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大地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47:18
作者:曾浩珉 |  文章出处:中国NLP学院

  “32年过去了,唐山早已重建好了。但我妈心理还没有重建起来,依然守着那堆废墟过日子!”

  ----主人公方达

  热映中《唐山大地震》掀起一个热点,震中似乎不是发生在唐山,而是人们的心里……

 ----题记

         

  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丈夫大强,老婆元妮,女儿方登,儿子方达。一场23秒的地震,贯穿32年的故事。

  突如其来的地震,丈夫大强葬身瓦砾。

  一块长长的水泥石板一头压着儿子,一头压着女儿,危在旦夕!在没有任何机械救援工具的情况下,救援者只能通过杠杆原理撬起一头救出一个孩子,但撬起一头,那头儿的孩子就得被压死。但若错过救援时间,一个孩子都救不了。

  残酷的选择横亘在这位刚刚失去丈夫的妻子面前:救儿子还是救女儿?

  “救儿子!”与此同时,这句话毫无力气的话却像匕首一样,锋利地刺向女儿方登的心理,镜头下,石板那头的女儿留下绝望的泪水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

  事情并没有像救援人员及元妮想象的那样,躺在死人堆里的女儿方登,在大雨的冲刷下奇迹般的醒来,于是开始本片真正要讲的一个横跨32年的亲情故事……

  暴雨下的女儿方登,被一对援灾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在养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方登长大成人上了大学,或许对那场地震的刻骨铭心,她选择了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但,愤怒的心灵,没有春天。

  废墟下,在女儿方登绝望地闭上眼睛那一刻。从孩子成长心理的规律来讲,就种下了“怨恨与愤怒”的种子, “我不如弟弟重要,我被妈妈抛弃,我不值得拥有生命,所以我是没有价值的”如同病毒一样迅速在潜意识层面繁衍。然后形成一整套坚固的自我价值观、亲情观、人生观,她今后的一生就将在这种信念框架下与世界互动、与亲人互动。

  幼小的心灵那一刻随同地震一样,被震成了“废墟”。所以,即使老天眷顾,让她幸存,但当她从雨中站起来时,她的眼神是空洞、茫然、冷漠的,像是在控诉也像是在宣告:对于世界,我-不-相-信!

  所以大雨中的小方登,你根本看不到她"生"的特征,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于是,你看到了解放军家庭中那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丫丫!

  但让我们感动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陈道明扮演的军人家庭将丫丫视同己出,丫丫是幸运的,她上大学了,开始恋爱了,但很快就怀孕了,在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这不是好消息,它等同于有辱校风、道德败坏,将被逐出校门……

  80年代的大学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过来的。上大学不仅仅是个人的面子,更是家族的光荣,是一份普世承认的社会荣誉。

  现代心理学很多案例统计,早恋、早孕很多现象皆源自童年的不幸,特别是童年的被遗弃,源自于低自我价值感。

  对父母的怨恨,让自我的心灵萧瑟一片。

  不要说对在唐山的妈妈弟弟她从不过问,就是养父母,也是连续两三年不回家。孤独的心灵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当高大帅气的学长出现,给他无条件的关爱时,她似乎找到感觉,然后投入了男友的怀抱并很快怀孕。

  似乎她刚刚找到春天,却很快被退学,萧瑟的心灵依然寒冷和孤独,她的心灵世界依然是瓦砾与废墟。

  方登是有机会的,她只要打掉孩子,就可以毕业。但她固执地坚持生下孩子,这是方登的自我毁灭吗?不是!当男友苦苦追问她为何不肯流掉孩子时,她显示出从地震经历过来的女孩那种对生命理解的高度与通透!虽然这个孩子在肚子里面,不是在废墟下,但打掉这个孩子,就是和当年自己妈妈遗弃自己完全一样,她不能再遗弃自己的孩子。

  方登的世界,又回到冬天。孤儿寡母的,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何其艰难,可想而知。

  当在唐山的妈妈和弟弟相依为命的同时,年轻的方登和女儿也同样相依为命,母女两人的命运总是那么巧合的相似。这到底是女儿对母亲的背叛,还是对母亲的忠诚?到底是恨,还是爱?

  几经周折后的方登,去了美国,和一个外国人组成了自己的家庭。

  内疚,自己真正的囚笼。

  人生监牢在哪里?不是那座水泥建筑,而是在我们内心深处。

  李元妮,这位美丽的妈妈。在无奈中,也是在绝望中,从“两个都要救”的呼喊到“救儿子吧”的泣不成声。

  同样,从那一刻起,在这位年轻妈妈心中,种下了内疚的种子!

  在美国的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调查人们最讨厌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内疚感!

  于是,元妮妈妈开始了长达32年的内疚,也是长达32年讨厌自己,同时也是32年的自我惩罚。

  她坚持住在自己靠近老家的低矮平房里,拒绝儿子给她买新房。

  32年孑然一身,拒绝任何男性的亲近和示好。用她的话说“不是没人要,而是不想。我是你爸用命换回来的,你姐又没了,如果我过得花红柳绿的,我对不起他们!”

  32年,每天给丈夫和方登的遗像前焚香祝福。

  多年里,窝在自己的小屋里,和死去的丈夫和孩子一起过春节……

  从封建时代的贞洁道德观来说,这个妈妈是品行高洁,可为乡里表率。

  从一个人来说,却是何等残酷!亲情的惩罚,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个女人,有多少个30年啊!这一囚,就是32年!

