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蒙所有人就是成功” 唐骏最新表态被指无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23:05:55

 

2010-07-14 09:47  转载文章  我说两句(28)

相关新闻:环球人物:唐骏细说造假风波   新民周刊:打工皇帝的新衣

很多人都在猜测深陷“学历门”风波的唐骏会不会出来道歉,但他没有。他只是说:“我是个很真诚的人。”他又说:“如果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那就是一种能力,是成功的标志。”

如此大胆直白的自白昨天令“学历门”的观众们集体震惊。在新闻回帖和微博的讨论中,多数网友都表示了不理解和愤慨,不少人甚至用“无耻”来评论。有网友表示,完全不理解唐骏为何这样口无遮拦,“无论如何,这种说法都很功利”。

在接受《名汇》杂志的采访时,唐骏吐露了目前的心境。他表示,正在“超越”以前的心态。他指出,在成功的因素当中,当然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真诚”的描述:“你不真诚就很难成功。有的人说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靠花言巧语。你可以蒙一个人,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唐骏强调自己是个真诚的人。

针对唐骏的个性,一位接近微软高层的人士对记者评价说:“也许唐骏的确真诚。他对外讲述那些和比尔·盖茨的往事,我们都觉得不可能发生。他还曾说能记住微软中国所有员工的中英文名字,这一开始可能只是玩笑,但说着说着我自己最后也觉得是真的。”记者昨日用手机短信询问唐骏是否会对其关于“真诚”的自白进行澄清,但他并未回应。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将沉默两周。截至昨日,唐骏的“学历门”风波已经持续了13天,其间科普作家方舟子不断拿出证据质疑唐骏的学历和专利问题。(来源:北京晨报)

新民周刊:打工皇帝的新衣:

到处都是办理假文凭假证件的广告

北京,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在书店没有下架

中国的事, 是该有人站出来了!

百业造假; 皮肤滥淫; 拜金若狂; 环保失控; 水土流失; 江河泛滥; 资源枯竭……

鱼烂从头始。

我们是寄望于政商精英, 还是知识精英?虽说押宝的赢率是一半一半, 但如果说感情上我们更容易倾向后者, 则后者也可能是陷阱。

有个人名叫唐骏,“打工”出身而做了“皇帝”, 大泽龙蛇的瑰丽传说如干柴烈火传遍草根抑或蚁族——

白领能够“那摩温”?

灰领能够“那摩温”?

蓝领能够“那摩温”?

无领也能“那摩温”?

是人,都能“那摩温”?!唐骏说, 是的, 我的成功能复制。

于是一夜间, 他是全中国工薪族的偶像, 可曾几何时, 又一夜间成为全中国工薪族的呕象——中国的事, 何其暴起暴落, 中国的人, 何其真真假假!

幸亏还有个方舟子, 奋起褫夺“皇帝”新衣, 而且说得痛快淋漓:

“这个偶像是虚假的, 就该把他推翻掉, 我们不应该去崇拜一个假偶像。因为大家觉得只要成功就是硬道理, 可以不择手段地成功……”

原理很简单, 你今天对别人“不择手段”, 明天就一定有人对你“不择手段”,如果“不择手段”的累加就必然是“人人害我, 我害人人”的地狱, 为我们的后代想想, 我们已经置身地狱, 为什么还拖累他们入地狱?!

天何言哉!中国的事, 中国人再不管, 宁与“友邦”欤?!(主笔 胡展奋) 

方舟子:我要打掉这个虚假的偶像

他(唐骏)这个偶像是虚假的,就应该把他给推翻掉,我们不应该去崇拜一个假偶像。现在显然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因为大家觉得只要成功就是硬道理,可以不择手段地成功。

记者/贺莉丹

北京的午后,天阴沉沉的,这是一场雨将至的征兆。

在这场雨到来之前,方舟子如约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蓝色条纹T恤,浅灰色休闲裤,挟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身形高且瘦,皮肤白皙,眼神安宁,尚带一些明显的腼腆,让人联想到的是一位性格文静的,高智商的,却尚不习惯于面对纷繁世事的中学生。

跟网络上那位犀利冷酷的,不留情面的,拔剑四顾怒发冲冠的,被一些人称之为“刻薄傲慢”的“反腐斗士”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方舟子,讲话时声音轻柔,带着微微的福建口音,剖析前因后果时极其耐心,脸上常常溢满笑,笑起来的时候,连眼角几道细细的纹路,都像在伴奏……不由地,让人心底暗生一种认错人的惊愕。

16年前,这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创办了他的“新语丝”网站。数年来,方舟子和他的“新语丝”,就像勘透皇帝新装的那个小孩,一次一次地,单挑那些凡人仰望的学术泰斗与商业偶像。战事多,争议多,结怨亦多,但即便是方舟子的论敌,也对其在学术科学领域的“打假反腐”表示肯定。

我们的话题,主要围绕唐骏事件展开,对此,方舟子显得四两拨千斤,思维缜密,有着他一贯的强烈自信。

“唐骏事件背后没有推手”

《新民周刊》:为何你选择在近期抛出对唐骏学历的质疑?

方舟子:2009年4月,加州理工大学的校友Albert给新语丝举报过,Albert于1991年至1996年在加州理工大学学习,他说他从来没听说过唐骏这个人,他查了该校计算机科学系校友的全部名单,也没有唐骏。在那之前,我不知道有唐骏这个人。当时我也查了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里头找不到唐骏的博士论文,这就是说,唐骏不仅不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也不是美国正规大学的博士,因为所有美国正规大学的博士论文都要放到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里的。在2001年之前,加州理工大学就没有华人得过计算机博士学位,到现在也没有姓唐的得过。我对Albert做了一些补充,在新语丝登出后,也没引起太大反响,因为新语丝的读者主要是学术界人士、海外留学生,唐骏在这个圈子里很没有名气。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在我们打假的对象中,他不算是非常重要的,名气比他大、地位比他高的人多得是。最近我们新语丝一直在揭露他,还有人一直问:唐骏是谁?(笑)

直到今年7月1日,我在微博上玩,有人无意中问我:方老师,你了解所谓“成功学”,像陈安之是不是骗人的?我回答:教“成功学”的人是靠蒙你来获得自己的成功。这时就有一个叫“萨根”的、在微博上很活跃的网友跟着说,最近唐骏出的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你怎么看?我回应:唐骏的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有人追问,我就提了那时候查的两条根据,“一,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中没有此人;二,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此人的论文”。后来有人问,唐骏有没有说过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我才去下载了他那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大家都很感兴趣,转载也多了。这都是微博互动出来的。现在老有人说背后有什么推手,都是胡扯的。

《新民周刊》:一个细节是,唐骏两个版本的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很关键,因为唐骏在受访时坚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我的书上,我的书的首页介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你看过他这本自传吗?

