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消息][转载]应对强震周期的来临:日本着手研究短期地震预报(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04:30
论坛 | 部落 | 博客 | 相册 | 来吧 | 问答 | 城市 | 分类信息
聚焦 | 社会 | 人文 | 经济 | 时尚 | 娱乐 | 体育 | 校园 | 美食登录 | 注册
新手上路 天涯互助-汶川地震』 [灾区消息][转载]应对强震周期的来临:日本着手研究短期地震预报(转载)
作者:球悟球语 提交日期:2008-6-14 13:10:00   应对强震周期的来临:日本着手研究短期地震预报
  
  新华网东京6月5日电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日前决定研究地震预测新方法,以期能预报短期内将要发生的地震。
   
  据日本《每日新闻》5日报道,日本开发地震预测新方法的具体思路是,用数学公式表示引发地震的板块交界处断层面的运动情况,结合地壳内的摩擦系数、对海域等的观测数据,反复进行地震发生的预测模拟。
  
  据报道,开发短期地震预报新方法主要是为了应对今后30年内发生概率超过50%的日本东南海和南海地震。日本有关方面预测,如果这两大地震同时发生,最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近2万人死亡[1]。
  
  我们早在2006年就指出,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强震频发。根据“拉马德雷”现象两个周期的历史记录,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4],就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前两天,5月10日我们又发出警告: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5],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6]。
  
  汶川地震后的形势与唐山地震后的形势完全不同,唐山地震表明中国地震活跃期的结束,这一周期的中国震活跃期是从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的。四川汶川地震表明新一轮中国地震活跃期的开始,持续10-17年,与全球特大地震周期2004-2018年相重合[7]。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强震周期的来临,日本着手研究短期地震预报。我们必须要采取积极防震措施,改变我们的防震战略和战术[8]。
  
  陈运泰院士最近指出,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9]。面对严重的灾害,地震学家要尽快迎来地震预测的曙光[10]。
  
  参考文献
  
  1.钱铮,日本着手研究短期地震预报。2008年06月05日 17:44:25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05/content_8317463.htm
  2.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杨冬红、 杨学祥,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5-12。
  5.杨学祥、杨冬红,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2008-5-10 10:39: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6.章轲,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北青网 - 第一财经日报:(08/06/05 09:34) 。
  http://dycj.ynet.com/article.jsp?oid=40862982
  7.杨学祥、杨冬红,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重发),发表于2008-6-2 20:52:0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575
  8.杨学祥,地震预报的战略战术应该有所改变,刊发时间:2008-05-23 17:12:19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23/content_779600.htm
  9.黄永明、陈运泰: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科技导报。2008,26(10):19-21
  10.杨学祥,预测灾害的曙光:灾害预警刻不容缓,刊发时间:2008-05-29 09:42:53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29/content_782114.htm
  
  ——作者:杨学祥(2008-6-5)


作者:嘟爷爷 回复日期:2008-6-14 14:00:55
        汶川地震后的形势与唐山地震后的形势完全不同,唐山地震表明中国地震活跃期的结束,这一周期的中国震活跃期是从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的。四川汶川地震表明新一轮中国地震活跃期的开始,持续10-17年,与全球特大地震周期2004-2018年相重合[7]。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囧~~

作者:球悟球语 回复日期:2008-6-14 14:09:17
      自己顶!!!

作者:祭祀的祭司 回复日期:2008-6-14 14:12:08
        中新网6月13日电 台湾渔船“联合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舰撞沉,当时船上钓客用手机录下现场惊险过程以及船上16人逃难的与船沉没的画面,重现了当时的情景。台“立法院”相关“委员”已于12日下午正式去函军方,称将由“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带队,18日登军舰到钓鱼岛,宣示“捍卫主权”决心。
      
      
      台渔船被撞沉录像
        钓客录像全纪录当时情景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国民党“立委”李庆华12日下午公布当时的画面,只见原本联合号上的钓客还在三三两两地聊天,突然旁边出现一艘逐渐靠近的日本巡逻舰,渔船晃动得愈来愈厉害,接着有钓客大喊要赶快找救生衣,原来此时渔船已经被日本舰艇撞上了,钓客们神色惊恐,后来就一个个被带上日本巡逻舰。
      
