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0:22

 

物理学家霍金预言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06:09  汉网-武汉晚报

  据中国日报消息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爆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

  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

霍金:地球迟早要毁灭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07:22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igThink网站采访时表示,地球迟早要毁灭,而人类继续生存的唯一机会是移居外太空。

  霍金说他是乐观主义者,而他在接受BigThink网站采访时,却并未让我们对人类未来感到乐观。他表示,除非人类开始在外太空居住,否则会从地球上消失。霍金说:“如果能在未来两百年里避开灾难的侵袭,人类应该就安全了,那时我们可以移居到太空。”霍金同时指出,在这两百年里,人类面临的危机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霍金对人类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方式忧心忡忡。他说,人类天生“具有自私和侵略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帮助人类在历史上无数次灾难中幸存下来。霍金表示,人类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局限于地球,而是应该扩展至太空。人类大规模移民外太空实难想象,但是,霍金认为这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他说:“人类不应该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一个星球上。希望我们可以将篮子容量扩大后再将其扔掉。”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作者克里斯-马特斯治科(Chris Matyszczyk)表示,他想搞清楚霍金对人类未来的最新观点是否存在矛盾之处。不久以前,霍金曾暗示,外星人可能仇恨人类,有一天会将我们消灭。于是,马特斯治科反问,我们探索宇宙难道是预感到那里要爆发事关人类生存的大规模“太空战”?我们难称精良的装备难道可以赢得这场战争?

  后来,霍金又表示,时空旅行真的有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不进入他们的时区,从而避免与仇恨人类的外星人开战?问题是,如果外星人也具备时空旅行的能力,在过去和未来到处追杀人类,那又该怎么办?无论如何,如果绝大多数人甚至整个人类最终到达外太空而非继续留在地球,人类生活肯定会与现在截然不同。

  以棒球为例,球是否还会从上往下飞行?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像霍金一样发挥无限想象力,构建对未来认识的问题。马特斯治科指出,从本质上讲,这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尤其是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时期,比如当前,我们仅能预测几个月的事情。然而,在有些地方,有些人必须开始思考人类如何放弃飞船,漂浮到太空温泉疗养地享受。

科学家预测10亿年内地球生命灭绝仅剩微生物

2013年07月03日 09:54   新浪科技   科学家认为,随着太阳升温,地球大部分地区都会变成类似于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上间歇泉盆地地区。一项新研究显示,接下来10亿年内,所有动植物都会从地球上消失。  天体生物学家欧玛雷-詹姆斯预测世界末日将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太少造成。这个观点和好莱坞影片描述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人类灭亡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显示,接下来的10亿年内,所有动植物都会从地球上消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末日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太少而不是太多造成的。

  目前,专家正努力寻找降低这种温室气体的水平,从而预防全球变暖失控。但随着太阳变老,会变得越来越热,更多的蒸发以及与雨水进行的化学反应会带走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科学家说,在不到10亿年中,二氧化碳的水平将变得太低,而使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无法生存。众所周知,当这一切发生时,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会不复存在。

  植物的消失会令食草动物灭绝。与此同时,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也会消失。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微生物。但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存活在地球上的时间也屈指可数。再过10亿年后,海洋会完全变干,只剩下生命力最顽强的微生物。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天体生物学家杰克-欧玛雷-詹姆斯表示:“从这一点来说,遥远未来的地球将对生命的存活非常不利。所有生物都需要液态水,任何剩下来的生命都会局限于残留着液态水的小块地区,可能是更冷更高的高地,又或许是地下洞穴。活下来的生物体还将不得不应对极高温度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欧玛雷-詹姆斯在圣安德鲁斯大学举行的国家天文学会议上提出他的预测。这位科学家根据一个太阳的长期变化可能对地球造成影响的电脑模拟获得这些预测结果。再过10亿年左右,太阳依然稳定,却变得更加明亮。越来越强烈的辐射会使地球日益变热,以至于到了海洋开始蒸发的地步。

  欧玛雷-詹姆斯指出,这项研究可能对地球外生命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我们想要寻找地球外生命时,我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命。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样,生命离不开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但遥远未来地球上的生命会和今天的生命存在很大不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搜寻全新方法,然后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我们现在通过模仿一个由最有可能活下来的物种种群构成的垂死生物圈,去确认它们释放到大气中的气体类型。”

新研究发现地球变胖:南极冰架融化致赤道隆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9日 10:19 新浪科技
  
从冰川变薄到水在蓄水层里的流动情况,以及地球内部岩浆的流速变慢,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等科研仪器提供的地球质量分布测量结果,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这些非常重要的自然过程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9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本周表示,同地球上的很多居民一样,地球正变得中间越来越粗。格陵兰和南极冰架融化,是导致它中间隆起的原因。由于自转,地球从来都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就如同一名溜冰者的裙摆在她用脚尖旋转时上下飞舞一样,地球上的水更多积聚在赤道附近,而非两极。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一份有关地球膨胀的分析报告的联合作者史蒂夫-纳勒姆表示,大约2.2万年前,有数英里冰覆盖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冰融化,积冰产生的向下的压力减小,冰下的陆地出现“回弹”,这导致地球变得更圆。他说:“它有点像海绵,它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重新恢复原来的形状。”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观测到地球的膨胀部分正在收缩,但是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注意到,这种倾向发生逆转,地球开始变得越来越丰满,目前它的情形就像一个两端被挤压的皮球,但是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质量决定重力,因此地球的形状发生变化会影响质量的分布,从而对它的重力场产生影响。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GRACE)获得的数据,有助于科学家检测以下理论:积冰减少正在改变地球的形状。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是2002年发射升空的一对姊妹卫星,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对地球的重力场进行精确测量,监控冰的质量、海洋里的水量和大陆水量变化。该卫星每30天给地球表面拍摄一次照片,以便研究人员监控由重力场变化引起的积冰质量变化。

