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女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1:43

点击:186516  回复:1877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共11页 直接到页
作者:中山水寒  发表日期:2007-9-2 15:51:00
《光明观察》稿件:
为什么优秀的女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从李清照、陆小曼、张爱玲的晚景看生儿育女的重要性
作者:易富贤 familyyi@yahoo.com
鲜艳的花朵,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杨澜观察到:“优秀的女人是没有好下场的,除非你找到一个好老公”,这话是用现代语言复述了“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一古老的哲言。但这句话并不全面,女人是否有好下场更大程度决定于自己的小孩,而不是老公。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男人是物质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女人是人口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物质再生产是短期投资,人口再生产是长期投资。“下场”通常指晚景,是否有“好下场”,更大程度取决于“长期投资”的获益,这个获益不仅仅包括物质获益,更包括感情获益。现在农村还没有建立社保制度,“物质之孝”和“精神之孝”仍然具有统一性;城市已经有社保制度(目前是全国13亿人口养城市4000万退休老人,城市老人的待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物质之孝”已经淡化,但是“精神之孝”仍然很重要,《常回家看看》说出了很多城市老人的心声。中国今后中国社保将面临危机(4亿老人得指望社保),城市老人也还得指望儿女的“物质之孝”。
看起来好像古代妇女地位低于男性,但是从整体获益角度看,女性并不吃亏。古代男子在户外从事危险性生产,意外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女人晚年依靠子女生活。“母随子贵”,女性可以通过生育孩子而提高在家庭的地位。虽然年轻媳妇地位低,但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掌管全家的经济,到老的时候俨然一家之长。男性大多在创造了物质财富之后就去世了,而女性却还能安享晚年,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说“上有八十岁老母”,而不是“上有八十岁老父”。
现在妇女仍然从生育中获益。生育年龄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男性,而绝经期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男性没有差异;哺乳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哺乳、积极的性生活减少得乳腺癌的机率(阴道壁吸收精液能够预防腺癌、有利于保持女性激素水平的稳定);多次生育延迟绝经期;性爱次数多不会增加得子宫癌的机会,但跟许多男人发生性关系的女人(如妓女)较易得子宫癌;子宫内膜癌在收入丰厚而无生育的妇女中常见;分娩次数愈少,发生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愈大,独身者的卵巢癌发病率较已婚者高60%-70%。
现在女人寿命比男人长10岁(比如寿命已经比较平稳的西方国家,1992年男人平均预期寿命为73.7岁,女人却为83.8岁)。通常丈夫比妻子年长几岁(尤其是“成功男人”甚至比妻子年长几十岁),男人去世前大多还有妻子相伴。女人如果没有孩子,在晚年平均将孤独地生活十几年。可见孩子对妇女尤为重要。而现在恰恰是女人不愿意生孩子。
当然也有非常成功的女人,没有孩子也能安享晚年,但是那毕竟是凤毛麟角,比中六合彩还难。并且即便年轻时很成功,不能保证老年时候仍然成功。普通老百姓还得指望晚年能有儿女陪伴。当然有儿有女也不一定保证都有一个好的晚年,但是概率毕竟比较大,如果儿女都指望不上,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上的?