方舟子:去年4月,我就在搜狐读书论坛第10章查了他是否说过他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学位,确实有。我真正开始看他这本书就在今年7月1日、2日,我看的是当当网全文下载的电子版本,我看了他美国的那段经历,日本的、后来他进入微软的那段,我也不熟悉,虽然他把微软那段经历吹得神神叨叨的,就像比尔·盖茨因此成为世界首富也是他打造出来的,根本不可信,但你要找到证据还不容易。我只能找我熟悉的,能找到资料来证明的,比如他的专利、创业等问题。

《新民周刊》:看了唐骏的书中描述他在美国的那段经历,你有怎样的观感?

方舟子:首先,唐骏说他是1990年7月拿做博士后研究的签证去的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签证是叫J1或H1的签证,此类签证很有针对性,你申请到哪个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发给你签证后,你就只能在你申请的那个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如果你换了单位,必须重新申请,这种签证禁止你到校外去工作,你要打工就是“打黑工”。拿J1或H1的签证的人,在美国不可能去注册公司在那里工作,更不可能去雇佣很多人。他说他自己办公司,办得红红火火的,一看就是吹的。

他在自传里说,“要在美国做老板,100美元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这指的是正式的公司,美国正式的公司是由州政府来管的,必须到州政府去登记,加州政府有一个公司登记的数据库,只要输入公司名字,就可以查出来,他曾说过他办过一家双鹰公司(Intertex),登记日期、登记人,都不是他。

在美国,个人可以用一个商业假名去做生意,费用是23美元,相当于国内的个体户,但这不叫公司。我到在洛杉矶郡的商业假名数据库查,有人1993年用Intertex注册了一个商业假名,也许是他。他另外的两个公司好莱坞娱乐公司和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我都查了,连商业假名都没有,更不要说在加州政府注册的公司了。拿J1或H1签证的人不可能在美国这样注册成有限公司,必须是美国公民或拿到绿卡才行。他1993年拿的绿卡,1993年他可以去注册公司,但现在我找不到。他1990年去的美国,1993年怎么这么快拿到的绿卡、改变了身份?现在也是个谜。

“在学历造假问题上,就应该有道德洁癖”

《新民周刊》:为什么唐骏应聘微软时,他的博士学位问题没有被微软发现?

方舟子:你看他书上写的,他进微软时倒挺老实的,就是应聘最低一级的普通程序员,这是不需要博士学位的,只要有硕士、学士学位就可以了,他至少在名古屋大学读了5年,有个硕士学历,完全可以据此进微软做程序员。美国是要查的,他们会打电话问,所以进微软时,他肯定是不敢造这个假博士学位的,他实际上是进了微软以后才去买了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他1994年进微软,他给记者发的传真显示,他的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是1995年4月颁发的。

《新民周刊》:你认为这个过程中,唐骏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不知情,还是默许?

方舟子:关于学历的假话,最有可能是他自己说出来的,我现在查到的最早的唐骏开始自称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可能是2002年他上任微软中国总裁以后,他曾给《计算机世界报》发了他的简历。他对这个假学历,也是默许或有意误导的。

他一直说他有在加州理工大学做研究的经历,后来又说他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他从来不说他的博士学位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别人听了当然以为他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的博士学位。他去演讲之前,主持人介绍嘉宾时,总介绍他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他从来不做澄清,都是笑纳。退一步,即使不是他自己说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他也是有意误导,让大家觉得他就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包括他在美国创业的经历、几大发明、创业赚了很多钱,这些谎言是他自己说出来的。在2002年以前,他在中国没有一点名气。他出名完全是因为当了微软中国的总裁,一般人以为这是很高的位置,其实微软中国在当时微软内部只是一个四、五级的部门,主要是做售后服务、产品推广的,有人说相当于中国官场中的科级,因为微软有总裁,下面有全球副总裁、亚太地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再下面才是他这个微软中国总裁。他老是吹他跟比尔·盖茨多么熟悉,经常给比尔·盖茨提建议,这都是胡扯,中间隔了那么多层,他这种级别的不可能跟比尔·盖茨有直接的、私人的接触。《新民周刊》:也有人说,你这样做是推翻了一个青年商业偶像。

方舟子:对啊!但问题是,这个偶像本身是很有问题的,很不诚信的。现在看来,他的成功,有很大的水分。而且我看他演讲时,也在讲诚信,这不是很讽刺吗?他想让青年知道什么样的价值观?

他这个偶像是虚假的,就应该把他给推翻掉,我们不应该去崇拜一个假偶像。现在显然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因为大家觉得只要成功就是硬道理,可以不择手段地成功,我听他那些演讲,实际上也一直在鼓吹他怎样为了留学而不择手段地缠着教育部官员,当然那也是编的,你只要有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就知道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讲这些故事,给人传达怎样的价值观?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投机取巧。

而且他吹的,我觉得很可笑,竟然还会有那么多人信他,这在我看来很不正常。你只要头脑清醒一点,就知道这个人纯粹是在胡吹,我看他的自传、听他的演讲,像是在看小说、听传奇一样。

《新民周刊》:唐骏近期的表态,你怎么看?

方舟子:我觉得,他现在就是不断地用一个新的谎言来掩盖旧的谎言。

一开始,他说,书中是没有他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学位那段话的,说我是为了打假去造假;后来我找出了第一版的电子版,他说,出版的纸质书中是没有这段话的,他也不知道电子版为什么有;再后来我把第一版纸质书的图书馆联盟扫描件找出来了,其他网友找出来了,《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到上海图书馆也找到了,这就说明他前面都是胡扯的;中信出版社出来承认第一版有那段话,后来唐骏审稿时要求删,只不过是编辑失误没删,那就说明,这本书在出版时唐骏就看过这段话了,那他后来怎么又装聋作哑?这都自相矛盾,他不断在说假话。

《新民周刊》:唐骏事件以怎样的方式总结,你比较满意?