  他们发现,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川融化是导致地球中间变粗的最大因素,因为大量水被吸引到赤道附近。据研究人员说,这两个地区每年总共损失3820亿吨冰。这两个大陆上的冰量减少,将导致陆地反弹,使地球变得更圆,这一过程需要几千年才能完成。与此同时,地球中部的隆起速度大约是每10年0.28英寸(7.11毫米)。纳勒姆称,现在地球赤道的半径大约比两极的半径大13英里(20.92公里)。这意味着地球表面距离地心最远的点不是珠穆朗玛峰峰顶,而是一座厄瓜多尔火山的山顶。这些都是地球正在发生变化的强信号。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空间研究系主任拜伦-塔普雷并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他说:“这是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强指示器。质量如何在地球体系里起作用,这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将近10年的记录结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纳勒姆表示,这项研究以后可能面临的威胁,是这两颗姊妹卫星很快就会失灵,也许这种情况今年就会发生。虽然美国宇航局正打算发射另一颗卫星,但是要到2016年以后我们才能用到这项技术,在这期间有关地球变化的科学数据会出现一段空白。

研究称融冰正导致地球腰围不断增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1日 08:23 新浪科技
 冰河时代后,地球以每年不到1毫米的速度“瘦身”,但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逆转这一过程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称,融冰正导致地球的“腰围”不断增大,这一“增肥”现象由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科学家表示,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融冰正导致海洋水量不断增加,额外的水在引力的影响下涌向赤道地区,导致地球“腰围”增大。“腰部”是地球宽度最大的区域。

  大约2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在此之后,地球开始“瘦身”。这一地质时期较为漫长,地球表面和大气温度不断下降,大冰原的重量非常巨大,导致地壳和地幔变形,中部开始凸起。地球并不完全呈球形,北极地区与地核之间的距离比赤道地区近数公里。

  据信,冰河时代后的反弹效应导致地球更接近完美球形。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赤道地区的“肿胀”每年萎缩程度不到1毫米。但根据“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的观测,这种效应正在逆转。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约翰-瓦哈尔表示:“其他因素抵消了地球腰围的不断萎缩。”两极的融冰速度达到每年3820亿吨,正在抵消这种“瘦身”效应。

诺贝尔奖获得者称地球处于“人类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 11:28 长江商报

  现在网消息 假如外星地质学家在1000万年以后造访地球,他们能在层层累积的岩石和沉积层中辨别出一枚清晰的人类指纹吗?换句话说,“智人”能否定义一个地质时期,就像恐龙和及其灭绝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标志一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做出了肯定回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aul Crutzen甚至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人类世。

  人类改变了一切

  在地球47亿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单一物种不仅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动植物形态、化学以及生态,而且他们自己现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巴尔的摩马里兰大学的地理和生态学教授Erle Ellis则是这么说的:“我们破坏了地球,又买下她,拥有了她。我们不知道人类世将会发生什么——或许会不错,甚至更好。但是要取得地球的所有权,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全球角度考虑问题。”

  恐龙的灭绝很可能是由于一颗巨大的流星导致地球温度降到了它们生存的临界值以下。如果地球温度上升5或6摄氏度——气候学家们说这用不了100年——等待人类的将是类似的命运。但恐龙繁盛了1.5亿年;而现人类的历史不过20万年左右。更重要的是:恐龙不知道是什么击中了它们,它们对自己的灭亡不负责任。

  相反,对科学家们目前所称“地球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威胁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人类自己主导的。

  地球在寻找新平衡

  自从Crutzen在12年前创造了“人类世”,这一叫法已经被来自众多学科的科学家欣然接受。

  地球过去36亿年的历史已经被正式划分成了150多个宙、代、纪、世和年代,由莱切斯特大学的Jan Zalasiewicz教授的地理学家小组的工作是决定是否将“人类世”纳入其中。

  人类造成的突变(以地质时期为尺度衡量),其证据触目惊心。

  燃烧化石燃料业已改变了大气结构,使得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至少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导致的全球变暖又引发了其他世界范围的变化:地球上通常为冰雪覆盖的区域(又称冰冻圈)大量融化以及海洋酸化。

  生物圈(生命活动区域)过去的变化会显示在沉积物和岩石上,尤其是大规模的灭绝——多达90%的生命形式在地质史上一眨眼的工夫就灰飞烟灭了。过去5亿年间有过五次这样的大灭绝。鉴于目前物种消亡的速度是所谓“背景”速度的100到1000倍,多数科学家一致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六次大灭绝。

  另一个关键指标是入侵物种的增加:它们凭借船舶压载、航空旅行和老式走私,在全球范围内迁徙。Zalasiewicz 说:“大规模的同质化事件(同一物种到处被发现)将是今后100万年考古记载中一个相当明确的信号。”

  科罗拉多大学教授James Syvitski说:“我们正在重塑地球表层”,自19世纪中叶以来修建的几千座水坝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地表径流”。

  为了认定人类世,所有类似的变化都将比照我们当前所处的地质时期(即全新世,约12000年前上一个冰河时期结束以后的地球时期)期间的变化范围进行衡量。

  “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必将使地球系统大大超出全新世的变化范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变化协会的负责人Will Steffen说。

  如果由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造就的支撑绝大多数生命形式的异常复杂的网络真的预示了严重的失衡,那么地球会像过去一样,找到一种新的平衡。换句话说,地球会变好的;而另一方面,转变对人类而言或许难上加难。

  Steffen说:“这个星球将会更炎热、更多风暴、更少多样性。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必须有更强的适应性。”

  Crutzen说他希望给这些变化起一个名字——人类世,或许有助于我们关注未来的挑战, “但也许要再等20年,它才会被正式接受”。

地球或曾拥有两颗卫星 一颗因慢速撞击消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4日 09:41 新浪科技
地球可能曾有两颗卫星,一颗现在正照耀着我们的夜空,另一颗稍小一些科学家认为,当两颗卫星相撞时,月球可以吸收它的姊妹卫星的一些材料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4日消息,根据一项最新提出的理论,地球或许曾经拥有两颗卫星,除了现在夜空中我们看到的那颗,地球曾经还拥有一颗较小的卫星。

