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训材料-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22:58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
所谓课题研究,指的是教师以自身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课题分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教师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参与度的的问题,这些课题都是真实的、有实效的课题。
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
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对老师更具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是: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
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当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较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些个性化的小课题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当然,老师们把这些小课题申报给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得到批准后,也将成为规划课题,加强管理,更有利于课题的开展。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
1、一是选题。
问题从哪儿来?
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
例如一,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不过,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一对矛盾体,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至少说教师的付出与教学实效不成正比,有时还存在负效益的情况。
例如二,教学强调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落实到教学中,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时又如何体现?如何操作?这些更多的是疑难,乃至是困境、冲突和对立。
例如三,教学中,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人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该怎样扮演。
这些教学中存在的“两难”情境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并且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去逐渐寻找解决的对策。
第二,从阅读交流中的具体过程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自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成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
2、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当课题确定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为什么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具体有个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制订哪些措施?具体包括活动的形式、时间的落实,可能的情况下还有经费的支出等。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小课题研究是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比如:在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反思后有所感悟,可以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曰志"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这些形式要求系统,要形成系列,以便于年轻教师的学习借鉴。
3、开展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时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这儿必须强调一点:研究过程要充实、要切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也要进行打假。
4、总结研究成果(结题)。
这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终结环节,主要是进行归纳、整理和提升。
第一,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具体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指导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
第二,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以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第三,对课题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进行新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课题研究的总结,又意味着一个新的课题的开始。总体来讲,课题的总结,我们必须撰写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已有研究成果;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三、开展课题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要落实三个“字”,避免四个“是”。
第一、落实三个“字":“近”、“小”、“实”。
“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比如: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生字教学、写字教学等问题的研究,数学教学中有关计算题、应用题问题的研究,还有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问题的研究等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
“小”就是切口要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比如:如何收集资资料问题的研究,对收集来的资料如何进行处理的研究,对学生错题问题的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
“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过程细节的关注。
第二、避免四个“是”:一是认为越新越好、二是认为越热越好;三是认为越大越好;四是认为嫁接的比自拟的更好。其实,新的、热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旧的、自拟的不一定是错的、坏的。在选题上要注意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
2、研究过程要体现一个“真实”,三个“立足”。
所谓真实,就是要真研究、真学习、真讨论、原始资料要真收集,要写真论文。
比如,我们的研究课,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评议者,不要护短,也不怕揭短,研究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比如,学习的问题,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支撑,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必须读教育专著、读教育期刊,应用网络资源等。
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都是容易被忽视的。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它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所谓三个“立足”:一是立足本职工作,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二是立足平时的积累;三是立足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
3、课题研究还必须处理好一个关系。
也就是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教研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不仅只是听课、评课,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这也表明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还要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听课中区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问题的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带来的不同,既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