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人应该知道的霸州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8:17
南孟,堂二里,东杨庄,康仙庄,胜芳
文章原作者:苏格马龙
霸州,右拥太行,左注渤海,北依燕山,南望岱岳。在幅员辽阔的河北平原上成为“九河”所汇之地。
按地理位置划分,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霸州,今天我们所工作、学习、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时间最晚、沿革时期最长的霸州。她诞生于公元959年6月13日,归功于一代雄主柴荣临终前的英明决策。
历史上,霸州的地理特点是河湖密布、堤岸纵横,陆地与水域绵延相接。建置以前,由此东达于海,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域,由此向西,是成伞状分布的河流,太行山和黄土高原上的众多水源,经过无数曲折和坎坷汇聚于此。就南北而言,她位于燕赵之分野,是燕赵交通的重要关口。
唐代以前,今霸州辖境大部被水域覆盖,河湖密布,溏泊堤岸绵延不断,人烟稀疏,故建置时间较晚。与之毗邻的安次、固安、文安、大城均建于汉代,与此同时,今策城有益昌侯国,今南孟镇北有临乡侯国,名为国而规模不大。公元692年,永清县由安次析出,安史之乱后,为防止北方民族势力南下,在永清南境设益津关,即霸州建置的前身。
霸州的建立,在中国历史的坐标上,从时间上说,位于最后一个大分裂时期的最后一年,是民族趋于融合、国家走向统一,历史朝着多民族大一统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地域上说,位于宋辽对峙的轴线——界河上,也是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缓冲地带。
霸州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她的历史特点。其前身益津关,为其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是霸州建置的显著特点。在《宋史》中,撷取如下几点,可资佐证:
1.“御边之计,莫大于河。”
2.“霸州至保定军(今新镇)并塘岸水最浅,故(宋)咸平,景德中,契丹南牧,以霸州、信安军为归路。”
3.“自雄州东际于海,多积水,未尝敢由此路入,……所以实边廪而限契丹。”
4.“自霸州界引滹沱水灌稻为屯田,用实军廪,且为备御焉。”
我们同时看到,作为边关,霸州不单单是军事重镇,而且是鱼米之乡。
辽宋金元时期,霸州位于南北民族分争的地区。战火频仍,几易旗帜,人民饱受兵燹之苦,城破家毁,流离失所。著名的贞烈女子李歌,正是在元末的战乱之中被流兵所杀。
独特的地理位置,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对霸州的民族和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民族的融合与人口的迁徙不定是霸州历史的又一特点。
宋辽对峙时期,在冲突趋于缓和的一段时间,霸州作为宋朝的重要榷场,其边境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民族的统一,疆域的拓展,霸州的军事地位下降。由于战争和屯垦,上游诸河水土环境遭到破坏,河患和水灾成为肆虐霸州的元凶,其次是旱灾、震灾、雹灾、蝗灾、蝻灾等。以元代为例,在元朝统治的九十年间,见于《元史·五行志》记载的上述灾荒竟达18次。河患之中,尤以浑河为最,历史上又称桑干河、小黄河、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正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在与自然灾害的不断抗争中,一代代霸州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构筑了坚忍不拔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斗志,昂首向前的气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涌现出了1300多个宰相,从周边来看,固安有张华,永清有史天泽,安次有吕端、韩延徽,在政治和军事上霸州没有产生同等级别的历史人物,这不能不说是霸州历史上值得缺憾的一笔。但是,霸州涌现过贞烈女子李歌,勇猛善战的移剌涅儿,民族英雄魏大光,严谨博学的郝经,潜心著述、为人师表的高步瀛,他们代表着霸州人人性中的至圣至纯。
霸州的文明源远流长,她的周边,有一百万年前的泥河湾文明,有六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从她出土的文物看,形成了从旧时器晚期,经新时器、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辽宋金元、一直到明清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历史已经过去,今天,改革开放的霸州正掀开新的一页,以暂新的姿态崛起于畿辅大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思路书写历史的新篇章,她定将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去映照她那光荣的过去。
收藏分享评分
回复引用
订阅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霸州村民 当前离线
UID
6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版主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2#
发表于 2008-9-26 19:45 |只看该作者
霸州历史地理与地缘政治结构
