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务员考试面试全面复习攻略之复习篇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8:47
第一节应试者个人背景资料问题  一、命题思路
应试者个人的有关背景资料大多已反映在履历表内,在面试中之所以还会出这方面的问题有两点原因:其一,验证应试者提供书面材料的真实性;其二,由一些简单的、不需要过多思考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应试者逐渐适应考场环境,缓解紧张气氛,树立起信心,快速进入“角色”,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二、答题技巧
在回答个人背景资料方面的问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一些简单的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应试者不需怎么思考,但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应试状态,充满自信,口齿清楚,回答全面、完整,但又要注意尽量简洁。一开始的应试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2)令招聘单位感兴趣的内容可适当多谈一些,如从事过什么社会工作?有什么感受?对这个问题,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在谈感受时,应着重谈一谈有什么收获;如果没有参加过社会工作,应谈一谈校内课余时间或假期是如何度过的,从事了其他什么有意义的活动。再如,你选修过什么课程?如果选修过一些和公务员工作有关的课程,如公文写作,应着重谈一下这些课程主要讲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益,再如,曾获得什么荣誉和奖励?不要仅简单地回答获得什么,还要简要叙述一下为什么被授予这个荣誉。
(3)对一些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考生不应患得患失,刻意去隐瞒什么,或者撒谎,一旦被考官发觉,结果会十分糟糕,即使考官没有发觉,也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影响下面的答题。
三、例题解析
【例1】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简历和家庭情况。
【解析】面试开始时,主考官一般会问及考生家庭情况方面的问题,如家庭人口及其工作情况、家庭经济来源及收入多少、来本单位应考是自己决定还是父母、爱人意见,等等。主考官问这样的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面试刚开始时考生都有些紧张、情绪不稳定,问一些考生最熟悉也易于回答的问题,可使其放松一下,消除紧张;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提这方面的问题了解你的家庭和你的关系怎样,从而探知你是怎样一个人,家庭环境好坏及对你的影响,负担重不重。如果说前者只是为了引发话题消除紧张,那么后者可能是主考官的用心所在。因为任何一个单位,都希望新来的工作人员自身条件较优越,没有家庭负担或负担很小,有利于你的发展,可以精力集中地干工作。
因此,当主考官问你的家庭情况并不厌其烦地提很多问题时,你应当把情况如实地讲出来,如果你的家境很好,你在回答中一定要表明并使对方相信你在家中比较超脱,可以精力集中地工作。即使家庭有困难也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来,但必须讲明你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措施。这样就能解除用人单位对你的顾虑,从而放心地录用你。
另外,回答此类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扼要,只消三言两语,讲清楚即可,千万别唠唠叨叨、废话连篇。
【例2】你是否已有对象了?(或你怎样看待你的婚姻家庭生活?)
【解析】这类问题似乎只是考生的私生活范围内的事,但考生要明白考官之所以问你的个人生活、个人感情,必然和面试有关系。而考生也不必有所顾虑,正面回答就行了。
对于应届毕业生等未婚考生,考官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但绝对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涉及到考生录取后的生活安排。已有对象的考生,到单位后必然有住房、结婚、生育产假等一系列问题,两地分居的已婚考生也涉及到配偶调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由单位领导关心、协助解决的很现实的问题,而若解决不好,必将影响考生工作后的情绪,对个人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如实相告,并做必要的说明。尤其要注意的是:考生与恋人双方关系未明确的情况下,考生不必在这里表明。
至于询问考生的婚姻幸福状况、对配偶的评价等问题,是考官意图考察考生的家庭生活会不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另外考生对于自己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责任的确定,也会有助于考官对你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并让考官确定你不会有影响公务员形象的生活问题。
如果考生刚离过婚,而被直接问到离婚是否会干扰将来的工作时,考生应做明确的否定回答,并强调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以及与前任配偶关系的文明、理智。
有时候考官询问这类问题还有其他含义,就是从侧面了解考生将来能不能经常加班、经常出差等。对于考官这样的意图,考生即使心中明了,也最好不要直接回答:“也许您问的是我能否经常出差,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另外,考生不能脱离真正的主题,其实考官并不是真正关心你的恋人或配偶是否漂亮(或英俊),是否很能干。
【例3】谈谈你的学习经历,好吗?