方舟子: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他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不但要主动请辞或被免,而且绝对不可能在这个领域再混下去了,因为职业经理人首要品质就是要诚信。这就是美国为什么特别看重企业高管的诚信问题。

《新民周刊》:在面对唐骏学历问题的时候,你觉得你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有道德洁癖吗?人的一生可能要犯很多错,世界不止有白或黑。

方舟子:我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我涉及的都是事实,针对的就是一些很重大的问题,比如,学历的真或假,这就是白或黑,中间没有灰色区域。在学历造假的问题上,在诚信方面,就是应该有一个道德洁癖。我不是去纠缠唐骏的细节,一个人在生活中说一些小谎言,大家觉得无所谓;但他这个谎言,是一个弥天大谎。

“我跟唐骏没有任何私人恩怨”

《新民周刊》:是什么动力让你对唐骏事件作持续调查与追踪的?传言幕后推手是“比唐骏学历高却混得很窘迫的这类人”,是不是指你?

方舟子:我本人十年来就一直在做学术打假,一年差不多要打100起,涉及到的地位比唐骏高、名声比唐骏大的,多得是了,他在我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我也不会利用他来炒作。如果说我眼红他,那我眼红的人多了!这种说法很可笑!(笑)

我不是针对唐骏个人,我不认识他,没有个人恩怨,也没有经济利益牵涉其中。

为什么要去打他?就是因为他属于我们关心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范围,几年前我们也打过一个跟他很类似的,就是商界的吴征。对这些商界人士,对涉及到“海龟”学历问题,我们有时也会“关心”一下。

《新民周刊》:但在很多人眼里,唐骏的成就,今日有目共睹,而“英雄不问出处”,成就不一定需要学历打底,何况他还算是干货比较多的一位;更有人说,作为商业领袖的唐骏,即使学历作假,也并不影响他的成功……诸如此类的“不较真”言论,很有市场,你怎么看?

方舟子:英雄可以不问出身,但是英雄不能造假出身!有很多商界英雄,他们出身也很差,比尔·盖茨连本科学位都没有,李嘉诚学历更低,但我们没有因此看轻他们,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去造一个假文凭。如果唐骏真的能力很强、不需要文凭来证明自己,那他干嘛去买一个博士文凭?干嘛吹嘘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

这不是学历高低的问题,而是学历真假的问题,即使学历低,你也不应该去造一个假学历;这不是能力大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道德、诚信的问题,你能力再强,也不应该去造假,也不能不讲诚信。他也许很会跟人打交道,但他这个长项可能用歪了。

《新民周刊》:在你看来,追踪唐骏事件具备一些范本意义吗?方舟子:我跟唐骏没有任何的私人恩怨,他这样的以前我们也都揭露过。这反映了中国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非常泛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羡慕像唐骏这样的人,而觉得造假无所谓。如果在美国出现一个企业高管被发现学历有问题,或者他主动辞职下台,或者股东大会罢免他,不会有人替他辩护。在中国不一样,现在不少人替唐骏辩护,揭露他的人反而受到攻击,很多人跑到微博上来骂我,我被说成是有目的、跟他有仇、眼红他等等。这种事情如果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不应该有的。就像一个保安人员义务抓了一个小偷,结果大家反而都去替小偷求情,都指责这个抓小偷的保安人员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动机。

如果很多人都觉得这种造假无所谓,更反映出这个社会有病,很不正常。但我觉得,这是有所谓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有必要来关注这个问题,扭转这个社会的风气,使整个社会更健康地发展。

正因为现在造假的人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一一地把他们揪出来,所以我们重点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地位比较高、名气比较大的公众人物或被认为是偶像、青年导师的人物,因为这些人掌握的社会资源更多,很多人在崇拜他们,如果他们造假,对社会资源的滥用更厉害,造成社会危害会更大,社会影响也更恶劣。如果大家知道他们是通过造假爬到这么高的地位,那青年人是不是跟着以此为榜样?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就变成了他的造假也可以复制。

《新民周刊》:有人说,你打唐骏造假,是为了弥补自己人生中的挫败感,是这样吗?

方舟子:我没有挫败感,我过的就是我想过的那种生活。我从小就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前我觉得,到美国大学当个教授特别是所谓终身教授,是最自由的,到美国读书以后发现,当教授也不自由,即使当到终身教授,还得整天去写资金申请报告、要经费做科研。我想来想去,当作家还是最自由的。我这个人,从来没有去发大财的欲望,不会去羡慕赚了很多钱的人,更何况是这种靠不正当手段赚了很多钱的人。我也不觉得我不比唐骏成功。很多人觉得赚了很多钱就是成功,我觉得社会观念是错的,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就是成功。我的成功标准是,一是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必追求升官、发财,也不必非得追求成名、成家;还有一条是能够回报社会。我认为我自己还是很成功的。唐骏的这种成功,整天生活在虚假的谎言当中,我一点也不羡慕。

西太平洋大学是未经认证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

《新民周刊》:现在有人把唐骏跟《围城》里的方鸿渐作比,你怎么看?

方舟子:相同点是他们都买了一张文凭。不同的是,我觉得,方鸿渐是不错的,他挖到“第一桶金”之后,就很低调了,并未因此到处招摇;但唐骏类似于韩学愈,可能比韩学愈还要糟糕一点,他是捏造一个根本没有的加州理工大学文凭,而韩学愈没有说自己有哈佛大学的文凭。

《新民周刊》:目前网络上也流传一批美国西太平洋大学(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博士毕业生名单,该校被你称为是“不仅是野鸡大学,而且不合法”,那为何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有这么多的拥趸?既然美国总审计局调查出加州的西太平洋大学对其学位明码标价,难道这些从西太平洋大学“毕业”的毕业生们不害怕被外界发现,他们的文凭是买的吗?听上去手段并不高明。

方舟子:我们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不了解西太平洋大学资质的,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但有部分人应该知道,他们也想利用一般人的不了解,弄这么一个文凭。

《新民周刊》:但现在毕竟不是方鸿渐的那个时代。

方舟子:在美国,私人可以注册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也可以颁发文凭,但这个文凭能否被承认是必须经过认证机构认可的。夏威夷的和加州的西太平洋大学都是从来没有经过认证机构认证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它们颁发的文凭就是一张纸,别人是否愿意花钱买这张文凭,这是一个生意。但买文凭的人不能拿着这张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说自己有博士学位。