霸州位于海河中下游平原腹地,大部为永定河冲积平原。今天的霸州辖境,基本涵盖了历史上益津和信安两个县的地域范围,霸州前身依次为益津关、永清县(宋辖)、益津县,信安前身依次为淤口关、破虏军、,信安军。其中益津关、淤口关与雄县瓦桥关并称“河北三关”。其功能特点在北宋时期以防御为主,元明清时期,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作为关隘和驿站,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在全国居突出地位。
沧海桑田的变迁与霸州陆地的形成
远古时代,华北平原是一个巨大的海湾,泰山与太行山像一对久别的恋人,隔水相望。从山西高原流出的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河流脱离山地后形成众多的冲积扇,不断向东堆积延伸;当黄河离开山地,向东受到泰山等山地丘陵阻挡,流向东北的时候,黄河三角洲迅速向东北伸展,与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冲积扇渐次相接,互相叠压,形成流入渤海的海河水系。霸州地界位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前端,又当黄河堆积带的北缘,大清河以北主要是永定河冲积平原,大清河以南至沧州、青县一带,主要是滹沱河、滏阳河、大清河部分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属于积淀带。
北宋时期,霸州以南,是一带状的湖泊洼地,即白洋淀至文安洼凹陷地带,北宋初年,为防止契丹骑兵南下,将南面的滱水(唐河),滹沱河等大小河流引入这一洼地,形成了西起保定,东近渤海的屈曲900华里的瀦泽国防线,称塘泺。霸州北面是宋辽界河,即拒马河下游,也称白沟河,与塘泺相连。此时永定河亦从北面流入界河,界河是指永定河与滹沱河及其大小诸水的一大水系。宋政权南渡之后,界河失去了限制南北的作用,南面的滹沱河等水系逐渐脱离了界河,北面永定河带来的大量泥沙也淤塞界河各段,至明代中期,界河渐渐淤平,拒马河水南移到今大清河。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先后数次对永定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并引永定河水淤平了堂二里以东的三角淀低洼地带,嘉庆朝吴邦庆畿辅水利政策的提出和垦田的实施,使东淀湖群大部淤塞成文安洼。
霸州陆地的形成直接影响了霸州的建置,与之毗邻的安次、固安、文安、大城均建于汉代,霸州建置于五代时期的后周,晚于相邻诸县1000余年。霸州今天的地形是建置后的一千年里,由片状的陆地逐渐连成一体的。
霸州建置前的政治与军事
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土地的拓垦,使河北上源诸水失去植被保护,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或河湖的交汇处,形成沙洲,渐次淤积成片状的陆地,是三关地形的主要成因。唐五代时期,北方势力(契丹、奚族等)经常选择这一地区南下掳掠,为加强防御,唐朝政权在此设置了“河北三关”。
三关均位于白沟河南岸,分属于“燕云十六州”的涿州、莫州辖境。公元936年,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使北方民族势力迅速南下,一直深入到今天的河间、献县一带。
五代时期,华北平原地区不断遭受契丹侵扰,契丹骑兵所过之处,焚掠一空,“民物殆尽”;中原地区,政权频繁更替,武夫擅权,战乱频仍;求安定,求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胸怀大志,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两代君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图收拾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四月,世宗柴荣北伐契丹,由沧州顺水北行,先降乾宁军(今青县),后至独流口而西,“以数千之师伐辽,兵不血刃而取益津关”。当世宗柴荣正欲乘胜进取幽州,先头部队已攻入易州、固安时,忽然患病,不得不班师回开封。
五代后期,尤其是后晋以后,政治、军事形势的急骤变化,地理条件的成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既为霸州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使霸州的建立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建立州城,以强化防御,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战果;另一方面,对收复的州县,需要行政制度上的健全与统辖,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强化防御。
霸州的建立
霸州建置于后周显德六年五月初五,即公元959年6月13日。
霸州的建置,包含两个重要举措:其一,“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率所部兵戍之”(《宋史》),战时的边关,一切以军事防御为目的,所以霸州的第一任长官不是行政长官,而是军事长官。其二,“诏发滨、棣二州丁夫城霸州”(《旧五代史》)。
霸州的建立,不是世宗柴荣临终前的仓促决定,是他站在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统一大业的全局考虑,做出的战略性决定,一直影响到以后北宋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柴荣为霸州的建立创造了历史的契机,同时又是建立霸州的决策者。
