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中国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6:14

本期责编:王恒
对于“社会道德”,一个有着较高认同度的定义是这样的: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果我们将其设置为理解当下许多社会现象的语境,就会发现不少社会新闻之所以有吸引眼球的功用,大抵是因为所涉人和事已经冲出社会道德的圭臬,比如那位逼座不成反坐女孩大腿的老汉,又比如数地发生老人倒地后无人上前搀扶的“城市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新闻的猎奇化或许说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尚处于高处。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个邃变的社会里,我们该怎样去纠正道德的某些失范,社会需要怎样的道德激励?
盘点:网友视野里的“道德事件”
老汉公交车上逼座不成反坐女孩大腿……
辨析:当下社会道德处于何种状况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但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退让
讨论:维护社会道德的现实路径
激励法——很多地方纷纷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
盘点:网友视野里的“道德事件”
·母亲拾荒供女上学竟遭弃 几成聋哑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事件概貌:7年前,现年53岁的黄群枝被丈夫扫地出门后,用捡来的砖瓦,在广州南石西路砌出一间平房,至今无水无电,靠打来的井水过活。靠捡垃圾及摆地摊供养长大的女儿,也在5年前职中毕业后离她而去。[详细>>>]
网友“iambug”:大生活的“杯具”对于这位黄女士来说似乎也太大了点,女儿出走更是痛中之痛。希望这样的例子只是孤例,否则难以想象家庭道德已淡薄到了何种程度,以至于其女儿不管不顾骨肉深情。
·老汉公交车上逼座不成反坐女孩大腿

图片来源:重庆商报
事件概貌:8月3日上午,在石家庄环1路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一位女孩没给其让座,愤怒之下直接坐在了女孩的腿上,引起同车乘客的众说纷纭。[详细>>>]
网友“龙沙结缕”:我是个男人,无论我老到多大岁数也不会去坐女人的大腿。这则报道说已经有两个年轻人主动让座,可这位老爷子却执意要女孩的座位,其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出格了。老人要获得尊重首先要自重,倚老卖老只能自取其辱。孔圣人留给我们一面镜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爷子不妨照一照。
·孙老伯救了落水的何大妈:求你表扬我

漫画 唐春成 作
事件概貌:杭州的孙老伯救了落水的何大妈,事后主动要求宣传报道自己,被救者的女儿对此感到很是别扭。这个现实版的“求求你表扬我”炒得挺大的,网上讨论得很热烈。[详细>>>]
网友“仇文”:要求宣传自己的行为,不但丝毫无损于孙老伯的品德和人格,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的孙老伯,一个善良的孙老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孙老伯。
·老人骑三轮车下桥时不慎摔倒无人搀扶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事件概貌:一位老人骑三轮车下桥时不慎摔倒,躺倒在地爬不起来,其间不少徒步路人和驾车人经过该处,有人甚至驻足围观,始终无人伸手拉老人一把,表情漠然。[详细>>>]
网友“阿伸来了”:现实再次向我们发出警告,道出了我们的社会状况,如果没有一个“仁爱”的社会,那是非常危险的。难道国人去做善事,都要处处设防,处处设限受掣吗?
辨析:当下社会道德处于何种状况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
网友“重来一遍”:这是一个价值多元化和个体个性权益充分得到张扬的时代,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权利。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能一方面对他者的社会公德无限拔高,认为人人都应救助他人,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社会公德要求放低,什么事都不愿出手。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个体权利之上,还有社会公德和常识需要遵守。

