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一种成长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7:03
最近又在看《西游记》,可我却不想再看了,不忍面对取经路上那只留泪的猴子。
《西游记》是一部以喜剧形式写就的悲剧,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成长宿命的悲剧。这个悲剧的核心是孙悟空。
如果把唐僧师徒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孙悟空无疑就是这个人的心,因为只有心才可以无所不能,才最渴望自由驰骋,而且也只有心才能做到不畏强权,坚守信仰,所谓随心所欲便是如此。唐僧师徒中,唯一能做到随心所欲的只有孙悟空,可是这颗率性自在无所畏惧的纯美的心最终还是泯灭了,变成一颗循规蹈矩圆滑世故庸俗的心,西天取经与其说是对集体的考验,不如说是对孙悟空这颗“心”的磨练,这一路孙悟空走的最辛苦,前后变化也最明显。
当孙悟空终于脱去肉体的金箍,自觉自愿地戴上了精神的枷锁,功德圆满,可是那只在花果山上欢呼雀跃,在如来面前大喊:“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美猴王又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成长的遗憾,孙悟空在不断地放弃与改变中,成为一个陌生人。
孙悟空第一次被唐僧驱逐路经东洋大海时曾感慨:“吾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五百年前,佛的第一次欺骗打碎了美猴王的自由之梦,从天到地,坠落的何止是个猴王,更是梦想破碎后的巨大落差,后人将压山的贴子戏谑为:俺、把、你、哄、了,便是民间对权威的莫大讽刺。当猴王再次出世,五行山变做两界山,预示着孙悟空必将断绝过去开始另一种人生时,接下来的是菩萨的再次欺骗,让孙悟空戴上象征世俗道德规范的枷锁,一向慈悲为怀的佛门,何以如此残忍!可是成长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吃亏上当中学会精明,又在不断的挫折打击中适应规则。
外界的力量并不足以构成孙悟空悲剧,外力不过使人肉体屈服,孙悟空的悲剧来自于他内心的主动放弃。 刚刚踏上取经路的孙悟空尚能保留刚猛忠勇、疾恶如仇的本性,可是一番打击磨难之后,再面对执迷不悟的唐僧,孙悟空却说:“师父既然如此,只是这个担儿,老孙却担不起。你要救他,我也不敢苦劝你,劝一会,你又恼了。任你去救。”这样的态度是令人失望的,可是谁又忍心责怪孙悟空的转变?
每一个降生的人都是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之子,可是一旦踏入现实社会,就必须按照社会约定生活,这约定有时与天性矛盾,有时甚至是对天性的扼杀,可是谁又能真正摆脱主流意识的浸染,去做一个不容于社会的边缘人?适应社会的“真经”就是泯灭个性,削去棱角,成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成为主流意识的顺应者维护者,这样似乎才能圆满,可是经过痛苦转变取来的真经却由因为佛的戏弄,成了一本毫无结果的佛经,真是“辛苦几番淘染尽,飞来飞去空自忙。酿成浓美何须尝,只好留存投名状。”难道这便是人生的真相?
从少年的无畏到青年的挫折,再到中年的隐忍,直到老年的麻木,这便是孙悟空全部的成长之路,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之路。
悟空,悟空,原来一切都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