【解析】这也是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常会问起的一个问题,在回答时须注意:第一,要显示你的教育背景有别于他人的特点,对学业成就和学习心得,要避免作平铺直叙的、毫无个性的“流水账”式的叙述。第二,要通过你的回答让主考官明白,你的教育背景能够支持和满足你所应聘的工作的要求。
【例4】谈谈你的工作经历。
【解析】对个人来说,工作经历是自己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任职资格。而在招聘单位看来,申请任职者的工作经历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个人条件。因为如果申请任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任职后就能较快地适应职位规定的职务,另外还能使招聘单位节省一笔可观的培训费用。否则,不仅于工作不利,经济上也得多支出一笔费用。因此许多单位在不少职位招聘时,明确要求申请任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或者声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申请者。但对绝大部分职位来说,工作经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公务员面试中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这样做更多地只是为了加深对应试者的了解和为了使以后的工作分配更合理,如对那些需要经验的工作可让有过工作经历的人来承担,而不是用工作经历来决定是否录用,工作经历只是一个参考因素。评定时可看一下报考人曾从事过什么工作,工作成绩如何等。
【例5】你在学校时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解析】你在学校最喜欢的科目一般而言也是你最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的科目。如果你觉得这个科目能对你当前应聘的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就抓住机会予以强调,作深入细致阐述,否则不妨淡化处理。在回答在校期间最不喜欢的科目时注意把握如下原则:第一,要懂得如何避重就轻;第二,假如你不喜欢的科目恰好与所应聘的工作密切相关,那你就需要巧妙改变主题;第三,要有幽默感。关于这类问题,面试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时主考官常会提起,因此,如果你是一个青年学生,在面试前就不妨琢磨琢磨,用心准备一番。
【例6】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你能谈一下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和遭受的失败吗?类似提问还有:能否谈一谈你自认为最骄傲的成就?
【解析】这类问题比“优缺点”的提问更具现实性,后者针对考生个人并且主观性较大而前者则侧重于客观事实。不过这类问题实质上是针对于考生的个人评价,只是这种考察是间接的,较隐蔽。因为尽管题目表面上是问考生的成功与失败,但个人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只能起到一个参考作用,意义较大的只是考生对成功与失败的评价标准和主观感受,以及考生从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的自我发展的动力。
考生应参照上述的要点针对性地回答。有的考生只知道用形容词修饰自己的成功,却不知用已有的事实说话才最具说服力。
【例7】你过去在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解析】以下是三个应试者的回答:“我喜欢接受新的工作挑战。当然从事新的工作,比较缺少经验,因此就需要缜密的思考与妥善的规划。我的工作压力大多产生在计划阶段,直到全部工作顺利完成,那份成就感却也是令人满足而又值得回味的。”“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正在应征工作,还感受不到工作上有什么压力。不过以前上学时功课的压力倒是蛮重的。”“最近几年我在工作上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力资源的严重缺乏。我在服务业担任管理工作已有十年的实际经验。过去面临的不是人才招募的问题,而是招进来以后的训练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最近面临的是找人困难,留人更难。”
以上三个范例,是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应试者在谈以往的工作压力时,最好不要就压力谈压力,要多注意给主考官留下这样的印象:你喜欢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你有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信心、习惯和能力。
【例8】你自认为过去取得过哪些重大成就?
