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与钓鱼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2:29
摘编一些马英九与钓鱼岛的新闻和图片
没有目的

马英九愿为钓鱼岛主权上法庭辩论
(2002年09月30日)
大洋网讯 台北消息:李登辉指钓鱼岛为日本领土,博士论文研究钓鱼岛的台北“市长”马英九27日表示,钓鱼岛与台湾是一体的,若有朝一日将此案送上“国际法庭”,他将自动请缨上阵辩论,虽然他不太了解李登辉为何说钓鱼岛属于日本,但他认为,李登辉已经不在位了,说话不会有太大影响。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马英九研究钓鱼岛问题已经超过30年,可以说保钓运动对他的一生有很大影响,如果有一天钓鱼岛主权问题能送进“国际法庭”诉讼,他将“第一个请缨”上阵辩论。
马英九说,从地质上看,钓鱼岛是台湾大屯山的延伸;从历史上看,明清两朝都将钓鱼岛纳入海防范围;从“国家”观点来看,钓鱼岛属于“中华民国”。
马英九强调,日本不可能永远占有钓鱼岛,也希望年轻一代能把对钓鱼岛的关心传承下去。
马英九:钓鱼岛主权在中国 历史史迹斑斑可考
(2003年09月28日)
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台北市长马英九27日在一场“钓鱼台(岛,下同)列屿问题学术研讨会”的演讲中强调,钓鱼台列屿并非如日本所称的“无主之地”,从历史史迹上来看,中国不仅经常使用而且也将之纳入海防,有许多“斑斑可考”的证据,至于争取钓鱼台列屿主权,则还有待历史条件成熟。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市长马英九昨天参加由东吴大学、“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华比较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钓鱼台列屿问题学术研讨会—历史发展与法律地位”中,以“钓鱼台列屿争议的回顾与前瞻”为题发表演说。
马英九指出,不论从历史、地理、使用及法律的角度检讨,钓鱼台列屿都是台湾固有领土,日本虽趁1895年甲午战争割台、清廷无力因应之时,一举窃占,但战后日本与中国订定中日和约,钓鱼台自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且依据明代奉使日本郑舜功所蓍的《日本一鉴》,钓鱼台自明代即被视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有极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钓鱼台列屿并非如日本所称为“无主之地”,日本虽主张“先占”之说,但从历史史迹上来看,中国不仅经常使用而且也将之纳入海防,有许多“斑斑可考”的证据。
他表示,钓鱼台列屿主权归属争端的解决之道,应以“谈判交涉”为长期、且较可行的方法,但谈判不能只限于渔权,也应谈及主权;同时,争取钓鱼台列屿主权也有待历史条件成熟。他并认为,应该设法让此一问题继续维持在争议状态,以利未来时机成熟时解决,而且无论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与意识型态如何,都应该对钓鱼台的主权、渔权、矿权力争到底。(晨风)
台北各界纪念台湾光复 马英九率众水祭钓鱼岛
(2005-10-26)

马英九冒雨参加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系列之一的“水祭钓鱼台”活动。(中新社)
中国台湾网10月26日消息 霏霏细雨中,暌违已久的《台湾光复歌》再次响起。在台北市长马英九的带领下,台北各界昨日于中山堂广场光复纪念碑前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据台媒报道,这一活动由台北市文化局与文献会主办,并特意举行“水祭钓鱼台(即钓鱼岛)”仪式,凸显台湾光复一甲子。来自宜兰南方澳的鱼权协会代表,一早就出港前往钓鱼岛水域,掬起太平洋海水带至活动现场。
马英九在致词中回顾了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割让台湾以及钓鱼岛的历史。他指出,历史证明,钓鱼岛历来属于中国领土,当年钓鱼岛与台湾一起被日本占据。台湾光复,钓鱼岛自然应该回归中国,绝不能对日本退让。
马英九表示,台北六年多来持续关心慰安妇、台籍日兵、七七事变、台湾义勇队以及非武装抗日运动等议题,目的一方面要重新肯定李友邦、蒋渭水等抗日先贤的伟大情操,一方面也在提醒民众莫忘台湾人被殖民的苦难岁月。
台北市文化局长廖咸浩也表示,只谈终战而不提台湾光复的颠倒价值观,对不起当年死于日本统治的65万台湾先民与抗日志士,今年特别要深刻省思“殖民现代性”神话,认清日本人现代化背后剥削、歧视台湾人的殖民本质。
渔民们则为马英九献上有破洞的渔网,希望各界正视钓鱼岛主权,以补破网毅力保卫领土。随后,在农运诗人詹澈朗诵《岛殇》声中,台北市长马英九与当年保钓人士一道,舀起一瓢瓢钓鱼岛海域的太平洋海水倾入光复纪念碑前的水池。(言恒)
马英九称钓鱼岛最好交国际法庭仲裁
(2006-7-8 )
【大公网讯】中国国民党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将于10日赴日本访问。他今天表示,日人对他有「反日」印象,主要是他对钓鱼台(钓鱼岛)有「研究」。马英九认为,台日双方应透过和平理性方式解决问题,最好送国际法庭仲裁。
据中央社台北7日电,马英九10日起到15日将马不停蹄访问东京、横滨、京都及大阪等城市,但行前仍不改对钓鱼台列屿的主张。他说,此行主要是市政行程,党务行程很少,至于日本人对他有「反日」印象,因为他对钓鱼台的问题有「研究」。
他说,日本与邻国都有主权争议,包括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韩国「竹岛(韩方称独岛)」,及「钓鱼台(日方称尖阁诸岛)群岛」,其它两地因在俄、韩手上,所以日本主张送国际法庭仲裁,但钓鱼台在日本手上,日本就反对送国际仲裁,这是不同标准。
