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渴求的精神山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53:23
- 上善若水萧秋水 - 畅享博客
这是一个日本企业家的成长史。他所经历的磨难,要比华为的张锐大1000倍。但是他没有被“灾难心相”所捕获。他成长为世界商业史上的一个巨人。中国如果要强大,就需要这样的强者质素。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中国企业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王育琨/文
历史性的机遇垂青第一代中国企业家,他们驾驭情势,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 缔造了传世的品牌。品牌就是利益。在利益的天平上,他们却跌跌撞撞,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保全的平衡点。看着宗庆后与达能为着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起码的社会 公德,不由得让人着急。企业家怎么就跳不出自私自利的樊笼!
宗庆后与达能的混战让我想起了“利他”经营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1959年创立京瓷公 司,1984年创立第二电信电话KDDI公司。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缔造两家全球500强企业,被誉为“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他一 直坚持的利他哲学:“敬天爱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 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自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这位商界中的哲学家现在的希望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京瓷哲学,将 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稻盛和夫知道自己是个少数派。他说,“即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经营哲学,认为它不合时宜。但在我一 生中,运用自己的哲学所做的事业从没有受到太大阻碍,很多麻烦恰恰是在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中得以解决的。”
在拜金主义肆虐的今天,到处充斥着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人们对正义传统的蜕化无动于衷,对良知和灵魂的沦丧日趋麻木。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一路挫折锤炼着一棵不朽的灵魂
有多少挫折,就有多少升华。尤其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多一点挫折,多一点摔跤,是一颗上升的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一个贫穷而又虔诚的信佛家庭。父亲是个印刷工人, 一天一块钱不够养家,不得不做些副业,每天都忙到深夜12点。稻盛出生都忙得没空去报户口,一直把稻盛的生日退后了10天。因父母都忙于生计,儿时的稻盛 时常无人照料,一次“3个小时啼哭”成了他小时候的一道风景。小时候稻盛胆小,不敢一个人外出,总是跟在哥哥利则的后面去捉些鱼虾填补家用。以致上了小学 还是哥哥的跟屁虫。后来稻盛有了几年天真烂漫的生活,还当起了孩子头。可是,厄运很快光顾了他。
在死亡的威胁和恐惧里颤抖。
祸不单行。1945年报考鹿儿岛一中失败,他又感染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还无药可治,死 亡率很高,稻盛的叔叔和婶婶就是得肺结核去世的,他的小叔叔也正在受着肺结核的煎熬。稻盛在发热中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才13岁,他就开始在死亡的威胁和恐 惧里颤抖。邻居大婶为激励他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一本书《生命的真谛》。因为家里穷,稻盛一直没有看过课外书,这是第一本他看到的课外书。
稻盛抓住了一根稻草,如饥似渴,贪婪地阅读着。从这本书中,他看到了“灾难心相”这个后 来将影响他一生的词汇(以至于在后来的自传《活法》中,“心相”成了主题词)。《真谛》对“灾难心相”的解释可谓是拨云见日:“灾难是自己招来的,因为自 己的心底有块吸引灾难的磁石。要避免灾难就要先除去这块磁石,而不是对别人说抱怨的话。”“把痛苦说成不幸是错误的,人们应该知道对于灵魂的成长来说,痛 苦有多么重要”。对于正开始思索人生的稻盛,这些话犹如甘露之于久旱的秧苗。
