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钱不能买到幸福 - 褪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2:37

为什么金钱不能买到幸福

Health, Life Hacks 01月 3rd, 2008

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以及所有的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是否拥有更多的金钱能使我们更加快乐 —— 这篇文章便是答案。

原文:Why Money Doesn’t Buy Happiness - Newsweek

原作者:Sharon Begley

翻译:Iris

弥缝先啰嗦几句:这篇文章的论述简直太棒了!这可是弥缝通过“贿赂”Iris 帮忙翻译的哦~用经济原理来评论这次贿赂的话,弥缝付出的“贿赂”低于这篇文章在弥缝心中的价值,所以弥缝感到很快乐;而 Iris 通过翻译文章而攒到“贿赂”高于她认为付出这份劳动所值得价值,所以她觉得很值得 。总之,你赶快认真读完这篇文章吧!另外,此文谢绝转载!引用片段请注明出处

总的来说,在那些研究所谓“沉闷”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经济心理学研究者的讽刺)的人眼里,去寻求“金钱是否能够买到幸福”这种永久存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种错误。当经济学家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着手于观察人在卖东西时想尽可能抬高价钱,而买东西时却尽可能压低价格行为。经济学家注意到,在这两方面的交易中,当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钱(卖家);或者能省了更多的钱(买家),人们会表现的更加满意(也可以说是更幸福)。所以,钱多总是比钱少好,而且也只有当某物给你带来了更多的满足时,这件物品丰富时才会比贫乏时好。因此,经济学家总结说“金钱越多,越幸福”。

但是,不仅仅那些出进社会的沮丧的青年、前途渺茫的CEO们、悲惨的资本家和不幸福的富人,还有不少人都认为经济学家的结论是一派胡言。“心理学家们已经花了几十年研究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 Daniel Gilbert 在他的畅销书《跌倒的幸福》中说,“他们得出这么一个普遍的结论:当一个人从一贫如洗上升到一个中产阶级时,财富的增长使人们感到更幸福。可是,接下来的财富增长就不会再使人增加多少幸福感了。”

这个结论从直觉和经济学原理上来解释确实可以接受。根据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当你有更多的钱时,你对自己能买的最好的东西做出的行为是一种选择。如果你口袋里有二十块钱,你便能对把牛排还是花生酱当作晚饭作出一种选择;而当只有一块钱的时候,你最好祈祷家中还有一罐果冻吧。更多的金钱还能满足你更多的需求和欲望,以及满足那些能使你觉得更幸福的东西。

可是问题是,选择也不是不可被击垮的。研究显示,当人们去食品店买东西时,他们会乐意在大约六种不同品牌的意大利面条中选择,而非过多的二十七种,并把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永久的放在一边。至于欲望,是一种比较能够承受却会被广告及各种媒体渗透而变成无数的需求(比如Ipod)的坏习惯。比起满足欲望,满足需求会带来较少的感情上的康乐。

金钱可以购买多少幸福是非线性的——当你从一贫如洗变成舒适的中产阶级后,你会很幸福;但是当你从百万富翁变为千万富翁时,你却很少的幸福感提升——这是一项全球性的调查(人们是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中得出来的。这份调查问卷要求人们用1-7分来评定自己的幸福程度,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而7分表示“非常满意”。美国的富豪平均评分为5.8分;加尔各答(印度东北部港市)的无家可归的人的平均评分为2.9分。但在你在认为金钱是可以买幸福之前,请看一看还有谁也给他们自己打5.8分:没有华贵生活,生活在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生活在没有电灯和活水的屋子里,肯尼亚牧羊一族,马赛人。还有更能证明 Gilbert 的观点——财富只能在你从一贫如洗中脱离出来才能买到幸福,那些住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他们在经济学上形容的地位比无家可归更低等,但他们给自己打了4.6分。

研究追踪的一定人口关于幸福感随时间变化的报告也反驳了“金钱买得到幸福”的观点。自二战以来,美国人均GDP呈三倍地增长。但根据一个关于“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满意吗”的调查显示,人们对康乐的感受并无多少增长。日本在战后困境中人均GDP急速增长,国民幸福指数也并无提高。根据鹿特丹的伊拉兹马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Ruut Veenhoven 的研究显示,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西欧的战后繁荣时期。2004年,在分析了超过150项对幸福与财富的关系的研究后,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 Ed Diener 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 Martin E. P. Seligman 得出结论说:“用经济指标作为国家康乐的近似值有很明显的缺点。尽管在近几十年里经济上的输出在急剧上升,生活满足感却一直没有增加……恰恰相反的是,沮丧和不信任却在不断增长。”