  宽恕,迎回生命的春天。

  转机,发生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揪紧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姐姐方登从美国赶回汶川灾区并参加医疗队救治灾民,弟弟方达开着自己的车和救灾物资现场救灾,在一次休息中弟弟俩相遇、相识、相认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方登参与救灾过程中,她目睹了一幕:一个女儿被一栋房屋的顶梁柱压住了左腿,如果直接移开那根柱子,整座危房就会坍塌,救援队就有生命危险,但如果不移动柱子,救出小孩的唯一办法就是高位锯掉左腿。女儿的妈妈绝不同意锯腿,坚持要求救援队去掉柱子,在施工过程中,一块巨石掉下来,一位救援队员应声倒地。当这位妈妈看到这一幕,立即改变了主意:锯腿吧,否则我对不起他的父母。女儿要恨,就让她恨我吧!

  她似乎懂得了妈妈的选择,同理到那种无奈和绝望!理解了妈妈选择后面的动机,也似乎触碰到那久远的那份浓浓的母爱,怨恨的坚冰或许就那一刻开始融化。

  母女见面的那种复杂碰撞开始了……

  当元妮妈妈得知女儿方登还活着时,那种心情无疑是极其复杂的:意外的惊喜,多年的内疚,悔恨和期待,兴奋和惭愧全部纠结在一起,以至于连包饺子时,捏饺子皮的手都不挺使唤了。尘封32年的记忆,又要重新被掀开……

  当女儿方登出现在小院儿里时,妈妈元妮并没有像人们想象那样夺门而出、拥抱痛哭。而是强压镇定,用颤抖的声音说:"进屋吧"。

  在小屋里的中央,方登看到爸爸和自己的"遗像",前面是正在燃烧的香炉。香炉前是一个红色的脸盘:里面是几个鲜红的西红柿。那是地震前一天妈妈的承诺:第二天早上给女儿方登买西红柿吃,中断32年的西红柿续上了……当方登拿着这西红柿悲喜交加时,妈妈走进小屋用颤抖的声音说: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32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们呐!你怎么不来个信儿?登儿,妈妈对不起你呀,妈给你跪下了,给你道歉,成不?!

  母亲的身后跪下的是弟弟方达,接着弟媳妇,侄儿……

  镜头很快转换到祭奠丈夫大强的墓前,然后是“女儿方登之墓”,打开空空的墓穴下,里面是地震前刚刚给女儿方登买的书包,还有一摞泛黄的教科书,弟弟拿出来告诉姐姐:姐,每年开学,妈妈都买两份教材,我一份,你一份,一直到高中毕业……。

  此时此刻,方登的眼泪夺眶涌出,转身蹲在地上号啕大哭,边哭边喊:“妈妈,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就在看到方达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恨自己:自己的弟弟活着,那是多么好的事儿,我却不肯原谅你,我折磨了您32年啦,妈妈对不起……”

  就在墓前这一刻,伦理亲情,感天动地。

  那一刻,影院满场的眼泪在飞。

  32年前地震后的心灵的废墟,那一刻全部重建完毕。大雪封山的心灵家园,那一刻春暖花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人的一种深层需求得到满足:方登从来没有离开妈妈的这个家,从来没有在妈妈的心里缺席过,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她从未缺位,这种被接纳被承认感是巨大的感动与融化。

  其实,人的心理很奇妙,只要满足这种深层的需要,多少恩怨情仇,都可在顷刻间烟消云散。宽恕,看起来很难,但找准了钥匙,似乎又那么简单。幸福,似乎很遥远,但你有密码,似乎又唾手可得。

  后记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或许没有经历过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但心灵的地震却时有发生!

  亲人的意外离去,孩子的流产,夫妻的背叛,成长中的创伤,畸形的情感纠缠,被羞辱的愤怒,背叛他人的内疚。当这些"瓦砾与废墟"布满心灵时,我们的生活如何开出鲜花?鳞次栉比的高楼,纵横交错的马路告诉,新中国的家园已经重建得很好了。

  但,我们内在的心灵呢?我们还抱着废墟过日子吗?

  看完这个片子,笔者感慨万千!我从事心理学培训行业多年了,在心理学的工作坊和课程中,见到太多的人,在自己的成长、打拼过程中留下这样和那样的心灵创伤,这些大大小小的心灵"地震"至今还"余震不断",阻碍着她们过幸福的生活,我见到她们在一边学习,一边感悟,一边宽恕,一边释放。从进门那种阴暗的生命状态,到出门那种鲜活的生命绽放,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人就是其中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很感谢我有这个缘分遇到NLP催眠完形萨提亚这些实用的心理学,但又遗憾还有更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美好学问的存在。

  各位读者朋友,如果您有类似的生命经历,如果您有资源让您去做出改变,您是等待32年,还是立即改变?

  从某个角度看,电影中的母亲元妮是幸运的,32年的等待能够放下心中囚笼,但又有多少创伤,是永远也没有机会解决的(或许那个人已经离开人世了)。

  我们成年了,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您愿意抱着愤怒、怨恨或悔恨、内疚终其一生吗?还是学习去如何重塑自己的人生,去接纳,去宽恕,去释放,去砸掉心中的囚笼,过上阳光灿烂的日子?

  您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书,参加这方面的活动,尝试去试试从网上看来的技巧,或许去上上一个心理学的课程,或许这些小小的举动就是您新生的开始……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生命的重建!

本文系中国NLP学院(www.nlp.cn)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