  月球的背面遍布高地,这项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这两颗卫星之间发生慢速相撞导致了这一结果。因为小卫星的物质堆积在了月球背面,形成高地。

  根据现代探测结果,月球面朝地球一面和背对地球的一面的地质情况截然不同。面朝地球的一侧主要地形是平坦的低地,而背对地球的一侧则主要是高地和山脉,并且拥有厚得多的月壳层。

  科学家们此前曾经提出多种理论试图解释月球显示的这种不对称性。其中一种主流的的观点是认为引潮力重塑了月壳,并形成了这种不对称。但是这一基于“撞击说”的新理论,撞击说一般被认为可以解释月球的形成。

  很多科学家相信月球的形成是源于一次撞击事件:在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大量物质飞溅出去进入轨道,随后在引力作用下,这些碎屑逐渐冷凝并聚集,最终形成月球。科学家们认为当时还形成了第二颗相对较小的卫星,这颗卫星同样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数千万年。

  根据这篇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的描述,这两颗卫星之间发生的撞击是相对慢速的,这样的慢速撞击不会造成大规模的陨石坑或者大规模的熔岩溢出。相反的,大部分撞击产生的物质都堆积在了发生撞击的那一侧,形成一个巨厚的月壳层。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月球背面的大量山脉和高地地区的成因。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埃里克·艾斯旁(Erik Asphaug)说:“我们的模型可以和月球撞击起源理论非常好地相互协调,根据月球撞击理论的预计,在形成月球之后地球轨道上应当还会留存一部分碎屑物质,这就构成了我们的新理论的基础。并且和目前我们已知这样一个系统的动力学稳定理论,月球的冷凝时间,以及月球岩石的年代测定数据相符。”

  同样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他的同事弗朗西斯·尼莫(Francis Nimmo)教授是月球潮汐扭曲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他评价说:“月球正反两面显示出的截然不同的地质学特征自从航天时代的开端就一直困扰着学界,其重要性或许就仅次于月球起源问题本身。”

  他说:“埃里克的理论令人印象深刻之处便是他成功地将这两个问题联系了起来。或许在那次形成月球的撞击事件中有物质飞溅到了更远的空间并最终逐渐在引力下落回月球表面,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月球两个半球的明显差异。”

  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目前还无法判断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加符合实际。

5万年以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2011-01-04 13:48:22)

预测地球未来的样子有点像预测天气:预测的时间越长,预测结果也相对地越不准确。按照这个逻辑,似乎不太可能预测到5万年以后的诸事变化,即使勉力预测也毫无准确性可言。但是,我们可以借鉴40多亿年的历史,当用地质学标尺来研究地球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地球始终在经历一些必然过程——进化、灭绝、板块运动、气候变化——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且在可以预见得地球的未来它们也不会消失。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研究研究这些过程,并试预测一下5万年以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首先,地球是一个既自转又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地球的转动对于地球表面物种的生存有很大影响。例如,地球不仅绕轴自转,还像个旋转的陀螺一样摆动。天文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旋进(precession),这种运动形式使地轴在为期26000年的循环周期中指向天空中的不同地方。现在,地球的北极点指向北极星,在13000年后,织女星将成为新的北极星。5万年后,地球将完成两个旋进周期,意味着届时地球将仍然处于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至少那时地球的夜空和现在我们所见的一样。

地球轨道细微的变形和倾斜会导致地球发生巨大改变。在超过97000年的周期中,地球轨道会从近似圆形变成某种程度的椭圆形。与此同时,地轴的倾斜角从22.1度变到最大24.5度。这些运动的综合作用将决定太阳能量传递到地球上的多与少。当地球到达某个空间位置时,就会进入冰河世纪,届时地球上的冰层将会变厚,并将覆盖大面积的陆地。历史上,每一个冰河世纪都会持续大约10万年,两个冰河世纪之间会有大约1万年的温暖的间冰期。现在,地球正经历其中的一个间冰期,但最终还将进入另一个冰天雪地的冰河世纪。许多科学家认为,下一个冰河世纪将在大约8万年后达到顶峰[资料来源:Revkin]。所以,5万年后,地球可能会变的更加寒冷,冰原会慢慢覆盖像纽约这样的南部城市。

地球的未来:从洪水泛滥到冰河世纪到火山喷发?
全球变暖将会对未来冰河世纪的预测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长远看可能影响不大,但短期而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彻底地改变我们的世界。200年以后,也就是2200年左右,我们的后代将切身体会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到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比过去65万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要高。

二氧化碳会使太阳能量无法辐射到太空,使地球因吸收过多能量而变暖。地球平均气温哪怕仅升高几度,就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届时海岸洪水泛滥将无法避免。海水温度升高及酸性增强,还会导致珊瑚礁普遍崩塌。很多海洋物种将面临灭顶之灾,不仅如此,陆上四分之一的动植物也将永远消失不见。

对于我们的地球家园来说,这将是一个关键时期,情况似乎已经糟糕透顶。更不幸的是,地球40亿年的历史只教会我们一件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一段长久的历史时期之后,全球性灾难注定会发生。5万年以后,人类几乎一定会面临一场史诗性的灾难,这场灾难将对地球造成永久性的影响。一种灾难发生的情形是,可能会有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相撞,从而灭绝地球上人类已知的一切生命。天文学家估计,这种相撞事件平均每一百万年就会发生一次,所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种概率还是很小的,即使在5万年以后也不大可能发生。

不过,还有另一种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源自于地球本身。我们知道,地球的板块构造导致了大陆板块在地球表面飘流,也正是这种力量可能会引起巨型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层,能彻底阻隔太阳光线10至15年。地质学家们认为这种巨型火山喷发大概每5万年就会发生一次,所以发生的几率还是蛮大的[来源:Ravilious]。