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染,稻盛生怕被感染,总是捏紧鼻子跑过小叔的房门口。肺结核通过空气传 染,稻盛生怕被感染,总是捏紧鼻子跑过小叔的房门口。因为还是小孩,憋不住气,所以先后都要深呼吸。他的哥哥则利却不以为然。父亲对病重的小叔更是悉心护 理, 但是他的大爱阻挡了病魔的侵入。结果父亲、哥哥安然无恙。反而对结核怀着深深的恐惧、时时刻意躲避的稻盛,只考虑自己个人安危的脆弱的心,吸引了病菌。这 段对生死刻骨铭心的体验,给了稻盛前所未有的冲击,让还他有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深入灵魂的自我反省,让他开始理解人生最重要的真理。
看开了这一层,对稻盛心理产生异样的作用。一种超然的精神开始萌芽。贫困的生活,加上1945年每天要颠簸流离躲避美机轰砸,他的结核病被淡化了,而且奇迹般的好了。稻盛后来回忆说:“患上结核,这是上苍给予我的一次珍贵的体验。”
继续在命运的风箱里翻跟头。
病情影响了稻盛的学习。第二年报考一中又失败了。这对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次沉重打击。最后侥幸读了私立鹿儿岛中学。高三发生的两件事,又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件是中学建新校舍要大家都参加义务劳动。因离高考不到一年,学习很紧张,稻盛尽管不情 愿,还是勉强去了工地。但到那里一看,发现高三学生总共只有3、4个人。之后三天,稻盛也就没去。第三天老师突然点名。别的同学事先听到风声,赶在点名之 前到达现场。稻盛被蒙在鼓里,点名时缺席。老师很严厉的训斥:“心里只想自己高考,连义务劳动都不参加,没有一点奉献精神,真自私。” 稻盛羞红了脸。
另一件是棒球对抗赛。同学们都要去为本校球队呐喊助威。球场离学校很远,要乘电车去,但 稻盛没钱买车票,决定徒步往返。但同学说只要拿自己的月票混进站台就一定能顺利到达,于是稻盛跟着大家一起混了进去。去时侥幸混蒙过关,回来时稻盛下车时 心里紧张,被检票员一眼看破。虽说是初犯,但检票员却不管,只当惯犯处理,没收月票之外,还罚了他几倍的钱。第二天学校告示板上又将此事点名批评。稻盛羞 愧难当,懊悔不及。从此放弃月票,每天徒步上学。
这两件事对稻盛的影响深远。他清楚这是自己心思不正、行为不当,才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被人蔑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结局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稻盛日后建立起“作为人,该如何做?”的判断事物基准,并以此严格律己,与学生时代这些挫折有很大关系。
艰难的“火车便当大学”与黑社会的诱惑。
稻盛的磨难才刚刚开始。无固定职业的父亲,无力养育七兄妹,不让稻盛升高中了。稻盛却拼 命抗争,终算在母亲的帮助下升了高中。一边读书,一边干活,熬到临近毕业,大学门几乎对他关闭了。因为成绩优异的长子利则,没能上大学,而是回家干活挣 钱。父亲说什么也不允许排行老二的稻盛上大学。最后,稻盛搬来数学老师,几经磨难,总算获得父亲的允许。条件是必须自己勤工俭学解决一切费用。
稻盛很自信地报考大阪大学医学部,可是却落榜了。知道父亲不可能再给一年的复习温课时 间,他只好选择了“火车便当大学”——鹿儿岛大学工学部,专攻应用化学,立志要开发救治疑难病患的新药。临近毕业,找工作又成为一个难题。许多公司对这个 “火车便当大学”的毕业生关上了大门。好容易报考了帝国石油等几家公司,一概没中。同去竞争的学生很多,录取的人数又少,总是有人走门路,优先录用关系户 和熟人的子女。像稻盛这样出身农村,亲戚当中也没有什么权势人物,就算去考了也会被那些走门路的人挤掉。出于义愤,稻盛和夫几次徘徊在一个黑社会武馆门 口,险些加入黑社会。
每个人都在边缘上行走。当时稻盛想,反正就是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加入黑社会又有何 妨?如果穷人家的孩子不能享受同等的机会,不能以更光明正大、更公平的方法录用人才的话,日本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社会中,他真想成为黑 社会老大去整治整治那些坏家伙。而且正好读书时练过空手道,身手还不错,所以真的考虑过加入黑社会这件事情。
这时,稻盛的福星出现了,他的教授有个关系当了松风工业公司的部长,在教授的安插下他进入松下工业的预科。稻盛从有机化学转为无机化学,赶着撰写无机化学毕业论文。他的精专显示出了他作为研究人员的质素。毕业论文不错,他顺利地加盟了松风工业。
鹿儿岛的爽朗天性拯救了他
松风工业是一个由银行管理的亏损公司。家族政治搞得公司分崩离析。公司发不出工资,没有人气,同期进入工厂的5个大学生离开了4个,稻盛和夫也跟一个同来的大学生考试通过了国民自卫队员,只是户口本不在身边,而哥哥利则又扣住不给他寄,没法办手续。
