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恋爱不结婚将成为主流生活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37:51
只恋爱不结婚将成为主流生活方式?(2010-07-15 21:30:12)转载 标签:

两性话题

晓甚

爱恋

婚姻

主流

生活方式

情感

   

 

   

    心理大师李子勋说:知识也是药,是药三分毒。

    往往有很多时候,一个不恰当的理论或者观念在创造一种存在。例如,当全国人民还不知道有抑郁症的时候,我们出现睡不好,心情不好等症状的时候就会想到可能是老公或者老婆不理我了,就很容易解决,一旦我们知道这些症状就是抑郁症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陷入抑郁的疾病中,全国都在讲抑郁症,抑郁就开始大规模地流行了。我们宣传健康就能缔造健康,有人创造了亚健康,结果我们就都亚健康了,你不停地跟一个小孩说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想到老虎,结果那天晚上小孩唯一想到的就是老虎,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

    我们提倡人的大脑要同时并存好几套理论体系,当你陷入一种理论体系中感到痛苦的时候,就会拿另外一套理论体系来对自己进行扰动,达到一种平衡。就像我们在心理学中认为,所有的症状都是好的,所有糟糕的情绪包括抑郁、烦躁,痛苦,愤怒等等,对人是有益的坏的情绪并非那么坏,好的情绪也不一定很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性没有善恶之分,情绪没有正面负面之分,只是我们的文化环境让它有善恶、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我们的主流文化往往把所有的都区分为好和坏,对和错,结果我们都感到压抑,为什么?因为我们人都是感性的,人做什么事情不是被我们的感觉所驱使呢?但我们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是高度理性化的。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是没有对错分类体系的,小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的是完全饱满的,是完全的自我接纳的人格,你让他跳舞,他就跳舞,而不会去管跳得好与坏,因他没有把我们的文化的判断系统纳入他的心智,慢慢地他怎么就不开心了呢?因为有一天妈妈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他的某些行为,如果他再这样做就不理他,然后孩子开始产生恐惧,就觉得原来自己有一部分是妈妈不喜欢的,就这样,孩子完美的内心就被分裂了,这个分裂是我们大人的对立思维方式逼迫孩子陷入分裂的境地,好的和坏的开始并存于孩子的内心,孩子开始喜欢他的一部分而不喜欢他的另一部分,直到他的青春期以前,他所有的努力就是让别人喜欢,他所有的努力就是隐藏他的缺点,不让妈妈看到他不好的一面。所以说,成年人是理性的疯狂,理性把我们的问题变得简单,把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有章可循,把企业变成一大堆的条款,而只要有条款都是落后的,现在很多大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

    当然人类的婚姻到最后会消失,婚姻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获得资源的一种方式:女人获得安全,孩子获得一种成长的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个性化,那么真的有一天就像共产主义所描述的,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孩子可以由社会来抚养而不是藉由婚姻所自成的家庭来抚养,那么就不需要这样一个环境,这个时候婚姻可能会自动地解体,因为相爱就可以在一起,不然就分开。国际上已经有这样一个趋势,有学者在十个国家的城市调查中发现,生活在婚姻内的人少于生活在婚姻外的人,人们惊呼婚姻不再是人类生活的主流方式,而不结婚开始成为主流。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越来越独立,人们不愿意长期约束在婚姻里面,但是这样的东西并不能支持李银河说的更符合人性,只是说新的事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提出挑战,人类适应新的方式,比如我们现在出现的游牧一族,游牧一族总是在飘流,这些人是不结婚,不买房产,不买车,他们有的是国际驾照,会几个国家的语言,游牧生活可能会成为将来大众追求的生活方式,那个时候婚姻就可能自然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