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尸要价”,谁在说谎?--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4:18
“挟尸要价”,谁在说谎?
据 《南方都市报》

揽得众多摄影大奖的《挟尸要价》。
《挟尸要价》产生了最大利益方:记者的照片获奖不断,更获得了“金镜头”年度大奖;也有最大利益受损方:照片中的渔民,千夫所指落了骂名。重要的是,两者之间各执一词,互为指责,真相不明。
1
照片的诞生
《挟尸要价》,原《江汉商报》摄影记者张轶所摄,照片素材来源于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3名大学生救人牺牲事件。照片中王守海牵绳立于船头,绳子另一端在水中,系着一具英雄的遗体,文字说明称“……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该照片今年8月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后,引发关于真实性的巨大争议。
摄影记者张轶赶到现场的时候,船已经停止了打捞。捞尸人王守海蹲在渔船的舷边,正清理滚钩。500多个“J”形铁钩,系在一条50来米长的粗尼龙绳上,已纠缠一团———这之前,下午4点10分许,这些铁钩将第一具遗体刚打捞上岸。
争议此刻已经开始。泊在岸边的渔船,在周围躁动的大学生和围观群众,包括张轶看来,是在故意拖延时间。第一具遗体捞起后,长江大学的钱还没送到。张轶说他看到,学生跪着向王守海哭诉同学是为救人才下去的,这个场面被他事后反复回忆,“摧毁了我对人性存在的美好愿望”。
而王守海却没有这些记忆。他,连同船主圣德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均称,并没有学生向他们跪求。将船停在岸边,仅仅是整理滚钩———它们要逐个滤开才能再次打捞,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半个小时。他们也并不知道钱的事,大学生救人也是后来才得知。
船再次驶入江湾。张轶的镜头准确记录,下午4点45分,第二具遗体头部露出水面。1分钟后,遗体手腕被绳打结固定在船边。
4分钟后,下午4点50分,最大的争议时刻到来———穿白衬衣、站在船头的王守海,挥动右臂停在空中的一瞬,被站在岸上的张轶摁动快门,定格成一幅注定会载入中国摄影史和中国新闻史、成为永久话题的争议画面。
2
信息紊乱的下午
2009年10月24日下午,和张轶一起骑自行车从报社赶往现场的,还有同事黄海(应要求为化名)。在位处荆州市区的《江汉商报》,张轶当时是一名摄影记者,黄海则是社会新闻部的文字记者。如今,这两名记者都已离开《江汉商报》。
这天恰逢周六,正在报社加班的黄海和张轶接到另一记者打来的电话,说宝塔河有人溺水,两人遂分别骑上一辆自行车,赶往两公里外的事发地。社会新闻部主任杨大明(应要求为化名)也随后赶到。
到宝塔河后,黄张作了简单分工,各自分头采访,但都没离开嘈杂的岸边。当时关注的焦点,还是溺水大学生的身份和落水经过。黄海注意到,有学生和群众指责两艘渔船上的渔民见死不救———但这两艘船是停在岸边打鱼的渔船,而非事后赶来捞尸的载有王守海的两艘船。
“当时并没有注意挟尸要价,挟尸要价是后来搞出来的。”黄海说的“后来”,是指事发近10天后,11月3日,由张轶拍摄、署名“真真”的“挟尸要价”照片经《华商报》首发,并辅以“捞尸者牵绑尸绳谈价”的报道刊出,“挟尸要价”概念始才出街。在大学生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反衬下,“不救活人,只捞死人”的王守海们顿为千夫所指。
入冬后那个江水冰冷的下午,岸上人声嘈杂,各种信息紊乱且头绪繁杂。初来的记者甚至没能分清打鱼的渔船和捞尸的渔船,而对捞尸背后另有指挥者甚至也一无所知。诸多核心信息在事后剥笋般一层层披露后,才渐渐大白于天下。
奔忙人丛的黄海和张轶其时并不知道,在他们到来前,当天下午约4点10分,王守海、圣德义、王文柱将第一具遗体拖上岸后,39岁的岸上老板陈波很生气,指着船上3个人说:“你们是第一次搞这事啊。”此前,陈波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基础部副主任李启文已谈好打捞费,每具遗体捞起来1.2万,捞不起来6000元。协商并无异议,但当天周六,会计没有上班,几位在场老师凑了3700元押金,买了价值300元的烟和矿泉水。
王守海等3人没有应答,开始清理滚钩,准备第二次打捞。这时陈波又跟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史千里协商,要求将第一具尸体打捞费1.2万元付清。史千里说钱已在路上,马上就到,又当陈波面给会计打了电话,让马上送钱来。陈波这才又下到岸边,渔船开始第二次打捞。
上述被官方披露的诸多信息,黄海也是事后才知道。据此他认为,现场是存在挟尸要价的,“钱不到位,我不给你捞,搞起来就漂在那里,并不急着捞上来,这算不算是挟尸要价呢?”