面对巨型火山喷发这样的毁灭性灾难,已经伤痕累累的地球肯定会经历一场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就像化石记载的其他物种灭绝一样。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种灭绝事件,应该是白垩纪时期末期的恐龙灭绝。但是,与恐龙的灭绝相比,二叠纪物种大灭绝更恐怖,那是在大约251万年前,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一下子都消失了[来源:Discovery Earth]。您能猜到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吗?没错,就是巨型火山爆发——更确切地说,是西伯利亚地盾爆发,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5万年后地球上还会有智慧的人类存在吗?这还真说不准,因为到目前为止,那些已发现的物种在地球上仅存在了1万年,而最长的人类文明只有3000年历史。这样看起来,在遥远的未来,人类不太可能依旧是地球的统治者。 

不过,人类也一直在进化。一些科学家估计,在过去的1万年里,人类的进化速度是以往任何时候的100倍。所以人类将来很可能会进一步进化,以适应未来的地球环境。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曾经播出了一个有趣的短片,名字叫做“人类的历史和未来”,片中描绘了未来100万到400万年后人类可能的样子。有一件事似乎是可以肯定的:即使那时人类还存在,长相和行为举止也将与现在的我们截然不同。 

关于“地球更新”:究竟哪种预言更灵验?

(2010-09-06 08:34:50)    郑伟建博士


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问我关于2012的问题。前几天给总裁们上风水课,居然企业家们提问的问题中就有关于2012的问题:“2012我们企业怎么办?”

郑博士相信朋友们都看过那部著名的《2012》电影,这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郑博士也相信很多朋友听说过种种关于未来的预言,关于地球更新的神话:究竟哪种预言更灵验呢?郑博士不妨说说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玛雅古文明密码

玛雅族诞生于公元前3113年,到750年突然消失,其中间生存的年代接近3740这个年数。根据玛雅文献的记载,地球每隔3,740年就会被毁灭一次,而地球生命在过去已曾被毁灭四次;换言之,现代人类应已是地球第五代子孙了。

国外一位精于玛雅古文明研究者发现了一组一再重覆出现的密码:1,366,560。若将这个密码的单位视为“天”,则换算为年的话,为3,740年。
“摩利斯”将玛雅文化中的圣数1,366,560与太阳磁场变化周期,这二个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事连接在一起。科学的计算显示太阳磁极每隔3,740年就会对调一次,而3,740年就会对调一次,而3,740年刚好是1,366,560天换算的年数。

换言之,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人长历法中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此后,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一个全新的文明。

这是真的吗?这种预言准确吗?或者说哪种预言更灵验?郑博士继续带领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


二、现代科学的预测?
我们不知道“地球更新”的概念具体是说什么,的确,世界是有一天迟早要毁灭的但不是在2012年的。但是,
据郑博士收集的资料来看,某些现代科学的预测似乎验证古代预言的准确性:

1、天体和物理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地球与太阳在2012年都会进入一个磁极颠倒的过程。而上次发生同等现象的时间是在恐龙消失时。印度一个研究公司曾经发布了这一预测。
根据电脑模型预测,地球和太阳的磁极颠倒将会引起电子故障,鸟类迁徙时也会迷路。如果当地球磁力为零时,所造成的后果就更为严重。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地球零磁力下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免疫系统将大为降低;地球的外壳会发生更多的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现象;地球磁气圈将被减弱,来自太阳的宇宙辐射就会增大,最终可能对人类造成辐射灾难;一些小行星将朝地球方向飞来;地球的重力也会发生变化。

2、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专家报告则指出,2012年太阳将进入新一轮活动高潮期。美科学家担心,人类对将可能发生的太阳风暴准备不足,而这种太空风暴有可能会切断人类社会的电力供应、手机信号,甚至包括供水系统,其影响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美国专家警告2012年太阳风暴可能严重影响人类。ABC新闻网站的标题是《是否一场“卡特里娜飓风式”的太阳风暴正在酝酿》;FOX的标题则是《强烈的太阳风暴可能让美国数月内陷于停顿》。


三、中国古人预测了什么?

中国古人非常聪明,预测能力极强,不仅仅中国古代预测学中有神符等,郑博士认为还应包括:
1、卜筮:古人遇大事皆占卜以测吉凶,用龟曰“卜”,用蓍草则称“蓍”,合称为“卜筮”。
2、占候:观察天象变化以推测吉凶叫“占候”。
3、星命:把人的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成八字,按天星运数,附会人事,推算人的命运,称为星命。
4、星象学:星体的明、暗、薄、蚀等现象,叫“星象”。
5、相术:观察人的形貌以预言命运叫“相术”,亦称“相人”。
6、六壬:木数家认为,五行以水为首,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
7、奇门遁甲:术数家以十干中之乙、丙、丁为三奇。
8、文玉课:以铜钱伐蓍草的占卦术。传说周文王就伏羲所画的八卦推演为六爻卦,因卦而起课,故名“文王课”。
等等。


中国古人“观天象知未来”的能耐应该不比玛雅人来的晚,其预见性也十分的惊人。不说河图洛书周易八卦,下面郑博士单说说诸葛亮的“马前课”吧:

马前课相传为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部预言之一,是预测天下大事的书。从字面上讲,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即起卦的意思。诸葛亮的《马前课》非常好破译,每个朝代就一卦,这样往下排就是了。

这部预言非常简洁明了,只有十四课,每一课预言一个历史时代,而且每一课都按顺序排列。每一个历史时代过去后,人们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诸葛亮的预言惊人地准确。《马前课》的前十课已经发生,故郑博士在此就不说了。此后四课是这样的:


第十一课 四门乍辟 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 其道大衰   
第十二课 拯患救难 是唯圣人   阳复而治 晦极生明   
第十三课 贤不遗野 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 光耀中华   
第十四课 占得此课 易数乃终   前古后今 其道无穷   


第十四课是最后一课:占卜的卦象到此,预言也就到此结束。故曰“占得此课,易数乃终”。是说一切都有定数、有安排。前古后今永远不变的“道”,是永远不变的宇宙法则,故曰“前古后今,其道无穷”。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谶中“一阴一阳”就指“道”,是“无始无终”,是长存的。人们常说善恶有报,可能就是“终者自终,始者自始”所指的意思吧!

