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8:56:12

 

 

刘文辉刘文辉,字自乾,法号玉猷。国民党起义将领。曾主政西康省(今四川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十年之久,人称“西南王”。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义,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 另有抗震英雄和硬笔书法家刘文辉及一个反革命刘文辉。  

一、原国家林业部部长的刘文辉

概述

  刘文辉(1894—1976),1895年1月出生于四川大邑一农民之家,是6个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一个。13岁时就谎报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陆军小学,后保送西安陆军中学,继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简介

  1916年,在保定军校第二期读完炮科后,便回四川,投奔刘湘,开始了军人生涯。刘文辉虽是刘湘的堂叔,但年龄却比刘湘小6岁。刘文辉最初投奔刘湘,虽然没有直接在刘湘军中任职,但受到刘湘的推荐和多方面的关照。有刘湘的关照,再加上自己的突出才能,刘文辉在四川军队中一路官运亨通,仅3年时间就从上尉参谋、营长、团长一直升到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成为四川军阀中的主要将领之一。

旅长

  1920年,刘文辉以川军独立旅旅长的身份占领四川东部重镇叙府,从此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此后,刘文辉通过军阀混战,地位进一步上升,1922年升任川军第九师师长,在打败杨森之后,刘文辉取得四川帮办名义,1928年更当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1931年改组后留任。此时刘文辉已拥有7个师,20多个旅、14万军队、81个县的地盘。而此时的刘湘任四川善后督办、21军军长,他们成为四川的主要统治者。此后由于刘文辉不甘于只在四川发展,他跟刘湘商量两人中一人出去打仗,另一个留在四川当后援。但刘湘自己不想出去,也不想让刘文辉出去。另外,刘文辉24军的主要将领都是保定系的,而刘湘是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两人的政治意图不一样,刘湘保守些。他们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刘文辉与蒋介石的矛盾由来已久。而刘湘当时则是支持蒋介石的。等等诸多原因。

争夺

  1931年,刘文辉从英、日等国购进武器和飞机散件,从上海起航经万县港被刘湘扣留。二刘间矛盾于是激化到不可调和。同是大邑刘氏子弟的刘文辉与刘湘开始为了争夺对四川的全面统治,发动四川历史上的最后一场军阀内战,时间是1932年10月到1933年9月。内战的结果,以刘文辉失败退出四川结束。1933年9月刘文辉带着仅存的12个团从成都退到雅安。仍担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兼川康边防总指挥的职务。1935年,国民党计划在西康建省,任命刘文辉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9年,西康省建立,刘文辉就任第一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抗战爆发后,刘湘的川军被蒋介石调出,部队一出川就被拆散调往各战线,刘湘和蒋介石的矛盾就尖锐起来。  1938年,刘湘因病去世于武汉。刘湘去世后,蒋介石派张群继任四川省主席,实际上想控制川康。刘文辉联系原刘湘的下属,还有四川一些实力派人物,共同抵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四川。直到1940年,张群才坐上四川省主席这把交椅。刘文辉为了避免被蒋介石中央政府吞并的命运,大约从1942年开始,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秘密联系。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西康做了10年的国民政府西康省主席之后,在彭县宣布发动起义,公开投奔到中国共产党一方,中共兵不血仞占领西康。  1950年6月,刘文辉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合并。改编后,原第二十四军军长刘元瑄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副军长,原第二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刘元琮担任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师长。刘文辉本人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委任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后又被任命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59年,刘文辉调到北京,任林业部部长;60年代,刘文彩的“地主庄园”扩大宣传,到了北京后,国务院分配住在史家胡同——也就是荣毅仁家现在的那座四合院。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刘文辉的住宅门口突然贴了大字报,上称:“刘文彩的弟弟还住这种房子!”很快引来了红卫兵抄家,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将其转进解放军医院保护起来,1972年,刘文辉不小心摔断了腿,1975年又被发现患了癌症再次住院治疗。  1976年1月初,刚出院的刘文辉得知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后极为伤心,他强忍悲痛,让人用担架抬着他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总理遗体告别;不久,因病情恶化,刘文辉再次住进医院,6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遗著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  刘文辉从军从政一生,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晚年回归平淡,他教导子嗣“搞政治没意思”;在弥留之际,他反复跟家人说:“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重视教育

  1935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 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教育不兴,焉何能把西康“变边地为腹地”?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然而西康人民付出的代价是被预征了未来几十年的税款,在1939年时就把1939年到1997年的近60年税款全部预征了。当然这比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一口气预征到2050年还是稍微厚道了一点。今天的德格县依然偏僻落后——然而,70年前,那里的校舍却也这般的气派,学生们更是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和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物质上的贫瘠可能会使人羸弱,但真正使人丧失自我的却是精神上的颓唐,而教育则是提振士气、昂扬民风的绝好途径。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是刘文辉一以贯之的思想。他的执政理念,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透射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展示了那个时代地方实力派兼容并包、继往开来的特质,是民国发展进程中“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