但王守海不这么认为。2010年8月25日,面对南都记者的采访他坚称,整个打捞过程,自始至终他都没和陈波联系过,更没有得到陈“钱不到位,就不捞尸,或不急着捞上来”的授意。
3
屡获大奖与屡受质疑
据官方口径,第二具遗体约在30分钟后打捞出水。张轶镜头记录的时间是下午4点45分到4点51分。
打捞船为两艘,一艘是圣德义的,一艘是王文权的。王守海站在圣德义船上,同船的还有王文柱,另一艘是王文权和冯炳昌。两只船分别扯着尼龙绳滚钩的一端,约4点45分,穿白衣服的方招头部浮出水面。
4点46分,王守海牵着绳缆一端,王文柱俯身用绳子为遗体的手腕打结,固定在船边——这个举动在后来遭致非议,激愤的全国网友在网络漫天飞舞地指责:为什么不把英雄抬到船上?
2010年8月27日,船主圣德义在他的家中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对这一举动给出这样的解释:“外面的人不了解,对我们渔民来说,船就是我们的家,(尸体)怎么能往家里拖咧?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是不吉利,以前捞尸也都是这样,不光我,其他渔民都一样。”在场的老伴则说:“难道英雄就不能泡在水里了?就不能用绳捆住手了?”谈到捞尸费又说,“难道是英雄就可以不给钱了?”
4分钟过后,下午4点50分,王守海做出“挟尸要价”照片中的挥手动作。张轶在同一分钟内还拍下了另两张图:王守海挥动的手落下和颔首伸臂指向船头。
这就是最大的争议时刻。争议最高峰的到来,却是在事隔10个月后,2010年8月18日,张轶所拍“挟尸要价”以评委全票通过,摘得有“中国荷赛”之称的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评委认为,这是一幅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纪实力作,挟尸要价的行为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
然而次日,获奖照片——准确地说是再次——受到了质疑。最强劲的声音发自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他当天在博客上发文《一张假新闻照片,〈挟尸要价〉夺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
李认为“挟尸要价”照片被错误解读,会误导社会大众。图中主角王守海当时的行为并非“挟尸要价”,而是在“牵尸靠岸”。并建议有关部门核实照片真实性,撤销该照片获奖资格。
《挟尸要价》在《华商报》首发时,图说配文为:船头着白色衬衫者陈某与老师、学生牵着尸体谈价。这个将王守海误作捞尸老板陈波的图说,后来转载时得到修改。2009年11月5日《南方周末》再次配发这张照片,但记者杨继斌《“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的报道立意却是厘清被误传的信息,对“挟尸要价”主角也作了客观的呈现。
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金镜头”也并非《挟尸要价》所拿第一个大奖。此前,从2010年1月到8月4日,《挟尸要价》先后获第18届金镜头比赛暨华赛中国作品初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一等奖、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记录类银奖。
4
捞尸船停顿多久?