哥哥利则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要是这样就辞职的话,到哪里都一样。”是的,在这样百废待 兴的公司做不出点成绩来,到好公司又能做什么?愤然脱离恶劣环境去寻找新天地而成功的,大有人在。可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本为,成功的也不乏其例。无论到 什么环境,那么牢骚满腹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再糟糕的环境也能干事。这里总比父母的环境好吧?!这个想法像雷电一样击中了他。他猛然记起,少儿得肺结核病 时所学到的“灾难心相”。
灾难心相,对一个人是决定性的。他不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只是固定地从否定的角度看 待人和事,永远把自己固定在一个恶受害者的角度。原本晴朗的天空,他会想阴云必然密布;阴郁的天气里,他会想这是世界的末日。有此等心相,不再努力,就必 然等来可怕的现实。心相决定了态度,态度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稻盛意识到,“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 幸,也是由内心呼唤而至的。”
鹿儿岛乡村的爽朗天性拯救了他。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改变自己的灾难心相!调整心 态以后,一切都爽朗起来,精气神完全不同。愿望是一粒种子,只有愿望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忘我的投入。稻盛和夫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了工 作。别人闹罢工,他却想的是如何给工厂减少损失。他认为罢工、向公司发泄不满根本就没有意义。就算发泄不满、罢工,工资也不会涨,公司财政赤字确实没有 钱,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标研究搞好,并把研究成果投入生产。别人骂他“工贼”,“公司的走狗”。他感到孤单寂寞,但一想起故乡,想起父母的容颜,想起弟 妹们也在家乡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稻盛就又有了勇气,继续努力做研究。
他入厂后第一年就研制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U字型绝缘材料”的新型陶瓷材料,为濒临破产的工厂带来了大量定单。因此他成为新成立的特陶科的生产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特陶科是整个公司中唯一赢利的部门。
1956年,日本第一银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来到松风工业调查工作,惊异于一个死气沉沉的 工厂中竟有特陶科这样一个士气高昂的队伍。这位高管还特别请稻盛和夫在酒店里吃饭。在与24岁的稻盛和夫攀谈中,他听到的不仅是未来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 还有如何采取措施使人才得到有效利用,增添活力等等问题。这位高管兴奋地说,“你有自己的Philosophy。”当时稻盛还不懂英文, Philosophy却留在了心底。
在看不到生机和出路的环境里,稻盛撑起了一片天。对他很欣赏的制陶部部长青山政次意识 到,这个年轻人有股不竭的激情与不甘人下的霸气。那是一片专业的天空,没有同样虔敬的人,要想在他上边是不成的,他会毫不犹豫地把他掀下来。那种追求完 美、追求至理的倔强,会逼得上司喘不过气来。
歃血为盟
厄运还要继续考验这个有为青年。
在稻盛的研究部不断取得成绩并给公司带入新的生机之后,公司政治则使得原来赏识并信任他 的制陶部部长青山政次靠边站了。新部长是个退休的研究所所长,后来又开了一家古董店。应社长之邀加盟松风。进厂一年来不断搞些有头无尾的改革,每次都以失 败告终。稻盛领导的团队,正在为日立的一个高精密度真空管产品攻关,一连几次试验都失败了。新部长仓促作出了结论:“你的头脑已经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我要 招聘其他技术人员来进行陶瓷真空管的开发。” 稻盛一听,一年来压抑的火焰爆发,热血上涌,提出了辞职。稻盛竭尽全力,硬是逼着自己和手下攻克了那么多难关,把公司从亏损的边缘带进了大发展的轨道。或 许正是稻盛不可替代的成功,对新部长的权威了产生威胁。故此找个由头,逼退了27岁的稻盛。
上天在给一个人重大机会的时候,总是要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些弱者往往容易跟着命运 拉起的纤绳走,迷失在形式之中。而那些有积累和定力的人,却能够把握住机遇而走上自主的道路。松风工业的家族政治,以及那个新来的乱折腾的部长,实际上是 来给稻盛开启壮行酒瓶的人。不然,依着稻盛对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对忠诚负责的劲头,不可能踏上自己创业的路。
