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A股变数:伺机而动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7:03
2006年A股变数:伺机而动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www.hexun.com 【2006.01.18 12:52】 财经/陈昌华

【《财经》声明:和讯网刊载本刊文章已经过授权。其他媒体和网站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和讯网上刊载的本刊文章。网站及其他媒体如有合作意向请与《财经》或者和讯网联系(news2@hexun.com 85650826)。】
 
  2006年中很多可以影响股市的因素迄今仍是未定之数。投资者现在不应在行业选择上下太大的赌注,伺机而动也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2006年将是一个股市变数众多的年头。以下试简要分析之。

  ——经济变数。

  从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非常缓慢的减速期。但到2005年年中以后,经济增长似乎已停止放缓,在某些月份和某些经济领域中更有重新加速的势头。2006年中国经济会是怎样的光景,现在仍然看不太清楚。但不能否认的是,温和的通胀压力给了政府很大的政策回旋空间。可以说,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反过来,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所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在某些重点城市出现的房地产泡沫,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出现的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等,都将是抑制增长明显加速的重要因素。

  ——政策变数。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政府要求到2010年时,单位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如果假定GDP增长率维持在8.5%,在未来五年中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只能以每年低于2%的速度增长。相对于2001年-2005年间中国能耗每年12%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十分低的水平。

  能否达到这个政策目标存在很大的疑问,但可以想象,很多政策将为配套这一目标而实施。在完全不同的渠道中,中国政府已经清楚地透露,2006年六类资源产品的价格,包括煤、电、油、水、天然气和土地价格都将提高,而相关的税务政策也会被提到日程上。这些价格的改动对上市企业的盈利分布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具体的情况现在尚无法知晓。

  ——利润变数。

  2005年,A股市场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在2004年,有将近1400家A股公司的总利润同比上升近30%;到2005年上半年时,利润增长速度已减慢至4%;而到2005年三季度时,上市公司的利润比2004年同期更下降了将近14%。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产能过剩的“中游”产业,如钢铁和水泥等,已开始深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在2006年应该还会持续下去。

  “中游”产品价格因产能过剩而开始下跌,理论上应对下游产业有利,但中国消费品企业的定价能力通常十分有限,中游产品价格下跌的大部分利益都归到国内外消费者手中,上市公司的得益并不多。

  因此,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在2006年并不十分看好,但到现在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股市政策变数。

  可以想像,到2006年,股改应将会进入“攻坚”阶段,开始延伸至诸多在A股和H股市场两地上市的特大型企业。在全面股改后,中国A股市场的市盈率将再进一步降低而与国际接轨,这对A股市场将是一件好事。

  现在A股市场的最大政策变动是新股上市重开。笔者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即允许优质大型企业在A股上市是改善A股市场构成的重要一步,因而IPO越早重开,对A股市场便越是有利。

  ——竞争变数。

  2007年将是中国全面落实“入世”承诺的时候,在未来两年间对金融和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将最大。基于这个前提,中国政府在前两年对几家国有银行进行了力度极大的改革。这些银行,特别是建行和中行,在改革后的财务指标水平都有大幅的提升。

  因此,在未来一两年间,大型国有银行将轻装上阵,这对已在A股市场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A股中小型银行将面对一批比自己强大许多的对手,其前几年所拥有的制度优势,以及国有银行存在巨大历史包袱的竞争环境将不复存在。由于股份制银行在A股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对市场整体构成了一个负面变数。

  ——海外变数。

  在2005年影响中国的海外变数,诸如油价、美国利率和美元等,在2006年并不会消失。反之,还有一个新增的变数,即美联储主席2006年换任。在新人事新作风的情况下,美国金融改革和对人民币的政策上会不会出现新的变数,亦是一个我们应十分关心的议题。

  总而言之,2006年中很多可以影响股市的因素迄今仍是未定之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现在不应在行业选择上下太大的赌注,反之,伺机而动也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附记:

  依照近日公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外国战略投资者自2006年1月31日起被允许购买A股。这在短期内对市场不会有什么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非流通股退出市场的忧虑得以减少,市场的规范化也随之加强。作者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