霸州一经建立,就以强劲的防御能力和重要的交通位置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一、在制度上提升了霸州的政治地位,由关隘提升为州治。
二、在军事上加强了防御能力,有力地阻止了契丹南侵,巩固了北部边防。为北宋赵匡胤确立“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
三、在经济上,促进了边境贸易的繁荣。作为北宋的榷场和重要的通商要道,在相对和平时期,北宋以茶、香药、犀角、苏木、漆器、绫罗等与辽交易,辽以羊、马、银等物向北宋输出。
四、在交通方面,是“宋辽驿道”的咽喉,强化了关隘作用。
三关的收复,霸州、雄州的建立,界河的划定,使界河两岸原本一体的县域被界河一分为二,在宋辽边界上出现了三对同名并立、相互对峙的县,在界河南岸,由北宋统辖,依次是霸州之永清(今霸州)、雄州之归义(今雄县)、雄州之容城。在界河北岸,由辽统辖,依次是幽州之永清、涿州之归义、易州之容城。这种局面的形成,一直影响到今天霸州行政区域的格局。
重要的交通位置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都城从中原移到了北京,政治中心的北移,对霸州的城市功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军事防御为目的的城市功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时,霸州地处畿辅,“畿南第一州”的地理位置凸显出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历史上,华北平原最早形成的南北大道基本沿着太行山麓50米等高线排列,依次是北京、涿州、保定、正定、邢台、安阳、新乡,再直达洛阳、郑州、开封等中原都城。
唐设置三关后,平原中部的南北通道逐渐发展成熟,以北京为起点,经固安、霸州、雄县、鄚州、河间、清河、馆陶、大名、濮阳,到达开封,与今天的京开公路(106国道)基本吻合。在这条道路上,雄州原本是与霸州同时建置,同等重要的防御城市,由于偏离南北交通的主干道,在元代以后,失去了战略防御和兵员集结的需要,逐渐衰落,成为今天的雄县。霸州凭借优越的交通位置,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快速发展。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霸州村民 当前离线
UID
6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版主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3#
发表于 2008-9-26 19:48 |只看该作者
霸州的河(上)
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温床,一直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历史文化。河流不断地改变着平原的地貌,当它给人类带来利益时,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构成河流的文化史;当它给人类带来灾害时,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河防灾的历史。历史上,河流对霸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黄河为霸州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拒马河作为霸州的母亲河应当之无愧;元明清时期,永定河对霸州的地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为霸州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霸州地处黄河大冲积扇与永定河冲积扇的交叉点,地质构造属于凹陷地带。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夏商周三代,到战国中期,霸州以南的河北平原中部是一片无人区,黄河下游未筑堤防,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无定,更迭多次,分成多股,形成众多的湖泊,纵贯河北平原。其中最西的一股河道,是《山海经·北山经》中的大河,流经今太行山东麓,大致走今雄州、霸州一线,即拒马河故道,至今天津市区附近入海,黄河北流以此为极限。战国中期,下游两岸全面筑堤,河道开始固定。霸州以北,是永定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各自独流入海。这一时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抬高了流经区域的地形,为霸州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拒马河作为霸州的母亲河应当之无愧
拒马河是今大清河的干流,古称涞水、巨马水。发源于河北涞源涞山,最有名的源头是涞水源和易水源。
拒马河水恒量、恒温、水质好,滋养了两岸的文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和西周琉璃河燕国都城均位于拒马河流域。
拒马河历史文化丰厚。公元308年至318年石勒率十万大军从太行山区攻略河北内地,晋朝将领刘琨率军抗拒入侵兵马,“拒马河”由此得名。易水河边,燕太子丹为荆轲饯行,“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英雄悲壮苍凉的嗓音,穿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东汉末年,巨马水之战,公孙瓒大破袁绍军。北宋初期,岐沟关之战,宋辽之间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数万宋军将士,用生命作为祭品,献身于拒马河。
拒马河从远古走来,从高山走来,一路上收集了多少代人欢乐与伤感的泪水,默默地滋养着两岸的土地。
