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历史上的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1:51
东北历史上的民族 作者:素素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我国东北历史上最早的民族有四个系列,即东胡、夫余、肃慎和汉族。  

东胡族  位于东北西部。东胡族后来经过演变,又分为四小系,分别有乌桓、鲜卑、契丹和室伟。其中鲜卑族先后入主中原南北朝时期有拓拔鲜卑建立北魏,宇文鲜卑建立北周。契丹一系,有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有称辽国。室伟一系的蒙兀室伟,发展为蒙古族,后来建立了元朝。  

夫余族  居于东北之中部。该族系又分为三个系列,一系为本部,还称为夫余;一系为高句骊,立国于鸭绿江附近;一系为百济,立国于朝鲜半岛。  

大约在战国或西汉初,秽貊族的一个分支系夫余族,是北方松嫩草原的主民。夫余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民族国家,历世长达2000余年。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是黑龙江最早的政权形式,属奴隶制度国家,都城为今吉林省吉林市。(亦有说今昌图县之扶余城即古夫余王所居),由囊离国王子东明王南下所建。自两晋以后,夫余政权逐步衰弱,都城也被迫由今吉林市西移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内。夫余被从勿吉人灭掉,一部分居民东迁并成立了东夫余国,东夫余国历时约700年,公元494年,为高句丽所灭。后世为便于与东夫余国相区别,遂将原夫余国称之为北夫余。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高句丽族的先祖就生活吉林的集安一带。“高句丽”(“句”读作“勾”),史书中记作 “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山城,从此,集安便变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高句丽的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治管理,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尤以高句丽古迹闻名。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肃慎族  居于东北的北部之东。是东北最古老的民族,在今黑龙江、松花江下游一带,此民族周秦以前称肃慎,汉魏晋时称挹娄,隋唐时期称靺鞨,辽金元明时称女真,清代时称满洲族。它们先后建立了渤海国、大金王朝,以及清王朝,形成了三次大的发展高潮,三次大的崛起,并且一次比一次强大,谱写了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华彩乐章。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流人文化。  

在唐代以后,有靺鞨人建立渤海国,都城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附近的东京城。渤海国是满族的祖先粟末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以隋末唐初先后迁居今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两批粟末靺鞨和部分“高句丽余种”为基础建立的国家。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建国,初称“震国”,七年后臣服唐王朝后被称为“忽汗州”,十五年后又被唐王朝封为“渤海国”,史书上也称为“渤海都督府”。926年被契丹国所灭,计建国229年。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区国土辽阔的强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海东盛国”。上京龙泉府是古渤海国的都城,人口最多达10万人,是中世纪亚洲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都市,当时享有“忽汗王城”的美誉。其遗址处在物阜民康的牡丹江中游,距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宁安市的渤海镇。现今可见的遗址有:上京龙泉府遗址。遗址上的龙泉府已经芳草凄凄,断桓残壁,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但仍可见原有的规模与恢宏。遗址中的八宝琉璃井是一口很深的千年古井,是渤海国国王的饮水用井,历经千年不枯不涸,至今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千年前的风采依旧。喝一口甘甜爽口,与先人同饮一井水,汲宝地之灵气,取先贤之睿智。这是一种特值得珍惜的千年之缘、千年之约。兴隆寺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俗称“南大庙”,大雄宝殿中有一尊大石佛,是渤海时期的遗物。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中还建有遗址博物馆,该馆是渤海国历史的经典浓缩,是渤海文明的活标本。馆中展出了佛家供奉珍品舍利函,用于佛教和装饰的金器、银器和铜器,用于生产生活、战争的铁器等大量的精品文物。主要遗物还有石灯幢、大石龟、文字瓦。进入该馆如同在翻阅一部内容丰富的“渤海国志”,仿佛走进了东北地区古老的历史。  

1115年女真人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建都于上京(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今天哈尔滨23公里的阿城市南两公里处,保存了唯一一处金代都城遗址——上京会宁府遗址。遗址主要由横竖相连的南北地城和皇城组成。城垣夯土版筑,由护城河环卫。皇城建于天会二年(1124年),都城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坐落在南城偏听偏西处。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设在此达38年之久。今天在阿城建有“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墓。之后,大金国相继灭掉辽、北宋,并与南宋对恃。吉林省农安县地处东北平原的十字路口,是中国辽金时期著名的经济、军事、文化重镇黄龙府所在地。建城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辽金文化和北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安现存的古遗迹有300多处。古建筑辽塔如今是农安的标志性建筑,现存的黄龙府古城墙遗址是农安县的现存文化遗存中最具价值的,因为岳飞的“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壮语而使农安闻名遐迩。到了农安不仅仅能见到立于城中心保存完好的辽塔,而且还能见到重新维修的金刚寺千年古刹。农安提出的打造黄龙府文化,在全国县区城市中首屈一指。  

1616年又有女真族的后裔满洲人建立的、初称后金,后又改国号为清的清王朝。并于1644年入关,定都今北京,统一全国。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黑龙江古老的宁安城,古称“宁古塔”,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古城。清代大批获罪的官员、文化人等发配流放到这里,带来了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当地土著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富有东北特色的“流人文化”。这里留下了当年大量的文化遗存。  

汉族  主要位于东北的南部。古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多是由中原地区移民而去,如燕将秦开开辟辽东,置五郡,就移民许多汉族人。从考古发掘看,东北许多石器文化类型同中原地区相一致,疑先古时期,东北地区就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历史上的四个民族系列,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互相融合,有的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除夫余族南下朝鲜,形成目前的朝鲜民族外,发展到现在,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以汉族、东胡族系的蒙古族、肃慎族系的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