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解放军在救灾时机动性令西方十分吃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8:12

 

外媒称解放军在救灾时机动性令西方十分吃惊

解放军空降部队准备搭乘伊尔-76开赴灾区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如果乔治·W·布什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难时期的作为,能像中国领导人迄今面临致命地震的反应一样,现在他无疑会更受欢迎,并且会以在其他领域做出的更大成就结束第二任期。
  这很容易让人把中国对地震的反应,视为这个国家势不可挡地崛起的证据。但这同样令人记起中国的脆弱性。
  当前中国政府不难认识到,造成大量人口丧生或失踪的5·12地震所带来的利害关系。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以及富裕的沿海地区与贫穷内陆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一场自然灾害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
  在地震发生后几小时内,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警察和军队以及被动员起来的民众,就加入到其规模和困难度达到国际最高标准的迅速行动当中。
  中国军队的反应及其在训练、装备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动性,令许多西方分析家——他们通常忙于数导弹和潜艇——大为吃惊。
  中国也展示了其市场、银行系统和公司管理达到了何等的成熟。这次地震发生于下午2时28分,到次日上午8时,金融市场就中止了主要资产和生产处在地震区的66家公司的交易。公司迅速改变供应链,全国和地方银行使资金持续流向公众、救援机构和救援人员。能源和建筑公司开始投入工作,迅速修复和替换关键的基础设施。
  过去一周的危机凸显了中国当前制度的优势。但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摩擦的积聚,其自身结构性弱点也将变得明显        解放军空军部队昼夜忙碌组织空运救灾部队和物资


  中国军队的反应及其在训练、装备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动性,令许多西方分析家——他们通常忙于数导弹和潜艇——大为吃惊。       成都空军某部克服种种气候变化、地行复杂等困难,多次进行三机起降,提高了空运时效,被灾区人民称为“希望的神鹰”。
中国军队的反应及其在训练、装备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动性,令许多西方分析家——他们通常忙于数导弹和潜艇——大为吃惊。 

准备登机实施空降

解放军目前已经装备约300架米-171

 

5月13日,官兵们正在登机

解放军空降兵某部救援官兵抵达绵阳

 

救灾现场的黑鹰直升机

武警士兵奋力搬开障碍物救助幸存者

 

5月15日,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官兵徒步向汶川快速开进。唐金江摄

中国政府和媒体迅速制定救灾对策,冷静克服大型灾难,给西方媒体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母亲在孩子的尸体旁嚎啕大哭。紧急救援人员攀爬上破碎的建筑物。脸色严峻的政治领袖安慰这个受灾的、忧心忡忡的国家。
  中央电视台上几幕普通的画面,在安德鲁·雅各布斯的笔下却显得如此悲壮而感人。这位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一文中盛赞道:“尽管世界很多地区有大量这样的灾难场景,但对于一个有着隐瞒自然灾害历史的国家而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救灾工作是了不起的。”
  让雅各布斯和他的外国同行们觉得了不起的,不仅只是电视台的全程直播,还有中国政府和军队的迅速行动。
  惊讶中国军队“神速”
  在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之内,大约有2万名军人集结到了地震灾区,帮助挖掘死难者、搜寻受伤者,而多达3万的军用飞机以及军用卡车正在驰援。看完这条新闻的美联社记者慨叹说:“这种快速的动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
  国际救灾专家们也从专业角度对中国军队的反应赞不绝口。“对这样的灾难做出反应尤其困难,因为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山区。在像地震这样的情况下,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第一反应相当好。”美国灾害医学委员会的一名专家对美联社记者说。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一名专家在接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北京记者彼得·福特的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似乎对这种救灾行动准备充分,它们非常善于迅速制定救灾计划”。
  接着,彼得·福特用大量笔墨剖析了中国军队反应迅速背后的原因。“中国在去年通过了紧急救灾管理的特别法律,规范了政府责任,中国还建立了对国务院负责的地方应急救灾办公室。”
  感叹中国领导能力强
  军队之所以能迅速集结得益于中国领导层的迅速指挥。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数小时内赶往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这让灾区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韩国联合通讯社评论道。《泰晤士报》的评价则是“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这家英国主流报纸继续分析道:“中国总理温家宝立即飞往灾区,表达了全国的悲伤与同情,访问幸存者,并重申他的要求:要更快速地救援那些被困在建筑物内或被埋在瓦砾底下的人们。”
  为了证明“北京在救助自己的灾民时显示出理性和领导力”,《泰晤士报》不忘拿这次地震跟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作比较。“按照官方数据,那场地震的死亡人数为24万。在当时,紧急队伍完全措手不及。没有外国救援队伍获准进入。而这一次,中国的回应更敏锐,更成熟。北京表示感谢全世界的同情,接受援助。而且关于可能不需要外国救援工作者的说法,似乎是出于对中国如今有人力和经验应付(地震灾难)的现实评估,而不是出于防御性的保密。”美国《西雅图邮讯报》则分析说,“中国公开处理灾难,并还没有直接拒绝所有帮助,这本身就是进步的迹象”。
  美联社则把比较对象换成了缅甸风灾:“与缅甸政府在应对热带风暴灾害时的迟缓反应和隐瞒真相相比,中国的反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夸奖官媒报道快速透明
  进步的迹象中不能不提中国媒体。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央电视台启动24小时滚动直播。“国家电视台打断正常的节目播放,直播四川地震的最新情况。平时晚上连播的电视剧也被采访灾区居民和幸存者的节目代替。”《澳大利亚人报》如是赞扬道。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昆廷·萨默维尔形容说,“这是他在中国所看到的媒体对紧急情况报道最快速、最公开透明的一次。”
  新华社的迅速反应也得到较高评价。“官方新闻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报道,提供最新的死亡人数。援救行动、失踪儿童和倒塌医院等情况的细节也没有被掩盖。”5月13日,英国《卫报》接着评论说。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满载帐篷、矿泉水等灾区急需物资援助灾区




  中央电视台上几幕普通的画面,在安德鲁·雅各布斯的笔下却显得如此悲壮而感人。这位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一文中盛赞道:“尽管世界很多地区有大量这样的灾难场景,但对于一个有着隐瞒自然灾害历史的国家而言,电视上不断播放的救灾工作是了不起的。”  

广东边防总队220名抗震救灾官兵救助伤员

武警官兵在都江堰市重灾区抢救被埋群众。 李传永 摄

 

武警在都江堰废墟中搜救幸存者

武警进入废墟中,发现幸存老人在呼救
  

解放军官兵在青川县搜寻失踪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