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没人跟我抢残奥(南方周末 2007-8-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5:52
刘德华:没人跟我抢残奥
南方周末    2007-08-09 15:25:04
□本报记者 袁蕾
□实习生 黄婷 发自香港
每次残奥队返回香港,刘德华送每人一块订做的“奥运金牌”,让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第一名,“金牌是真金的,当然,金比较薄”
“你知道残奥会是什么时候举行吗?”刘德华这个问题总能难倒人。
苏桦伟是三届残疾人奥运会金牌得主,目前伤残人士100米和200米短跑世界纪录保持者,被香港媒体称为“痉挛飞人”;他的正式职业是刘德华歌迷会员工,负责把照片上传到电脑里。
从1996年起,刘德华每年会拿出10万元左右港币资助香港的残疾运动员。每次残奥队返回香港,他还会送每人一块自己订做的“奥运金牌”,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第一名,“金牌是真金的,当然金比较薄”。
今年8月,刘德华作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爱心大使,发布了自己填词的2008残奥会单曲,《Everyone is NO.1》(《每个人都是第一名》),他笑着说,“大家都在抢奥运,没有人跟我抢残奥”。
假第一
1992年7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刘德华也是“抢奥运”的一员,他帮香港无线电视台去巴塞罗那录制一个奥运会马拉松特别节目。
刘德华在西班牙无意中得知,原来奥运会结束后1个月左右,还有一个残奥会:“都是拿金牌,都是为国争光,大家关心奥运会,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关心残奥会?”
出于好奇,刘德华决定“关心”一下残奥会。期间他回香港拍了一部电影,腾出时间专门去看残奥比赛。
关心遭到了当时香港残奥会负责人的质疑:刘德华是不是要借残奥会塑造自己的形象?为了撇清关系,刘德华自掏腰包买票去西班牙当拉拉队员。
他看的是男子4×100米接力赛,那是香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当时香港挂的还是英国国旗,队员们就把后面的头发刮出了‘HK’的字样。”
结果交接棒失误,香港队输了比赛。回到香港,刘德华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块“奥运金牌”:“什么叫超人,只要对自己负责任,你就是第一名。”
刘德华一直觉得,鼓励一个不及格的人比鼓励一个高分的人更重要:“你给他的鼓励,也许能让他从0分到100分。”
刘德华从小就是第一名,小学升中学考了学校的状元。中一毕业考试,状元刘德华的成绩是全班12名——英文不及格。更惨的是,学校规定英文不及格不能升二年级,状元变成了留级生。
“我一辈子没想过会留级。”回到家,爸爸看到成绩单,二话不说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打完了让他跪在历代祖先牌位前面,跪了整整一个晚上,“我真觉得跟世界末日一样”。
当时学校一个姓余的老师,默默帮他找了英文老师,还帮忙付了补习费。第二年再考英文的时候,刘德华考八十多分。“如果没有那个中学老师,可能就没我了。”
2000年,刘德华收到了一个“假奖杯”。那时他凭《暗战》角逐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颁奖前,香港的电影记者合送了一个塑料奖杯,上面写着:最佳男主角——他之前已经8次角逐影帝未遂了。“大家怕我万一又拿不到,就先送给了我。”最终他获得当届金像奖“影帝”的奖杯。刘德华说,他现在还珍藏着真假两个奖杯。
“‘第一’是个很假的概念,演员怎么跟运动员比?谁又可以说哪个演员是第一名?所以我会在歌里写:‘我的泪不是你的泪;我的痛不是你的痛’。我希望在这次残奥会上,有人能看到伤残运动员,‘每个人都是第一’。”刘德华说。
真第一
“他脾气怪怪的。”刘德华是在1996年一次伤残运动员筹款会上知道苏桦伟的,此时刘德华已经跟残疾人运动员很熟了。大家为筹款拍宣传照,瘦瘦高高的苏桦伟老是挪来挪去,嘴里嘟哝着“运动员不该来干这些”。
苏桦伟天生痉挛、弱听,他听不懂普通话,讲话也有些含混。为了配合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他从家里捧来了四块真的金牌,分别装在四个盒子里,盒子有些旧,但没有任何灰尘和污点,盒子的角落上工整地写着时间、地点。一个同事开玩笑说要把这些金牌拿去当铺卖掉,他紧张地抱着盒子不肯放手。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香港人家里,爸爸是油漆工,妈妈从苏桦伟出生时就辞职在家照顾他,弟弟比他小8岁。一家四口挤在香港九龙爱民村一个小房子里,整个房间加上厨房厕所阳台,不过35平方米。由于痉挛,苏桦伟睡觉时,腿会不自觉地飞起来打在家人身上。