图片来源:大河网
·道德没有成文的契约来兜底
网友“栀子花开”:社会发展到今日,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前者用来堵口,后者用来填缝。换句话说,不归法律管的事,统统都归道德辖制。问题在于,道德并没有成文契约进行约束,践行道德与否也就有了两个选项:道德和不道德。另外,道德缺乏严厉的惩罚手段,致使个体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就算是抛弃生母、坐人大腿之类“骇人听闻”的事,顶多也就在道德和舆论层面被“围追堵截”罢了,难不成真会少块肉?
·于是有了这样一种困惑:
网友“风起海笑”:身在当今社会中,有时真的不知道哪件事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因为做好事而吃亏的好人太多了,致使我们在做好事之前,都要想一想会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可能。思来想去,还是少一事为妙。
·但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退让
网友“loaodfk”:即使是动物也会有自己的群体活动规则,何况是以理性为彪炳的人类。社会道德的底线一旦被突破,首先带来的是个体自身思想的混乱,进而将失去采取行动的预期,最后造成整个社会的无序,人人自危。恐怕有一天,我们都不知道何时会有个老汉,不分青红皂白,跳将上来,在自己的大腿上坐个瓷实。因此,为了日居其中的社会健康而和谐,至少是为了自己不受侵害,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退让。
讨论:维护社会道德的现实路径
·激励法——很多地方纷纷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
网友“钟一苇”:做了好人好事,不留名、不要利,自然是很无私的行为,但表扬和奖励好人好事,也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就变味了。近些年,很多地方纷纷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大张旗鼓地奖励那些好人好事。这就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激励。
如果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道德和褒扬、金钱沾了边就会变得功利,如果我们碰到好人好事就得问问背后的那些道德心是否纯正,那么人们在表达善心的时候,反而会显得顾虑重重,畏葸不前。

陨命深山的支教大学生赵小亭 图片来源:新华网
·宣传法——媒体应担负起维护社会道德的重任
网友“艾宾浩斯”:在一个让人满意的社会道德机制里,社会公德应该是良性互动、可传递的。而这种社会公德互动性和传递性,具体到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前不久网民热议的话题——“河北孝子17年踏遍四省千村找到失踪母亲”,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字——“孝”,经过媒体的报道和网络的互动,这种中国传统道德得到了广泛传播,引发网民共鸣。因此,媒体应该担负起维护社会道德的重任。
·践行法——为他人、为社会做 “有道德”的事
网友“朝天门”:请心气平和地当一回道德的实践者吧,自己动手,为他人、为社会做 “有道德”的事。比如,有什么灾难发生了,可以捐一点款,当一当志愿者;有违法犯罪事件正在发生,别当事不关己的“看客”,勇敢挺身而出,大声制止。真正的道德是身体力行,而不是去指责、要求别人。
编后语
说两点题外的观察:其一是道德不同于美德:前者是公共生活的基本规范,有约定俗成的软约束,而后者多闪现在个体身上,并不强制,即使做不到,也不会受外部和内心的谴责。我们苛求道德,而追求美德。
网上中国馆:不用预约券 玩转不一样的中国馆



动画视频

清明上河图经历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说到中国馆,就让人想到头痛的预约券。现在,你可以不再为拿不到中国馆的预约券而遗憾,通过点击网上世博中国馆,精彩纷呈的内容立刻出现在眼前。
中国馆给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巨大LED屏幕上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在网上中国馆中,你不仅可以看到这幅画,而且还可以通过打开《清明上河图》中的标注点,了解画中场景出现的事物介绍,在观赏国宝名画的同时,对画所蕴含的深意和它所描绘的我国古代城市的繁荣有更深的认识。

春天的故事游戏

低碳的一天游戏
在《清明上河图》的下方,网上中国馆中还为你呈现了乐山乐水、南北通衢、戮力同心、勤业乐事、方圆成矩、万国咸通、诗礼传家、兼容并蓄等八段动画视频。这些视频或赞美我国的大好河山,或体现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或反映自古以来的文化传承,或再现中外通商的繁荣场景,让你对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有更感性的了解。
看完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国之瑰宝”栏目中,你还可以了解到发生在该幅名画上的种种故事,以及这幅画经历的千回百转直至今日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过程。同时,你还能欣赏到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不用你挪动寸步,就可以在自动翻卷的画轴间品味两幅名画的异同。
看完名画,你还可以玩玩网上中国馆特意准备的游戏。
在“春天的故事”栏目中,你会在游戏中发现30年来中国家庭发生的巨变。每个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用品跃然于眼前,这种变化也折射出了中国社会30年的沧海桑田。
在“低碳行动”版块,你还可以在“低碳的一天”游戏中,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来完成一天的低碳行动,在获得欢乐的同时,收获更多的低碳知识。
怎么样,网上中国馆不一样、很好玩吧?等什么,快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