【解析】一位应试者是这样回答的:“老实说我刚从学校毕业,在工作方面还没有任何成就。只是有一个暑假我和几位同学担任义务工作时,辅导一批有智力障碍的儿童,教他们说话、带他们游戏、帮他们洗澡、哄他们睡觉……虽然做的都是些琐事,但大家都尽心尽力,忘记了辛苦。最后从孩子们亲切而又感激的表情观察,我在兴奋之时感到自己还好像颇有成就。”
所谓“重大成就”,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很多应试者面对这种问题常常不知如何应对,因为他们首先被“重大成就”吓住了,接着他又找不出自己的重大成就在哪里。于是只好支吾其词,这会使得主考官觉得应试者乃一平庸之辈。假如应试者能够认识到平凡中的伟大,相信一定能陈述一些自己的成就。
【例9】能谈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吗?
【解析】这个问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的正确认识以及能否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考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考官还能看出考生是否自信(或者自傲、自卑)。
考生回答时除了注意上面三个要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管这是你的主观评价,受个人自信程度、价值取向等影响很大,也就是说你所描述的优、缺点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但你的陈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官对你能力的判断。例如,考生谦虚地说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尚需完善,那么尽管你在此前的面试中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且能够充分利用非言语符号,但考官下结论时多多少少会受到你自己否定性结论的影响。
(2)作为一个“社会人”,考生实际具有的优点是很多的,如:勤奋学习、集体观念强、善于分析问题、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甚至连听母亲的话、对爱情忠贞也是优点。但考生一定要突出重点,即:非常出色的特质和与报考职位相关的优点。若考生反复强调的优点其实很一般,就会适得其反了,同样谈缺点也应从这两点出发,不要过于具体甚至恰恰相反:一个是“避实就虚”,谈一谈无关紧要的小缺点,而不要过于坦白暴露自己能力结构中的重大缺陷。此外还有一个“投机”的办法,就是谈自己的“安全缺点”,就是那些在某些场合是缺点,但在另外一些场合下又可能是优点的缺点,如你与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很难相处,经常由于苛求自己做事十全十美而导致工作的延误等。不过这种“安全缺点”由于易让经验丰富的考官认为你是“油嘴滑舌”,所以应慎用!
(3)谈论优点应注意表情、神态、语调等,宜“低调”处理。有时可表示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希望和努力;谈论自己的缺点不要停留于缺点本身,可将重点放在自己克服缺点的决心和行动上。
(4)不要泛泛而谈,可以结合事例具体说明,尽管考官未明确要求。
(5)谈优点不要超过三个(具体或强调谈论的优点);谈缺点只谈一个并不少。
【例10】在问到“特长”时,应怎样回答?
【解析】在报考登记表中,一般都有“有何特长”一栏,很多人都在这一栏内大作文章。填表时,为了显示自己兴趣广泛、有一技之长,往往夸大其辞地把自己根本不懂或只知一点皮毛的东西也列入“特长”栏内。如有些考生随便填写“擅长写作”、“懂英语(Q吧)”、“爱好文学”,等等,以为这样做会增加成功几率。却不知填表时言过其实,面试中将引来一连串麻烦,饱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面试中,主考官根据报考登记表常问及“特长”、“爱好”方面的问题。有的考生由于确实没有什么特长,早已将表中所填“特长”忘记了。结果回答起来闹出许多笑话;有的人虽记得所填“特长”,但由于实无此长或只知道一点皮毛,因此不消三言两语,便被主考官问倒,弄得面红过耳、尴尬非常。
如此看来,考生填写“特长”栏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自吹自擂、胡填乱写。当然,不只是为避免麻烦,还从一个侧面衡量人的诚实程度。只要将你确实有的、有积极意义的特长或爱好实事求是地填上,面试时就不会被问倒了。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说话要委婉谦虚,一般在回答前应平和地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长,只是稍知道一些……”然后以最简洁的语言来突出自己的特长,而且尽量以实例来说明问题。例如:写过什么作品、反映如何;擅长什么运动、曾有什么记录等。这样即使后来被问倒了,主考官也不会怪你夸大事实、故弄玄虚,因为在这之前你已给留下了余地,掌握了主动权。
【例11】公务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行政管理,而从你的个人简历中可知,你从没有从事过相关管理工作,即缺乏管理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你能胜任公务员工作吗?