文凭买卖是一种生意,你做生意,必须有个营业执照,这所西太平洋大学在1994年曾一度被加州政府吊销营业执照,在1996年才续上营业执照,1995年就没有营业执照,这时候再做文凭买卖就是非法交易,而唐骏说他是在1995年获得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的,刚好是在西太平洋大学没有营业执照期间拿的。就西太平洋大学而言,如果是有营业执照,颁发的是合法文凭,但也是一个没有得到认可的“野鸡大学”文凭;而如果是没有营业执照就颁发的文凭,在法律上属于非法的文凭,唐骏的属于这种情况。这种“野鸡大学”洋文凭在国内市场这么大,确实是因为它有利用价值,而一般人也不了解美国大学的情况。这种“野鸡大学”的名称往往都起得很大,比如,西太平洋大学、全球东西方大学之类,让大家觉得好像是一个很权威的学校。

弄这么一个“野鸡大学”洋文凭的人是为了给自己镀一层“金”,当然这是假金,但大家容易分不清。他们就是利用这个洋文凭,把自己装扮成博士,确实有人也利用这张所谓“博士”文凭拿到了好处,其中替唐骏辩护的、号称是北大博士后的人就是,做博士后必须要博士文凭,那个人靠的就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文凭。

而且,看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毕业生名单,很多都是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他们不一定是花自己的钱,有可能花的是企业的钱、拿公款买这张文凭,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如果这个事情不暴露,他们就会一直用这个文凭。现在这个事情暴露以后,他们有些人不还在辩解吗?还有人拿出一张中国驻美领事馆的证明,很搞笑!

《新民周刊》:白岩松对唐骏事件的表态,你怎么看?(针对唐骏事件,白岩松近日评论称,“尤其有一些事情,它跟一个人的整体道德并不直接画全部百分之百的等号,我刚才已经说了,年少,或者是环境,或者其他的半推半就等等一些因素,但你上来就给他质疑,就你整个人格的崩塌,言谈举止有很多带有侮辱性的,比如说‘野鸡大学’这样的称谓,我觉得在打假过程中,它是不合适的”。)

方舟子:首先,我觉得白岩松是把“野鸡大学”给理解偏了,以为这个“野鸡”是我们说的“小姐”什么的,“野鸡大学”是几十年来就约定俗成的称呼,指的是“不合法规而经营”的大学。如果把一个正规的大学叫作“野鸡大学”,当然是在侮辱人;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卖文凭的大学,那我们说它是个“野鸡大学”, 这只是一个事实,这不叫侮辱人!

我觉得白岩松说的没道理,学历造假就是一个百分之百的道德问题,唐骏也不是半推半就的,显然那个假博士学历是他进微软以后买的,这个假学历跟他年轻没关系,他觉得自己开始成功了、出名了,要美化自己年轻时的那段经历,才开始打扮自己,弄一个名牌大学的博士头衔光环。年幼无知可以原谅,但前提是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新民周刊》:这个“野鸡大学”,是你个人的习惯称谓还是约定俗成的称谓?

方舟子:美国教育制度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体系,联邦政府不办学,不干预社会办学。美国对大学采取认证制度,由私立的、教育部认可的一些认证机构分区认证,每个区都有大家公认的私立教育认证机构,只有经过这种在社会上具备公信力的教育认证机构的认证,才说明你这个大学文凭是得到社会认可的。

就是有人要花钱把自己打扮成是博士,要欺骗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所以很多“野鸡大学”把文凭卖到国外去。美国当然也有人买“野鸡大学”文凭,因为一般美国人也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所以美国联邦政府在2004年做调查发现,美国联邦政府雇员里不少人把这些“野鸡大学”的学历写进他们的简历,这是非法的。

所以,只要一个“野鸡大学”有营业执照,你可以去买卖文凭,那是一种商业往来,也允许。你可以去买一张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挂在自己墙上,你可以跟朋友吹嘘说有博士文凭;但你不能在你的履历、求职简历、招股书里,把像西太平洋大学这样的没有经过认证的文凭写进去,因为这是不受社会认可的,否则就是提供虚假信息,这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否则美国的认证机构就没必要存在了。但后来美国也有一些州政府去查处一些“野鸡大学”,因为涉及欺诈,有些“野鸡大学”买卖文凭时不说它们的文凭没有得到认证的,所以它们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了。

“唐骏事件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新民周刊》:有人说,如果唐骏像汪晖一样,保持沉默,不予回应,可能你不会追踪,是吗?

方舟子:很有可能。因为以前发生的很多造假事件都是那样,我们一年打假100起,涉及到的是很多地位比唐骏高很多的人,院士就有好几十个了,还有一些部长级的高官,他们当然都是不理睬,可能一段时间内,大家还会写文章评论,慢慢地发现另一个造假事件,大家的注意力又转移了。

一开始我们揭露某人时,某人会回应,结果发现越说越糟糕。现在,很多造假者后来也学乖了,被揭露时他们就一声不吭。我本来以为唐骏跟其他人一样,会沉默下去,没想到他后面要出来反击。

《新民周刊》:你说过,“争论是给旁观者看的”,这次也是吗?

方舟子:首先,这还不算是争论,涉及的是事实认定的问题,而争论是涉及理论、科学上的问题。其次,我去打假,不是为了争取他同意我的观点,只是让公众了解整个事情的真相,至于他能承担什么样的后果,这不是我能管得了的,我手上也没有任何权力。

《新民周刊》:目前唐骏方面跟你有过一些沟通或联系吗?

方舟子:没有,他们即使跟我沟通,我也不跟他们沟通。我也不希望跟被我打假的人面对面对话,没必要。因为面对面,很多话说不出来,生活中我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人。何况,如果跟他接触,到时候传出去我对他进行敲诈就不好了。那种私下要跟我接触的,我都不理。

《新民周刊》:以往的造假事件往往都是不了了之,这次的唐骏事件,会这样吗?

方舟子:这次也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因为这就看舆论的压力有多大,以及唐骏新华都的老板怎样去看这件事。现在他牵涉到盛大公司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布的招股书的问题,招股书说唐骏是西太平洋大学电子工程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学的双料博士。在招股书里提供有关高管的教育背景的虚假信息,在美国可是很严重的,是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有两种途径可以追究:其一是美国证监会可以起诉他,其二,股东可以去起诉他,这会比较麻烦。《新民周刊》:我注意到你在博客上说,7月2日接到恐吓电话,已报警。这种情形,在你从事学术打假的过程中,常有发生吗?方舟子:那是第一次接到恐吓电话,一个男的跟我说,“小心点,这几天有人要整你”,就挂了。以前通过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的恐吓也有。2007年,我被3个男的跟踪上门来恐吓过。

压力是肯定会有的。主要是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特别是我的朋友、《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前段时间被人打了以后,他很可能是因为跟着我们一起打假被牵连的。他们也许不敢动我,但可以通过动我的朋友来敲山震虎,吓唬吓唬我。我只能说,因此更小心一些,也不能因此就退缩了,否则那些人不就达到目的了吗?

