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我要用新闻抚慰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09:26
在湖南长沙,小女子柴静曾是一个如日中天的名字,她主持的电台节目《夜色温柔》,是当时许多寂寞灵魂的寄托;3年后,她离开电台,成为湖南卫视《新青年》主持人,2001年,25岁的柴静成了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的主持人。在她同年出版的《用我一辈子去忘记》的扉页上,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在多少寂寞的夜晚,她的声音和文字,曾经感动过无数年轻的心。

□本报特约记者    蓝石/文、图

    收到一封听众来信,知道自己的表达终于得到了回应

  还是学生的柴静,就给当地电台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尚能写信,信写得极其天真,在信的末尾,她写下“尚能也曾有梦,可否帮我成就梦想?”当时尚能主持着一个谈心的节目,而他又是个特别有个人风格的人,长沙几乎所有的人都听他的节目。

  信寄出后不久,柴静收到他的回信。尚能在信中说不知道是什么打动了他的心,让柴静去面试。于是,柴静到学校广播站录了一期节目,这是她第一次做节目,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节目名字叫“另一种声音”。一小段抒情的话语过后,柴静为之配了一段很喧闹的音乐《Iwannanholdyourhand》。7月间,录音间没有空调,录完后整个人湿淋淋的,柴静的心却是快乐的。但电台的领导说不行,不能接受一个学生来做主持人。柴静央求他说,请听听我的录音带吧。尚能拿过去,背对着柴静,听了不一会儿,转过身来对柴静说,我今晚播,在我节目的最后半小时。

  那个暑假,柴静就留在长沙。学校因为放假停止收发信件,柴静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她只剩下120元钱和一辆向老师借的单车。那两个月里,柴静常常翻箱倒柜凑足5毛钱,买一袋方便面,她可以计划着吃一整天。

  但这一切都没有让她觉得艰苦,只是单纯地觉得梦想终于实现。

  柴静到现在还能记得自己收到听众寄来的第一封信,“那是个去了广州的男孩,他听到我的节目,录下了其中的一个片段。我看到他的话,突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在表达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回应。”

  柴静15岁就上了大学,19岁毕业,她自作主张留在了长沙,应聘到文艺台做主持,工资只有300元,租房就要花去180元。能维持下来“主要靠热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灯火

   有一晚停电,漆黑里听新加坡电台的林伟《点一盏心灯》节目,他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灯火。”那一刹那,柴静的心被撞了一下,自己也可以做同样的节目,这城市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他们的心灵需要得到慰籍,也需要这样的广播。于是,柴静去游说领导,请求做这样一档节目,并主动要求不要工资,“可以省下一个放磁带的人工,不如由我来做一个半小时。”

  这个《夜色温柔》的节目柴静一做就是3年,每天晚上10点30分节目开始,一直到12点结束。到现在,柴静还能收到很多信,告诉她,当年他们听节目时都把她当做另一个自己。

  甚至有监狱的犯人给柴静写信,说当柴静的声音响起时,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有时柴静做完节目,有些司机在电台门口等着。这让柴静知道,这些人或许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柴静很感动。她常常接到很多来自西藏、北京、香港的听众打来的热线电话———热线电话在11点半才会开通,但还是有很多的人9点半钟就开始打进来,一直等着。柴静很奇怪:“人的心灵怎么会这么孤独?”

  另一个开始,她走进了《新青年》

  22岁那年的9月,柴静辞职到了北京,进修北广的电视编辑专业。陌生的环境中,柴静不再害怕,因为这次她知道自己是谁。

  来学校两个月后,柴静翻看到《三联生活周刊》杂志,就打电话过去说想成为他们的记者,帮着做些文章。没多久,她在图书馆看到一些处理杂志中,看到一期赵铁林拍摄的一个16岁妓女照片,题目叫《阿V姑娘的日子》,那些画面一下一下打在柴静心上。于是,柴静写了篇评论《生命本身并无羞耻》,给那家叫《光与影》的杂志,并在文章后面附了自己的电话。很快便得到回音,杂志社请柴静帮着做北京方面的编辑和记者工作。那时她做的都是很实验性的东西。

  1999年,湖南卫视改革,有些新节目出台,需要主持人。制片人找到柴静,柴静开始一边上学一边在电视台做《新青年》的主持人。期间,她还做些人物采访,写些文章。那时的柴静有一个理想,把自己对人的了解和访问都记录下来,自己肯定还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往前走,至少5年、10年之后都还会在这个领域里向前走。

  关注的是新闻当中的人,只需要成就感作补偿

  2001年7月,中央台的陈氓在湖南卫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介绍柴静的节目,喜欢上她的叙述风格。他约柴静见面,聊天中,问了柴静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做新闻,你关心的是什么?”柴静说:“我关心的是新闻当中的人。”之后,陈氓对柴静说,其实柴静没有什么经验,但她的思维有个性,正是他们需要的主持人,一个与别人说话方式不同的主持人。

  现在柴静既做主持,又做策划。

  这样的结果是很累,一个星期中做6期节目,意味着每天都要在演播室,两期策划必须自己合成、送审。柴静是做一件事情就很投入的那种,她只需要有成就感作为补偿。

  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节目中,柴静记忆犹新的是“民航停飞飞行员”,那两期节目都是柴静策划的。“其实知道做这个节目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是件挺大的事,我也知道我们这个节目收看的人很多,而且节目审查很严格,但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我感兴趣的,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做矿工的那期节目,“河北省有16名矿工被埋在地下,生死未卜,我马上联系到现场的人,让他们告诉我井下的情况,虽然真实的情况让我痛苦,但我知道我做的这个节目能让他们得到抢救的机会更多一些,能让抢救他们的人更尽心一些,因为有了新闻媒体的监督。这个时候,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柴静觉得自己25岁后,想法有了转变,她喜欢新闻,新闻能让自己听到更多的声音。

  还记得曾经做过一个心脏手术的节目。大多数人都会去采访被手术者术后的心情、手术是否进行得顺利、做完手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我去了之后,没有问他这些问题,只问他是否现在和他的心脏相处得怎样?”那个病人说他还不太清楚,只知道他的心在说话,告诉他:‘兄弟,咱俩可能在同一座城市住过,可能坐过同一辆公车或同一艘船只,可能你不能认识,我们现在要一起面对这个世界,好好地活着。’“柴静说:“我的节目是关心那些真正受到伤害的人,他们有没有受到抚慰。我只想把我这个年龄、这个年代的人所关心的东西,慢慢地转化到新闻中去。”

  柴静觉得自己始终没有放弃过成就自己的愿望,但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时间。“最为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判有没有变化。如果我真找不到自己,我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因为虚荣对我来说是形同虚设。我从来不认为和白岩松一起做节目,或在央视做新闻,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