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恃才自傲的代价 - 丁启阵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1:23

苏东坡恃才自傲的代价

丁启阵

 

不久前一篇赞成中学语文教材可删去某散文名篇的短文,惹了众怒。身受众多网民谤讪、若干专家学者贬斥之际,心有不平,曾对杜甫、李清照等古代圣贤因为不是生于网络时代,得以免遭如许谤讪与贬斥,颇有羡慕之情。

近日想到苏东坡的一些言论及其后果,不平顿消。因为,发现自己的遭遇远不是最坏的。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

事先声明,引苏东坡故事,正如引杜甫、李清照故事一样,并非在下狂妄,攀龙附凤,自埒圣贤,不过是表示一下“心向往之”的态度。

苏东坡一生,有过不少批评前辈名家名作、“恃才自傲”的言论。这里仅举几条被后人收在《东坡题跋》中的文字:

 

仆尝谓退之《画记》近似甲名帐耳,了无可观。世人识真者少,可叹亦可愍也。(《记欧阳论退之文》)

 

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跋退之送李愿序》)

 

徐陵多忘,每不识人,人以此咎之。曰:“公自难记,若曹刘沈谢辈,暗中摸索,亦合认得。”诚哉是言。(《记徐陵语》)

 

司马长卿作《大人赋》,武帝览之,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近时学者作拉杂变,便自谓长卿。长卿固不汝嗔,但恐览者渴睡落床难以凌云耳。(《书拉杂变》)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虞。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自评文》)

 

他将前辈名家韩愈的名作《画记》比作“甲名帐”(相当于今天高考录取名单),并断言它“了无可观”;他说整个唐代只有一篇好文章,而自己能够写出比它更好的文章;他借古人的话为自己的目中无人开解;他嘲笑当时堆砌辞藻的作者们所写的文章只会让人犯困……倘若苏东坡是当代活人,他的这些言论贴到博客上,博文又凑巧被若干门户网站的编辑推荐到首页醒目之处,遭受众多网民的谤讪、若干专家学者的贬斥,那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谤讪、贬斥,也不过是谤讪贬斥而已。不难想见,以苏东坡的旷达,不过如风过耳,如水浇鸭,伤不到他的身体发肤,影响不到他的吃饭睡眠。就是胸襟距苏东坡不可以道里计的在下,迄今为止,身心也一如往常,能吃,能睡,能游山,能逛景。一些媒体记者猜想中的我已遭受众叛亲离、正惶惶不可终日的景象,不但还没有出现,似乎也没有将要出现的任何迹象。

苏东坡的这类言论,虽然没有遭到网络时代的谤讪和贬斥,但是,我认为,他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遭受谤讪和贬斥。史学家、文学家们众口一词,说苏轼一再遭贬直至中了南方瘴疠毒气,死于北返路上,是因为他在政治上两次站错了队,是因为他在写诗时有讽刺皇 帝的嫌疑。对这些说法,我不能完全认同。我认为,苏东坡之所以有那样的人生坎坷,主要原因恐怕是他的这一类“恃才自傲”的言论。蔡京儿子蔡絛(绦)所著《铁围山丛谈》中的一句话透露出了其中秘密:“东坡元祐时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当不会介意他这类言论的恩师欧阳修和元祐孟皇后不在世的时候,苏东坡就难免要官越做越小,地方越贬越远,终于客死他乡了。

比起流离失所,比起客死他乡,一些谤讪、几句贬斥,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比苏东坡幸运多了。

                                                      20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