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退休后的生活 不谈工作是大原则〔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36:44

朱镕基退休后的生活

不谈工作是大原则
 

朱镕基拉胡琴唱京戏

朱镕基的书法

退休后的朱镕基,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实,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温家宝接任总理。

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一年过去,不见踪影的朱镕基,一切都好吗?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一年前,朱镕基任期届满时,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

至今看来,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正式退休前,朱镕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

与退休后的朱镕基接触过的人透露,现在的朱镕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之状。以前,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时候,屡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太大日子不好过。现在,他无官一身轻,每天的日子过得自在而松弛。

 

新老总理握手之后,朱镕基开始了退休生活。

最大原则不谈工作

退休后,朱镕基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已不在职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谈工作。

离开中南海的总理座椅后,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了广东。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他都极力避免与地方官员接触时谈及工作。中国的惯例是,即使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某地休养,当地领导人亦会进行礼节性拜访。每当这些官位在身的人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朱镕基在任时,是个公认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监督改造在内,他总共工作了半个世纪又两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不过一年前,他说放下就放下,丝毫不留余地,也足见他的个性。

朱镕基之所以如此重视“不谈工作”的问题,自有其深刻的考虑。他作为前任,已经把工作彻底交接给后任温家宝,如果他再恋栈地指手画脚,不仅对国务院新班子的领导不利,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此,聪明的朱镕基避免与任何人谈论涉及“工作”的话题,不愿意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被动影响。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

文笔上乘记忆力强

朱镕基在位时,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每日的阅读量仍然相当大,除了文件和汇报材料外,坚持阅读国内报刊、海外报刊、英文原版报刊。那时,海外各个层次的来访者,只要和朱镕基见面交谈过,几乎无不佩服他的知识面和记忆力。现在,虽然他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却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现在他无需再读文件和汇报,可以把更多时间转向兴趣阅读。退休后,他开始有计划地阅读过去想读但没大块时间读的书籍,文史哲、科学、人物,种类繁多。

过去,人们对朱镕基的记忆和口才有所领教,但对他的文笔水平可能知之甚少。朱镕基在历来重学的湘风熏染下,年轻时文笔就表现出色。据他的中学同学回忆,朱镕基在湖南长沙一中就读时,有两门功课颇为突出,一门是国文,一门是英文,他的国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常常被学校作为范文陈列于玻璃窗中。

朱镕基上大学虽然选择学习工科,但他曾对记者这个行当表现出浓厚兴趣。1948年,他在清华大学参与主办过一份名为《晓露》的校内油印报。他身兼数职,又是采写,又是刻板,又是给读者复信,虽然很辛苦,但乐此不疲。1999年春节前夕,朱镕基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前往国务院参事室拜年,见到时为参事室副主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吕德润时,高兴地对吕德润说,:“你曾经是我的偶像。”并欣然与吕德润合影。  

喜欢京剧擅长拉琴

朱镕基1928年10月1日出生。他是个遗腹子,还未从母亲腹中降生,父亲便已因病过世。10岁时,他母亲又撒手人寰。他从小被三伯父朱学方收养。

三伯父喜欢京剧,会拉京胡,耳濡目染下,朱镕基也成了小戏迷。后来,朱镕基考入长沙一中,正巧教师中也有京剧爱好者,于是朱镕基的京剧瘾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票友老师的训练下,朱镕基不仅唱得有板有眼,而且拉得也有腔有调,在长沙一中时还出演过《贺后骂殿》里的赵光义。

寄宿于学校的朱镕基,经常在宿舍里与同学们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只要朱镕基在,宿舍里就会传出胡琴声。有个舍友学会了两句《击鼓骂曹》,就去找朱镕基伴奏,结果“平生志气运未通,好似蛟龙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被唱得荒腔走板,与朱镕基的胡琴无法合上调,恼得朱镕基调侃挖苦,“我这真是对牛弹琴啊!”引得宿舍的同学大笑不止。

少年时的爱好,现在又成了朱镕基老年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镕基这个老京剧迷,变得愈老弥坚,拉胡琴已经成为他退休后的一大乐趣。朱镕基在副总理和总理任上,曾比较低调对待自己的京剧爱好,所以内地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喜欢京剧,更不知道他拉京胡还有一手。

朱镕基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胡琴拉得蛮有水平,为此朱镕基不时会同这位身边人切磋琴艺,有时还会谦虚地向他学习两招。更幸运的是,朱镕基的夫人劳安也是个京剧爱好者,她过去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镕基夫妇二人在清华读书时,曾先后在清华京剧队当过票友。现在,当两人兴致都起时,在家来场夫妻京剧会也不是罕见事,夫人吊好嗓子开腔时,朱镕基坐在一旁,用京胡为夫人伴奏,其“妇唱夫随”的情景,煞是其乐融融。