有人说要告我,我也不怕,因为我前面已经有十几起官司了。

《新民周刊》:唐骏如果因此起诉你,你也有心理准备?

方舟子:有,我不怕。唐骏如果起诉我,我也会反诉他,因为他说我造假,说我是个疯子,他的秘书又说我是偏执狂,我要反诉他,也有理由;但他如果不起诉我,我没必要为此打个官司,为这些起诉他,完全不值。

《新民周刊》:今天如果还有人在你面前说,唐骏是依靠自己的个人奋斗,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今天的成就,充分说明了他个人的才干和魄力,而非区区的学历可以代替……你会怎么回应?

方舟子:对唐骏真实的个人奋斗的历史,我不作评论。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后来的成功,是因为利用了微软中国的这个招牌,只有在中国目前比较不正常的环境下,才会出现这种“成功”。我看的只是他说出来的那个历史,我觉得有很大的水分,我们就当作小说来看吧。我没什么羡慕的。

“我可能是最理性的打假人”

《新民周刊》:白岩松说,“打假就是一个真还是假,而不是道德跟人格的升级”,他希望你更理性一点,你觉得你理性吗?

方舟子:我可能是最理性的一个打假人,都是在讲事实、摆道理,没有哪句话是胡说的。白岩松这样说,我觉得很莫名其妙。我觉得我比白岩松更理性,而且我说话很谨慎,都是在讲事实、讲道理,不是泛泛而谈道德,不像白岩松,什么话都敢说,他才是真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新民周刊》:现在,你有时候会有一些自我反省吗?这么多年来,你的打假,从来没出现过失误吗?

方舟子:第一,你说的经常要去反省的那种人,我觉得是心理还不够成熟,我认为我的心理已经足够成熟了,我比较慎重、理性,不会乱说话,不会信口开河,我性格是这样。

由我本人写文章的打假,有过一些细节的错误,但整个打错了的没有。我自己要出手,那肯定是很有把握的。但有时候在细节上也有可能搞错,我发现了,就赶快澄清、更正,道歉的也有,在新语丝上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由别人打的假,有个别是错了的,发现后我们马上更正,我们欢迎被打的人澄清,大部分是越澄清越糟糕,也有少部分人是把事情讲清楚了的。

所以,你看我在我微博上说,“方舟子没有兴趣听取关于为人处世的任何忠告”。经常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包括白岩松也是,很可笑!我又不是一个对人生还迷茫、对自己的做法还搞不清楚的小孩,需要你们告诉我怎么做,我都是这么大的人了,也有足够的成熟、自信了,而且不管在道德、学识上,我也不觉得他们那些人比我高明,我为什么需要听他们的忠告?!我又不需要有一个德育教授或顾问告诉我怎么为人处世。

《新民周刊》:有人说你打假的时候喜欢“扣帽子”,你怎么看?

方舟子:什么叫“扣帽子”?你把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扣到了别人的头上,叫“扣帽子”,比如一个老实人,你非要说他是骗子,这才叫“扣帽子”。如果说指出的是事实,你的大学本来就是“野鸡大学”,这不好听,但不叫“扣帽子”。我以前喜欢引用鲁迅的话:说一个良家妇女是婊子,是骂人;说一个婊子是婊子,那不是骂人。《新民周刊》: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吗?

方舟子:在学术上,涉及到重大的真假问题、事实真相时,我是较真的。但在生活中,我实际上是一个随和的人,不会去挑人家的刺。

《新民周刊》:从事学术打假10年,现在,你会有重复或疲惫的感觉吗?

方舟子:你说的重复,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每天都有一大堆人给新语丝投稿,我不能把这个平台关了,以后还是照这个惯性下去。实际上我本人主导的打假是越来越少了,一是我时间有限,二是我兴趣不在这里,我还是更喜欢去写科普、文史方面的文章。像唐骏事件,就是无意中碰上了,路见不平而已。

我没觉得累,就觉得比较浪费时间。即使没有这种热点事件,我也要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来看这些来稿、举报,登之前还要做一些基本的核实,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义务劳动,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好处,十年来就是这样。我们新语丝名声很好,质量把关很严,这种事情也没法交给别人干。

《新民周刊》:在中国,“方舟子现象”存在多年,你觉得你是一个另类吗?

方舟子:在中国人中,我属于另类。中国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都讲要以和为贵、不得罪人、做人要厚道,像我这样较真的、不怕得罪人的,还是比较少。就像鲁迅,也属于中国人中的另类一样。

“方舟子现象”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现在中国的造假实在太泛滥了,确实也需要有人出来打假,这种造假,该管的部门不管,那只能靠民间的力量来管一管了。国外也有类似我这样打假的人,他们很受尊敬,比如美国的打假人士史蒂芬·巴雷特,但他们可能没有我这样大的影响力,因为国外的假没有中国这么多,另外国外的监管机制也比较健全。

《新民周刊》:你现在还那么理想主义吗?

方舟子:理想主义加英雄主义,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笑)

《新民周刊》:像堂吉诃德?

方舟子:我不像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战风车,那是虚假的幻想;我是非常理性的人,不会有幻想。中国现实我是很了解的,我对学术打假不抱什么希望,所以也不会很失望。

《新民周刊》:现在有人说你“刻薄”,你会怎么想?

方舟子:我觉得,对造假的人,尖锐地指出他的问题,那不叫刻薄。刻薄对应的是厚道,在生活中人的确是应该比较厚道,我对朋友不会刻薄,但涉及到真假、是非的问题,就应该不讲情面、只看是非。做人厚道要看对谁来说,对那些招摇撞骗的人厚道,就是对那些被他们骗的人不厚道。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要打假打下去,必然树敌会越来越多,而且打一个人,会牵扯到一大片,唐骏事件就是这样的。我不怕得罪人。我不是一个搞政治的人,没必要为了争取别人而牺牲原则性的东西。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

7月8日,唐骏的秘书李欣女士对《新民周刊》记者称,“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我们会跟大家说说这个事情”。而唐骏的具体释疑时间,她表示,暂无时间表。针对唐骏拿到博士学位的西太平洋大学,李欣只简短表示,“15年前这个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大家不能听一面之辞,可以这样讲,这个大学还是不错的大学”。

记者/贺莉丹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跻身中国各大书店畅销书行列,封面使用的是最鲜亮的明黄色。男主角唐骏,白色衬衣,闪亮登场,笑容真诚,连眼角依稀可见的鱼尾纹,亦是“成功人士”的标志。