 
 二、抗震英雄刘文辉

  1984年9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甘肃天水人,空军二级士官,现任空降兵某团机动通信营班长。  他熟练掌握应急车、烽火轻车站、海事卫星等十几种装备的操作技能。在团里组织复杂电磁环境构建与试训中,他较好地摸索出陌生地域、生疏环境中复杂电磁环境构建与试训的方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5月14日12时20分,在没有准确气象资料、地面引导的情况下, 刘文辉等15位空降兵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中,首次成功实施伞降救灾。

 三、硬笔书法家刘文辉

  刘文辉,1976年9月生。现为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毛笔、硬笔书作入选:黑龙江省书法篆刻刻字展;黑龙江省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全国书法教师作品邀请展;中韩书法美术作品交流展金奖;第二届中日硬笔书法精品展;中日书画艺术作品大展;当代硬坛百人邀请展等。曾获第七、八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第二、三、四、五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第六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铜奖。  连续被评为2001、2002、2003年“中国硬坛百杰”称号。书作入编《中国硬笔书法百家》、《当代硬坛知名书家精品集》、《中国硬坛真金--当代实力派硬笔书法家55人精品集》等书中。被《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书法报》、《钢笔书法报》、《绿天硬笔书艺》等专业刊介绍。被评为“21世纪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优秀人才”;“全国书画教学名师”(青少年书法报等单位)。

 三、自由撰稿人刘文辉

  刘文辉(1937年11月16日-1967年3月23日)化名敬文等,工人、自由撰稿人,因散发反对文化大革命的文章

被监禁近4月后,1967年以反革命罪被处决。  刘文辉1937年11月16日出生于上海,在兄弟姐妹九人中排行第五。父亲刘宗汉为银行职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科长、专员,1954年从船舶工业局退休,1956年在肃反运动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1958年由法院正式判决定罪,并处以“就地监督劳动,管制改造”。1952年,刘文辉读初二时因家境困难主动缀学,进入沪东造船厂船体车间当学徒工,不到三年满师后任放样技工;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当选车间团支部书记,又担任工长,考入上海市总工会办的中专夜校进修。  1957年,中共中央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刘文辉响应号召,写了一些揭露该厂领导官僚作风和生活腐败的大字报,结果被厂方打成“右派分子”,撤去工长和团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团籍;反右运动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工人不宜戴右派帽子,厂方才按政策为刘文辉平反、恢复团籍。此后,刘文辉考上大学夜校,并开始大量阅读政治和文史书刊。1961年12月,刘文辉被调到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嵊泗机械厂当辅助工。  1966年2月15日,嵊泗县人民法院以刘文辉于1964年组织偷渡出国未遂,判处反革命罪管制三年,押回上海家中,交当地群众监督改造。同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以“十六条”著称);9月28日,刘文辉写成《驳文化大革命十六条》万言书。他与弟弟刘文忠把文章复写了十四份,由刘文忠在当年国庆节休假期间去杭州,匿名邮寄到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14所著名学校。1966年11月26日,刘文辉和刘文忠一起在家中被捕。1967年3月9日,刘文辉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反革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3月10日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3月23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后执行枪决,年仅30岁。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上列出的刘文辉“罪行”有: “疯狂地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大肆污蔑我历次政治运动和各项方针政策”; “为首组织反革命集团,阴谋劫船投敌,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后,竟针对我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编写了反革命的‘十六条’,分别散发到全国八大城市十四所大中院校,用极其恶毒的语言咒骂我伟大领袖;疯狂攻击我社会主义革命新阶段是‘穷兵黩武主义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是‘战争的策源地’,诬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是‘全民大迫害’。同时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和平、民主、平等、博爱’,竭力吹捧苏修、美帝……”。  1982年1月6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针对刘文辉家属的多次申诉作出判决,平反纠正,“宣告刘文辉无罪”。在此前,刘文辉父亲刘宗汉和弟弟刘文忠的“反革命”罪判刑也被彻底平反。  刘文辉是因反对文革而被处死的第一人,文革初期还写了二本小册子《冒牌的阶级斗 争与实践破产论》和《通观五七年来的各项运动》,但是在红卫兵抄家时连同他的书籍与文字札记一起被抄走,下落不明。1967年3月20日,刘文辉在被处死前三天写下一份遗书,藏在被子中被监狱还给家属后得以传世,他的遗书上说:“我相信死后我国的民主主义者、共产党中的现实主义者朝着世界潮流行驶,中国是会有希望的,那就是民主、自由、平等。……毛作为个历史人物对中国人民是有功绩的,但自55年后就转化到反动方面去了。整个世界在变化,但他竟这样昏聩、刚愎自用、居功自傲,自诩为救世主,以至内政、外交竟是乱弱难定,估计越来越冒险,将成为我国家的灾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是强制人民服从己意,清除异己,其方式退居幕后,暗施毒箭,指使亲、宠、奸,把天下搞得昏天暗地,愚弄群众,混淆是非,独夫欲名,玩亿万性命,冒天下之大不讳,孤注一掷,拼其伟大理想之实现。我坚决反对锁国排他主义、军国主义、反民主自由,反经济实业、焚书坑儒主义、阶级斗争恶性报复为奴役人民的手段,反对所谓解放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之谬论。所以作为匹夫有责,我就愿意敢与毛斗争。这才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等毛政权倒台后,作为烈士的我必能恢复光荣,洗涤家庭所蒙受的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