基于以下四点,拒马河作为霸州的母亲河应当之无愧。
一、霸州依拒马河而建。晚唐时期,为防范北方民族南突,在拒马河南岸设益津关,拒马河古渡口作为南北交通的渡口,是设置益津关的先决条件。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收复三关,为防止契丹南侵,利用拒马河的军事防御功能,在益津关置霸州。
二、拒马河对霸州城镇发展的重要作用。西汉时期,霸州第一座古城益昌侯国,依拒马河北岸而建。宋辽对峙,拒马河中下游又称白沟河、界河,霸州、信安是界河南岸的重要防御城市和关口。明代永乐末年,受永定河影响,界河淤塞,拒马河水被迫南移至今大清河,充足的水源为胜芳(当时属文安)、辛章(当时属大城)两个水乡的迅速崛起与繁荣提供了交通便利。
三、拒马河水是历史上霸州直接或间接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历史上霸州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拒马河水滋养了霸州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霸州人。
四、拒马河水为霸州营造了草桥古渡、霸台八景、淀祠行宫等自然和文化景观。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今天的拒马河,像一匹抽了筋的病马,失去了往日的烈性,静静地躺在冀中平原上。也许,再过几十年,两三代人之后,人们是否还能记起那条养育了无数霸州人的河流。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霸州村民 当前离线
UID
6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版主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4#
发表于 2008-9-26 19:48 |只看该作者
霸州的河(下)
永定河对霸州的重要影响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岭的北麓桑干泉。古代称氵纍(lěi)水、治(chí)水,隋代称桑干河。辽代以前,永定河有“清泉河”之称,水清见底。自有文字记载到公元936年的二三千年间,很少有泛滥改道的记载。辽金时期,由于上游大片森林的破坏,原先地表的枯枝落叶层和分解完全的腐植层受到冲刷,“清泉河”水逐渐变黑。“呼黑为卢”,称卢沟河。今大清河两岸的黒泥是否卢沟河泛滥的遗留物,尚待方家考证。这一时期,北宋霸州知州杨应洵曾于霸州疏浚河道,构筑堤防,这是霸州抵御永定河灾害的最早记录。
元代,由于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上游支派众多,大都城(今北京)的兴建,加剧了太行山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水变浑,挟带的大量泥沙,导致中下游严重淤积,桑干河下游改名“浑河”,又称“小黄河”。这一时期,浑河迁徙不定,改道频繁,沿边州县水患频繁,又更名为“无定河”,其干流自石景山南东麻峪分为二支:一支入安次、武清旧道,另一支自涿州南流经固安,至霸州入拒马河。
明代中叶,永定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平了北宋时期的界河。界河的淤塞,一方面,迫使拒马河下游改道入玉带河(即今大清河),与西南来的诸水汇流,到雍正五年(1727年),为缓解大清河的压力,另凿中亭河以分流泄洪;另一方面,地表径流均汇集于界河南岸的塘泊洼地,形成许多新的淀泊,河北平原中部的湖淀总体上分为东西二淀。以赵北口桥为界,东淀 “延袤霸州、文安、大城、武清、东安、静海之境,东西盖亘百六十余里,南北二三十里及六七里不等,为七十二清河之所汇潴。” “西淀跨雄、新数邑之境,既广且深,西北诸山之水皆汇焉” (《畿辅河道水利丛书》陈仪:直隶河渠志)。其中,霸州境内的高桥淀,周回达400里;东与武清县三角淀相接。嘉靖年间,霸州道观察王凤灵提出了较全面的防洪规划方案,主张在洼淀周围筑堤,增大滞洪容积,疏浚淤浅的河道,增开支河,多途泄水,以洼淀滞蓄为主,滞、泄、分三者兼顾。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亲自临视,命直隶巡抚于成龙采取疏浚和筑堤结合的方法,“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迳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东安狼城河,出霸州柳岔口(今霸州东段西)三角淀,达西沽入海,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隄百八十余里,赐名‘永定’”。(《清史稿·河渠三》)这是“永定河”命名的由来。
因为保定(今新镇)以南诸水与浑河水汇流,水势不能控制,霸州与周边各县时有泛滥,为稳定浑河,自卢沟桥沿永清郭家务、里澜城至霸州堂二里全长二百多里的河道两岸筑堤,在柳岔口注入东淀。这一工程,使浑河故道在金门闸(今北京房山窑上北)与永定河分离开来,成为今天牤牛河的前身。河堤筑成后,永定河挟带的大量泥沙长驱直入,“淤高桥淀,而信安、堂二铺(今堂二里)遂成平陆,淤高桥淀芳淀,而辛张、策城尽变桑田” ,以后,雍正、乾隆等历代清朝统治者不断加强对永定河的治理,东淀西北的三角淀是主要容水淀泊,由于永定河不能直接入海,最终以三角淀作为永定河的淤沙库,到清朝末年,三角淀“已淤成平陆”,东淀湖群仅存文安洼。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霸州村民 当前离线
UID
6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版主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5#
发表于 2008-9-26 19:51 |只看该作者
当代霸州资源
1、土地资源