出现以上情形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在一个正在发展的经济中,那些原来是奢侈品的东西(比如洗衣机)变成了必需品。“‘新贵’们不会在使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有着他们的祖父母突然从洗衣板中解放出来时的同样的喜悦。”他们以Maytag电器公司为例说。“在美国,一年赚5万美元的人比一年赚1万美元的人要感到更幸福,” Gilbert 在他的书中写到,“但是那些一年赚500万美元的人却并没有比一年赚10万美元的人幸福多少。”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一个正在发展的经济中,人们的薪水也在不断增长,于是产生了更多的欲望,会总是让你觉得自己该拥有更好的东西。“经济上的成功并不能作为衡量康乐的标准,一部分是因为唯物主义会对‘康乐’这个词产生负面影响。” Diener 和 Seligman 这样总结。

如果钱不可以买到幸福,那什么可以呢?当你的祖母说要你珍惜自己的健康与朋友而不是钱与物质时,她是对的。或者就像 Diener 和 Seligman 说的那样,当你的基本需求达到了“幸福感的提升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关系和对自己工作的享受,而不是工作收入”时,那你就是幸福的。其他一些研究员还加了诸如履行、感到生活很有意义、属于一个集体以及住在一个有着个人权利及民主法制的社会里。“如果国家想增加国民的康乐感,” Veenhoven 说,“他应该减少自己在经济上投资的注重,而更多得关注政治上,比如一个好的政府,是你有自由、民主、信任及公共安全。”

(奇特的是,尽管金钱不能买到幸福,幸福却可以买到金钱。年轻人把他们自己形容为“幸福”,而多年过去后,他们会比那些说自己不幸福的人要更有钱。看起来有一个康乐的感觉会给你带来更好的生产力并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以及其他可以使你有高收入的特点。幸福的人更适合结婚并且能更好的保持婚姻,还会更加健康。这两点也是可以增加幸福感的。)

如果金钱买不到幸福,那么如今大多数美国人的行为都是彻底疯狂的。我们越来越努力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使我们的腰包鼓起。但是让个体疯狂的做法对国家的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会有更多的增长及消费。Gilbert 又说了:“经济可以增长及繁荣,唯一的原因便是人们被‘金钱可以买到幸福’的观点所迷惑。……个体在奋斗时经济便繁荣,但正是因为个体只会为了他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才会错误的认为个人的康乐来源于更多的生产与消费。”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为你的国家的经济做贡献的话,请忘了以上关于“金钱买不到幸福”之说。

[弥缝注,此文谢绝转载!引用片段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订阅褪墨 RSS feed 通过E-Mail订阅褪墨!


收藏到QQ书签    打印此页   订阅全文RSS
个人提升, 健康, 幸福, 生活
弥缝 | 褪墨 -
« 2007年褪墨最受欢迎的文章时间管理实践总结(软件应用篇) »

Comments

  1. 1 yd
    01月 3rd, 2008 at 5:48 pm

    沙发,顶一个,翻译这么长的文章,要贿赂多少呀!!??幸福:1*10=10;10-1=9;10*10=100;100-10=90...

  2. 2
    01月 3rd, 2008 at 6:10 pm

    为什么Iris的链接指向的是www.mifengtd.cn

  3. 3 弥缝
    01月 3rd, 2008 at 7:10 pm

    @狼:因为iris同意了啊。

  4. 4 Tae
    01月 3rd, 2008 at 9:01 pm

    看来那啥啥的,我觉的我现在比较幸福,呵呵,,哈哈,,还是满开心的。

  5. 6 agojava
    01月 4th, 2008 at 8:36 am

    翻译相当专业,读来行云流水的感觉。

    Iris不负所托,弥缝慧眼识人。拍下马P。

  6. 7 meipop
    01月 4th, 2008 at 12:47 pm

    who is IRIS,I should learn form her,i am always dreaming of my ability to translate english article .