        画面中可以清楚看到日本的巡逻艇船头灯不断逼近,当时正在钓鱼岛海域的海钓船联合号赶紧离开,但是没想到不到一分钟,日本巡逻艇就绕过船身直接恶意撞上来。
      
        联合号右前头被撞破一个大洞,船身大量进水,船长赶紧叫钓客们穿上救生衣准备逃难。
      
        船长何鸿义:“丢过去左边所有东西都丢过去,包括这个,里面有没有东西,没有,这个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都丢过去船的左边,放开啦!把绳子割断。”
      
        船上16个人后来全都上了橡皮艇,这时候只见联合号的船头灯慢慢贴近海平面,最后逐渐沉没,船东何鸿义在日本石垣岛也透过电话传来了他当时的惊恐。
      
        何鸿义说,“我是GPS直行,直行,他们是朝我的右后方,本来是平行,他们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我眼睛看不到,就过来撞到了,他也算是故意,也算是有警告的意味。”
      
        两艘船的擦撞过程,全都被船上的钓客给拍了下来,真实画面重现,要让日本当局百口莫辩。
      
      录象地址:
      
      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14342306&uid=1283655055
  
   日本简直就是 混蛋·
   给点阳光就灿烂..
   NND ..

作者:0张家界 回复日期:2008-6-14 14:12:41
      李四光牵动的思绪: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
  2008年06月10日 15:47:45  来源:瞭望
  
  
   坚信地震能够预报的李四光,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其思想又在学术界引起波澜,话题又回到了从前: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
  
   这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曾为我国地震灾害研究贡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他们中多数人已年过古稀,并且
  早已不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但是,当灾难再次降临的时候,他们自发地聚在一起,在5月19日开了一个座谈会——“从汶川地震看地震预报”。
  
   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评委赵文津,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苗培实,原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李四光秘书多年的马胜云,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王泽九,李四光先生侄子、原上海海事大学教师李熙亮,中国地震局地壳研究所研究员王恩福,中国地震局地应力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宏。
  
   座谈会上,这些专家提出三点建议供国家决策部门参考:
  
   一、从科学攻关的角度,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对此,所有研究者都应以极大的信心、勇气扎实工作。地震和任何一个自然现象一样,都是可以逐步认识的。研究地震的目的,不是防止地震,而是要成功地预报地震,最大限度地保全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二、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需要有个大的改革。地震预报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路线和管理体制上要向有利于科学研究、破解科学难题的方向改革调整。
  
   三、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李四光对地震工作有系统的论述与研究成果,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对之作系统、全面的整理,以供参考研究。
  

作者:0张家界 回复日期:2008-6-14 14:14:40
       邢台地震后的断言
  
   参加座谈的专家认为,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曾经是领先的。1975年2月4日,在海城发生的7.3级强烈地震,由于我国科学家成功作出了预报,减少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中国第一代地质与地震学家李四光下过这样的结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周恩来总理说过这样的话:“李四光力排众议,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马胜云说,地震预报是可以解决的,这是李四光在邢台地震后不久就断言的。当时就有人说,地震预报像日、美等发达国家都没有解决,所以中国只能等待,中国只能等着别人解决了,自己才能解决。这种思想在当时遭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舆论的唾弃。
  
   王泽九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作为一种坚定的科学信念,首先要看其基本理论是否站得住脚,其次要看是否有成功经验。只要发现了科学规律,地震灾害就能预报。李四光不仅提出了科学理念,还在实践上作了系统安排。比如,他曾亲自领导建立了三个以地应力为核心监测内容的地震监测台站。后来,由于地震研究工作归口管理等体制原因,地质科学院基本上就不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李熙亮说,李四光在地震预报方面,提出过地应力测量的概念,地震本身就是地壳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现象。但是有些人可能因为观点不一样,而把这种观测方法忽视了。这是不恰当的。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坚持去做。“在这次来的时候,几位专家给我看了一下‘地应力’测量情况,确实也有明显的反映,只是因为工作的布局分工,而不可能很完整地把它提供出来。”
  