霸州市位于冀中平原北部,京、津、保城市三角地带的中心,东邻天津、武清,西邻雄县,南邻文安,北与固安、永清和安次区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784平方公里,境内无山脉、丘陵,地势低平,自西北向东南缓倾,地面高程海拔11.1米缓降到2.1米。按地势和环境不同可分为西北高上区、东北部风沙区、中部河间洼地区、溢流洼溢洪区和东淀滞洪区五个类区。
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沼泽土、草甸土三个土类,其中:分布广、面积较大的是潮土类73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2%;沼泽土类4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9%;草甸土仅有16.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情况,据2006年土地统计结果,全市现有农用地5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0.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7.5%;园地16.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林地33.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2%;居民用地及工矿用地150.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8%;交通用地13.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7%;水利设施用地3.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5%;未利用地66.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3%。
2、水资源
全市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和地下水两部分。(1)全市地表水总量即过境(含上游入境的地表径流量和枯季引水量)与降水自产径流之和,多年平均值15205.6万立方米。(2)地下水资源分浅层水和深层水两部分。经测算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总量多年平均值为6848.44万立方米和3711.4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0559.93万立方米。
开采利用地下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林业灌溉、蔬菜种植,占80%;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项仅占20%。西部岔河集至煎茶铺,浅层水水源条件较好,水量充足,水质满足农灌要求,取水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居民生活、部分工业及少量农田用水取用深层地下水。
3、农业资源
霸州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5℃,相对湿度60-80%,年平均降水量543.6㎜,全年日照2762小时,寒暖交替、干湿相间、四季分明、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霸州市土壤质地好,壤质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6.1%,粘土面积占24.97%,养分含量富足。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生产为主,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2005年达38.2万亩,粮食播面占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的63%,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的12.3%。
2005年,霸州市粮食种植面积为59.8万亩,总产23.17万吨,其中小麦面积15.38万亩,总产5.32万吨,优质麦面积10万亩,玉米面积38.2万亩,总产16.71万吨,大豆面积4.8万亩,总产0.744万吨,红小豆面积0.13万亩,总产0.014万吨,薯类面积1.01万亩,总产0.32万吨。油料面积3.5万亩,总产0.63万吨,其中花生面积2.72万亩,总产0.55万吨,芝麻面积0.26万亩,总产0.014万吨,向日葵面积0.5万亩,总产0.06万吨。棉花面积11.7万亩,总产0.83万吨;地膜棉面积1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8万亩,总产65.6万吨。其中设施菜面积5万亩,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10万亩。
4、森林资源
霸州市土地总面积117.6万亩。到目前为止,森林覆盖率为21.9%,辖区内共有有林地面积21.5万亩,其中:经济林3.5万亩,以苹果、桃、梨、枣、葡萄等为主;防护林7.1万亩,树种全部为杨树;用材林10.9万亩,以杨树为主,混以柳树、槐树等树种。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两年大力发展村庄绿化,到目前村庄四旁植树达到257.9万株。因为苗木价格长期以来得不到回升,现苗圃地仅存不到1万亩。木材蓄积量:根据2005年省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我市现有林木木材蓄积量为30万立方米。
5、石油天然气