优秀女人大多没有好下场,一方面是她们很难找到好丈夫(她们要求高,很难有男人达到她们的期望)、甚至独身,一方面是她们往往没有小孩。我看看古今三个优秀女人的下场。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5),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1081-1129) 是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曾授鸿胪少卿,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江宁知府。李清照算是嫁对了一个好丈夫,“夫如擅朋友之胜”,生活优裕,所作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李清照早年金迷纸醉生活的写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赵明诚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其时李清照才46岁。夫死无子、孤苦无依、身心憔悴的李清照三年后下嫁张汝舟。张汝舟娶李清照不是仰慕她的才名,而是贪图她的古董。婚后李清照便发现“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的错误,毅然讼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并要求离婚。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
1134年李清照避难金华,写下《武陵春》,感概“物是人非”,词中表现了李清照对国破家亡,漂泊转徙,夫死孀居的凄苦生活的感叹。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寄人篱下,孤寂而死。后期所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其中以《声声慢》最能代表她晚年的心境。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徐志摩35年的生命中,曾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除陆小曼外,还有一位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另一位是以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音。以下资料来源:王少元《徐志摩与他爱过的三位女性》,洁尘《陆小曼究竟有多美?》,车水《陆小曼水性杨花》。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当时医学不发达,堕胎意味着生命风险,但是为了追求林徽音,徐志摩强迫张幼仪堕胎。徐志摩见张幼仪不答应离婚和堕胎,便一走了之,张幼仪一人碾转英国沙士顿、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独自生下孩子。1922年徐志摩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但林徽音可能觉得徐志摩并不可靠,悄然随父回国去了,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张幼仪后与儿子一起在美国幸福生活,活了八十八岁,一九八八年在纽约去世。徐志摩的冷血寡恩,不尽人道、夫道、父道,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徐志摩抛弃张幼仪的事迹却成了徐志摩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标榜!说这是徐志摩反抗“四千年史髅不绝”的“忠孝节义”!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的是陆小曼。陆小曼聪慧活泼,通外语,会唱歌,是北京上层社会交际花。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20年陆小曼父母选中英俊的王赓将军为婿。王赓曾留学于美国西点军校,就职于北平警察局,后任哈尔滨警察总长。王赓办事认真负责。陆小曼生性风流,三天两头到外头游乐。这时王赓的好友徐志摩悄悄地介入进来。陆家和徐家都认为他们是不孝子女,是丑闻,极力阻止。徐志摩、陆小曼认为:“真爱不是罪恶,在必需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徐志摩则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两人在风气初开的潮流中,受到青年男女的怂恿、喝采,豪气干云地踏上“不思旧姻求新婚”的道路。于是,一九二六年农历七月七日,徐志摩,陆小曼两人在梁启超的证婚下举办了婚礼。新婚后,两人曾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但他们的合欢未能长久。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
死前给徐志摩沉重一击的是,陆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翁瑞午家里有钱,自己有闲,会玩、会吃、懂得哄女人。两个人如胶似漆,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烟。徐志摩多次规劝,陆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徐志摩死时陆小曼29岁,与翁瑞午自然同居在一起了,但不正式结婚。翁陆两人晚年分裂。翁另有新欢。1960年,陆小曼在上海街头遇到老友、郁达夫的遗孀王映霞,不禁哭诉道,说自己孤身一人,无儿无女,翁瑞午也跑了,“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啊。”陆小曼是1965年4月3日孤身一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的,终年63岁。陆小曼的灵堂上只有一副友人的挽联。她死前惟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某处,直至1988年,由其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堂侄出资,才在苏州入土为安。
不过陆小曼还应该感谢中国政府,因为1960年代,陆小曼作为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社保,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否则,陆小曼的晚年还要惨。新一代的“陆小曼”的晚景可没有陆小曼那么好了。
张爱玲(1920-1995)是一代文学女奇才,其代表作有《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等。1952年,32岁的张爱玲以去香港完成学业为由离开上海申请去了香港。1955年秋天,她离开香港去了美国。移居美国几个月后,张爱玲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在异国生存的艰难。在美国有一种组织叫文艺营,这是一种专门向那些有才华的艺术家提供免费为期三个月短期住宿和创作条件的地方。1956年2月,张爱玲向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写信,请求帮助。张爱玲很快被允许进入这个文艺营,分到了宿舍,而且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这里,张爱玲3月31日认识了一个叫赖雅的65岁男人。张爱玲孤身一人漂泊异国他乡,没有绿卡,举目无亲,寂寞苦闷,而赖雅则是第一个从精神等各方面关怀她的男性,张爱玲可能把赖雅误认作一个能帮助她打入主流英文文学世界的导师和经济的靠山。两个多月后,这一对不同国籍的老少作家恋爱了,并很快怀孕。得知张爱玲怀孕后,赖雅同意结婚,但是要张爱玲堕胎孩子。其实赖雅只是一个过气角色,在事业上已经走下坡路,不断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难于帮上张爱玲。并且经济十分窘困,有上一顿没有下一顿。贫贱夫妻百事哀,写作不能出头,生活就异常艰窘。婚后不久赖雅中风,张爱玲也放弃了回香港发展的机会,一边工作挣钱,一边照看赖雅,直至赖雅1967年去世。
由于语言和文化氛围的原因,张爱玲在美国的奋斗没有什么像样的成功。性格怪癖,没有什么朋友,生活能力差,不会开车。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 她因为“虱幻”的强迫症,辗转流离于洛杉矶大地区的汽车旅馆间“躲虱子”,过着半流浪的生活。
1995年9月初,在洛杉矶的西木区,一代文学女奇才张爱玲在公寓中孤然离去,终年75岁,无儿无女,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甚至连一个生人也没有。好几天后,公寓管理员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
附:《养育孩子的价格》
(这是一篇在网络流传多年的文章,作者不详)
.