诸葛亮的《马前课》预言到此,与历史上的其它预言一样,都在表明整个世界届时会有一个根本的更新,旧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一个全新的世纪即将开始。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的《马前课》是每课预言一个朝代的事,这第十四课所言及的时代的更新,并不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就应该发生在当今之世。让我们此生此世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过渡到新时代吧,这应该是所有预言者与译释者所希望能够给予全人类最大的祝福!  
四、郑博士想说的话

到此,关于“地球更新”:究竟哪种预言更灵验?郑博士认为:
1、无论是玛雅人的预言,还是当今科学家的推测,甚或是中国古人的智慧,都说明一个事实:世界总是发展的,而发展是有规律的,此规律又是可以被人们破译和掌握的。关键是破译和掌握的程度如何?

2、究竟2012年会发生什么事? 只有“天知道”;但是无论如何,自然灾难永远不会是毁灭人类的元凶!   地球上的六种怪异动物 (2010-09-06 22:39:21) 地球上充满了一些无法解释和真正怪异的动物,每天也都有人声称看到这些奇怪的动物。下列这些怪异的动物,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生态用途,而且,这些怪异的动物都有其令人好奇的本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地球上最奇怪的动物,来猜猜这些生物是不是存在于这个世界。

一、巨骆驼蜘蛛

巨骆驼蜘蛛学名“Arachnid Solifugae”,“Arachnid”在拉丁语中意为“避日”。巨骆驼蜘蛛会用爪子捕获体型不及蜘蛛纲动物的猎物。它们素以移动迅速著称昆虫界,移动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0英里(约合每小时16公里)。 此外,巨骆驼蜘蛛是杂食生物犹爱肉食,,白蚁和昆虫是其主食。喜通居住在温暖和干旱的生境,包括几乎所有的沙漠都东欧和东西半球,但不包括澳大利亚。其中感觉器官的功能类似昆虫的触角,并出现了两个额外的腿,这些是用来捕捉猎物飞行或者攀登的。

如果不是参加波斯湾战争的美国士兵用相机拍摄下了上面这张照片,并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将其带回美国,我想,人类有可能永远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奇特的动物存在。据说,当时一只巨骆驼蜘蛛爬进一名士兵的睡袋,并趁着他熟睡的机会狠狠地咬了一口。幸运的是,原产自伊拉克的巨骆驼蜘蛛并不是一种有毒昆虫,否则他还是小命不保。

二、30英尺长的美丽浮游生物

 

漂亮的生物,相信你一定看不少?但是南极冰川大海中的这种可以将自己的触角伸向9米远的,并且有30英尺长的浮游生物,相信你一定没有见识过。不过这种生物可是货真价实的存在这于这个地球,目前科学家还在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研究。




三、布偶鱼

这种鱼也是真实存在的,从它的形状我们可以看出,他长的非常像布偶所以才有由得名,别说这种鱼还真是诡异啊!



四、螺纹齿鲨

我第一次看这个图片的时候以为这是一张画呢,可是这种鲨鱼是真的存在的。不过,现如今的科学家还没有研究出这种鲨鱼的身体结构怎么会长出和电危在锯一般的牙齿,小康在此不得不说造物主的神奇,世界上还有很多迷底等着我们人类去一一揭开。


五、史前鲨鱼

2007年初日本栗岛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接到渔民的报告,称他们在海洋中发现一只怪物。工作人员随即赶到现场,发现这头奇异的动物长有1.6米。原来是一种名为皱鳃鲨的远古时代鲨鱼,令相关人员惊喜若狂。因为,这种皱鳃鲨平时生活在深达600米的海水中,数十亿年来几乎没有发生大的物种变异,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称。只是可惜的是,在被放入人工海水池后的不久,这头皱鳃鲨就死亡了。但是,这也证明在现如今的地球上这种史前鲨鱼并没有消亡。




六、长象奇特的兔子鱼

这种动物被称为怪物鱼或者是兔子鱼,这种生物真的存在。不过,它给人的感觉可不像是真的,倒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外星生物。兔鱼体长22-62mm,体长卵形,侧扁。喜栖居于小流、河沟、池塘、稻田等缓流或静水中,大多以浮游动物、昆虫幼虫等为食。虽无食用价值,但有食孑孓或其他有害昆虫幼虫的作用。又可作观赏用。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牛,是著名的观赏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南方各省。 

科学家称陆地行星更可能发现外星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5日 08:15 新浪科技官方微博
这是1975年升空的海盗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  
这张示意图标出了我们的太阳系和Gliese 581星系的各行星相对位置。一道明显蓝色条带表示宜居带的范围。可以明显看到,由于太阳的光度较强,其宜居带距离较远,而恒星Gliese 581是一颗红矮星,温度较低,因此其宜居带距离也相对较近  
这里是北非国家摩洛哥的一处沙漠,这里的景象像极了火星表面,因此科学家们会在这里对一些未来的火星飞船进行野外性能测试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正如弗兰克·赫尔伯特(Frank Herbert)出版的经典科幻小说《沙丘》中描述的那样,科学家们研究认为那种沙丘遍布的行星可能将是星系中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而不是像地球这样拥有丰富水体的星球。

  而这还不是此项研究中最出乎意料的结论。该项研究中还同时指出,有太阳系高温地狱之称的金星可能仅仅在大约10亿年前还是一个非常宜居的沙漠星球,而现在那里的地表温度高达460摄氏度,连铅都会熔化。

  追寻水的足迹

  在地球上,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因此我们之前在宇宙中搜寻可能存在的其它生命时也正是以此为基准,即寻找水的踪迹,寻找拥有表面液态水体的行星。

  我们目标中的候选行星应当是和地球那样,拥有广阔的海洋甚至就是个“海洋星球”,即全球完全被一个连续的,深达数百公里海洋的浸没的世界,或者形象的说,很像是木卫三地表的冰层完全融化之后的样子。