【解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长处,也存在某些弱点。应考者的弱点在面试中也时常被触及。一般应考者在考官提问触及自己的弱点后,就觉得有些难堪、表情很不自然,甚至心情复杂,从而影响了整个面试中的情绪。
考官提问触及应考者的弱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应考者的简历或其他材料中了解到的弱点;二是提问无意中触及了应考者的弱点。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考官的目的并不是抓住应考者的弱点不放,让你下不了台,而是借此来观察应考者应付于己不利情况的能力,进而评价其个性素质。因此,当提问触及到自己的弱点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能胡猜乱想。聪明的做法是首先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保持心平气和的情绪。回答问题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想办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例如,有的应考者常因笔试成绩不够突出或是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平平而心中忐忑,因此面试时最怕主考官问“你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不高呀”或“你的笔试成绩不够突出”等问题,一旦被问到此类问题便哑口无声了,憋了半天也说不出理由,这样很被动;也有的应考者被问及此类问题后便东拉西扯地找客观理由,什么学校教育质量差、老师教书不认真、课外活动太多以及笔试出题太偏,等等,将责任推给别人。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实事求是地把自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平平、这次考试笔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坦诚地说清楚,应简要地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这样让主考官感觉你回答问题的诚实程度和客观地分析你存在不足的原因。这样你便能转变劣势,得到好评。如果录用你,你的诚实也能让领导放心。
【例12】你学的是哪一专业?在该专业领域你有什么研究成果吗?是否发表过相关的论文?
【解析】现在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调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因而面试中主考官常问及应考者学术论文、著作方面的情况,来考察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学识修养。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切不可以为这是炫耀自己的好机会,于是口若悬河、不厌其烦地将所写文章的内容倒背如流,从大道理到小论据喋喋不休,好像在给人讲课,这是主考官最厌倦的。面试时间有限,你在这一问题上没完没了,势必影响面试的进行。可以肯定,不等你唠叨完,主考官就会制止你。另外,你所讲的可能与现实工作相去甚远,有些东西主考官不一定听得懂,他会认为你在他面前卖弄。何况,主考官中不乏学术造诣极深者,你在他面前“讲理论课”,实在是班门弄斧,弄不好还会贻笑大方,这对你是不利的。因此,无论你的专门知识高深也好,论文有影响也罢,记住不要过分渲染。回答这类问题时,一般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即可:选题目的、研究概略、取得的成果、对成果的评价。应答时语言尽可能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另外对成果的评价不可讲得太多。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论文,只须将论文的主要观点、要解决的问题、完成情况说明即可。这样,主考官会觉得你有研究能力,能抓住问题本质,阐述事情言简意赅。
【例13】谈谈你对生活的态度。
【解析】一位应试者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的人生观基本是乐观奋斗,这种人生观直接影响到我对生活的态度。我比较重视精神生活,如:有益身心的活动、合作无间的工作伙伴、志同道合的朋友、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等。相对的,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却不太计较。有时我甚至觉得一碗可口的牛肉面比吃酒席还要过瘾,躺在绿地上要比呆在有空调的屋里舒服。”相信每位应试者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各种生活态度之间也许难有高下之分,但是应试者在面试时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兼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所应聘职位的契合程度,把握分寸,适度表达。
【例14】你有什么业余爱好?(或休息时你喜欢做些什么?)
【解析】考官询问考生的兴趣爱好,不是想和考生闲聊,尽管很多考生明白这一点,但考官如此询问,其意在何处呢?
业余爱好的测评较复杂,不确定性也较大。可能情况有:
(1)通过业余爱好来考察考生的人格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活的丰富性、稳定性。如果考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业余生活很单调,那么考生的个性结构就可能有缺陷。相反一个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他从生活中得到的乐趣和成就感就大,生活的稳定性就高,从而能对本职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支持作用,而且工作中产生的疲劳与紧张、压力也可以在业余生活中得到调节和缓解。
(2)有些考官认为业余爱好上爱钻研的考生对于本职工作也一定能钻研,而且本职工作的钻劲会更大更深。
(3)有些考生的兴趣爱好刚好与某位考官一致。如一位考生自言爱好打乒乓球,曾获得过市高校运动会乒乓球项目的亚军。刚好考官也爱打乒乓球而且正苦于单位无对手,打起来没劲,这时,考生的爱好是不是就成了一把“钥匙”了呢?
