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论坛 - 法国思想文化 - 文化解读-以罗兰巴特与符号学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1:44
1  文化解读-以罗兰巴特与符号学为例
文化解读-以罗兰巴特与符号学为例
云林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系
杨裕富  钟明桦
前言
时间、空间的概念并非绝对存在,而是一种社会的产物,更可以透过相异的社会组织与意识形态,发展不同性质的时空概念,也因此皆会因应个人的感觉结构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诠释与感知。文化观亦是如此,文化(culture)指的是一种由人文所化成的成果,可在一个团体中以有形成文的、无形规范的方式表现出其效果,因此可以随时藉由感觉结构的变异而发展出新的对应观点。
比方说设计界流行趋势正弥漫着一片东方风与中国风的气息,同时突显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中注重文化差异的部分,甚至反映在西方电影中逐渐受到重视的东方面孔与题材,一反以往英雄主义式表现的霸权思维。而这种趋势的形成,以及现代主义的转向与改变绝非偶然。罗兰巴特是符号学的最早拥护者,认为各种语言语学术语言都能提供他对于一切心的文化现象观点,并认为「一门记号科学能够促进社会批评」。因此,本文将针对罗兰巴特这位影响设计史学甚巨、对于现代主义进行「再启蒙」的重要人物,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并藉此解析符号学对于文化的影响。
一、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之推进
罗兰巴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是当代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与评论家,亦为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之代表性人物。罗兰巴特对于包括文学在内的一般文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考察、分析与著作,如《符号学原理》、《时装系统》、《神话学》与《记号的帝国》等。语言学的进展从索绪尔到罗兰巴特的发展十分惊人,罗兰巴特最主要的成果在于打破传统语言学和符号论关于「所指」与「能指」的二元对立关系,批判西方传统思考模式和方法论,并超越了利瓦伊史陀的结构主义,进入后结构主义观点。
在此回朔至1950年代,当时全世界正处于战后的保守气氛中,美俄双方冷战并开始太空科技竞争,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国家如中国、俄国、古巴以及东欧各国亦所有成果,这些情况都令资本主义者感到不安与惶恐,为首的美国为稳固世界霸权地位,四处予以金援与军援并扮演起世界警察角色,美国国内的反共声浪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保守政治态度。政治文化及种族的保守,在五零年代后期蠢蠢欲动,最后终于暴发了大规模诉求自由的工潮、学潮、黑人民权运动、反战与文化的反动。
因此在1960年代,主张中庸、自由与和平的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而罗兰巴特于1966年对结构主义提出质疑,认为结构本身并非最重要,而应是在于过程;于是结构主义转化成为所谓的后结构主义,除了影响世界当代的人类思潮,更间接反映西方世界理智思想中心的偏离。罗兰巴特便是在此时以美学的观点,提出以符号学 [1]对于知识分子进行分析与拆解。罗兰巴特无疑是影响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位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最具震撼性的一句话「作者已死」,主张作品本身存在于作者以外的生命,因此在作品完成的瞬间,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便宣告结朿,解读权释放回归于读者手中,这种对于既往观点的批判与反省,反映出个人感觉结构的差异与对应观点过程的重要性。
1-1、语言学的转向
近代语源学与符号学多自皮尔斯与索绪尔开始论起,而近代语言学有两次重要的转向。第一次的转向,是从语言学转向符号学,主要的学者为皮尔斯与索绪尔(杨裕富,1998:148-161),主要的课题为:
(1)今语的并时性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语言哲学研究:提出符征语符旨二元一位说。
(3)文化语句研究:提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说。
(4)将语言研究专注在语意、语法与语用
(5)扩张语意的研究进而转位于符号学研究
第二次的转向,则从符号学转向文化学,主要的学者为罗兰巴特与叶柯,主要的课题为:
(1)语言语语言所在文化的并时性研究:认为文化与语言皆为共构的系统,可以完全模拟。
(2)提出语言系统之上层共构为神话系统
(3)以语言系统概念进行各种文化上共构的「准」语言研究:造型、服装与食谱等语言的研究。
(4)以语言系统概念研究各种可能模拟的「准」语言研究:提出人工语言(如逻辑、数学)、建筑语言、电影语言的研究。
(5)扩张准语言的研究进而转位于文化的研究。
因此,可从两次转向看出其差异之处,索绪尔主要的贡献在于奠定符征与符旨的二元一位论的符号学基石,罗兰巴特则将符号学转向为文化学 [2],除了扩充符征与符旨的论述外,更提出神话 [3]语言共构系统的符征符旨扩充说。
1-2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符号学之关系
结构主义符号学者将其理论视为一种分析文化现象的方式,并认为这种方式是起源于当代语言学的各种方法;而罗兰巴特则对传统的结构主义进行推进与批判,形成后结构主义强调多元性与去中心性的特性,去中心性的概念是藉由拆解原有的观念,并进行解构与再结构,拒绝使用单一僵化的方式呈现,运用双向沟通的多元交互方式,重视对话中所产生的多样性,甚至是冲击性。因此,他实现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的梦想,并推进与广泛运用于各类的学术性学科,并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组织相似于任何形式的社会行为,并足以位于典范地位。
罗兰巴特更是明确的提出:「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因此,推究文化的组成因子,原先就是由人类建构出来的符号组织,与语言本身的组织形式与深层结构是相同的。同理可证,文学与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化与社会活动相同之处,皆可以使用符号学的原理来进行分析。试以文化为例,需要先找出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符号本质(类似于运算子),并归结出支配符号使用与组合的系统,以及运用发挥的关键所在(类似于操作数),便可以探究与解读出文化形成的症结与演变之可能性。
二、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建构与实验
如同前言中所提,罗兰巴特认为记号科学是一种批评社会与文化事件的利器,而他尝试建立一门包含能指与所指的形式学科,能够藉此剖析一切活动与意识型态的真实架构与内容,因此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罗兰巴特论述了语言学科的基本概念(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聚合关系的区别),引用叶耳姆斯列夫的符征符旨扩充论进行扩充,提出表达力与表达内容的扩充系统(参考表一、表二),并尝试运用符号学实验在非语言之现象。
表一、语言(language)与神话(元语言-meta-language)系统交错关系
表二、符征符旨扩充关系
而在《神话学》一书中,罗兰巴特进一步的以社会或文化的现象,进行扩充论三层次的理论架构试验,找出该文化中神话的上层同构系统,藉此进行以文化符码解析流行、文化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的特征。罗兰巴特先将法国现代社会由上至下拆解成三个阶层(即布尔乔亚、小布尔乔亚和普罗三阶层),再以记号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神话」为目标,以「再政治化」的程序,解开神话中的去政治化的言说与现象。
三、结论
总体而言,巴特不仅是位符号学家,更兼具文史学家、神话学家、评论家、作家与结构主义者等多重身分,因此影响领域广泛,并涉及从神话、时装、戏剧、文学与摄影等文化与时事相关议题,更展现科学性与的言语(文本)写作形式二种形式关系,重新替语言学系统提供崭新的思考角度,更打破传统分析的藩篱与局限,对于解释各种社会、文化、艺术与政治现象提供了大胆挑战,且可作为分析意义的明晰分析利器。
参考书目
◎杨裕富,1990,《创意思境—视觉设计概论与方法》,田园城市。
◎杨裕富,1998,《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亚太出版社。
◎罗兰.巴特着/许蔷蔷,许绮玲译,《神话学》,1998, 桂冠。
◎J.Culler/方谦译,《罗兰. 巴特》,1992, 桂冠。
◎        ◎      Barthes Roland 李幼蒸译,《写作的零度》,1991,时报。
◎        ◎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