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真正死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45:53

赫鲁晓夫的改革计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改革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利益又象一根敏感、硕大的神经,延伸到政治局、主席团。主席团11人的每次会议,实际上就是一场利益的争夺。

 

1957年6月18日,在3人缺席的情况下,主席团8个成员继续召开,由布尔加宁主持。会议谴责赫鲁晓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插手对外政策;指责他发起“赶超美国”的运动,说这是搞冒进,是为了他个人在国内外出风头。会议甚至提议:赫鲁晓夫应该辞职,由莫洛托夫担任党的第一书记,由马林科夫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只有米高扬一个人支持赫鲁晓夫,处于2对6的劣势。赫鲁晓夫当时的策略是,竭力干扰主席团作出决议,以便争取时间,动员中央委员会成员前来开会。

 

赫鲁晓夫的几个支持者来了,有朱可夫、勃列日涅夫、福尔采娃等,尽管他们没有表决权,却有发言权。后来担任文化部长的福尔采娃,在赫鲁晓夫的暗示下,在会议上作了一篇长达6个小时的发言,目的很清楚,就是拖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赫鲁晓夫调来了以科涅夫元帅为首的20名中央委员列席主席团会议。这种做法,遭到了“左派”成员的强烈反对,伏罗希洛夫咆哮道:“你们是不是要把坦克也调进来?”赫鲁晓夫轻描淡写地反驳:“按照布尔什维克早期的传统,每一位中央委员都有权出席政治局会议,你们为什么害怕中央委员?”

 

朱可夫元帅始终站在赫鲁晓夫这边,他说:“坦克是听我朱可夫的命令调动的,可现在在门外的是中央委员,而不是坦克!”朱可夫确实没有调动坦克,可他调动了国防部的喷气式飞机,将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空运到了莫斯科,来加强赫鲁晓夫的势力。这位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帅,又一次充当了苏联的救星,一直以来,他死死地控制着军队。

 

会议上又增加了30名中央委员,马林科夫等人仍坚决反对中央委员列席政治局会议。赫鲁晓夫说:“中央委员会是唯一有资格做出重大决定的机构,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在以后继续进行的4天会议中,主席团收到了83名中央委员发出的一项书面要求,他们要求的不再是主席团接见他们,而是要求主席团向中央委员会汇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左派”联盟只好同意召开中央全会,并准备在全会上为争取多数而斗争。

 

这次全会一直开到了6月29日。会上有60人发言,150人送条子要求发言,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中央全会,畅所欲言,言无不尽。这次中央全会的气氛和结果,完全被逆转: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被宣布为“反党集团”。这一天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意味着斯大林时代,在苏联已经一去不复返。党章第一次战胜了长官意志,130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战胜了11人的党中央主席团。赫鲁晓夫在主席团内的政治斗争中,直接向中央委员会求援,强化了这一组织的权威性。这一事件,成为苏联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赵启强 《赫鲁晓夫和他的秘密报告》)

 

这就是著名的“六月事件”。4个月后,朱可夫元帅被解除职务,理由是在“六月事件”中,他曾对一些人说:“必要时,我朱可夫要号召军队和人民,同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算账!”他可以利用军队反对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就同样可以利用军队反对赫鲁晓夫。这是赫鲁晓夫谋求党、政、军三权于一身,面临的潜在障碍。他必须找一条理由,让朱可夫元帅提前退休。

 

此后,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第一个握有对党和国家绝对权力的统治者,新的独裁阴影,似乎又将笼罩苏联。早在1904年,托洛茨基就预言了这一状况:“党的组织取代了党本身,中央委员会又取代了党组织;最后,独裁者取代了中央委员会……”这在斯大林时代已成为事实,他的继任者还会在这个专制泥潭里继续打滚吗?

 

“六月事件”之后,斗败了的“左派”集团成员卡冈诺维奇,曾打电话给赫鲁晓夫,他哭着对赫鲁晓夫说:“希望您大力谴责过的清洗、镇压、蹲监狱、枪毙,再不会重演。”赫鲁晓夫回答说:“之所以要把你们清洗出中央委员会,正是为了避免重演这样的历史。”赫鲁晓夫最终把马林科夫等“左派”集团成员留在了党内,他说:“马林科夫曾经帮助过我,对党的上层民主改革做出过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