乐于聊天谈笑风生

朱镕基与妻子劳安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好。朱镕基与劳安的结识,得益于朱镕基中学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劳安是朱镕基一位名为劳特夫同学的妹妹。劳安性情温和,且干练。她嫁给朱镕基后,无论朱镕基政治上受到什么冲击,她始终不离不弃,与他携手共患难。在朱镕基卸任前,她以总理夫人身份露面时,总是面带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侧。

生活中,劳安对朱镕基的关怀无微不至,从起居到饮食。朱镕基以前在领导岗位时,除非工作需要,否则他都回家吃饭。朱镕基与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众人皆知毛泽东酷爱吃辣,但朱镕基却不怎么吃辣,他吃得比较清淡,对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独钟。朱镕基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运动基本以散步为主,讲究的是持久而非剧烈。

朱镕基已过了七十五岁,进入晚年后,身体上难免有些小毛病。朱镕基退休以来,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良性肿瘤。听说,这个小瘤子曾让劳安分外紧张,甚至让她寝食难安。当朱镕基的小肿瘤割下后送病理检验证实确为良性时,劳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不过是个良性小瘤,不会有大碍,所以连中央有关部门都没有报告,但唯有劳安对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别看朱镕基以前严肃得吓人,现在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  

书法苍劲却极吝赐

朱镕基曾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出任过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朱镕基的清华教授头衔并非虚戴,他确实带过4位博士生,那4位博士生的名字分别为杨宏儒、陈文、赵平、刘铁民。朱镕基1987年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兼任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来,他调到上海任市长、再调入国务院任副总理,当导师善始善终,坚持把4位博士生指导毕业。朱镕基对他所带的博士生,从论文的选题,到论证的方法,逐一过目,论文最后的答辩评语,也是他亲自拟写。

朱镕基的字,写得遒劲潇洒。读者不妨看一下他1988年写下的4个字———清正廉明,这年,正是朱镕基的60大寿,他特别以这4个字自勉。先不说这些字的政治含义和个人追求,至少从这4个字里,人们可看出朱镕基的书法功底。国人尽知,朱镕基在位时,几乎从不题字。但朱镕基并没有把书法丢掉,退休以后,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多了,字自然也越写越苍劲。可人们向他索字时,他仍是颇为吝赐。

清官留名不返故里

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市,所以朱镕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据说朱镕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镕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镕基再未回过老家。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盼望他回去!他没能成行;退下来后,他老家的干部更盛情力邀,但朱镕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朱镕基并非对故乡没有情感,他心中的顾虑仍然存在。在位时,他担心家乡拿他旗号行事;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

注重晚节的朱镕基,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所以他很注意防范自己的名声被不当使用,对故乡也同样。
    朱镕基:我觉得我的夫人劳安很可爱 

2000年10月14日,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到东京广播电视公司(TBS电视台)演播室,在日本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筑紫哲也的主持下,与日本百姓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

朱总理先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不久前,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访问北京时,对我提出‘忠告’:这次与日本民众对话,你无论如何要满面笑容,提的问题越尖锐越要笑。这对我有点难(场内哄堂大笑),因为我平常讲话时表情比较严肃,今天我努力去做,尽量保持笑容,但不要让我笑得太勉强(场内笑),或者说笑得太可怕(场内笑),要是我笑得太可怕,还请多多关照”。

我根本不觉得她(夫人)可怕,我觉得她可爱。”

主持人:“听说朱总理什么都不怕,但是对于劳安夫人是除外的。您觉得您的夫人有什么地方令您感到可怕?”

朱总理:(笑)“我根本不觉得她可怕,我觉得她可爱。”(众人大笑)

主持人:“假如您夫人不在这里,您也是一样的回答吗?”