美国政府最近公布了一项估算,一个中等收入的美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总共约需16万美元。那么16万美元这么高的付出,我们买到些什么呢?
你买到命名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孩子命名。
你可以每天感觉新生命的活力。
你每天晚上可以在被子里挠痒痒,听窃窃的嬉笑。
你可以得到真诚的爱,超越自己心灵的承受。你可以得到最甜蜜的亲吻、最温柔的拥抱。
除此之外,付出16万美元,你可以看到对石头和云彩,甚至热饼干的永无止境的好奇。
你时刻有一双小手握住,那手上常有的果酱或是巧克力。
你总有个伙伴陪同,一起吹肥皂泡、放风筝、挖沙洞。
你可以不顾一切地欢笑,即使那天老板骂人,或者股票跌得一塌糊涂。
除此之外,付出16万美元,你能够刻南瓜脸,玩捉迷藏,抓萤火虫。
你有借口,可以百读那些自己年幼时喜爱的读物,星期六早上看动画片,看迪斯尼电影,对着星星许愿。
你还可以拿吸铁块在冰箱门上摆出虹、心、花的形状。
你也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从车库顶上取下飞盘,从脚踏车上取下助轮,从手上挑出小刺,给游泳池放水,或者做小球队的教练,虽然那个队从来没有赢过,但每场赛后都能得到冰淇淋奖励。
除此之外,付出16万美元,你坐在历史的头一排座位上,见证人行走的第一步,讲出的第一个字,第一次约会,第一次开车上街。
你能够成为不朽。
你为你的家族之树添加了一个新枝,如果你幸运,那枝上将长出更多的小枝,代代相传。
你接受到大学里得不到的教育,心理学、护理学、司法学、沟通学。
在孩子眼里,你是上帝之下的第一人。你具有最大的力量,能够医治伤痛,驱赶床下的恶魔,安抚破碎的心灵,巡视过夜聚会,处罚一切犯规,同时给予无限度的爱。
有一天,你的孩子,他们也将同你一样去爱,决不考虑代价。
养育一个孩子,18年,16万美元,真的昂贵吗?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火热盛事 炫酷香港
去香港参加全亚洲最火辣的夏日派对4006208989
高山无公害生态铁观音茶园
产地铁观音茶叶特价销售中订购茶农茶送功夫茶具一套
更多推荐>>
',1)">
作者:雪夜听雪声 回复日期:2007-9-2 15:51:20
看过了,
俺走了
作者:翦横波 回复日期:2007-9-2 16:06:43
一笑而过
作者:elegan 回复日期:2007-9-2 16:06:42
好文
作者:采薇薇 回复日期:2007-9-2 16:23:21
恩,这三个例子倒是真挺动人的。。。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2 16:55:05
有点意思。
不过谁知道呢,也许让这些没有好下场的女人重新选择,她们依然会走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条路。
作者:speak1and1write 回复日期:2007-9-2 16:59:44
生孩子是爱和生命的延续.