在各个大学校园激情洋溢的演讲中,从来都是以商业骄子面貌示人的唐骏,演讲的主题依然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曾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的唐骏,在2004年以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身份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集团总裁,4年之后,唐骏以10亿元的身价跳槽至新华都集团,成为国人艳羡的商业领袖。

如果没有微博世界中突然杀出来的方舟子,“青年导师”唐骏的这种励志型的奋斗传奇,依然会受到无数年轻人的追捧与效仿。

早在5年以前,由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联合《人物周刊》杂志社共同推出的“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人”揭晓,排在第54位的是“唐骏”,名字后,注解是“打工的皇帝”;排在第63位的是“方舟子”,注解为“告诉皇帝没穿衣”。

5年以后,这个微妙的预言应证了。

唐骏爆“冷门”

“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吃惊地发现——令我成长的不是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时刻,反而是在奔向那些时刻中经历的风雨和体验的甘苦”,在自传中,唐骏这么感叹。

根据唐骏自传的记载,他出生于江苏常州城中的一个普通家庭,1980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1984年获公派赴日留学,于1985至1990年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深造,就读于电气电子专业,跟随导师板仓文忠,主攻方向是语音信号处理。唐骏的5年留日生涯,几经波折,刷过盘子,教过私塾。1990年9月,唐骏因故放弃博士论文开题,趁着美国一个专业学会召开的机会,暑假时,作别妻子,离日赴美。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唐骏描述他从日本转战美国的这个人生抉择为,“(1990年)7月份时,我拿到了以博士后名义赴美留学的签证。此时我已经结束了名古屋大学的所有博士课程,第二年3月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这些我已经不在意了”。

赴美以后的那段经历,是唐骏履历上的闪光点。

在自传中,唐骏声称当时在美国创办了3家公司,并于1994年10月,通过微软的面试,成为其高端产品Windows NT的开发人员。因为同时通晓中、日、英三种语言,唐骏在Windows NT的多语言开发部门工作。一年之后,升职为高级经理。1997年,微软决定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五个技术支持中心,作为微软专门从事客户服务的公司,唐骏竞争到了总经理职位。1997年底,唐骏回到上海,首批员工招聘到了25人,4年后,这个数字增加至400人。1999年7月,该中心升格为亚洲技术支持中心;2001年,再次升格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

直至2002年接任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已经到达其在微软职业生涯的颠峰。

从微软的中国区总裁跳任盛大总裁,再摇身成为新华都的总裁兼CEO,并以10亿的天价转会费亮相,唐骏此前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几乎都是光环围绕。至少,不少采访过唐骏的记者都认为他聪明,有亲和力,懂得怎么跟媒体打交道。

可是,从今年7月初以来,向来毫不留情的方舟子,言之凿凿地指出,唐骏的加州理工大学博士文凭是造假,“唐骏造假的证据体现在:加州理工的计算机科学校友名单中无此人,也无人姓唐;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无此人论文”。

“教‘成功学’的人是靠蒙你来获得自己的‘成功’”,方舟子在他的一条微博中,冷冷地说。

舆论哗然。就像本届世界杯爆出的此起彼伏的“冷门”一样,唐骏也爆出了他迄今为止的个人生涯中,最大的一个“冷门”。

一向对媒体颇具亲和力的唐骏,连日来,反常地沉默。尽管这些天来,找他的电话,从未间断过。

7月8日,唐骏的秘书李欣女士对《新民周刊》记者称,“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我们会跟大家说说这个事情”。而唐骏的具体释疑时间,她表示,暂无时间表。

针对唐骏拿到博士学位的西太平洋大学,李欣只简短表示,“15年前这个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大家不能听一面之辞,可以这样讲,这个大学还是不错的大学”。

7月6日,唐骏接受某国家级媒体采访时强调,“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我的书上,我的书的首页介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

他于是将自己的博士学位文凭扫描件公之于世,以佐证他的博士学位并非子虚乌有,他的这个博士学位是从西太平洋大学(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获得的,只是所学专业不是计算机科学,而是电子工程学。

做完这些,唐骏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在他的微博上说,今后,他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后”;他也毫不客气地说,“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

不巧的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第一版被“扒”了出来,书中写道,“办到第二家公司,我差不多已放弃了学业。但凭借语音识别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乘‘灰狗’我又回到芝加哥玩了一圈。接下来依次去了底特律、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迈阿密、休斯敦、丹佛等,然后又回到洛杉矶。这趟环美长途旅行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确定在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继续我的博士后研究”。

而在中信出版社的第二版中,上述语句,奇迹般地消失了。

中信出版社以及《唐骏日记》的合著者沈威风则在7月8日分别发表“勘误声明”,声称在“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作者介绍有失误”,是“引用互联网资料时候不慎造成”。

中信出版社亦在解释中提及,关于唐骏学历的提法已经得到修正,出现失误的第一版书籍也将“停止销售”。

但是,这并未缓解唐骏的“信任危机”。

是或不是?

尽管挺唐者曰,在中国,学历造假过于普遍,人无完人,何况唐骏还是“干货较多”的一位。但是,这场对于“打工皇帝”的质疑,现在正陷入墙倒众人推的境地。

不管如何,面对愈演愈烈的唐骏“学历门”,公众只需要唐骏的一个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在唐骏说自己的学位由西太平洋大学授予之后,方舟子次日犀利回击,唐骏的此文凭“不仅野鸡,而且非法”。

在之前的受访中,方舟子被唐骏的秘书称之为“偏执狂”,“他写这些是为了炒作自己”。

方舟子则不为所动,他指出,唐骏买的加州“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文凭颁发日期为1995年4月13日,“是去微软工作之后买的,西太平洋大学在1994年被加州政府吊销营业执照,1996年才续了执照,唐骏刚好在该学校没有营业执照期间买了文凭”。

这位拥有十年学术、学历打假经验的人士,轻车熟路地寻找到所需要的证据“证伪”,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他用笔记本电脑演示了查找证据链的部分过程,“这些信息都是权威的,公开的”,方舟子强调。

方舟子认定,无论是位于加州的还是夏威夷的西太平洋大学,均是没有获得认证的卖文凭的学校,被称为“文凭工厂”;而美国总审计局(GAO)在2004年对“文凭工场”进行调查,其中就包括加州的西太平洋大学;随后,西太平洋大学的加州分校在当年被转手,改名为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并在2009年6月6日获得了远程教育认证,但不提供博士学位;而夏威夷分校因多项欺诈行为在2006年被政府关闭。