霸州市境内拥有油井70多口,年产原油15000吨;天然气气井40多口,年产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石化集团沧州—天津—燕山原油管道、中国石化集团天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油管线等原油输送管道100多公里;国家重点工程陕甘天然气进京管线、陕京二线、港京复线等天然气输送管道140多公里;油田输配电线路90公里;油地共建路8条61公里。以上工程遍布我市10个乡镇、几十个村街。
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十二综合服务处、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霸州基地管理处三个处级单位座落我市。
6、地热资源
霸州市位于牛驼镇地热田和文安—苏桥—堂二里地热异常带之间,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上第三系热储全区均有分布,蕴藏着丰富的40-80℃地热水,元古界、古生界热储存在着80-110℃地热水,有着良好的地热开发利用前景。
地热是集热、矿、水一体的矿产资源。上第三系地热资源广布华北平原,是第三纪晚期,冀中地区进入拗陷期统一背景下接受的一套河流相沉积,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砂质岩类富含水,是区域性主要热储层之一,也是本区地热水采集层。据专家、学者分析和勘探证实,地热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和上地幔放射性元素蜕变能,属传导地热资源。地热能较大规模开发常始于城镇,霸州市城区规模开发面积63Km2,分期分批实施。地热资源存储在砂(砾)岩体中,分为热量和水量两部分,水是热的载体,采热是通过采水实现的,故水的存储量尤为重要。
上第三系热储基本特征,一是主要热储层取水层段横向地层厚度比较稳定,分布面广。主要热储层馆陶组、明化镇组下段第二小段、砂岩层比较集中,埋藏适中,为取水主要目的层段,横向厚度较稳定,井间可比性好。馆陶组厚494.0-534.0m,明化镇组下段第二小段厚245.0-305.5m.二是上第三系热储层物性变化较大,馆陶组砂(砾)岩厚183.5-239.5m,渗透率平均30.4×10-3um2,孔隙度14.6%-20.5%.明化镇组下段砂岩厚249.5-383.5m,孔隙度20%,渗透率约210×10-3um2。明化镇组上段砂岩厚169.0-307.5m,孔隙度30.7-32.5%。三是主要产水层水文条件较好。明化镇组上段的油校1井,砂层厚33m,日产水300m3,水温30℃,矿化度639。2mg/L;明化镇组下段的霸热2井,日产水1730m3,水温51℃,矿化度784.0mg/L;馆陶组及部分明下段,砂(砾)岩厚233.0-254.5m,日产水1780.56-2078.4m3,水温70-76℃,矿化度1730.0-1970.0mg/L。
全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地下热水资源分布。现已打地热成井7眼,用于供暖、洗浴、医疗、种养业等多种方面。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霸州村民 当前离线
UID
6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版主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6#
发表于 2008-9-26 19:52 |只看该作者
霸州土特工艺
胜芳松花:松花又名皮蛋,源于明朝,首产于江苏,清朝传入天津,后又传入胜芳。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改良配方,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品之一。胜芳松花的特点是个大、味美、色泽好看。制作方法是:精心挑选优质新鲜的鸭蛋,用生石灰、纯碱、茶叶、盐等原料,采取传统方法制做,松花蛋为茶色或琥珀色,呈现半透明胶冻状,有弹性,有松枝花纹,蛋黄儿为深绿色或五彩色,粘度适宜。吃起来味美清香,凉爽可口,独具特色。多年来,不但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港澳、日本和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被奉为宴席上的一道中国名菜。2003年胜芳松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重点名牌产品”。
胜芳藕粉:过去东淀盛产菱藕,用白莲藕所加工成的藕粉独具风味。冲出的面茶润滑爽口,藕气芳香,营养丰富,属滋补佳品。胜芳藕粉曾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是中国最早的名牌食品之一。
胜芳河蟹:胜芳河蟹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与其它地方河蟹不同,其特点是皮簿、外壳不刺手、肉嫩、质鲜、肥美、蟹黄充盈、香味淳厚,蒸煮两便。胜芳河蟹不仅享誉京津,而且远销港澳等地。曾在全国蟹类评比中名列第一。
胜芳出产的松花、藕粉、河蟹,统称为胜芳“三绝”。
金丝小枣:境内辛店、岔河集一带村庄多种有枣树,所产小枣能拉出长长的粘丝。故名金丝小枣。该枣含糖量高,粘度大,以其核小、肉厚、口感好而誉满京津。成为本地较有名的土特产之一。
2、民间工艺
胜芳花灯 胜芳的传统花灯,式样有数百种之多,其制作技巧或繁或简,有大有小,大至数米,小不盈寸,可玩于手掌之中。除各式各样的宫灯外,还有人形灯、植物灯、鸟兽灯、风物灯、建筑灯等传统花灯。近年来,增加了声、景融于一体的“戏楼灯”、“地图灯”、“计划生育灯”等,造型新颖,别具一格。胜芳花灯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影响很大。自清中叶以来,胜芳扎制花灯的艺人之家不下几十户,以“灯笼王”最出名。享有盛名的还有蔡万池、王树明、刘公然、王艳芳、杨春林等人,他们扎制的花灯,不但品种多,做工精细,形体逼真,而且富于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