朱总理:“当然,表里如一嘛。”

说起朱鎔基与劳安夫妻俩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好。朱鎔基与劳安的结识,得益于朱鎔基中学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劳安是朱鎔基一位名为劳特夫同学的妹妹。劳安性情温和,且干练。她嫁给朱鎔基后,无论朱鎔基政治上受到什么冲击,她始终不离不弃,与他携手共患难。在朱鎔基卸任前,她以总理夫人身份露面时,总是面带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侧。朱鎔基自然也以这样的妻子为荣,他曾经公开说过,“她很可爱呀。”

生活中,劳安对朱鎔基的关怀无微不至,从起居到饮食。朱鎔基以前在领导岗位时,只要不是必须,他都回家吃饭。朱鎔基与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众人皆知毛泽东酷爱吃辣,但朱鎔基却不怎么吃辣,他吃得比较清淡,对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独钟。朱鎔基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运动基本以散步为主,讲究的是持久而非剧烈。

朱鎔基已过了七十七岁,进入晚年后,身体上难免有些小毛病。朱鎔基退休以来,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良性肿瘤。听说,这个小瘤子曾让劳安分外紧张,甚至让她寝食难安,当朱鎔基的小肿瘤割下后送病理检验证实确为良性时,劳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不过是个良性小瘤,不会有大碍,所以连中央有关部门都没有报告,但唯有劳安对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别看朱鎔基以前严肃得吓人,现在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医务人员反映,退休后的朱鎔基很愿意聊天,喜欢像普通人那样东扯西拉。那次,他回忆与中共中央七常委一起去清华大学参加九十周年校庆的情景时,绘声绘色地表示,其它领导人进入会场的时候,掌声一般,他进去的时候,掌声雷动。他低头垂目,有意不看大家,但是掌声由不得他控制。他对此心中忐忑不安,诙谐地感叹,“这不是害我吗?” 朱鎔基一旦聊起来,甚至有点刹不住……有时,他会自嘲地说,“现在不是怕我没时间聊,是我怕你们没时间聊。” 而每次朱鎔基的幽默,劳安都是最会意的听众。

     朱镕基成绩单 

退休后的朱镕基

长沙市楚怡学校为举办百年校庆到湖南省档案馆查找档案时,很意外地发现了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就读于该校的一份成绩单,该份成绩单用A4幅面的黄纸书填写,填于民国三十四年四月份,成绩单字迹工整清晰,真实地反映了朱镕基在1944年就读于湖南私立楚怡中学高中部机械科的学习情况,上面记录了朱镕基的各科成绩:公民80分,应用国文87分,应用外国文98分,实用物理80分,实用化学98分,理化实验86分,数学96分……共计有10门功课的成绩,平均分数82.10分,居同班同学的前列。

根据朱镕基在湖南求学的线索,在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还找到了朱镕基在湖南私立广益中学和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两份珍贵的学籍档案:

一份是《湖南私立广益中学初中三十九班毕业生毕业成绩一览表》,填于民国三十三年一月。有趣的是,上面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此表适用于不参加毕业会考者于办理毕业后1个月内呈由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汇报至部。这也许说明了此项毕业考试不是由省内统一组织的,而是由广益中学组织的。这份成绩单经历了62载的光阴岁月,至今仍保存完好。在这份毕业成绩一览表上,朱镕基的各科毕业成绩荣登榜首,记载如下:公民98.80分,国文86.60分,英语95.40分,数学98.80分,地理98.20分,物理97.00分,化学99.40分,自然98.20分……共记载了14个科目的毕业成绩,总分为1274.30分,平均分数为91.02分,总分比排列第二的沈谱成同学多出5.3分;

一份是《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第26班理组学生学籍册》,档案用两页A3幅面的纸张书写。档案第一页上方记录了朱镕基在抗战胜利后,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从国立八中转学,民国三十五年九月重新回到长沙,就读于省立第一中学的情况。下方记录的朱镕基的监护人是他的伯父朱学方。这反映了朱镕基幼失慈严,是由伯父抚养、资助的独特人生经历。在第二页成绩单上,清晰地记录了朱镕基在民国三十五年九月至十二月在一中就读时各科的成绩:公民96分,国文80分,数学80分,化学95分,物理86分,外国史85分,外国地理85分,英语90分,体育70分,军事训练81分。各科的平均分数是84.80分。



欣赏朱镕基的书法:遒劲潇洒 



 


  


 


   
   前驻越南大使李家忠:

我所接触的朱镕基 

1999年12月2日,朱镕基访问越南。图为越南儿童向朱镕基献花。

1998年、1999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先是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接见,随后又两次参加了中越两国总理互访的接待、接洽工作,亲身感受了朱镕基总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宽广的胸怀。