(4)考生如果有一两项业余爱好上的特长就会让考官另眼相看,而且成绩越突出,离自己的专业越远,给考官的印象就会越深,有时候考官甚至会考虑因此而特别录取这样的考生,以让本单位在有关活动、比赛中能一炮打响,提高本单位的综合实力。
(5)考官了解考生的体育运动的爱好,不是想寻找“球迷”而是想从侧面了解考生的工作精力和活力以及身体健康程度。
考生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自己给自己挖陷阱,如果考官从你的叙述中作出结论:你的兴趣爱好会干扰本职工作,那就自己给自己挖了个陷阱。有的考生骄傲地宣称自己爱打高尔夫球,并加入了某俱乐部,每周至少训练30个钟头。对这样的考生,考官可能会建议其做职业高尔夫运动员。此外考生的“不安全爱好”也会让考官毫不犹豫地否定掉考生,例如:跳伞、江河漂流、洞穴探险等爱好。
第二节求职动机及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问题
一、命题思路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考察考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问题大多是意愿性问题,内容涉及考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
编制设计这类问题的旨意在于让考官有效了解你过去和现在对工作的态度,更换工作与求职原因,对未来的追求与抱负,以及考虑本单位所提供的中国公务员岗位或工作条件能否满足面试者的要求和期望等。面试者在回答时就不能漫无边际,应该给予考官明确的答案,以充分的事实论据和坚定自信地表达来满足考官对求职者的期望和要求。在具体回答时,应注意考官一般都有这样的共识:在过去工作中态度不认真,无论做什么,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怨天尤人,抱怨领导和同事,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人缺少责任感,对人尖酸刻薄,难以与人合作共事。非常自负、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的人,即使有才华也要慎重考虑,切不可盲目录用。对金钱和权力有强烈渴求,所提愿望与要求本单位无法满足的,不要录用,因为录用以后他因不满现状而流走,不如干脆不用。事业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积极努力。表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意追求,不安于现状,努力把工作做好,工作中常有创新。进取心不强或没有什么进取心的人,必然无所事事,不求进步,不求建功立业,但求敷衍了事,因此对什么都不热心。这样的人是难以做好本职工作的。
二、答题技巧
“报考动机”是各种应聘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面试中主考官询问你的报考动机,是要从你的回答中进一步了解你的价值观念,以及一旦录取后你想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这是面试的一个重点。因此,你必须在面试前做好准备,首先应收集一些有关用人单位情况的资料,并对其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增强对单位的了解,特别是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的内容、性质以及任职要求等,应详细一些;其次,自己想离开原单位的理由也要有所准备,其基点落在:“目前我工作的单位无法使我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上,这样面试中回答问题才有的放矢。
当主考官问及报考动机时,回答问题口气要平和、说话要婉转。既要谈出用人单位的特点、长处,又不给人阿谀奉承之感;既要诚实地表明自己的需要,又说明自己克服图名气、要条件的私心的决心。倘若能对用人单位有关情况做出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的概括,并能自然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最后再来谈自己为何要报考该单位,相信这样一定会给主考官留下好印象。
另外,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抽象化,如考生强调报告职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样的回答思路是合适的,但考生应将其具体化,考生自己的什么特长怎样与具体工作相结合?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是什么?为什么能通过这些工作实现?若考生连报考单位与职位的一般性知识都不了解,是很难避免空谈求职动机的。
另一种考生应避免的倾向是“庸俗化”。考生回答自己为什么报考该职位时,没有体现自己应该有的水平,只是说什么工资待遇好、出国机会多、权力大等。
三、例题解析
【例1】你选择本单位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这是个几乎每个招聘单位都会问到的问题。回答时,一般来讲,应将招聘单位的情况与自身的长处结合起来,同时应尽量具体,让人可信。如“贵单位上下级关系融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心情一定舒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贵单位是涉外单位,我的英语水平不错,在这里工作一定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出成绩来。”在回答时,不要以福利待遇,工作的物质条件,工资的高额为原因,也应当避免说别人劝我来之类的原因。在以招聘单位的情况为由时,不要使用“听说”、“据说”等模糊语言。
【例11】你以前的经验和我们现在的工作有哪些联系?