稻盛辞职,一大帮人要跟着他走。其中还有年龄56岁的前制陶部部长青山政次。青山以广博 的社会关系,费尽周折找到了社会名流西枝一江和宫木电子社长等5个资深人士给稻盛筹得了200万日元,由稻盛、青山等9个人的团队靠技术折成100万日 元,共计300万日元,稻盛、青山各占10%,注册成立了京瓷公司。西枝一江不仅个人出资40万日元,还用自己的房子抵押为新公司借得了银行的1000万 日元贷款。
稻盛带着7个弟兄(因为青山年长,乐观年轻人抱团),聚在一起讨论将来的打算。稻盛提出要立血誓。一群人异口同声相应。按稻盛的意愿写好了誓言:“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稻盛率先切破小手指按下血印。这个协议的起点不低。很有点共产革命的意味。京瓷于1959年4月1日成立,宫本电机的社长宫木男也就任社长,西枝一江任董事,稻盛任董事总经理兼技术部部长,青山担任专务。
京瓷公司为什么
京瓷成立后发展稳健,第一年便获得了赢利,并一直保持50%左右的销售额的增长。一个技术尖子,不懂经营和管理,怎么能够驾驭一个公司是其迅速成长为世界500强?稻盛和夫领导的京瓷,给我们树立了难以企及的坐标。
京瓷不是私人公司,是投资者看好稻盛的一种风险投资。管理团队9人持股,投资者5人持大股。他们以“活用自己的制陶 技术,开发新品,借以问世”为目标,朝气蓬勃的投入了创业中。对稻盛来说,这就意味着,凭自己的技术最低限度必须拿得出可以维持30多位员工生活的薪资, 一旦拿不出,就会把自己逼入绝境。
集体请辞风波。
稻盛在松风工业时,在不计报酬的情况下发奋努力,吃住在车间干出来的。他自然把这种忘我的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对自己特别严格的同时,对部下也不放松要求。那时,京瓷招进了10名高中生,经过一年的磨练已成生力军。可是,他们受不了苦行僧似的待遇和没完没了的工 作。他们没有股份,没有明天可以憧憬,只是干一天想着一天的报酬。
这10名生力军突然向稻盛递交集体交涉状书,上面写明每年最低增幅工资、最低奖金,而且要连续增长到将来等等。要求 稻盛予以承诺并做出保证,不答应条件就集体辞职。稻盛感觉很突然。自己一心一意为公司、为他们,却得不到认可!稻盛对他们说:“作为经营者我决不只为自 己,我拼上命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
这些人也看到稻盛比他们更辛苦,常常熬几个通宵。公司明文规定不是私有的。有一天早晨,公司的车来接稻盛上班,正好 妻子也有事外出。稻盛叫她顺便搭车中途下,妻子拒绝了。她说,“如果那是你的车,那我就让你送我一程,可那是公司的车啊!‘不要因为顺便就公车私用’这不 是以前你说过的吗?”最后妻子还是自己走了。稻盛正是用这种彻底无私的精神来约束公司员工和他自己。他们被稻盛的人格所慑服,撤回了诉求,不但留下,而且 还倍加努力工作。
京瓷特产“联谊会”。
这一事件让稻盛意识到与员工交流的重要性。如果员工各有个打算,各自努力的方向截然不同的话,就会缺少合作力。在此 之前,他是一遇到机会,就与员工交流。在此之后,他更是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与员工的推心置腹之中,还有计划的举办公司“联谊会活动”,“联谊会”后来被称 作是“京瓷特产”。联谊会上,每次稻盛都手持酒杯走到大家中间,询问工作和现实问题,坦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察,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10人闹起小风波 的那一年,联谊会一年就搞了2次。后来更发展到一年10多次。每次稻盛都参加。
稻盛与一线员工的密切交流,对激励京瓷的团队士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员工都有目共睹,稻盛为员工物质、精神 两方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工作起来也就格外具备创造力。在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稻盛通常会说,从今以后,你们进入 了社会,该轮到你们回报社会了。作为社会人还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想法是不对的。必须从“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观念转变为“希望为他人服务”。
稻盛和夫始终把公司作为一个社会公器,从来就不认为公司是他个人的,而是一个共同体。“公司员工不是建立在雇佣与被 雇佣的关系上,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们,聚在一起所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稻盛和夫的哲学,与他走进公司最初的经历直接相关。 在松风工业新产品研制工作最艰苦的时期,稻盛和夫每天深夜下班后都要请部下和助手到附近的小酒馆喝上一杯,然后不失时机地交流要珍惜目前的工作,加倍努 力。当时稻盛和夫每月的工资除了留一部分寄回家里,其余几乎都用来做“交流”了。
利他上市。