外交部第九次使节会议上

1998年8月外交部举行第九次使节会议,我作为驻越南大使也回国参加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七位同志亲切会见了全体使节,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请朱镕基总理在京西宾馆向大家作我国经济形势报告。那天,来听报告的人较多,除了参加外交部第九次使节会议的代表外,还有一些经济部门的领导。我坐在会场中间靠后的座位上,但仍能很清楚地看到朱镕基总理的音容笑貌。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朱镕基总理。那天,他走上讲台,手里没有拿任何讲稿,坐下来就一口气讲下去。有两个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是在谈到下岗工人的生活困难时,他深情地背出了当时老百姓中流行的几句顺口溜:"一生跟着党,老了没人养,想要靠子女,他们全下岗。"作为13亿人口的总理,对百姓的疾苦能有如此切身的感受,令我深受感动。二是在谈到外贸出口时,他说形势很严峻,今年的出口额度必须完成,这是立下了军令状的。说到这里,他话峰一转说,但外经贸部长却说要量力而行。此时外经贸部长就坐在台下。散会时,大家请领导同志先退场。那位部长从我身边走过时,有人拍着他的肩膀说:总理又点你啦!部长则说:我经常被点,这就是对自己的鞭策。听到这话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周恩来。当年周恩来就经常当众点名批评外交部的部、司两级领导,但没有人嫉恨他,而总是把他的批评作为对自己的鞭策。直到几十年后的现在,仍有许多老同志写文章,回忆当年周恩来对自己的批评,讲述从中得到的教益。
 

朱镕基

越南总理潘文凯访华期间

1998年10月,越南总理潘文凯访华,我奉命回国参加接待工作,并参加了两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会谈。

当时,两国总理主要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问题。潘文凯提出了一个建议,即由两国总理共同确定一个指标:到2000年将双边贸易额增加到20亿美元。对于越方的这一建议,中方事先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朱镕基总理当场表示,中方对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历来持积极态度,由于两国都在实行市场经济,只要措施得当,即使不确定具体指标,贸易额也肯定会逐年增加。这样的表态意味着中方没有接受越方的建议。

会谈结束后,唐家璇外长向朱镕基总理汇报说:截至1997年,中越两国正规贸易额已达到18亿美元,距离潘文凯总理建议的20亿美元差距不大,而且还有两年时间,估计完成的困难不大。而且两国总理确定的目标只是一个大体的意向,不是非达到不可的硬指标,即使完不成也无大的负面影响。再说潘文凯总理的建议不是个人随便提出来的,估计在国内已经过了高层领导的讨论,如果不接受,可能会造成他没有完成任务的印象,恐回去不好交代。为体现此次访问的成果,不妨接受对方建议,以形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朱镕基参观大足宝顶石刻

朱镕基听后觉得唐部长说得有道理,表示再考虑考虑。当晚,在欢迎宴会上,朱镕基又把下午的话题拉了回来,同意把20亿美元作为两国总理确定的到2000年双边贸易额的奋斗目标。

当晚还有一件事值得记叙,就是在宴会前,朱镕基和周围同志随便聊天谈起粮食收购问题时,说农业部一位领导关于粮食收购问题的文章,其指导思想是同中央"唱反调"。说的时候,他的情绪很激动。但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这些话只在这里说说就算了,不要再去追究。当年我就是因为说了一两句话,就被大棒子打了下去。现在决不能再这样了。

通过这两件事,我感到朱镕基虽铁面无私、决策果断,但又很随和,乐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办事很好商量,同时还很懂得爱护干部,体谅下属,颇具亲和力。


朱镕基与叶利钦

访问越南

1999年12月1日至4日,朱镕基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我提前两个多月便约见越南计划投资部副部长武洪福,希望越方及早提出对这次访问的初步设想,以便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有较大的突破。但截至当时,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仅为2亿美元,在向越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列居第21位,而新加坡的对越投资已达到64亿美元。面对这种情况,越方虽对朱镕基总理大刀阔斧的作风早有耳闻,但估计中方尚不可能对越南大规模投资。故一个半月后,越方才提出三个带有试探性质的合作项目:一是在中部广治省兴建一个水电站,总投资1.7亿美元;二是在太原省兴建一个热电厂,总投资1.2亿美元;三是兴建一个年产2000万米布的现代化纺织厂。国内主管部门经过认真研究,答复说,关于水电站和热电厂事,由于资金额太大,中方无力提供政府贷款。关于纺织厂项目,中方愿积极支持双方企业进行探讨,对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中方可考虑提供部分信贷支持。我感到,国内对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但由于资金有限,无法支持大的项目。据我所知,每年我国援外的总金额是固定的,如同一个蛋糕,切给这个国家多些,切给其它国家的便会少些。因此我对国内主管部门的答复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内心则仍期盼朱镕基来越南后能在现场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决定,使两国经贸关系能有较大的突破。