【解析】这个提问要求你在与其他求职者进行比较时,你要克服你背景中显示出来的任何弱点。首先要介绍你的优势。假如其他应考者明显地比你受的教育多,或工作经验多或知识多,那么你就要介绍你的优势。
【例12】你来我单位求职最担心的是什么?
【解析】对本题的回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没有什么可担心的;②主要担心你们不录用我,别的没有什么了;③来之前担心能否被录用,现在担心能否有学习进修的机会,或能否解决住房问题;④来之前担心能否被录用,现在担心能否干好这份工作;⑤我有自信做好这份工作,如果说担心的话,那就是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单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一个很婉转的问题,主要是考核求职者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答案⑤比较符合要求,显得很有自信和热情;答案④有热情但缺乏自信;答案③考虑己方太多,就是没有考虑能否为单位作出应有的贡献;答案①有些“自负”;答案②则显得自信心不足或求职诚意不足。
【例13】如果我单位录用你,你打算怎样开展工作?
【解析】对本题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希望录用以后再详细谈,好吗?②还没有考虑过,希望给我一段时间认真考虑一下;③服从分配、努力工作;④贵单位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愿对此加以改进;⑤有准备地说明做好某些工作的初步打算或详细计划。
答案⑤表现出对某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这一职位的强烈愿望,容易得到考官的赞同,这一点来自事先的认真准备;答案③直接表达上述愿望,但明显准备不足;答案④如果事先有准备,直言不讳,有可能引起用人单位的好奇和关注,但更大的可能是引起反感;答案②显得求职诚意不足,但也给人留下办事老成的印象;答案①则显得“自视清高,待价而沽”。
【例14】针对职位要求,你有何优点和特长?
【解析】对本题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本人的优点是好静、稳重、办事认真,特长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②我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学习成绩较好;③我的特长是英语口语较好,优点是热情开朗,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旅游和运动;④特长谈不上,优点是心直口快,待人热情;⑤我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论在实习期间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在不断钻研业务。
答案①③比较符合考官的要求,但你不能胡编乱造,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对你以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答案⑤强调自己的专业能力强,也还可以,容易引起考官的关注和好感;答案②强调自己专业对口,成绩较好,是典型的“学生腔调”,但也具有工作发展潜力;答案④不好,心直口快可能引起用人单位的疑虑和担心。
【例15】如果今天面试结束后我们决定不录取你,你认为主要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面试使你的能力都展现出来了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面试有何改进之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也可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此问题主要是让考生对自己的劣势作出分析。通过考生对自己在面试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考生是否能符合拟任职位。考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应客观、合理,其劣势对于拟任职位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例16】请你谈谈所学与所用的关系,你认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内容适合我们单位工作的需要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考生应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优势和不足。注意所学的知识与拟任职位匹配。
第三节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能力等方面问题
一、命题思路
在实际工作中,公务员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是否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按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能力一直是公务员录用面试重点测评的项目之一。根据各地命题情况,现将其命题思路与相关要点分析如下:
(1)公务员与领导的关系。公务员与领导的关系,从体制上说,两者是工作关系,主辅关系;从组织上说,两者是上下级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处理好同领导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精明强干,善于办公、办文、办事;②诚实而不做假弄权;③善于提出补充意见而不以正确者自居;④公正无私,不搬弄是非;⑤谦虚谨慎,不傲上凌下;⑥受到批评而能不急不怨;⑦办事要忠于领导意图,不带个人意愿;⑧熟悉领导、适应领导,取得共同语言。
(2)与群众的关系。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公务员既要代表机关和领导接待群众,解答问题,又不能以机关代表自居。和群众打交道应热情、谦虚、平易近人,决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公务员要把群众的反映、群众的情绪、群众的愿望、群众的问题,如实向领导汇报。
(3)与朋友、同事的关系。公务员要有与朋友、同事和睦相处的能力。大家在一起工作,彼此能够和睦相处,形成和谐一致、心情舒畅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都应该真诚对待他人,意见发生分歧时要及时沟通,不背后议论;要有主动承担繁重工作的精神,而且不能自我夸耀;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不苛求别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忍让精神。
