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世界级潜质的歌手所面临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8:52
  1、索朗旺姆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这种说法也不全面。当发现了一位具有世界级实力的歌手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既有千里马,又早已经是脱之欲出的有口皆碑,可是发现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歌手现在急需的是世界级隽永优美的作曲和作词。这位歌手的实力不应局限于西藏和藏文,也不不应局限于中国和中文。我觉得现在发现的西藏的歌曲和中文的歌曲已经难以匹配她的嗓音和台风。她名叫索朗旺姆,这么多年,我竟然没有注意到她。似乎是藏族歌手的嘹亮风格比较接近,也不只是藏族才能够唱出来这样的歌曲。另外,一些汉藏的开拓者已经做出了开路先锋的角色,这就是青藏高原,天路这样的歌曲的歌手们。  中国把她和才让卓玛想提并论,但是她具有比才让卓玛更为大气的潜能和气质,也有比才旦卓玛更为广阔的前景。才旦卓玛在那个时代,已经对于那个时代的需求做到了极致。然而也就是这种极致,却有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而现在,索朗旺姆需要展现人性内在的根本需求。但是这种前景需要众多的人们,作曲家,作词家,翻译家,艺术家,旅行家,等努力去变成现实。那些有抱负的作曲家作词家们应该有紧迫感,留下传世的作品。  世界有很多的民族,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有众多的歌曲。当然,她的基础是西藏的风格。也应该稳健的去尝试各种风格的作品,不然的话,盲目的试唱高难度的曲目可能会伤及她的罕见的嗓音。她不应该追求昙花一现的演唱生涯,她的演唱生涯应该如同帕瓦罗蒂一般的持久。应该有那种书法气功大师那样越老功力越深的准备,虽然女歌唱家长青比男歌唱家要难,因为很多男子通常还看相貌年轻。不过对于纯艺术来说,相貌不应局限于通常标准。只是45公斤的体重如果是真的,对于一个实力级的人来说,就偏轻了。   更好的做法是量身打造或者发现同样是可以跨越时代的歌曲产生。不过往往跨时代的歌曲的产生并不一定是量身打造,有时候是无意为之而浑然天成。还有那个时代。时代造英雄。歌曲的创新时代不能不让人回想起十九世纪的欧洲作曲家的传世作品。那种高度让后人不得不叹服。但是现在也有现在的好处。对于她应该提高录音,音响和摄影设备的档次,以相当的级别去保存她的歌曲,可能也做得不错。  她可以选择在西藏在中国在世界上长期不断地交流,获得升华的机会。我觉得南美印第安音乐有些和藏族音乐有相似的地方,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不知是否可以嫁接。并且西藏歌曲多为朗健风格的歌乐,而南美印地安音乐是相似风格的器乐,如果嫁接,当颇有希望。应多和西方进行合作,西方对待艺术也相当的认真严谨,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养在花盆中长不成大树,不在高原长不出雪莲。  看她的歌曲就会发现,她没有合唱,没有伴唱,只有她一个人站在那里,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因为她还没有找到有人能够和她合作。特别是她内在的性格和气质。也未必需要非找一个人和她合作,人和器乐的合作有相当的空间和和谐度,但也不失一种可能。  选择一首歌曲,对她来说,要从根本上考虑,为什么要唱歌。并不是一种技巧的展示,而是真挚感情的抒发,从歌曲的词,曲,技巧高度的融合,浑然天成,从社会和人类中来,到社会中去,作用于社会和人类。形成鬼斧神工,神来之笔的不止一个时代的作品,需要人们有意无意中,辛勤的跋涉和大胆的探索。 2、军旅歌曲  索朗旺姆现在在总政,好处是有个地方,而且显然和她的成功有关联性,但是如果仅仅是形成彭丽媛、韩红特别是才旦卓玛第二的道路的话,那么对这位有世界级潜质的歌手从艺术角度上讲可能就有些太可惜而且重复了。军队艺术和人类艺术并不矛盾。但是她的将来怎样发展,需要更多人包括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邃的思考。  私下里觉得军旅应该主要是准备打仗的地方,和平时期军旅过度重视艺术对于军旅本身和艺术世界来说不见得是合适的,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我曾经和一个转业军人一起住过,他喜欢听的一首军旅歌曲很凄婉离别的《相逢是一首歌》。从非军人的我来看,歌曲并不是特别“艺术”,但是对于有军旅生涯的人来说,却勾起了深沉的过去,却是他最喜欢听的歌曲。军旅歌曲多是浑雄嘹亮,以男性歌手为多才合适,这样男子居多的军队才爱传唱。而且多以合唱表现出强大的气势。流传至今的军旅歌曲反映了那个战争的时代。抗日战争,全民皆兵,所以军旅歌曲是整个将可能被奴役民族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应运而生,生命力经久不衰。《长征组歌》创作的也比较好。