  为了达到宜居状态,这颗星球必须运行在所谓的“宜居带”之中,即它距离其中央恒星的距离必须适中,不太远也不太近,因此它的地表温度也才能保持适当范围,不太热也不太冷,从而允许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太远了水会冻结,就像太阳系中的火星;太近了水会蒸发,就像太阳系中的金星。

  在太近的距离上,行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上升,水汽不断蒸发升入高空,在那里被恒星紫外线击碎,分离为氢和氧。随后氢气向太空逃逸,而氧则会和呈熔融状态的地表物质发生反应,溶入地幔层。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星大气中的水汽几乎会完全丧失。

  和这种“水”星球不同,科学家们设想了“沙漠”星球。这些星球的表面遍布沙漠,但是零星存在一些绿洲。如《沙丘》一书中描述的行星“Arrakis”,就是一颗发育良好的宜居星球。

  Arrakis 事实上就是一颗“改良版”的火星,只是它更大,更温暖,并且有稀疏的生命分布。另外它的表面有可供呼吸的氧气,极地地区温度较火星要高一些,分布有小规模的水冰极冠,清晨还会出现露珠。

  对陆地行星的模拟

  科学家们认为,像这样仅拥有少量水分布的特点反而可以帮助这样的行星拥有更大的宜居带范围。之所以这样认为,有几点原因,首先这样的星球上可以变为冰雪的水量较少,而白色的冰雪会反射太阳光。因此,更少的冰雪覆盖意味着颜色较深的岩土地表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以防止全球冰冻的发生,从而使宜居带的范围向外侧扩展。

  除此之外,其缺水的大气也使其不能像富水行星的大气层那样蓄积大量的热量,从而避免了发生严重温室效应的可能性,这也就向内侧扩展了宜居带的范围。并且,大气层中水量的缺乏也缓解了大量水汽上升至高层大气并被紫外线打碎散逸进入太空的风险。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阿部丰,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凯文·扎尼(Kevin Zahnle)和同事们采用多种和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全球气候模型进行了测试。在他们对“沙漠型”行星的测试中,他们让地球的自转速率,大气压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但移除了海洋和植被覆盖,但保留了地下水的存在。

  这样的结果是他们发现相比“水行星”,“沙漠行星”的宜居带范围要比前者大上三倍。在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们写道:“暗淡蓝点并非是和地球类似的行星的唯一模型,第一种出现的宜居行星可能是一颗陆地行星,而非海洋行星。”

  宜居带中的沙漠星球

  在分析行星分布的宜居带范围外缘究竟在何处时,阿部和同事们计算出一颗类似地球的“水行星”,只要其接收到的太阳光强度降低到目前强度的72~90%,就会发生完全冰封的情形。当然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这颗行星的自转轴倾角大小。

  相比之下,陆地行星抵抗全球冰封情况发生的能力要强得多,它可以忍受太阳光强度降低至目前58~77%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对于陆地行星而言,其宜居带的范围外缘相对要延伸地更远一些。

  而在宜居带内缘边界方面,研究人员们计算出,当阳光的强度增强至目前强度的135%时,“水行星”表面最寒冷的地区——两极的液态水也将彻底蒸发消失;而相比之下,陆地行星的此项指标则是170%。这就意味着其宜居带内侧边界也要比前者宽得多。

  这样一颗陆地行星相当符合科幻小说《沙丘》中对于行星Arrakis的描述。扎尼说:“尽管我并不相信《沙丘》中描述的所谓'沙虫’生物的存在。但是我认为《沙丘》里面描述的行星上,其极地地区的气候实际上会更加宜人,这里有更多的水面,甚至会有小溪或湖泊的存在。”

  当然科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行星科学家吉姆·卡斯汀(Jim Kasting)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人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但是他评价这是一项“聪明”的研究。不过他质疑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否真的会有助于人类找到太阳系外地宜居星球,不管它是海洋星球还是陆地星球。

  他说:“为了证实任何一个系外行星世界是否从我们的标准看来是一个宜居星球,它们必须显示水存在的迹象。目前并不清楚这些所谓的'沙漠星球’上是否存在足够的水以便能被我们从地球上观察到其迹象。因此我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将不会对目前人类搜寻其它潜在宜居星球的工作产生影响。”

  不过扎尼可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这种陆地行星或许确实不会产生能被我们探测到的水信号,但是它们大气中的氧气可以被探测到。并且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水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的,因此它并不能被视为一个行星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

  陆地行星更容易被发现

  由于对于陆地行星来说,宜居带的范围要大得多,因此扎尼认为人类将首先找到宜居的陆地行星,而非海洋行星。对于陆地行星而言,它们可以存在于远较海洋行星距离中央恒星更近的轨道上。众所周知,如果一颗行星距离其中央恒星越近,则其轨道运动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也就越容易形成对其中央恒星的凌星现象从而被人类检测到。

  卡斯汀还认为一颗行星表面仅存在的少量水量是不可能保持稳定的。他认为这样的少量水将很容易被岩土吸收,从而在地表消失。

  对于这一点,扎尼表示同意,他说:“我们并非在寻找一颗永远宜居的星球,而是一颗可能在较长时间段内宜居的星球。任何星球都不可能永远宜居,就算是地球也是一样。”他指出,有朝一日地球也将变成一颗沙漠星球。随着我们太阳年龄的增长,其光度大约每10亿年会增加9%,逐渐增强的光照将最终让地球上的液态水消失殆尽。

  不过不用担心,发生这样的情况至少还需要数十亿年。不过地球也可能不会发生金星上发生的那种无法控制的灾难性温室效应,如此,地球或许可以避免液态水被完全蒸发的厄运,或许只会损失大约1/3的海水而得以幸免。

  这一有关陆地行星的研究引出的一个有趣问题是:金星作为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行星,是否在过去曾经有过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考虑到金星在久远的过去或许曾经拥有过海洋,研究人员们认为金星确实可能经历过一段“干燥但是允许生命生存”的环境阶段。

