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大糊涂者的时髦称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0:42

小聪明大糊涂者的时髦称呼

网上流行这样一道题,据说还是某公司的面试题: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据说,回答“赚了2元”的就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他的“理由”是:

最重要的是鸡的本来价格是8元,大家都忽视了这点

所以请看:整个事件有3次交易,我们来看看具体是哪3次?

第一次交易:8元买进,9元卖出,利润1元;
第二次交易:9元卖出,10元买进,利润-1元;
第三次交易:10元买进,11元卖出利润1元;
整个过程:1-1+1=1元

所以分析得知:这个人是个SB,因为后两次交易等于白干了。

测试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为愚蠢,因为自己什么时候追加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SB范围;

结果是:本来可以直接赚3元的,经过他3次交易后利润变成1元了,
所以正确答案是:-2元!

回答-2元者,面试成功!!!

真乱啊!努力了半天才大致猜出来这个自认为别人是SB的家伙究竟是怎么想事儿的。

首先,只有两次交易:

  1. 8元买进,9元卖出
  2. 10元买进,11元卖出

每次都是1元的利润,所以总计收益为2元。

其次,可以用最笨的方法推演一下:

你本来只有8元钱,第一次交易结束之后,你有9元钱;为了完成第二次交易,你借了1元,凑足了10元之后买进,再11元卖出;然后你再还掉1元钱,手中剩下10元钱——比原来多了2元钱。(没有第三次交易,倒是有一次“融资”。)

如果非要套上“经济学角度”(真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这个“经济学”是什么东西),考虑到原本可能的最大化利润(经济学里还真的有个相关概念叫“机会成本”)的话,那么,原本可以直接赚到11-8=3元,最终却只赚到了2元,所以,错过了1元的利润(机会成本?),即,收益为-1元(相对于最大化利润亏了1元)。

这种所谓的题目本质上来看是小聪明者骗自己人的东西。首先,它没有清楚地限定“收益”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它的设计者知道做题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怎样理解“收益”这个概念。最后,它用来证明那些没想到“收益”这个概念之另外一种理解的人是SB。

这就好像一些惊悚小说的作者直到最后一刻才告诉你主角其实是两个人(因为他们是双胞胎)一样没什么才气。第一次这么玩玩倒也罢了,竟然一本正经地用这种小聪明去招聘、面试,实在是以为别人全是SB的SB——这种人有个时髦的称呼:“SB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