朱镕基、温家宝在视察工作

朱镕基总理访越的第一站是南方的胡志明市,第二天才抵达首都河内。在同越南总理潘文凯会谈时,朱镕基总理除了按照在国内已经商定的意见,宣布以中国政府的名义赠送给越南政府1000台康佳牌24英寸彩电和1000辆轻骑牌摩托车外,还在现场作出了几个出乎双方意料的决定:

(一)对越方提出的兴建三个大项目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朱镕基总理说:"最近越方提出的一些大型合作项目,只要是对越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有益的,中国政府都愿意真诚同越方合作,并提供资金支持。"

(二)对于长期存在的中方不同意在边贸活动中使用越币结算的问题,朱镕基总理充分考虑了越方的愿望,同意把越币也作为边贸结算货币。越方对此十分满意。朱镕基总理对使馆的同志说,这个问题要想开一点,因为我们总是要跟我们的邻居越南开展贸易关系的,我们将来总是要来承包、旅游、花越币的。没有关系嘛!不要太小气了嘛!你就做一下这个币怕什么呢?他特别强调要多从全面的观点、政治的观点、全局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


朱镕基、温家宝视察工作

(三)对于双方商定的合作项目,改变以往由中方指定一家中国公司负责承办、越方不得挑选的做法,同意越方在若干个中国公司中任意挑选合作伙伴。朱总理对使馆的同志说:"我们应该鼓励竞争,也不能老吃大锅饭。""有好多公司不行,也不要硬扶持他们"。

(四)特别出乎意料的是,朱镕基总理在会谈时主动表示中方愿意帮助越南的一个氮肥厂和一个钢铁厂扭亏为盈,并进行技术改造。这两个厂都是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援建的。由于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和管理不善,致使连年亏损。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双方有关公司就这两个厂的改造和扩建问题已谈了多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为此,越方在朱镕基总理访问前曾向中方表示,建议两国总理会谈时不要提及这两个厂的问题,以免影响会谈气氛。然而朱镕基总理在会谈中则说,他将从国内挑选有实践经验和实干的专家到现场考察,通过加强管理和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尽快扭亏为盈,帮助越南政府"卸掉一个包袱"。越南总理潘文凯听后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感谢,但并不清楚如何着手这项工作。我和使馆的同志也不知道国内有关部门怎样具体实施。

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接见苏步青,左一为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

朱镕基总理回国后的第九天,即12月13日,便亲自给越南总理潘文凯写信说:"为尽快落实我们在河内达成的共识,中方决定派邯郸钢铁厂和安阳氮肥厂的专家于今年12月20日赴越,以协助越方进行技术改造、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使上述工作能顺利展开,两国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建议总理同志考虑,能否派工业部长、钢铁工业总公司、化肥工业总公司负责人和两个企业的党委书记、厂长及少数有关专家一起,在中方专家赴越之前,来华访问,参观有关企业。届时我将会见越工业部长和中越双方参加此项工作的人员。"

越南总理潘文凯完全同意朱镕基总理的意见,由工业部长邓武诸率领的考察团按照中方的安排,准时抵达北京。事后得知,越方邓武诸部长一行抵达北京机场时,朱镕基总理已在人民大会堂等候。中方特别安排了开道车引路。朱镕基总理同越南同志和在场的中方人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还当着越南客人的面,批评了中方官员。后经国务院批准,中方同意提供专款用于两企业的技术改造,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上述计划顺利完成。邓武诸部长对我说,他见过不少外国总理,但态度如此真诚,抓工作如此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则只有朱镕基总理一人。

朱镕基书法

朱镕基书法





清正廉明:朱镕基的四次破例题词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但我们发现,他也曾破例题词。这里仅举出4例。

题写“清正廉明”

1989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一再要求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为上海与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还写上"录以自勉",足见清正廉明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为官清正廉洁,为人正大光明,既自勉,也励人。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畏吾能而畏我公。公生明,廉生威。"又云:"贿其物也,则吏背其公利而圆其私利也,此教之所以必废而不行也。"朱镕基从上海市市长到共和国总理,始终牢记这些古训,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

2001年朱镕基在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时,面对5000清华师生,说:"……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2002年朱镕基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面对全世界的新闻媒体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在老百姓的眼中,朱镕基是一位清正廉明,威望很高,仰不愧天,俯不愧民的好总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邓伟志对朱镕基的评价是:"清官,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将"清正廉明"写在纸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朱镕基是言行一致的楷模,字如其人。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的子女 

江泽民之子江绵恒

江泽民之子江绵康

李鹏之子李小鹏

李鹏之女李小琳

朱镕基之子朱云来

中朱镕基之女朱燕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总经理]

江泽民之子江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