船在向岸边靠近,或者并不急着向岸边靠近——下午4点50分,王守海站在船头,不经意的挥手之间,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抑或什么都没有表达,这一瞬,成为事后最大的谜团。
向家斌是宝塔河冬泳队队员,也是队医,当天整个下午他都在岸边,目睹了捞尸全程。
但对王守海在船上挥手的动作,向已搜索不出任何记忆。“当时王守海离岸边应该有15米,第二具尸体浮起来后,就停到水中,他根本没有意思把船靠上岸,也没有按时把那个学生给送上岸。因为那个时候他的老板还在岸上和老师谈价,钱还没有送过来。”
向的说法得到记者黄海的佐证。在岸上采访的黄也注意到,“当时他们捞起(第二具遗体)后,的确有停顿,没有马上往岸边靠,停顿时间我现在记得不太清楚了,不是两三分钟那么短,应该是比较长时间。”黄认为,王守海等人有拖延的故意,“他不是第一次捞尸体了,以前也(可能)搞过这事,钱不到位,我就不给你,按之前的那样,搞起来就漂在那里,不捞起来,就那样的(意思)。”
2009年11月7日,荆州市公安局、长航公安局荆州分局、“10·24”事件调查组曾联合发布了一份情况通报。对这个过程的描述为:“大约30分钟后,第二具遗体被打捞出水。因挨了陈波的训斥,这次王守海手拉着滚钩绳子,王文柱怕遗体滑落,用一米多长的绳子将遗体手腕固定,圣德义开船。王守海让圣德义慢慢将船开到岸边,不要太快,圣德义就将船绕了一圈。围观群众看到这个状况便起哄,陈波连忙跑下去叫王守海三人把遗体拖到岸边,王守海三人这才将遗体拖到岸边让学生拉上岸。陈波见第二具遗体上了岸再次找史千里要钱,史千里解释说钱马上就到。打捞起第二具遗体以后打捞船就停下来开始整钩,等陈波的命令。”
然而2010年8月25日,王守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此全予否认。72岁的捞尸老人认为,整个打捞过程,他没有接受任何来自于陈波的“命令”。他的手机,只是在家中被通知捞人时,接到过陈波哥哥陈新打来的一个电话,其后就再没有接到过电话。而捞尸过程中,也没有与陈波有过交流。
黄海事后回忆时也说,王守海当时只负责捞尸体,真正谈价钱的是陈波,这过程两人不可能存在“我捞起来,我送上来吧”这种沟通。但黄认为他们以前捞过尸体,可能会存在一种无言的默契。
对船曾在江中停顿、绕圈的指责,王守海、圣德义向南都记者解释,当时江中的水并不平静,有回流引起的旋涡,船不能直行,只能绕着走。
而从各方照片呈现的证据看,捞尸船在江中停顿的时间并不长。张轶公布照片记录的时间显示,王守海的船在下午4点51分靠岸,画面中,岸边一位渔民和群众正将尸体搬至岸上。另一张长江大学公开的照片显示,4点52分,在岸上等待的师生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紧急送往医院。这时,距离4点45分尸体头部浮出水面,最长只有7分钟。
看过这组照片的长江大学城建学院院长许成祥表示疑惑:“挟尸要价”照片拍摄时间是下午4点50分,而4点51分尸体就运到岸边,“短短一分钟,王守海怎么可能是在挟尸要价呢?”
8月24日在与南都记者面对面时,张轶再次肯定地说:“我确定地说,他说了,钱还没到,我听老板的。我确定和确信他说了,因为他距离我并不远。他还说烟都不给一根抽,还捞什么?现在的关键是我没有证据。因为我没有录音。”
张轶还说:“我能够保证。虽然不至于用人头保证。但是可以用我的人格保证,我没有去刻意造假。为什么现在成了一个完全解不开的谜呢?我也很纳闷,不是我一个人在现场,那天很多媒体记者,也有很多摄像的。”
冬泳队员向家斌整个下午都在岸边,他很肯定地说:“当时王守海离岸边应该是有15米,他要说什么话,岸边不可能听到。”
“挟尸要价”,谁在说谎?--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吴佩孚弄兵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数字看伊战--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第七十队在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挂冠”道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曹操墓绝无造假可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抗战记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打假斗士”怎会被打--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相亲经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别了,南关竹匠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邙 山--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市今明两年建近万套经适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抗战记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老吃太饱就会折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杀手门多萨--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们结婚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新石器时代与龙山文化--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蜂蜜烤梨片治好咳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高层建筑逃生手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渐行渐远的蒸汽机车--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时速486.1公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赵氏孤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布拉泽维奇简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