方舟子出示了他查到美国总审计局2004年的统计资料,该资料清晰显示,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文凭的买卖价格为2595美元。

学历门波及的还有唐骏当年加盟的盛大。2004年2月唐骏加盟盛大,同年5月,盛大登陆纳斯达克。

方舟子指出,那份现在流传甚广的盛大的招股说明书里明确写到唐骏是西太平洋大学电子工程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学的双料博士,他认为,这是向美国证监会提供了虚假信息。

“职业经理人首要的是要诚信,人家把公司交给你管,就是因为信得过你,如果一个人连你的履历、学历都可以造假,而且造得那么低级,那么你给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你出示的财务报告、公司的业绩,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你?”方舟子反问。

在7月6日的采访中,唐骏表示,他在日本攻读了5年的博士,“最后一刻我在日本放弃了博士论文答辩去了美国,到了美国以后我也试图在各个学校寻找一些继续通过论文转成博士的形式,最后我在美国的叫Pacificwestern的私立大学进行了他们的辅导做了一些研究,最后拿到了Pacific western大学的博士学位”。

唐骏的“学历门”之后,唐骏之前广为人知在海外的创业经历、杰出成就,均成为方舟子的质疑靶点。

唐骏在其传里说到他在美国的时候开过三家公司:第一家是他在1992年创办的Intertex Company(美国双鹰软件公司),然后他又创办了Hollywood Entertainment(好莱坞娱乐公司)和First Immigration(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但是,方舟子从洛杉矶郡的商业假名数据库中查到,1992年唐骏创办的“Intertex Company”直到半年之后,才有人注册此商业假名;“Hollywood Entertainment”的假名曾被一些人注册,但是没有一个时间与唐骏相符;而“First Immigration”,则至今尚无人注册。

人先牛了,机会才会更多么?

《围城》中,方鸿渐学无所成,为了回乡有所交代,只好买了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钱钟书先生于是有了一段经典的调侃,“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小说中某些经验,仿佛重现了。神秘的“西太平洋大学”,成为搜索热点,不少人将其比作克莱登大学。

近日,方舟子在接受《新民记者》采访时说,“野鸡大学”的洋文凭在国内,也很有市场,一连串唐骏西太平洋大学的校友被搜出来,他并不感觉奇怪。

网友甚至翻出了一份名为《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三班学员通讯录》的名单,名单上有数十人,大多在国内的企业、研究机构、媒介等领域担任董事长、总裁等要职。

唐骏引起的“学历造假门”事件,也让各路名人感觉到“压力”。

名人们闻风而动。据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的相关负责人证实,从唐骏的“学历造假门”东窗事发之后,至少上百位名人的词条都在近日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更新,其中很多涉及的正是学历、履历信息。这些名人,来自娱乐圈、商界、学术机构等多个领域。

比如今的唐骏还缄默的,是知名学者汪晖。今年3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晖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指出存在多处抄袭,震动学术界。

7月7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丁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等63位国内外学者发表公开信,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随后,“挺汪派”亦发表公开信。

“唐骏和汪晖都拥有大批的年轻拥趸,倘若造假属实,将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甚至动摇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学者张鸣如是说。

在7月12日的一次受访中,唐骏说,“有的人说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靠花言巧语,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成功,是不是就是道德的遮羞布?唐骏是如何被制造成为“青年导师”的?在这个社会中,牛人都需要准备一套皇帝的新装吗?难道是,不管怎样,人先牛了,机会才会更多么?

回到上述引发争议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在他的这本自传中,由他当年在北京邮电学院就读期间写求爱信成功追到喜欢女孩的经历,引申出唐氏人生哲理,“怎样才能更好地推销自己,我对年轻朋友的第一项建议是:改写你的简历”。

虽然那次,唐骏本来要强调的是,“无论你做过什么,简历应该体现出你的人生经历中每一项与众不同的东西”。但是,这一次,却一语成谶。

美国的“文凭工厂”

2006年5月9日,夏威夷州立法院对夏威夷分校做出的最终判决——《对被告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的失责行为及最终审判》中指出:在2001年3月29日至2006年3月20日期间,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未能在官方网站妥善和充分披露其未获得由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资质机构颁布的资质认证这一事实、未能保持真实准确的学生入学、课程、费用和入学率等记录、非法接受或收取学费和其他费用或款等。

记者/应 琛 实习生/庞 沙

当“打工皇帝”唐骏遭遇“打假教父”方舟子,愈演愈烈的“学历造假门”事件,以及牵扯出的一长串所谓“国内高管校友录”,使得“野鸡大学”在近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在美国,“野鸡大学”有个更通行和贴切的说法——“文凭工厂”(Diploma Mills):是指假扮成合法高校谋取利益的一种生意。其本质是通过卖文凭来获利,给学生提供的学术辅导很少甚至几乎没有。

丑闻频出的校史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从大洋彼岸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变成在中国被人纷纷热议的“名校”,几乎是“一夜之间”,而这全靠其在我国最知名的校友——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现任新华都集团CEO的唐骏所赐。尽管这所“名校”今天已不复存在。

据维基百科显示,西太平洋大学这所私立大学建立于1977年2月,最早注册于加州。在洛杉矶郊区的布伦特伍德运营了近20年后,这所学校迁移到了加州的西木区,直到2006年1月再次移址到圣地亚哥。

其实早在1988年,加州政府的一个委员会就对西太平洋大学推出的一个收费仅1675美元的“9个月获博士学位”项目发起调查。调查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学位证明的发放完全基于学生以前的教育、生活经验和出版过的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甚至完全没有学术辅导”。

公开资料显示,唐骏1990年赴美留学,1994年加盟微软。如此看来,这4年应该是他声称自己在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而1989年,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同意不再申请博士学位文凭发放的许可。一年后,西太平洋大学转道路易斯安那州和夏威夷州分别设立了分支机构,提供博士学位。1994年8月,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评议会关闭了西太平洋大学在该州租赁的办公室,理由是后者“给一篇论文提供太多的学分,教师太少,课程不够”等。与早早关门的路易斯安那州分校相比,夏威夷分校的命运也颇为相似。1997年11月,夏威夷州立消费者保护办公室向西太平洋大学在当地的分校提起一项诉讼,要求后者提供满足该州法律的信息披露,不要误导消费者。随后,尽管该校校长不承认有任何违规操作,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仍然同意向夏威夷州立消费者保护办公室支付3万美元。