马英九表示,他对日本的历史态度是「犯错误是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朝鲜试射飞弹凸显对马海峡及台湾海峡两个可能引爆的冲突点,就在北边开始「冒烟」时,若南边也有问题,美日将应接不暇。
他强调,台湾是和平的缔造者,不是麻烦的制造者,台日双方应透过理性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台的问题,最好是能在国际法庭打官司。
马英九舌战日本议员 谈到钓鱼岛、靖国神社问题
(2006-7-14 )
中评社香港7月13日电/中国国民党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昨天在东京与日本议员们会谈,面对七、八十名日本议员“质询”的阵势,马英九坚守立场,日本议员不断关切两岸关系、钓鱼岛、靖国神社参拜、军购等问题,还提问说“很担心台湾是否会从亲日变成反日、抗日。”
中国时报报道,马英九昨天在日本众院第一议员会馆,与日本国会超党派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日华恳)”的议员们会谈,会长平沼赳夫表示,“日华恳”将于十月组团参加台湾高铁的开幕典礼,并努力促成台湾实现以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让日本政府早日承认台湾国际驾照等案。
现场的日本议员们纷纷举手发问,西村真悟众议员以强硬的语气宣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马主席的主张是错的”,大江康弘参议员则提问指出,“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对中政策主张差异太大,使日本方面不知该如何跟台湾打交道,而且从马主席以往对靖国神社和钓鱼岛的种种发言看来,日本很担心台湾会从亲日的‘国家’变成反日、抗日的‘国家’”。
对此,马英九回答,“很抱歉,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是所有政策中差异最多的,要两党统一对大陆政策,真的非常困难,两岸之间不能只是对抗也要有谈判,目前台湾大多数人是赞成与中国大陆扩大交往的”。
“有关钓鱼岛、靖国神社问题,我们确实有些看法,但是我不认为这些不同的看法会影响到台湾与日本的交往,因为台日之间不可能在所有立场上看法都是一致,应该透过接触、协商扩大看法相同的部分,缩小看法不同的部分才是最有效增进友谊的办法”。
报道说,日本前防卫厅长官,石破茂众议员则关心国民党为何反对军购案,马英九回答说,“国民党的政策是支持合理的采购,反对不符合‘国防’需求的军购,台湾不宜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但是需具备有效的吓阻力量”。
马英九于昨天下午到横滨市政府拜会横滨市长中田宏之后,前往横滨市立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颁赠,并以“日台关系-和平与繁荣的伙伴”为题进行约三十分钟的英语演讲。
他还提及,横滨市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大都市,也有很多值得台北学习借镜的地方,未来将努力促成开辟羽田与松山机场的直飞航线,促进两市的校与校交换留学等交流,相信两市和台日之间的人员、经贸交流会愈来愈密切。
共同通信社于晚间报导指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访日期间内,已见过日本下届首相候选人的安倍晋三官房长官和麻生太郎外相,至于会谈的日期与场所则未获知。
共同社指出,此消息是由马英九同行的消息人士透露的,由于安倍和麻生目前居日本政府要职,台日双方为顾虑中国大陆的反弹,特意不对外公开他们两人与台湾下届‘总统’呼声最高的马英九会面的消息。
马英九与保卫钓鱼岛
从事青年工作出身的蒋经国,对于学生领袖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他亲自建立了一种体制,从年轻大学生中选择一批骨干,作为未来学生领袖的预备人选。这批学生骨干,均由一笔专项资金资助他们前往美国等地学习考察。这个活动,被称为“亚太地区学生领袖访美活动”,为期两个月。
马英九作为台大学生党部推荐的第一人,加入了这个访美团。1971年1月,为期70天的访美活动开始了,访美团走遍了美国20多个州,接触到了美国各阶层人士尤其是在美华侨组织。这次访美,对于马英九的世界观形成,可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时美国华侨发起的“保钓运动”,对马英九影响巨大,并且直接影响了他日后的政坛生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保钓运动”的兴起,源于1970年8月12日美国驻日本使馆的一个声明。这个声明称,美国正考虑将琉球群岛(现日本冲绳县)交还日本,同时,他们还声称,“钓鱼列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准备在一年之后将其与琉球一并交还日本。在此之前,日本国内就不断有人制造舆论,称钓鱼列岛是日本领土,在美国政府表态后,9月10日,日本外相爱知揆一公开声称:“尖阁群岛(日本称钓鱼列岛为尖阁群岛)属于日本,日本政府不准备同任何政府讨论其领有权问题”。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它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国和琉球群岛之间的天然分界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