   如何促进地震预报攻关
  
   这些专家认为,现在中国的防震减灾事业需要有个大的改革。他们强调,提出这个建议并不是指哪个部门、哪些人工作出了问题,而是实事求是地面向科学。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难题,很难设想一下子攻克。但更不能设想中国地震局一家能包办到底,一条路就能解决难题。这需要多条研究路线探索,踏踏实实做工作。
  
   赵文津认为,如果从体制机制上去促进地震预报攻关,那地震预报是可以提前一两代人实现的,当前有三个问题亟须解决:
  
   一是指导思想问题,即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如果认定“地震是不能预报的”,那么再去解决地震预报就有些强人所难。地震不能预报的理由有很多。同时,称地震不能预报,问责制就问不到头上。但是,如果认定“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就必须脚踏实地地研究,不能有一丝马虎和侥幸。
  
   二是研究路线问题。目前应用的测震学的主流方法,是将表象集纳总结寻找规律,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不是很有效,很难抓住地震前兆。这个方法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但也应该让别的技术和思路进行科学探索。同时,在实践中,测震学要真正应用综合的方法,要研究地壳是怎么运动的,力是怎么作用的。
  
   三是管理体制问题。美国管搞地震的叫地质调查局,英国也叫地质调查局,而中国就把地质与地震割裂开来,把一个统一的地球分成几家去管,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都在分管不同的领域。比如,国土资源部负责地质灾害调查,像滑坡泥石流,不仅与气象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地震关系密切。不研究地壳运动与地震,又如何能研究地质灾害呢?研究这些问题不能从局部着眼,不能就事论事,否则,是永远弄不懂的。
  

作者:0张家界 回复日期:2008-6-14 14:20:28
       与会专家感叹,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流失了一些专门人才,虽然地震监测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发达,但研究成果难以取得质的突破。
  
   赵文津说,我国第一代地质与地震学家李四光和傅承义都认为,用测震学方法攻克地震预报很难。因为地壳破裂或滑动以后,才会发生地震并产生地震波,才能为地震仪所记录到。当前,国家建设了大量的台网来监测,这是学习、借鉴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李四光1966年10月在接见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同志时说:“关于地震预报工作,美国和日本有个十年规划。(他们)各有各的观点和做法。我们只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不要先画框框,要从实际出发……(对他们的做法)我们虽然不否定它,但也不必重视它。”
  
   “在主震没有发生之前,孕震阶段地壳内发生了什么变化?”赵文津说,“那就是在地应力和地形变上发生变化。抓前兆,应该抓这个,再抓其他的效应,即傅承义先生提的‘红肿效应’。这是具有物理本质的东西。”
  
   他说,“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路探索”是当时周总理定的研究方针,现在也是对的,应当继续坚持下去,这是具有深刻含义的。中国的国土面积太大,地质情况多种多样,需要大量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需要了解当地情况的“土专家”。走多条技术路线,思想就会开阔多了。从这个路走下去,地震预报就有希望解决。
  

作者:0张家界 回复日期:2008-6-14 14:25:21
       需要“百家争鸣”
  
   参加座谈的专家认为,李四光的研究思想及成果不应该被遗忘,对它应该作系统、全面整理。
  
   苗培实说,李四光逝世之后,没有科学家在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上能与其比肩,他生前的很多研究成果处于搁置状态。李四光时任地质部部长,但后来国家机构调整单独成立地震局,地质部也演变成现在的国土资源部。由于分工不同,地震局主要负责研究地震灾害,国土资源部的一部分职能是调查地质灾害。无论经费上还是人员上,研究力量被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他们认为,“百家争鸣”才有利于地震预报的发展,从这个原则出发,也应该抢救李四光的研究成果。
  