创业者往往把公司当作私有物,采取各种手段满足私利。有些企业家甚至通过曲折的运作,想方设法把公司的利益往家族的 框子里装,导致员工丧失工作伦理和勤劳意识,公司也因此而停止增长。最后逃不过被大企业和同行兼并的命运。稻盛正是用这种彻底无私的精神,来约束自己。京 瓷股票上市方式,是稻盛这种追求的最好诠释。
1971年京瓷在大阪证券交易所及京都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此过程中,稻盛和夫毅然放 弃了将从前创业者所持有股份拿到市场上出售的方式,而选择了以发行新股的方式上市。“那是一个分水岭,我认真思考了企业与经营者的真正含义,所以哪怕放弃 个人利益,也要谋求公司发展。”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定对京瓷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般股票有三种发行方式:一种是卖出经营者等人手中持有的股票。股票会以面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出。经营者等 人可以趁此获得利润,但公司却分文得不到。第二种方式是由公司发行新股。票面溢价完全由公司获得,可以充斥公司的资金。第三种是放出经营者手中所持有的股 票,同时也发行新股。稻盛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而一般会采取第三种。因为,经营者和出资者自企业创立以来就尽心竭力一直到股票上市,他们获取部分 创业利润无可非议。这给他们成就感,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杠杆。
在稻盛和夫看来,作为一名经营者,一旦考虑个人利益就会无暇顾及企业。对企业的实务就会疏忽大意,而企业也会在那一 瞬间失去生命力。所以自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经营者后,他就已经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而只是考虑作为一名法人代表应该怎么做。在股票上市问题上也 一样,他一遍遍的考虑京瓷当今最需要的是什么,深思熟虑后,才决定只新股上市。
利他的灵魂。
上世纪70年代初,京瓷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国AVX公司。在协议已经签署的条件下,对方董事又提出价格偏低,连续两 次提升交换价格。稻盛和夫在放弃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对协议进行了修改。他坚信,买卖是双向的,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必要时,即使自我 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
不过这次让步在十几年后获得了数倍的收益。1989年,京瓷对AVX公司提出收购意向,很快获得回应。在不断对收购 条件进行让步后终于成功收购,这使得AVX在1996年再次上市时使京瓷获得了346亿日元的股票利润和1476亿日元的浮余利润。这个事件的发展,让稻 盛对自己的利他哲学更有信心。他甚至到中国的《诗经》里寻找到了根据:“满招损,谦受益”。“利他”行为,乍看似乎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但从长远看,一定会 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良好的结果。
稻盛不单单把员工当作劳动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同志和合作伙伴。稻盛在工厂业绩上升后,把每月销售额的20%当作奖金 发放给员工,这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公司的发展与自身的幸福是紧密联系的。京瓷还尽量让员工持有股份。1984年,稻盛把自己的17亿日元的股份赠与1.2 万名员工。稻盛的做法十分罕见。与美国梦大相径庭,稻盛和夫的想法和做法,纯粹是一个“日本梦”,让满怀理想振兴企业的人有了一个新的坐标。
同有些中国企业家一心为家族谋利益不同,稻盛和夫有着“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是一个人最崇高的行为”的个人 信念。在1985年,投入他所持京瓷公司的股票和现金等个人财产200亿日元成立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每年在全球挑选出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 想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表彰。稻盛的目标是把“京都奖”办成诺贝尔奖那样的国际大奖,为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发挥促进作用。 为培养日本型经营管理人才,稻盛和夫还创立了“盛和塾”,后改称“盛友塾”,已培养了3200多名学生。
原始出处:《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