别小看这6.344平方公里的小岛,按照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关于“主权国家以200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钓鱼岛的实际价值是以此岛屿为依托,半径为200海里的庞大海域以及此海域内包括海底石油、矿产、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以及未来潜在的资源等等。如果日本侵占钓鱼岛的阴谋得逞,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丢失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个数字几乎是中国与南沙群岛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执面积的总和,比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山西六个省的总面积还要大,是台湾省面积的20倍。因此,丢失钓鱼岛对中国来说将是难以洗刷的耻辱和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日本的眼光紧盯著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著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
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这种诱人的憧憬,足以令人为之冒险。
促使日本侵占钓鱼岛还有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从军事上看,钓鱼列岛有著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该列岛可以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日本军队可以在岛上设立其海空监控侦察设备以及岸基反舰及对空导弹,很容易可将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加以封锁。如果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到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其范围可达到台湾北部、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我军事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对方及时掌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日本占领钓鱼岛可以使其势力范围向西南方延伸,并可对台湾海峡附近海域的主要航道实行军事监控。这样,钓鱼岛海域就成了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必经的战略之路,也是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端的一点。如果日本在此建立军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则无异于在中国的家门口设下了定时炸弹。
自古以来钓鱼岛海域即为中国渔民的主要渔场和避风港。每年渔季,由中国台湾省的基隆、宜兰等地和福建省前往作业的渔船有三千多艘。渔民在赤尾屿上还建有土寮。一些渔民一年有两三个月在岛上居住。在历史上,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到了14世纪,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
1372年,中国人杨载首先驻足钓鱼岛。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对钓鱼岛有详细记载。其间明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断过,这些在明嘉庆11年陈侃所著的《使琉球录》中也有清楚记载。明朝中叶,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1654年,清康熙帝册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两年进贡一次,称中国为父国,用大清年号。明清期间的多幅疆海图都清楚标明钓鱼岛为中国的一部分。
1873年日本出兵侵占我属国琉球,并入日本改为“冲绳县”。由于此时清王朝腐败无能,面对琉球王派到京城哭诉求援的使臣,只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后就不了了之,琉球从此被日本掠夺。但其间钓鱼岛始终归大清国的台湾管辖。光绪19年(1893)10月,慈禧太后还把钓鱼岛列屿赏赐给清廷内务官盛宣怀,供其采药之用。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凭《马关条约》割去台湾和澎湖列岛。1945年日本向中、美、英、法等盟国投降,声明无条件地废除两国之间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随即废除。按照此约,台湾和它所属各个群岛包括钓鱼岛,全部回归中国。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把像满洲、台湾及澎湖列岛那样的日本国从清国人手中盗取的所有地域返还给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8月8日苏联参加)。其中第八条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的主权必将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等所决定之诸小岛之内。”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战后美国为实现其遏制战略,将钓鱼岛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1971年6月,美国又将钓鱼岛随同冲绳一起“归还”给日本。这一无视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全球华人的极大愤慨,从1971年元月起,首先是美国华人留学生集合2500多人,在联合国总部前举行保钓示威,迅速波及全球各地华人和台湾、香港、大陆,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华人“保钓运动”。这迫使美国不敢承认钓鱼岛主权归属日本,而只是说交给日本“管辖权”。