  事实上,科学家们认为直到大约10亿年前,金星一直是一颗属于宜居范围的行星。扎尼表示,当时的金星是“热带地区炎热异常,极地地区凉爽湿润。很像地球,大气中也没有今天那么多二氧化碳。”他期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将帮助科学家们找到有关金星历史的答案。

俄媒称俄发现非地球文明遗迹 外星人或曾访地球

2013年01月25日08:21  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胥文琦】据“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1月24日消息,俄罗斯远东沿海边疆区发现了非地球文明遗迹。阿尔乔姆市的居民德米特里在煤块里找到一奇特物体。

  据报道,德米特里从俄罗斯最大煤矿之一的西伯利亚哈卡斯煤田买来一车煤炭。当他把一桶煤提进家准备烧炉子时发现,一煤块里有个香烟大小的东西。他说:“乍一看,我还以为矿工开玩笑,把金属物塞进了煤块,可是仔细一看,金属物和煤是长在一起的。”

  德米特里立即和附近达尔涅戈尔斯克市的俄罗斯和世界著名不明飞行物研究专家德武日尔内伊取得了联系。这位专家专门从事搜集外星人访问地球的证据。

  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机械的变形零件,很像是齿条。他把出土物送到圣彼得堡核研究所,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利用人造合金制成的物体,材料是带3%镁的纯铝。这个齿条所含的碳为40%至70%。在现代条件下,铝是用电热方法得到的,其中绝不可能有碳,这意味着零件和煤一样,在地层下埋了三亿年。在这漫长的时代里碳扩散入铝零件。

  这说明,这个零件不可能是人类制造的。因为三亿前地球上不仅没有人,甚至还没有恐龙。

  德武日尔内伊按其尺寸复制了齿条,以研究什么地方能使用它。他说:“看来它应该和齿轮相配备。最有趣的是,它的齿距很大,在我们的任何地方都不能使用。”德武日尔内伊认为,齿条是外星文明的技术创作产物,可能是时空旅游者的“遗失物”。


 

徳媒:南极冰川融化或改变地球自转速度

2014年05月16日12:07  新华网      据参考消息5月16日报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5月14日报道】题:GPS测绘:地球长出肿块

  气候研究者早已对南极洲冰川融化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发出警告。但他们未曾考虑到的是,南极冰雪消融使地球出现隆起,甚至改变了地球自转。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格雷丝·尼尔德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专业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发表文章称,地壳正在以每年至少15毫米的速度隆起。分散在南极洲西部尖角沿岸的七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站点监测数据表明了这一点。

  一大片地区似乎受到隆起影响:犹如一根手指伸向南美洲的南极半岛。研究人员认为,在远离这些监测站、冰雪大规模消融的地区,地壳的隆起幅度或许更大。

  其中一个原因似乎很容易找到:摆脱冰雪负重的陆地像被拿掉砝码的天平一样拔高。

  但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南极洲的猛烈隆起———地下在沸腾。在地表以下大约60公里深处,上千摄氏度的岩浆在沸腾,岩石圈犹如大洋中的冰山一样漂浮在其表层。一旦漂浮物的重量减轻,它就会像水中的软木塞一样上浮。

  这就是正在南极洲发生的情况:冰雪消融导致地壳隆起———速度明显快于预期。

  研究人员说,地球内部粘稠的岩浆出人意料地猛烈上涌,抬高了岩石圈。“冰川融化一直影响到数百公里深的地下,令人着迷,”报告的共同作者、纽卡斯尔大学的彼得·克拉克说。

  南极洲的隆起对整个地球产生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因冰雪消融和地球内部的大规模运动而轻微减慢,”亥姆霍兹波茨坦研究中心的地球物理学家伯恩哈德·施泰因贝格尔说。因此,每天的时间将变长一点点。原因是“花样滑冰效应”,即像花滑运动员在旋转时伸展手臂,地球在有凸起后旋转的速度会放慢。


 

全球变暖引发冰川融化 秘鲁出现近千个新湖泊

2014年10月17日14:14  国际在线 

  原标题:全球变暖致安第斯山岳冰川大幅融化 秘鲁三十年内出现近千新湖泊

  国际在线消息 (记者 孙宇):秘鲁政府16日公布一份调查报告称,近三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而引发的内陆山岳冰川大面积融化,秘鲁国内出现近千个新湖泊。

  报告称,通过对卫星图像的研究,专家在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山岳冰川退却地带发现了996个面积在五千到一万平方米、大小不一的新湖泊。由此,秘鲁的雪域湖泊总数达到了8355个。

  报告指出,世界上约70%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岳冰川集中在秘鲁国内,其现在的总面积超过1300平方公里,但这一数据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近40%。

  报告强调称,目前,秘鲁北部布拉卡山脉等地区的小型冰川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严重,而且几乎要消失殆尽。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前秘鲁国内山岳冰川每年平均以3米的速度融化,而近两年这一速度提升到了10倍。 

霍金:人类必须在100年内逃离地球 否则将会灭亡

2017年05月06日 09:18 新浪综合               图片来源:网络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过去曾多次发表自己对地球终将毁灭的看法,而在BBC将于6月份播出的纪录片《探索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中,他再次发出警告称,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剩下100年。在未来的100年内,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到外太空寻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则将面临灭亡的命运。

  多年来霍金一直强调,地球上的生命很有可能由于某种灾难而灭绝,如全球变暖、小行星撞击、核战争、基因工程制造的病毒、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等,并且这种风险还在不断增长。

  在该纪录片中,霍金和他的团队探讨了人类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移居到不同星球的问题,包括生物学、天文学、火箭技术和人类冬眠等。

  不过,此前霍金曾对此表达过担忧 ,认为“由于至少在未来几百年里人类还不能实现在太空的自给自足,因此我们在这段时期内要非常地小心”。

  霍金有关地球终将毁灭的预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1月,霍金曾有过类似演讲,当时他预言的结果更为保守,认为在目前这个脆弱的地球上,人类最多只能再幸存1000年。