但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夏威夷州自2000年开始着手整顿66所这类未经法律授权的学校。2005年8月,夏威夷州立消费者保护办公室再次向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提起诉讼,试图阻止该校进行“不公平或有欺骗性的行为或操作”,并要求法院裁定所有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和其学生之间的合约为无效,并要求该校支付罚金。

2006年5月9日,夏威夷州立法院对夏威夷分校做出的最终判决——《对被告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的失责行为及最终审判》中指出:在2001年3月29日至2006年3月20日期间,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未能在官方网站妥善和充分披露其未获得由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资质机构颁布的资质认证这一事实、未能保持真实准确的学生入学、课程、费用和入学率等记录、非法接受或收取学费和其它费用或款等。无证经营及涉嫌买卖学位等欺诈行为最终使夏威夷分校走向末路。

遭遇卧底侦查

事实上,早在夏威夷分校被勒令关闭前,加州分校就已经麻烦缠身。

记者在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以下简称“GAO”)的官网上看到,2004年该部门向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出示了一份为期8个月的调查报告。这份题为“文凭工厂”的调查报告涉及:有联邦雇员从文凭工厂和其他未认证院校获取学位,有一些动用了政府资金。

GAO的这次调查是因为,2002年美国政府最终立法规定,只允许联邦政府向经过全国性认证机构认证过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支付雇员的学术学位培训费用。同样,也有规定明确从文凭工厂获得的“学历”不能被用来谋求联邦政府职位。

在阅读了这份长达9页的报告后,记者了解到,当年调查人员是以“卧底”身份接触了三所学校,证实其有未经授权擅改账单的做法,以及滥发文凭使学生能够通过支付金钱获得由联邦政府颁布的学位。而唐骏口中的母校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报告还列出了如下涉嫌系“文凭工厂”的学校:巴林顿大学(阿拉巴马)、拉克劳斯大学(密西西比)、加利福尼亚海岸大学(加州)、汉密尔顿大学(怀俄明州)、肯尼迪西方大学(加州)、拉萨尔大学。

报告还称,在调查人员匿名向西太平洋大学办公人员的询问中,学校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既不提供、也不允许学生报名个人课程或参加个人培训。相反,学校对于文凭价格都有统一的标准,比如针对美国国内学生的收费标准为:学士2295美元;工商管理硕士2395美元;博士2595美元。

GAO调查的结论是,仅从被调查的三所“文凭工厂”获得文凭的就有463人。八个联邦机构中,有28名高级雇员的文凭是从“文凭工厂”得来的。而这是一个远远低于实际的数字。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东窗事发后,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不得不面临前途的重新选择。此前,其加州分校与夏威夷分校拥有相同的出资人并由同一机构执掌。由此也可判断,即便唐骏的文凭由加州分校颁发,其学历也有很大可能是未受到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的。最终的抉择是,加州分校在被调查的2004年改换了东家,被出售给了新的业主,从而试图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

“加州分校已于2004年出售,新业主与夏威夷分校毫无瓜葛。我们在过去六个月中已经重新聘请了完全不同的教师。” 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校长Dominic Mwenja在接受美国《高校内部》(Inside High ED)采访时表示。

同时,《高校内部》这篇题为《What’s in a Name?》的文章也披露了,国际上已有多起由“西太平洋大学”所引发的政坛风暴。比如在2005年夏天,被揭露有偷税行为的澳大利亚前法官Marcus Einfeld的博士学位来自美国西太平洋大学;2005年年底,上任仅一年多的Barry Mcsweeney被迫辞去“爱尔兰首席科学顾问”一职,原因也是关于其博士文凭是否来自“文凭工厂”西太平洋大学的持续性争议;早在2006年前,韩国国会议员和警察已展开目标针对150名高级政府人员的调查,调查内容为这些高官的高学位是否来自未经批准的外国大学。最终,他们中被证实有34人从西太平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看来名字真的对学校意味着很多。新校名曾考虑使用“California University”,最终在2007年定名为“加州米拉马尔大学”(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并逐渐结束了无证经营的历史。2009年6月,它获得美国远程教育和培训理事会(D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ncil,简称“DETC”)颁布的国家级资质认可。同年12月18日,又获得第二个独立的认证委员会认证ACICS。两者均是由美国教育部确认的官方认证机构。目前,加州米拉马尔大学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认证制度或造就“文凭工厂”

在美国无法定论到底有多少“文凭工厂”,原因有两点:一来这种大学都是躲躲藏藏的,二来从这种学校得到学位的人一般都是三缄其口,不愿多说。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曾报道,每年“文凭工厂”的进账高达5亿美元。俄勒冈和密歇根是公布“文凭工厂”名单的两个州,前者的名单上有260所,后者的名单上有600多所,如果统计美国所有50个州,数字一定十分庞大。

“文凭工厂”为何在美国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这与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及其学位制度密不可分。

据了解,在美国除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之外,还存在有另一种高等教育学校即私营教育院校。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和私营教育(proprietary education)有其共同点,都是独立法人,追求特色,努力保持竞争力。而最大的不同是私立教育系非营利性教育,不能营利;私营教育是营利性教育,可以营利。为了鼓励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满足每个人对进一步学习提高的需要,美国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包括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在内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因而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迅速增多。

另外,美国高等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不同,实行由政府部门负责学校“注册”事务,由民间行业协会进行“认证”事务。“注册”和“认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记者在中国留学网上看到,在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经“政府教育部门的批准、具有授予学位权利”只是说明学校已经在主管审批事务部门正式“注册”,达到举办中等后教育的最低标准,然而其教育质量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当前某些在国内被披露的美国“野鸡大学”往往就属于这一类型,打着经“政府教育部门的批准、具有授予学位权利”的牌子,在国内招收不了解美国高等教育情况的学生。

而要成为学术意义上的正规大学,就必须经大学同行的严格评议、认证,合格者才有资格成为“正规大学”。如果没有得到大学同行成立的民间性六大地区院校认证机构或其他权威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任何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无异于一张废纸。

美国西玛国际集团上海代表处的负责人,多年从事赴美留学工作的刘丽亚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从那些未经任何认证机构认证过的院校获得学位,有可能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承认,或是无法转学分。”

在美国的教育机构,主要由民间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经过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六大区域的认证机构及近百个专业认证机构担负着规范各个高校学术质量的职责。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是协调并审核认证机构的专业机构。美国联邦政府则通过这些认证机构间接实现对各大高校的管理与监督。

但这本身又产生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