扎刻 扎刻以高梁秸杆为主要原料,扎刻鸟笼、蝈蝈笼、亭台楼阁、各种器具。信安农民周文华,他的作品结构复杂,造型恢宏华美,制作精工别致,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他几十年如一日,先后扎刻了信安“魁星楼”、北京“王凤牌楼”、“正阳门”、“天安门”、“琉璃塔”、“景山亭”、“故宫角楼”和“望江亭”等作品。曾在广州、石家庄、北京等地展出,并远渡重洋到日本展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剪纸 剪纸艺术遍及全市。剪纸题材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喜鹊登梅”、“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倒栽葫芦”、“刘海戏金蟾”、“五子登科”、“肥猪拱门”、“招财进宝”等,逢年过节,将剪纸粘贴于窗户之上,增添节日气氛,故又称之为“窗花”。胜芳王银婷老人,自幼酷爱布艺制作和剪纸,王银婷老人剪纸不用花样,样从心出,剪起来灵活自如,一张普通的纸,由她稍加处理,一副形象生动的剪纸画就跃然眼前。李家营苗秀花,50岁时无意中剪了一匹马,人们看后大为赞赏,于是激起他剪纸的情趣。几年来,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欢庆十六大、老寿星、百鸟图、雄鹰、喜鹊登枝、龙凤呈祥等。霸州电视台、霸州市报等新闻单位作了报道。
玉石雕刻 王泊村于20世纪60年代末,从天津引进玉雕技术,开始时仅雕葡萄、瓜、果、梨、桃之类的小型玉件,后逐步掌握了磨雕大、中型玉件的技术,相继生产出仕女、套佛、玉如意、花熏、玉环炉和大型佛人、卧马、怪兽等,工艺精细、惟妙惟肖,产品直接参加广交会,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被外商视为珍宝,重金购求。
陶瓷彩绘 1984年,靳家堡村引进仿古瓷彩绘技术,主要仿制明、清两代的绣墩、瓶罐、鱼缸、花盆及人物等产品,其中瓷板画《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百美图》、《八骏图》等,在广交会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产品行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泥塑 1986年,丁家堡村引进天津“泥人张”泥塑技术,生产仕女、佛像、孔子像、四人打麻将、吉庆有余和虫草鸟兽、各种形态的人物等。1990年与天津“泥人张”合作,成为“泥人张”的一个生产基地。丁家堡的泥塑产品行销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复引用
TOP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霸州村民 当前离线
UID
6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版主

帖子
259
精华
2
积分
408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5
最后登录
2009-6-11
7#
发表于 2008-9-26 19:52 |只看该作者
霸州民族宗教
民族
截止到2005年底,我市辖区内共有2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1002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 %,其中回族人口6120人,满族2598人,蒙古族685人,土家族176人,朝鲜族145人,维吾尔族96人,苗族64人,壮族41人,藏族23人,彝族13人,高山族10人,侗族8人,土族8人,傣族7人,达斡尔族7人,独龙族4人,畲族4人,布依族4人,撒拉族2人,锡伯族2人,鄂伦春族2人 ,白族2人,瑶族2人,阿昌族1人,柯尔克孜族1人,佤族1人,拉祜族1人,水族1人。
按地域分布,回族主要在霸州镇、煎茶铺镇、信安镇、胜芳镇、堂二里镇;满族主要在岔河集乡、霸州镇、南孟镇和康仙庄乡;蒙古族主要在岔河集乡;土家族主要在胜芳镇。
全市有8个少数民族村街,分别是霸州镇城一街、城二街,煎茶铺镇后两间村,信安镇光明街、建设街,堂二里镇尹华山村,胜芳镇民强街,岔河集乡西柏村(满族村)。
宗教
霸州市有5种宗教,18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5座,天主教活动场所4处,佛教活动场所5处,基督教活动场所4处。教徒总数11521人,其中伊斯兰教6219人,天主教2026人,佛教2800人,基督教468人,道教8人。专业神职人员14人,其中和尚6人,阿訇5人,天主教神甫3人。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7个回族村,5所清真寺分别是霸州镇城二街清真寺,煎茶铺镇后两间村清真寺,信安镇光明街清真寺,胜芳镇民强街清真寺,堂二里尹华山村清真寺。
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岔河集乡西高村,霸州镇渔津洼村,东杨庄乡上段村,信安镇建设街,胜芳镇石沟村。
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信安镇,霸州镇,胜芳镇,堂二里镇,辛章,杨芬港乡,东杨庄乡,煎茶铺镇,王庄子乡。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胜芳镇,康仙庄乡,王庄子乡,煎茶铺镇等地。
道教在南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