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仁心仁术融化医患坚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6:26

用仁心仁术融化医患坚冰

2010-8-10 13:44:31   健康报 2010.08.06   记者 余运西   “摧毁信任只要几年、十几年,而建立信任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通常作为一位医生、一位医务工作者,在铺天盖地的声讨质疑声中,我们都聪明地选择沉默。人们心里都有个强势弱势的自然倾向性。警察与被捉的人之间,警察是强势,被捉者是弱势。医生与病患之间,医生是强势,病患是弱势。”

  在作家六六的最新长篇小说《心术》中,男主人公、上海某知名医院脑外科医生郑艾平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些带着几分无奈的话语,鲜明地揭示了这部小说将要展开的主题:医患之间的矛盾与纠结。日前,《心术》已由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出版,并将于下周全面上市。相应的电视剧也已开拍,明年年初有望播出。

  《心术》的书名取意“仁心仁术”。小说从医生郑艾平的视角切入,描述了一个想要实现医生理想的“我”所遭遇的重重阻碍。“我”与大师兄刘曦、二师兄霍思邈3位年轻医生性格各异,却都还想做好医生。但在现实中,病人的不信任、“医闹”的胡搅蛮缠、医疗纠纷的败诉、社会舆论的压力,一次次地打击着他们。年轻的医生为他们的理想苦苦挣扎:“我”的女朋友小蕾因为患者闹事而被打伤,大师兄刘曦身为医生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因肾衰竭每天在死亡线上徘徊,二师兄霍思邈好心救治的重症病患赖月金成功从手术台推下,却最终未能度过危险期……通过3位年轻医生的性格与遭际,小说试图揭示出紧张的“中国式医患关系”。

  六六通过该小说的出版方,表示她将焦点对准医患关系这一敏感话题的缘由是:“平时,一些小事会引起我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关注。《双面胶》、《蜗居》都是如此。《蜗居》之后,我和母亲接连生病,天天泡在医院,于是就有了写作医患关系的小说的想法。”

  对于当前的医患关系,六六也有独到的理解:“就像我们进超市要寄存包。其实,这世界上小偷只占10%都不到,90%的人都是良民。可就是为了防备那10%,我们会对剩下的90%都筑起栅栏。这就是信任缺失!摧毁信任只要几年、十几年,而建立起信任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别再把原本属于制度的问题,直接推到人与人之间”

  2007年,六六的母亲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术后经常感觉胳膊疼。母女俩一起讨论这个手术的必要性时,也咨询了不同的医生。结果,她们惊奇地发现,不同的医生有完全不同的见解。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切除乳房,保证安全有效;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局部清扫,保障生命的质量。给予她们不同反馈的两派医生,全都是六六的朋友,不涉及利益。这件事让六六明白,医生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是ISO9000标准管理系统,而全凭主观和经验。即使有先进的科技保驾护航,但在治疗上依旧以个人判断以及对医学的认知水平为基准。

  据小说出版方介绍,此后六六花了半年时间,“卧底”上海数家知名医院,亲历医生与患者的酸甜苦辣。

  一天,六六和一位吴教授出台会诊,听到了这样的对话:“医生啊,我们那边的医生让我过来看看,说我有垂体瘤。”吴教授:“你没有垂体瘤,CT没有任何明显指征说明你有垂体瘤。”“可我为啥不怀孕呢?”“这个你要问妇科大夫。”“妇科大夫说了,我不怀孕是因为长了垂体瘤。”“可我说了,你没有垂体瘤。你相信我还是相信她呢?”“我不是不相信你。可我要是没有垂体瘤,为啥不怀孕呢?”“那你到底希望长瘤还是不希望长瘤?”“我不希望。”“那我跟你说,你没有垂体瘤!你去妇科再看看。”那一个下午,吴教授需要这样“鸡生蛋、蛋生鸡”地给病人解释很多类似的问题。由于信任缺失,医生的话对于患者不再是不容置疑。

  在医院的这一段经历,还让六六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多么委屈,医生和护士心里是有杆秤的,不会因为家属的不理解、纠缠、吵闹而放弃一条生命。“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我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儿?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来熟了以后,我得知这位病患来自福建山区农村,一年的收入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一块脑膜要800多元,这名医生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患者省了。他做这样的好事,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永远不会知道。”

  这些“印象”与传统的拿回扣、要红包、对患者横眉冷对的医生形象相去甚远,也让六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我们有非常完善的健保制度,药品公平竞争进入市场,医生只有处方权而没有推销权,国家提高医生的待遇,那么,我们或许就能从医生和病患的直接对抗中走出来,就不会再把原本属于制度的问题,直接推到人与人之间。”

  “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需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

  还未上市,《心术》就被质疑“站在医生的角度写医患关系”。对此,六六在其博客上表示,在去医院以前,她就对所谓的医疗黑幕知道不少了。去了医院以后,让她有提笔欲望的,却与黑幕无关,而是与关爱、责任、信赖和付出有关。“难道人们都希望我把医生骂得一钱不值?那大家愤怒和同仇敌忾完了,不还要去医院吗?大家都不当医生,以后谁给我们看病呢?其实,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好的。不好的医生所占比例,就像整个社会里不好的人所占的比例一样。医生与其他群体没任何区别。”

  在六六撰写的一篇自述中,她提到了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医生。这位医生真诚地反省了医生的态度问题:“病人来闹,有的时候的确是医生的责任心不够,有疏漏;有的时候是态度不好,解释不到位;有的时候是病人的期望值太高,最终没达到。”这位医生认为大部分病患都是通情达理的,医生能够以心换心,就不会有病人投诉。他的说法,被六六在医院的经历验证了。她抽出一部分时间听患者诉说疾病的起源、家庭的纠纷、老板的残酷、未来的担忧等。听到动情处,六六会给出她的意见甚至给予拥抱。在她离开医院以后好几个月,还有病人跟医院打听她这个“人特好的大夫”。

  其实,无论是之前的《双面胶》、《蜗居》,还是现在的《心术》,六六都是想以小说的方式来展示她对世道人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她对现代人人性的理解。“我并不仅仅是写医生生存的不易,还写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圣经》上说,这世界有3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认为,我能看到的对这3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

  六六和出版方都希望这本书可以为医患双方打开一扇门、架起一座桥,从相互怀疑敌视到相互换位理解。六六说:“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需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这对医生来说可能更容易。”其实,很多医生听说《心术》一书后,也表达了同样迫切的期待。 编辑:刘淑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