  7. 9 iris
    01月 5th, 2008 at 5:23 pm

    感谢大家对此文的欣赏,我真是受宠若惊^^

    to弥缝. 我受你骗了!!!哎 可怜的我...(我可没答应你什么把我名字链接指向你之类的话.....)

  8. 10 弥缝
    01月 6th, 2008 at 3:54 pm

    @iris:反正你又不愿意把你那个尘封不知道多久的博客抛头露面不~

  9. 11 YA-HA
    01月 6th, 2008 at 6:17 pm

    仅仅那些出进社会的沮丧的青年

    发现错别字一枚。。

  10. 12 iris
    01月 6th, 2008 at 11:48 pm

    YA-HA:这个的原话为 depressed debutante, 开始不懂原话的意思,不过刚刚查了一下wiki,他的解释为:
    A debutante (or deb) (from the French débutante, "female beginner") is a young lady from an aristocratic or upper class family who has reached the age of maturity, and as a new adult, is introduced to society at a formal presentation known as her "debut" or "coming out".
    所以这个词组大概就是曾养尊处优如今初入社会备受打击的沮丧青年.

  11. 13 carelezz
    01月 9th, 2008 at 4:37 pm

    “这个结论从直觉和经济学原理上来解释确实可以接受。”这句值得商榷。原文:That flies in the face of intuition, not to mention economic theory.其中,fly in the face of sth 在 oald7 解释为 “to oppose or be the opposite of sth that is usual or expected:”。所以,这句是不是应这样翻译:这个结论违反直觉,至于经济理论就更不必说了。提一下,我英语很差,如果说错了,请大家原谅。

  12. 14 carelezz
    01月 9th, 2008 at 4:59 pm

    不好意思,又打扰大家一下。“可是问题是,选择也不是不可被击垮的。”这句也值得商榷。原文:“The trouble is, choice is no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其中,“cracked up to be” 在 oald7 中被解释为 “(informal) not as good as people say:”。所以,此句貌似翻译得也不是很准。至于翻译成什么,请 iris 再斟酌一下。

  13. 15 iris
    01月 9th, 2008 at 9:28 pm

    首先谢谢carelezz的指正,本人是第一次翻译这么长的完整的文章,肯定有很多不足,欢迎大家指正~

    首先第一句,That flies in the face of intuition, not to mention economic theory. 我和弥缝都有咨询过新加坡的同学,大家的解释都是"以上理论符合直觉与经济学原理."这样的翻译和上下文的联系也比较大.
    而第二句,确实是carelezz解释比较正确,解释为"有选择并不总是那么好的",和下文中说选择过多而导致的问题更有联系.

  14. 16 carelezz
    01月 9th, 2008 at 10:11 pm

    @iris
    首先感谢您分享这篇文章。其次,我还是不同意您第一句的翻译。

    翻译文章时,听取别人的建议没错。但重要的是,起码在字面上应该有个合理的解释。不知道您怎么解释“fly in the face of”这个短语或者说惯用法。如果这个解释不清楚,这句子就没法子把握。

    再从逻辑上来分析。从上下文来看,that 应该指第二段最后那句结论,即“当一个人从一贫如洗上升到一个中产阶级时,财富的增长使人们感到更幸福。可是,接下来的财富增长就不会再使人增加多少幸福感了。”注意,这个结论是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而且它与第一段经济学家得出“金钱越多,越幸福”这个结论是不同的。说到这,我觉得应该够了吧。

    请 iris 指正。

  15. 18 iris
    01月 10th, 2008 at 8:01 pm

    @carelezz
    你的解释完全说服我了...虽然我不懂为什么我问的新加坡人都给我解释为"lean towards sth. more(更倾向于某事)",但解释为"这个结论违反直觉,至于经济理论就更不必说了."确实更符合逻辑.(哎我现在已经晕了)

    最后说一句,我还只是个高中生,对英语的了解还完全不够,而且看起来还没有把这篇文章给了解通透,真是惭愧.但我非常感谢你如此认真的对待我的译文并指出错误,谢谢~!我想以后我会更努力的.

  16. 19 carelezz
    01月 10th, 2008 at 11:53 pm

    @iris
    不客气,希望你能翻译更多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