(4)与其他单位的关系。一个机关单位在社会上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左邻右舍各兄弟单位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或商洽工作,或寻求支援,或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在同各兄弟单位交往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熟悉兄弟单位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格、特长、能力、爱好等,初次交往,即能排除陌生感,增加亲切感。②社会交往中,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态度不卑不亢。③接待兄弟单位的来人来访,要热情、周到,注意迎送礼节,讲究说话艺术,措词恰当,态度诚恳。④交往中如发生意见分歧,能耐心听取对方的陈述,然后抓住关键,据理分析,求同存异,协商解决,不可出于本位,态度粗暴,损伤友好关系。⑤要有真诚协助兄弟单位解决困难的精神,而且不附加任何个人条件;寻求兄弟单位支援时要看对方条件是否许可,不强人所难。交往中,必须坚持原则,反对一切不正之风。
二、答题技巧
要想比较完美地回答这类问题,考生应周密考虑以下因素:
(1)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与朋友、同事、领导等交往的实际情况。在面试过程中,考官一般会通过细微的观察,或提相关的问题,对考生的性格特征作出基本的判断,从而推断出考生的社交能力与大概状况。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却说你的社交能力特别强,交游十分广泛,当面撒谎只会引起考官对你的反感,结果自然适得其反。
(2)大概了解报考单位或职位对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能力的特殊要求,例如,组织中的绝对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等,尤其是工作中的权属关系,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
(3)掌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原理,如人际交往的主动性、适应性、有效沟通,以及处理与特定人群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等,具体内容请参见上文“命题思路”中的剖析。
三、例题解析
【例1】你喜欢你的老师、同学吗?
(类似问题:你感觉在单位里和同事们易相处吗?你与单位领导合得来吗?)
【解析】提出这类问题,考官是想考察考生的人际倾向,人际相处的技巧与能力,并判断考生的一般社会角色、社会形象。另外考生在社会交往中的责任归属也是一个主要测评内容,即考生将交往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还是别人身上。
考生回答这类倾向性测评的问题,语言表达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态度,考生应该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这一方面体现了考生的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考生不管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具备的宽容、豁达的品质。
考生应注意的要点有:
①不能仅简单地表明态度,应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具体说明,这样你的善于与人相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品质就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②绝对不要以否定的语言挑剔学校或过去单位的不足之处,以及批评同学、同事、领导的人格缺陷。
③尽管这种类型的问题主要考察考生的人际倾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际倾向与人际交往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如果考生承认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有问题,也就承认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在能力结构上的缺点。
【例2】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你最不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共事?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追问:在你认识的人中,有没有人不喜欢你?为什么不喜欢你?请举例说明)
【解析】本题考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由于价值观、知识面、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之间喜欢或不喜欢都是正常的现象。
考生应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最喜欢的人及其不喜欢自己的人的原因,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与评价,应基本符合客观现实。
【例3】假设你在某单位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但同时你发现同事们越来越孤立你,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解析】本题意在考察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本题为考生提供了“有一定实力,注重个人业绩而忽略人际交往”的假设,回答时应从自己角度全面分析原因,如可能是自己竞争意识太强,太注重个人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或是自己的业绩影响了其他部门的工作,并据此切实有效地提出一套增强自己人际沟通的措施。如过多讲述同事的妒嫉心理,肯定不会给考官留下什么好印象。
【例4】假如你已是一名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你将会怎样处理同上级的关系?
