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哭去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13:54

2010-04-16 10:47:26 来自: 父母123(一起学做父母)

让孩子去哭吧?

—— 对孩子的哭放任不管存在潜在危险

作者: Margaret Chuong-Kim
在婴儿的父母中,关于如何回应孩子的哭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 “哭出来”(CIO) 的理论支持者认为,对孩子的哭放任不管是想让他/她最终停止哭泣。而“亲子依恋理论”的支持者们对孩子的哭会立即做出回应,并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安慰孩子,比如拥抱。虽然“哭出来”这一方法在前些年一直比较流行,但亲密育儿法在今天的新家长中已取得了立足之地。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父母使用妥善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哭泣,有利于培养出情感和身体上均健康的孩子。

亲密理论创建于18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推测照顾者与婴儿之间温馨融洽的关系能使婴儿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这与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存一样十分必要。因此,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他们的第一个照看者相互影响的反应和本能,尤其是母亲。例如,婴儿能迅速识别并喜欢上他们母亲的声音和气味。当孩子有些自控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到父母身边被父母抱起,或是爬到父母身边的方式与父母亲近。从进化理论来看,这些行为具有生存价值。缺乏这样依恋行为的孩子容易离开他们的照料者,更有可能会迷路,受到攻击和丧生。幼儿的哭泣可以增加其生存的可能性,母亲的本能就是在孩子有困难时来到孩子身边。


很多父母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中:不管孩子哭得如何响亮都不去看,因为她确认孩子在另一个房间里是安全的。难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哭不予理睬吗?CIO支持者建议:让孩子自己哭吧,他们最终会停下来,从这以后孩子再哭的持续时间会减短。当幼儿哭时无人照看,他们的情绪结果会怎样呢?鲍尔比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是关于把1岁到2岁的孩子与母亲分开(平时亲子关系很好),并对他们的哭放任不管。结果显示了一个可预测的行为序列:第一个阶段,被标记为“抗议”,大声哭泣和极端不安组成。第二个阶段,被标记为“绝望”,从一味的哭,平静的哭到最终不哭。第三个阶段,被标记为“超脱”,对周围事物重新产生兴趣,虽然是一种比较偏的兴趣。这说明对孩子的哭放任不管会使他们最终停止哭泣,但这也说明对孩子的哭放任不管使孩子的心理逐渐变得冷漠。孩子不哭了,并不是因为他的痛苦得到缓解,而是因为她不再对照看者抱有希望。


那么当婴儿被照看时,是否会哭的更频繁呢?1986年研究的结论却恰巧相反,母亲抱孩子的次数越多,孩子哭泣和吵闹的次数越少,跨文化研究也表明,非西方社会的父母对哭泣孩子的反应比西方社会的父母要快,非西方社会的孩子哭的时间比较短。例如,在非洲,至少85%照看者对3-7周大的孩子的哭泣会在在十秒内做出反应,对17周大的孩子的哭在10秒内做出反应的占75%。照看者对3个月大的孩子的哭在10秒内做出反应的超过90%,对一岁孩子哭泣的反应超过80%。在美国和荷兰,照看者对3个月大的孩子的哭放任不管者几乎占50%。非西方社会的婴儿会像西方社会的婴儿哭闹的频率一样,但由于非西方社会照看者及时做出反应,孩子哭闹的总体持续时间短于西方社会的。


根据亲子理论,许多婴儿孩不是天生就有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世界是混乱的无序的,但自己却没有必要的应对能力来抚慰自己。因此,在危难时刻,他们会寻找他们的照顾者,因为照顾者的身体接近有助于安抚婴儿,并帮助其重新建立心理平衡。当照顾者对孩子是一贯细心照顾时,孩子就会慢慢了解和相信自己是被爱的,这些爱他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她认为照料者是她可以探索世界的一个安全基地,如果遇到困难她可以回到她的基地寻求支持和安慰。这种对照顾者的信任会产生一种安全感。


没有得到一贯细心照顾的孩子是很没有安全感的,会表现出急切、逃避和相互矛盾的特点。长期的研究表明,有安全感的孩子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比起来更活泼、更被人喜欢、更能很快适应社会、有同情心且大公无私。因此,有安全感的孩子趋向于信赖他人,欣然发展亲密的伙伴,信任他们的父母。另一方面,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他们的关系中趋向于不安定、忧心忡忡(体现为占有、嫉妒和依附),或逃避现实(体现为不信任和勉强信任他人)。北美父母的做法,包括对孩子的哭放任不管的做法,是因为他们担心不这样做会使孩子长大后依赖性太强。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对孩子定期的身体接触,能够使其恢复信心,在孩子困境时及时做出反应,利于孩子成长为有安全感的、自信的、能与人正常交往的人。

以前,对孩子的哭放任不管被认为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益于肺。近期的一项关于调查孩子大哭的眼前和长远的生理影响的研究持相反的看法。由孩子大哭决定的改变已形成文件,如下:增加的心率和血压、减少氧气呼入量、脑血压升高、减少能量储备、中断母亲和婴儿间的活动,损害大脑并导致心脏机能失调。这项研究的研究者建议,照看者应该快速连贯全面地对婴儿大哭做出回应。

CIO的支持者往往认为婴儿的哭声是企图操纵和引起照顾者的更多的关注。持这种看法可能不利于婴儿的近期和长期的健康。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有这样一种假设,即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对某个人是积极地想法,那么我们的行为对他同样是积极的。相反,如果我们对某个人有消极地想法,那么我们的行为对他同样是消极的。幼儿在没有照看者的帮助下是极其无助的,在这种消极态度下,有可能遭受情感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

当父母面对一个哭泣的孩子时,需慎重的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如何去回应孩子?我让孩子停止哭,是因为我让她感到了舒适和安全,还是仅仅让孩子停止呼喊使自己感到宁静?我的孩子通过这件事对我和这个世界学到了什么?如果我是一个孩子并且觉得不安,我会要我的照看者怎样对待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