值,这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健康的官场文化,使人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早在70年前,毛泽东就号召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又在官员中大力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风气。要形成良好的官场风气,就要大兴学习之风。过去,是“读书做官”论,进入官场就不再读书,只揣摩官场关系,官场登龙术,钻营升官;今天,要提倡“做官读书”,要用书卷气抵制旧官场上的俗气、霸气、匪气。通过学习,使官员懂金融,懂网络,懂文化,懂公关,懂语言技巧,懂得让治下的发展更平衡,展现现代官员的官员水平、现代品格和人格魅力;通过学习,主动塑造官场自我,提升品位,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轻松坦荡,快乐做官。要形成有真才实学、能真抓实干为荣,不学无术、不干实事为耻的健康官场文化,使“官油子”没有市场。
最后,加强官员任用和考核的制度建设。官员任用和考核的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各种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不良官场文化就会恣意泛滥。在制度建设中,要特别强化民众监督和民众参与的机制建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人:他在政治上非常走运,官越当越大,但民间声望却越来越低。这就是缺乏民众监督的结果。只有当公民对官员的奖惩和职务的升降有发言权的时候,官员才会把人民的利益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官员的政绩既然体现于为民造福,最有发言权的是民众;官员既然是人民公仆,他们的去留升降就该充分体现民意;如果考核监督只在官员中进行,当地官员首先顾及的只会是当地官员的利益;如果升迁只由上级决定,下级就只会对上级负责;上级不正,他们只会跟着歪,上级正,他们就可能变着法子去欺骗上级。毕竟,欺君易而欺天下难。可见,要培育健康的官场文化,淘汰“官油子”,必须从制度建设抓起。
(作者韩玉芳为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官油子”形象转型的新期待
德行是官员的绩效形象,记录着官员的品德和责任。对于只懂玩权术的官员,固然要遭到公众的唾弃,但是只要权不干事、干事不负责的官员,公众也不会信任,只有敢说敢做敢负责的官员,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如今官场上存在一类对下喜欢摆官架子,对上却阿谀奉承的人,工作上时不时玩花拳绣腿,老百姓戏称其为“官油子”。这类人的存在极大地影响到官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不久前因抽“天价香烟”被免职的某房产局长,就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虽然不能对其工作业绩妄下结论,但这种抽“天价烟”、戴“天价表”的形象,也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该官员热衷于的讲排场、论阔气的“官场做派”。
时代虽不同,质朴本色不能丢
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众的衣着服饰都较为讲究的条件下,官员在着装有时作为一种对外的标识也应当体现出国家的兴旺发达。因此,官员穿西装、系领带,坐小汽车,戴好的手表,只要取之有道,有利于工作,无可厚非。
然而不断走向民 主和法治的社会,要求公众人物的活动必须在公共领域中按程序、有监督地展开。在公开的、众目睽睽的舞台上活动着的官员,身上汇集着三种角色:首先是公职人员,其次还是一个公共机构中的官员,另外,又是更高一级公共机构的下级。与此相对应,每个官员都必须在他与公众、与下属、与上级的三种公共关系中,表现、表明、证明自己。
官员又是公众人物,必须让自己的外表和举止得体,既和政府提倡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又能和自己的职务身份相协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依然是我们提倡的生活原则,官员更应身体力行。
在行政信息逐步公开化、公众对政府监督日趋规范化的今天,作为公众人物的官员的活动一般都要求是正派的、透明公开的,决不能遮遮掩掩,不能黑箱作业。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官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公众心目上形成良好的形象。从事公共行政的官员不是商品的代言人,但却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
德行是官员的绩效形象,它记录着官员的品德和责任。但公众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可能更高一点,这种品德要体现在对公众疾苦的关心,对公共服务做出的承诺要兑现。
说到底,任何官员的权力归根到底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当官员手中接到这份权力时,同时就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对于只会贪、只懂玩权术的官员,固然要遭到公众的唾弃,但是只要权不干事、干事不负责的官员,公众也不会信任,只有敢说敢做敢负责的官员,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微观的公共行政=大小官员们的行为
现在非常流行的是政府绩效评估,许多部门设计了变量繁多而且还要尽可能量化的指标体系,虽然其中渗透着各级官员的苦心,也包含着不少专业人员的心血,但是评估的结果中,尤其是百姓打分的过程中,官员的言行、举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整体形象都会直接影响到量化指标。
在现代社会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行政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承担的职能在不断细化,涉及的组织也在不断增多,整个社会治理呈现为有一个有着内在层次的立体化结构。处在这一结构最上端的是宏观的公共行政,它与政府模式的变迁、公共治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有关;处在中间的则是中观的公共行政,它与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运行规则有关。这两个层次相对而言离民生社会都比较远。和普通公众最为贴近的则是处在最低层面上的、被称为微观的公共行政,它是由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的具体行为和活动构成的。万人评估政府官员为什么受普通老百姓欢迎,主要是这种评估和公众对微观公共行政的了解相吻合。
对于在民生社会中活动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固然期盼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希望社会公共管理朝着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最为关切的是和他们打交道的官员能够办事负责、公道,讲话实在、守信,待人平等、诚恳。一句话,在民生社会中生活的老百姓紧盯住的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政府官员的形象。
官员和政府形象唇齿相依
有时某地少数几位形象不好的官员被媒体曝光了,不少公众会从整体上给与这些官员所在的政府较低评价。遇到这种情况,平时作风正、办事实的官员常常会愤愤不平,认为公众以偏盖全。应该说,个别官员犯事,不等于他所在的政府全不好,但个别官员的形象与政府整体形象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官员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能动者,官员的言行举止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形象并不完全是单个官员的事,它是整个政府乃至公共行政形象的构成部分、整体缩影和评价依据。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他不太可能见到整体的国家、整体的政府,他能见到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具体公共服务的官员。
这种官员和政府形象的共生与相依要求我们每一位官员都要时时谨慎,记住自己的责任、记住是个体的好形象会为整个政府的好形象增加分值,而自己一时不慎造成的坏形象将破坏整个政府的形象。
(作者严强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