苏桦伟的童年是在家里度过的,他怕吵,家里的电视基本上不开。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很能跑步,但在妈妈眼里,他并不是天才,反而是“路都走不稳,经常摔倒”。
苏桦伟读的是特殊学校,1994年参加学校运动会,跑完100米后,一个教练走过来问他愿不愿意参加训练——教练叫潘健侣,白天在中学教历史,晚上到沙田香港体育学院训练残疾人田径队。1992年这个义务教练带队首次代表香港参加巴塞罗那残奥会。
两年中,苏桦伟每周训练3天,物理治疗3天。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原本并没有苏桦伟,快比赛时,4×100米的一个选手突然出事没法参加,潘健侣抓住苏桦伟顶了上去。那是苏桦伟第二次坐飞机,第一次是1996年初去英国参加英联邦运动会。
“玩一下而已嘛。”当时苏桦伟15岁,不知道奥运和金牌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要跑第一。结果香港第一次获得了残奥会4×100金牌。
苏桦伟从此开始4年一个刻度的生活。
刘德华和苏桦伟熟悉起来是在摄像机里。2000年悉尼残奥会,刘德华作为香港残奥代表,带领选手参加——再没有人怀疑他是利用残奥塑造形象了。苏桦伟的比赛项目是100米、200米和400米。他第一次参加400米比赛,目标是破世界纪录。
刘德华坐在看台上,手持摄像机,帮苏桦伟拍了400米的全过程:“他开始是决赛里面最慢的一个,到后面200米,他真的是一个一个超过别人,然后拿到冠军。”刘德华一直保留着这段录像。
“我以前的经纪人说过,刘德华天分不是很高,每件不在我掌握里的事情,我都会紧张,比如跳舞,必须花很长时间去练、去排才会有把握,否则都会紧张。”刘德华说。
在悉尼残奥会比赛的几天,刘德华和苏桦伟他们一直待在一起,大家已经可以开玩笑了。
“刘德华一直跟我说,有什么困难就去找他。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苏韩小贞说,刘德华当时就让儿子毕业之后去他那里上班,她觉得对方只是客气。
从悉尼回到香港之后,客气的刘德华送了一台电脑给苏桦伟,还帮他付了网费,直到现在。
“第一”无用
“我觉得这是一种歧视。”苏桦伟刚刚签的经纪人陈恩能说,奥运会前面只要加上“伤残”二字,价值不只是折了一半。
同样是奥运冠军,李丽珊拿一个金牌,《东方日报》奖励100万,康体发展局50万,恒生银行50万,霍英东30万外加一公斤黄金;苏桦伟2000年拿了三金两铜,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各项奖金加起来不超过20万元。“我看过香港电台一个介绍他们平常生活的特别节目,有些残疾人运动员根本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老板也不会让他去训练。”刘德华说。
奥运会是四年一次,但现实生活不是四年一次。香港没有残疾运动员这个职业,运动员没有固定的工资可以领取。
香港伤残人士体育协会是对口这些残疾人运动员的机构,他们根据运动员的成绩,每年发给运动员一些补贴,拿到奥运金牌的补贴会稍微高一些,没拿到的,补贴就会锐减。苏桦伟的伤残奥运奖学金算是补贴里待遇比较高的,每年有5万元——香港一个清洁工的月收入都不止7000元。
“我有学生半价优惠。”苏桦伟并不认为是歧视。
2002年,苏桦伟的爸爸工作时不慎摔断了腿,由于是私人工作,医疗费也得自己负担,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顷刻倒掉。此时上一届的奥运热潮已经过去,苏桦伟被夹在了中间:要想参加下一届奥运,平常的训练必须坚持,坚持了训练就没办法上班。
2004年雅典奥运会,苏桦伟荡到了人生最低点:雅典奥运会更改了规定,必须使用起跑机,因此他输了100米和400米,只赢了200米;这一年他正好毕业,每年5万元的奖学金也随之消失。
苏桦伟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由于他的名气,几家慈善机构倒是愿意请他当文员,但必须按时上下班。苏家一度决定,不跑了。
刘德华算到苏桦伟该毕业了,又问他愿不愿意来自己公司上班,苏桦伟兴高采烈地同意了。
苏桦伟成了刘德华公司里最“大牌”的员工:有时歌迷会活动太过疯狂,苏桦伟的耳朵受不了,其他同事会放下工作先把他带到安静的地方;刘德华上班碰到苏桦伟,会教他变一些魔术,从一堆扑克里选出4张A来;最关键的是,他可以随时停工去训练,工资一分不少。
苏桦伟已经在刘德华的公司工作3年了,他跟老板有个约定,要比一次100米跑。

残奥冠军苏桦伟的运动衣都是自己买的,至今没有任何厂商赞助他 袁蕾/摄

刘德华一直不明白,都是拿金牌,为什么就是没人关心残奥会 图片由刘德华提供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809/wh/whxw/20070809004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