朝鲜战争中,作为至少展现一个民族坚强的(不管战争本身怎样)创作了《一条大河》,这虽然是女性歌手,但是阴阳兼具,不可多得。对越战争,则有《十五的月亮》落脚点是军嫂和反映出的爱情。歌曲不一定非要分出一个军旅歌曲和非军旅歌曲来。和平时期《一二三四象首歌》这样的军旅歌曲虽然也不错,但并不是往艺术角度发展的。毛泽东时期虽然革命成功,但是全国人民从穿着到思想和军人差不多,全民皆兵,所以那个红色年代就有红色歌曲,这些红色歌曲和军旅革命息息相关,所以得到了众人的传唱。但是毕竟过于独特,还是属于一种怀旧心理,在整个世界音乐史的生命力也很难说。而把好的歌手都收敛到军队的做法也有些过分之嫌。   现在中国军人对军旅歌曲爱听吗?我觉得对凝聚军队的士气有一定的作用。不过和骨子里都是革命的毛泽东时代的军旅歌曲有很大差别。一些军网上感觉黄色网站唾手可得,然后是通俗歌曲,最后是量身定做的军旅歌曲,非军人对军旅歌曲的点击率就更少一些。如果只是靠军旅歌曲把人从那些唾手可得的网站中拉出来还是有些太牵强了。军旅女歌手的歌曲虽然凝聚了军人的士气,但是各种传闻即便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影响却一直是真实存在的.军队和歌曲的辩证关系有很多的思考空间,但是就索朗旺姆来说,更重要的是创造真正的音乐影响不止一个时期的人们。  至少如果索朗旺姆2010年元旦晚会上黑黄的长袍极符合她的气质。军服可以穿,可以尝试或者相当的应用,但是如果总是身穿军服演唱就难以和她和谐的搭配了,那就很委屈了。一个世界级的歌手和歌曲,不一定非要下到基层,为大众演唱才行。现在网络发达,与其服务于部分,不如服务于整个世界。当然,成功自然有成功的道理,不能人云亦云,今天改这种风格,明天改那种风格,实际上索朗旺姆已经有自己的风格,我只是说如果她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新的领域开拓的话,可以参考。3、中国歌曲界应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近几年来电影电视也有大片,更有北京奥运会,世界博览会这样的大型的世界级的活动,中国的音乐却鲜有能够有和这些世界级活动匹配的杠鼎之作。北京奥运会歌曲和世界博览会歌曲我都没有印象。世界博览会歌曲还出现了另外的是非,可见作曲家的尴尬境地。当然世界大型活动的歌曲不一定非要是所谓的世界级歌曲。2010年世界杯歌曲,是世界大型活动歌曲,曲调简单,歌手也不是世界级歌手,还被中国有的人评为三流。但是不入流的平民歌手,演唱的大众歌曲,却雅俗共赏,非常和谐的配合了世界杯,至今旋律记忆犹新。因为这个活动不是音乐活动,而是体育活动,不能喧宾夺主。当然也有为某项专门大型活动谱写歌曲形成了世界级影响的。中国请了一些大腕,但是也无法掩饰音乐本身的苍白和单薄,这也是中国举办这些大型赛事中除了大腕加张艺谋的电影背景艺术发挥极致,展现煌煌和奢华以外,艺术本身的魅力却不是总能够完美展现的。  中国没有世界级的知名电影奖项,也有很多好的电影电视歌曲,但是和奥斯卡奖等著名电影歌曲相比还是在流传的广度和影响上不够。电影也是一种重要的发挥音乐魅力的方式。一个故事和文学(有的是诺贝尔奖的故事),出现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孕育高雅艺术的机制和土壤。西藏有哲理的诗篇,有圣洁的东西需要歌曲展现他们的奇伟和瑰丽。而中国的歌曲也要注意介绍到世界。翻译也要更准确些。《天路》的翻译A road to heaven 的翻译就可能有些问题。天路本身就是通天之路的意思,并不是通向天堂之路。虽然译者希望展现一种宗教的积淀,但是容易产生歧义,通过翻译,西方人可能不会想到歌曲的本意是什么,还不如直译THE SKY ROAD。可见这些歌曲介绍到世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带有藏味的歌曲中,实际上李娜的《青藏高原》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功成名退,出家为妮,除了在《青藏高原》的歌词中体现出来的歌手的心理指向之外,社会的一些尘世间的东西也是李娜选择五台而不是舞台的重要原因。不过佛家可以练武,为什么不能练唱呢?希望李娜等佛家子弟能够念佛度人双修,不要放弃高雅艺术的追求和贡献。她的《南无阿弥陀佛》虽然有了禅境,无中有有,但是歌曲就是歌曲,即便是佛教歌曲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历史流传下来的歌曲。而且即便是佛也有禅宗一支,不在皈依佛门的形式,讲求顿悟的效果。即便不是禅宗也未必不能以人们可以共鸣的歌声渡天下百姓。武则天问一法师可有欲否?法师言道:“生则有欲,死则无欲。”由是可知矣。  歌曲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家一样,搞艺术本来是很养人的一项活动。但是也有的艺术家例如梵高,莫扎特等等撒手人寰,令人唏嘘不已。现在的藏族歌曲似乎有一种过分追求高难度动作的感觉。歌曲在于感人肺腑的荡气回肠,而不是惊险绝伦的杂技表演。在于感人而不是惊人,在与美而不在于奇。但愿艺术家们有艺术的人生才能够有一个美好的艺术化的人生,并让人感到人生的艺术和美好。不管怎么说,现代的歌曲有点往经典艺术审美上回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