【解析】本题意在考察考生正确处理与领导之间关系的能力,回答要点如下: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但领导者是代表组织或单位进行领导工作的,尊重上级的正确领导,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整个组织。
(2)应对上级领导的决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反复领会其意图,明确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决策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自觉地、主动地而非盲目地被动地予以实施。
(3)如果上级是靠关系爬上去的平庸无能者,应该顾全大局,在适宜时机主动出谋划策,在关键问题上及时予以协助。如果上级是强横霸道者,最好私下据理力争,切勿胆怯盲从,唯唯诺诺,以免助长对方气焰。如果上级是追求完美者,应该予以提醒:工作不少,有个主次缓急,样样追求完美可能因小失大。如果上级是嫉贤妒能者,可在适当时机委婉规劝之,可用虚怀若谷的诚意感动之。
(4)向上级取经,学习有益的领导经验,同时从其失误中汲取教训。
【例5】在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你经常要接触哪些人?你是如何处理同这些人的关系的?如果其中有你不喜欢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你如何应付这种情况?
【解析】这道题的测试目标是人际关系的合作意识与技巧,特别是与难以相处的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测试点有沟通能力、原则性和灵活性、处理问题的方式、主动性和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例6】孙建峰经过公开选拔,出任某局局长。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党组针对后勤工作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浪费严重的实际,研究制订了《关于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方案》。在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动员大会上,局里特意邀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位领导出席并讲话。大家没料到该领导由于不了解这个改革方案及其内容,当场对这个改革方案中的有关条款与措施提出了严厉的指责。顿时,全场哗然,主席台上的局领导们也显得束手无策。在会议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关键时刻,孙建峰沉着镇定,讲了一番非常得体的话,从而使会议圆满结束。现假设你是孙建峰,你当时会讲些什么?
【解析】这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情景模拟题。孙建峰的讲话,首先应对上级领导表示尊重,肯定上级领导批评的主观动机,虚心接受并积极采纳;其次就是对改革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用解释的语言说服上级,得到某种共识,坚持改革;再次就是要统一全局职工的思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稳定会场秩序,树立领导班子的威信。
【例7】假设与你同一办公室的其他几位同事性格都比较内向,你将怎样与他们相处?
【解析】这个问题主要考察应试者能否与人合作共事,好好地与同事沟通,在工作压力下表现如何,甚至是否愿意在需要时承担部分本职以外的工作。
作为应试者,自然希望给人一个时时能跟各种人融洽相处的印象,但亦切莫得意忘形,滔滔不绝地在面试过程中谈论自己与朋友和同事的交情,这会让人觉得你口没遮拦,不能保守秘密——这是许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大忌。
如果你也性格内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时会处于不利地位,这时不妨多谈谈自己参加过各种团体活动,例如,群众团体、文体社团、学习小组等,证明自己通过不断努力会变得更能与人相处。
【例8】假设你的现任领导调离,上级组织决定让你继任,你将怎样评价他?并做好接任工作?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回答要点在于怎样看待领导的优点与错误,以及怎样与同事处理好关系。
(1)继承和发扬前任领导的长处和优点。继承前任领导的优点不能是如法炮制,而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发扬,弥补其不足或纠正其偏差。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锐意革新,妥善规划,合理授权,选择时机,讲究方法,谋求实效。
(2)不任人唯亲唯派,大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出于公心,任人唯贤,适才是用,使用与培训并重,而不管各种关系网如何干扰。
(3)不夸夸其谈,乱放空炮。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言必信,行必果。寡言语,多行动。如果上任伊始,便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极易丧失群众信任,降低以至丧失领导者的威望,而威望是领导者履行职能不可缺少的条件。
(4)不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如果急于求成,急于做出政绩,而不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将适得其反,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