   王泽九说,最近有专家在公开谈论地震预报时,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地球是不可入的;二是地震孕育是复杂的;三是地震是小概率事件,有生之年很难碰到。这些观点有些是正确的,有些不尽正确,地球不可入,地震有生之年很难碰到,这并不等于地震不能研究。“应该让坚持可知论的、有想法的同志去第一线做研究。”
  
   王恩福说,中国地震局没有否定地应力。作为科学,谁也不能否认地应力。李四光在世时,地应力观测大发展,地应力监测手段上得很多,但是由于体制和经费的原因现在陆陆续续都下来了。
  
   地应力发展为什么慢?王恩福说,首先是成本高。李四光这个方法是好的,但是后来的人没有继承好,仪器不过关。那么这个科学思路有没有作用?从力的角度来说,它是最直接的监测手段。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在现有的测量手段上,应该有一个大的突破。“我是学地球物理的,但我不认为单靠地球物理能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得从地质、地震和力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根’上解决问题。其他的都是派生的效应。”
  
   “地震预报是个风险决策工作。”赵文津说,“李四光地震预报路线还是要提倡的,不仅是技术思路,还有他的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地震预报有很大的风险性。而离开了风险性,就不可能有地震预报。”(记者 刘巍 于滨)
  
/*************************2007-8-17*****************************/a:hover {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ed; text-decoration: none}a:link {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 none}a:visited {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gray; text-decoration: none}/*----------------- publish left ------------*/#apublishArea {clear:both;}#apublishArea .friend {border:#C0D2D6 1px solid;margin:8px 0px 8px 0px;height:35px}#apublishArea .friend .l{float:left;width:50px;background-color:#CDE1E7;font-size:12px;line-height:18px;height:35px;text-align:center;margin-right:5px}#apublishArea .friend .r {float:rihgt;font-size:12px;padding:5px;height:35px;line-height:35px;overflow: hidden;}#apublishArea .explain {border:#C0D2D6 1px solid;margin:8px 0px 8px 0px;font-size:12px;color:#C04080;padding:10px;LINE-HEIGHT: 18px}/*************************2007-8-17*****************************/#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2 a:hover { font-family: "宋体"; text-decoration: none}#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2 a:link { font-family: "宋体"; text-decoration: none}#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2 a:visited { font-family: "宋体"; text-decoration: none}.tianyafooterlb12 {COLOR: #246CAE;font-size: 12px;text-decoration:none; LINE-HEIGHT: 18px}.tianyafooterlb12:link {COLOR: #246CAE;font-size: 12px;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 18px}.tianyafooterlb12:visited {COLOR: #246CAE;font-size: 12px; 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 18px}.tianyafooterlb12:hover {COLOR: #CC3300;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8px}/*=========== copyright =============*/#tianyafootercopyArea {clear:both;border-top:#ddd 4px solid;}#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ail {FONT-SIZE: 12px;color:555555 ;font-family: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height:22px ;border-bottom:#7EB6CC 0px solid ;text-align:center;padding:5px;LINE-HEIGHT: 18px;height:37px ;border-top:#AEC9E4 0px solid;border-bottom:#ddd 4px solid;border-top:#ddd 4px solid;}#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2 {text-align:center;padding:5px;FONT-SIZE: 12px;}#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3 {FONT-SIZE: 12px;text-align:center;padding-top:5px;LINE-HEIGHT: 18px;}#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3 .tianyafooterl {width:200px;float:left;text-align:right}#tianyafootercopyArea .tianyafootert3 .tianyafooterr {FONT-SIZE: 12px;width:400px;float:left;text-align:left;padding-top:5px;LINE-HEIGHT: 18px;}友情
提示广告性质的回复帖子,为了避免被删除,请移步到“ 天涯分类”板块发布,谢谢合作! 发言前,请仔细阅读并同意以下注意事项,未注册用户请返回 社区首页 注册。
1.请尊重网上道德;
2.遵守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3.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4.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
6.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天涯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咨询 | 广告服务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Copyright 1999-2008 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B2-20040038 琼工商广字第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