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鲍照对乐府诗的贡献(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1:46
2010-07-13 来源:读书人   [收藏此页]  复制
论文关键词:鲍照 乐府诗 题材 五言 七言   论文摘要:本文列举了鲍照多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对他的评价,说明了鲍照对中国古代乐府诗的贡献。   和南朝乐府民歌的生气勃勃形成鲜明对照,当时文人乐府诗却萎靡不振。作家作品虽不算少,但南朝前期大都是旧调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旋闺玉界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蓉。春燕差池风散梅,开伟对景弄春爵。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尧,不愿云间之别鹤。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碟硬垂羽冀。弃里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践,何况我辈孤且直。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育育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朔风萧条白云飞,胡茄哀急边气寒。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拟行路难》十八首,感情奔放狂悠,风格雄肆恢弘,音节错综多变,恍如阳光照射下一股强劲有力的喷泉,飞溅激荡,光彩夺目。因此,它们受到盛行纤巧颓靡诗风的诗坛的侧目和歧视。《南齐书·文学传论》用来贬抑鲍照的“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等语,显然是针对这些作品的,但这也恰恰说明它们确实具有惊人的艺术力量。
这十八首《拟行路难》从内容看未必作于一时一地,但首篇云:“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卒章又说;“对酒叙长篇”,可能经过作者有意识的编排和整理,故把它们视为一组组诗也未尝不可。上面所引三首,原列第三、第六和第十四。第一首写幽闭深闺的妇女的孤寂空虚生活。她宁肯贫贱而双栖,不愿富贵而失偶,反映了被上层统治阶级玩弄的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求。第二首用强烈的语调,倾泻了孤寒正直之士对门阀等级制度的不满。第三首描摹一位少壮从军的白首征夫的思乡之情,他眼看将葬身异域,难见妻儿,禁不住为“生世坎坷”而悲叹。十八首《拟行路难》大抵都是这样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通过征人役夫之愁,怨女旷妇之悲,孤门贱士之恨,传达了下层人士的思想情绪,抒发了他对世道不平的无比愤慨和对人生多艰的深刻体验。在写法上,有时喷薄而出,难以遏止;有时掩抑收敛,一唱三叹;但都不同凡响,自出机抒。形式方面,曼声促节,变化超忽,在七言歌行体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七言诗自曹王《燕歌行》后,在较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句句用韵、一韵到底的阶段。鲍照突破陈规旧式,隔句用韵,篇中还韵,使七言诗臻于成熟。十八首中,通体七言者有五首,其余皆以七言为主,长短错落而纵横变化,达到了运用自如的境界。沈德潜推崇鲍照乐府“如五丁开山,人世所未有”,就七言歌行言,是并不过分的。
鲍照的乐府诗风格雄健,语言精朗,一扫柔媚纤巧之态,使在文人乐府中消沉已久的现实主义精神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缺点是好托古意,虽吟咏的是现实社会,却喜欢披上古典的外衣。如前述那首写百战老将的《代东武吟行》,始则说“出身蒙汉思”,继则又说“张校尉”、“李轻车”,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咏汉代故事。其他一些涉及现实的作品也大都如此。这就削弱了批判的力量。但是,瑕不掩瑜,在刘宋以后漫长的二百年间,“其时乐府能稍存汉魏风骨者,鲍照一人而已”。对他在乐府诗上的成就,理应充分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