  当时他说道:“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将能够利用引力波来回顾宇宙大爆炸的中心。在我们坚持不懈地观察和研究中,宇宙学说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进入太空。如果不逃离这个脆弱的星球,我认为人类的生存时间还剩下不到1000年。”

  霍金当时还称,人类以不可持续的速率继续吞噬地球上的资源,这将加速地球的毁灭。

  而早在2011年,他也曾经发出警告称,小行星撞击地球、核战争、超级病毒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带来的威胁将使地球在200年内毁灭,人类若想幸存必须移居至外星球。

  2008年,霍金还曾号召人类移居月球或找到在火星上生存的办法。

  霍金并不是唯一一个对人类生存面临的威胁发出警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亿万富翁伊隆·马斯克也曾经多次发出警告称,人工智能是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并于去年创办了一家名为 Neuralink的公司,研究大脑与计算机联接的人机融合技术。

  马云最近也警告称,由于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冲击,社会将面临几十年的“痛苦”。

  

霍金讲述人类生存必要条件 称地球空间即将用尽

            2017年05月21日10:0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英国物理理论学家史蒂芬·霍金近日讲述了使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报道称,霍金在伦敦的演讲中预测,如果人类将其他星球作为自己的殖民地,人类将面临悲惨的结局。

  他表示,“我们的地球空间即将用尽,必须战胜那些在宇宙其他地方影响我们人类的技术局限问题。”

  史蒂芬·霍金此前曾表示,太空旅行公司 —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计划飞往宇宙。

  霍金说:“飞往太空会让我很幸福。我曾经认为,谁都不会愿意带上我,但(维珍银河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向我推荐了一个位置,于是我立即同意。”

  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希望实现人类首次民间太空旅行。该公司的“太空船2号”每次可将6名乘客送入地球上空100公里以上的亚轨道,全程历时约3小时。

  

霍金:人类应搜寻宜居的行星 一百年内必须离开地球

2017年05月20日 11:43 新浪综合                     来源:cnBeta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本周五的英国皇家学会活动上表示,“我强烈建议我们人类即刻开始搜寻宜居的代替行星。”本月早先,霍金预测到人类如果想要继续生存,我们必须在未来一百年内离开地球。

  “我们已经快用完地球上的空间了,我们需要打破那些不让我们能够生存在宇宙别处的技术限制”霍金教授将在6月18-23日特纳里夫岛举办的STARMUS科学会议出席,进一步就这些科学观点进行深入阐释。

  在上届Satrmus科学会议上,霍金声称,他认为污染和人类的愚蠢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此外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在战争中使用的担忧。

   

专家称小行星碰撞地球毁灭人类“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2017年06月23日 08:21 新浪科技     一位资深天体物理学家警告称,下一颗碰撞地球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仅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已探测到数千颗近地天体,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  如图所示,这是美国亚历桑那州梅特罗陨坑,直径1.6公里,是49000年前一颗50米直径小型小行星碰撞所致。菲茨西蒙斯博士称,如果现今一颗大型小行星碰撞地球,很容易摧毁一座大型城市。    加拿大皇后大学贝尔法斯特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菲茨西蒙斯博士表示,小行星碰撞地球是一个何时发生的事件,而不是是否会发生的问题。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迄今科学家发现1800多颗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目前,资深天体物理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Alan Fitzsimmons)警告称,下一颗潜在毁灭人类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菲茨西蒙斯博士表示,伴随着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近地天体,未来小行星碰撞地球仅是时间问题,人们很难有较好地策略避免灾难的发生。如果现在一颗未预测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将很容易摧毁一座大城市,潜在毁灭人类。

  加拿大皇后大学贝尔法斯特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菲茨西蒙斯博士说:“重要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已在探测近地小行星以及理解它们潜在威胁方面获得了突破进展。迄今已发现1800多颗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但还有更多的近地天体亟待发现。”

  差不多天文学家每天都可以探测到近地小行星,它们多数都无法对地球构成威胁。尽管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大型小行星,但仍有可能出其不意地发生第二次“通古斯大爆炸”,如果我们不预防这些灾难事件的发生,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6月30日“小行星日”到来之际,菲茨西蒙斯和科学家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宇航员罗斯提·施韦卡特(Rusty Schweickart)和尼克勒·斯托特(Nicole Stott)共同强调了小行星对地球人类构成的潜在威胁。

  1908年6月30日,一颗小型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爆炸,摧毁范围达到800平方英里。通古斯爆炸被认为是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疾驰穿过地球大气层,时速33500英里,随着压力和热量的快速升高,其破坏力相当于185颗广岛原子弹爆炸。这颗小行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为每秒9-19英里,大约距离地面6英里处开始瓦解。

  2017年1月,一颗大小接近10层高楼的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它与地球的近地点仅是地月距离的一半。同时,之前专家警告称,人类并未做好准备预防小行星碰撞地球,一旦某颗小行星碰撞地球,我们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小行星是大块的太空残骸,形成行星时的残留物质,它们大量存在于太阳系,多数环绕太阳运行。

  有时小行星会出乎预料地接近地球,毁灭恐龙的小行星等级(直径10公里)非常罕见,该小行星五分之一大小的小行星将对地球人类文明带来一场巨大灾难。其碰撞能量大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300公里半径之内的地区将夷为平地。

  小行星碰撞产生的灰尘和残骸将导致“撞击冬季”,地球上多数生物将灭亡。如果小行星碰撞在海洋里,将引发一场超级海啸,能够消除整个海岸线,将海水溅至大气层,破坏臭氧层,使幸存者暴露在毁灭性的紫外线等级。

  2016年12月,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约瑟夫·努思(Joseph Nuth)博士指出,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当前有小行星即将碰撞地球,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一旦小行星碰撞地球,将带来地球物种大灭绝,就像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通常这样的灾难事件每隔5000-6000万年发生一次。你可以说,当然这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灾难,但这是一个随机过程,如果未来我们有能力进行预防,或将避免人类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