美国把钓鱼岛作为日本领土交给日本这件事,引起了美国华侨以及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极大愤慨,第一次“保钓运动”,便由在美华人以及留学生发起了。当时中国大陆并没有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没有留美学生,加上大陆又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外完全封闭的中国大陆青年学生根本不知道有“保钓运动”这样一回事。
马英九他们到达美国时,正是美国的保钓运动兴起之时,各地留学生积极参与这次运动,并且希望将这一运动扩大到全球华人之中。台湾来的这批年轻大学生,自然成了他们争取的对象,马英九也因此得知钓鱼岛主权有可能被日本占有这件事。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参与并且了解美国这场运动的情况,然后将这场运动带回了台湾。
马英九回到台湾时,得知台湾的高校,也正兴起保钓运动,台湾高校以台大为主力,正在筹备组织“6.17保钓大游行”。刚刚回到台湾的“亚太地区学生领袖访美团”成员,几乎全部参加了这次活动。马英九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参与了部分的组织工作,也因此脱颖而出,为他后来迅速成为台大学生代联会秘书长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台湾正实施戒严,严酷的“戒严法”对于任何游行集会都是禁绝的,在这种大背景下组织的“6.17大游行”,显然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这股政治势力的总后台,便是蒋介石父子。
1971年,正是美中关系松动,日本和中国建交的前夕,为了达成这一大目标,中国政府不可能就某个历史遗留问题而影响到建交大业,所以,在建交谈判中,将钓鱼岛问题保留下来,而在国际范围内保钓运动兴起时,也不曾将这一消息在国内透露。蒋介石则不同,一旦美中日中建交,世界上将会有一大批西方国家会随着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改变而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和台湾断交,使得蒋介石集团的外交空间受到巨大打击。对此,蒋介石是极其不满的,所以,便借助保钓运动,将这种不满发泄出来。
蒋经国利用台湾学生发起保钓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当时的一本学术性杂志《大学》。《大学》创刊于1968年1月,总编辑是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杨国枢。杂志创刊之初,主要刊发一些学术类稿件,由于主办者和撰稿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在各大学教职人员以及学生之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蒋经国决定发起民间保钓运动的时候,自然看中了这本杂志,便在暗中指使他所掌握的那些骨干,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与保钓有关的政论性文章,从而彻底改变了这本杂志的办刊宗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英九不但是“保钓”的行动派,而且更是“保钓”的理论研究者。实际上,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博士学位时的博士论文《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就是台湾地区首部研究钓鱼台问题的学朮论着。马英九返台并在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教书时,又在这篇英文论文的基础上,再对钓鱼台问题深入研究,于一九八六年一月以中文写成《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一书,由正中书局出版发行。一九九六年十月间,海峡两岸四地的中国人再次掀起“保卫钓鱼台”高潮,正中书局趁热再版了马英九的这本力著。
马英九的这本力著,共分“钓鱼台列屿的自然环境与石油蕴藏”、“钓鱼台列屿在中国东海划界主张中的地位”、“就国际法〔新海洋法〕泛论岛屿在海床划界中的效力”、“从国际法〔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在东海海床划界中的地位”等四章,并附有一篇题为“一九八五年利〔比亚〕马〔尔他〕大陆礁层案对钓鱼台列屿划界效力的意义”的“补述”。
这本书引述了大量的国际司法判例及国际条约,指证了钓鱼台是中国领土的法理依据。著名国际法学专家丘宏达在为该书作序时指出,近十年来,国际法在国家海域主张及其划界问题方面,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许\多国家签订了不少双边海域划界条约,各国学者论着也纷纷出版。在我国〔按:指台湾地区〕学界,对国际法在这方面的快速发展,还没有详尽与有系统的研究著作出版,马英九这本书是第一本这样的著作。本书针对国际法上海域划界的理论与实践及如何适用到钓鱼台列屿上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如果你是保卫钓鱼岛的勇士,请留下你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