作者:露一小手 回复日期:2007-9-2 17:02:20
楼主不如写一篇:如果毛×东的妈妈不生孩子,中国的革命将无法成功?
作者:3vv 回复日期:2007-9-2 17:04:21
水寒应该当文学家,拯救人的灵魂。
作者:czy2008 回复日期:2007-9-2 17:31:44
杨阑给人当完2奶,当然观察出来了啊
作者:江山一揽入怀 回复日期:2007-9-2 17:53:46
记号,留着下回看.
作者:依再 回复日期:2007-9-2 18:24:13
作者:露一小手 回复日期:2007-9-2 17:02:20
楼主不如写一篇:如果毛×东的妈妈不生孩子,中国的革命将无法成功
=======================
天涯上怎么这么多你这样的SB,老毛挖你家主坟了?
作者:枉凝眉123 回复日期:2007-9-2 18:34:25
vb mhh 好帖。
作者:五根清静 回复日期:2007-9-2 20:01:08
好歹顶一下,计生政策处于灭亡的边缘
作者:谢微蓝 回复日期:2007-9-2 20:05:27
还有那么多好下场的优秀女人,
都让楼主给自动跳过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2 21:24:03
您所在位置: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辩证看待中华传统生育文化
易富贤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11-21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2062
古代生存条件恶劣,瘟疫、疾病、自然灾害、猛兽、战争、饥荒等常使得人口剧减。人类繁衍非常缓慢,并且充满风险。很多曾经辉煌的民族都先后灭绝。繁衍后代是一种动物本能。但是如何使得这种本领得到强化,就是生育文化。现在幸存的民族都经过长期的摸索,建立起一套生育文化,这些生育文化支撑着民族的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除了比较有利的地理环境外,更得益于独特的中华生育文化。中华生育文化可以归纳成两个点: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强调的是利益和精神激励;“万恶淫为首”是通过将“性”局限于夫妻而保护生育器官、维持社会道德(看看现代“性解放”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和低生育率就知道为什么“万恶淫为首”)。因此中华生育文化可以浓缩成两个字:“利”、“性”。“利”指的是“百善孝为先”,“性”指的是“万恶淫为首”。
1、百善孝为先
《孟子.离娄》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三事,赵歧的注释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孟子认为,无后是比陷亲不义,不赡养父母更为不孝的事。在孔子学说中,“孝”首先意味着生育传嗣,延续香火。可见生育传嗣在儒家思想中是被视为了“孝”的最高体现,“孝”也就成了人们最强的生育动机。中国历史上一直维持在几千万人口,“无后”所以“为大”者意义在此。孔门的孝的意蕴是丰富的。孝的生育动机对维系宗姓的存在,促进人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创建东方特有的家庭道德准则,培养汉民族传统的亲子情感,对提高人的生育动机水平,使之远离全凭性欲驱使的动物生育心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标志的生育文化至少有下面多重含义:
1、家族、民族繁衍下去是第一位的,可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
2、养老。
3、维持良好的社会道德。
有人说中国没有产生宗教,但在世界各大宗教产生时的几千年之前,中国就已经有家庙、祖宗祭祀。据甲骨文记载,中国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化的祖先祭祀仪式。扎根于每个家庭的祖宗崇拜文化其实是中华生育文化的重要部分。这些生育文化将个人利益与繁衍高度挂钩,并且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养育孩子不但可以防老,而且还影响死后的祭祀。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没有子嗣(或者子嗣夭亡),祖宗祭祀就会结束,香火就会断绝,家族就不能持续存在。因此孔子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无病也是对父母的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养老只需要几年、几十年;而死后的祭祀却需要数百年、上千年,比养老要重要多了。人死为神,并且这个神是自己家族的神,专门保佑子孙后代的,因此子孙的“孝”既有本能,也有“功利”(希望祖先死后保佑)。西方是上帝崇拜,中国是祖宗崇拜。从心理学角度看,“孝”是驱动人们生育的动机力量。因此有人说:宗教是犹太人的历史,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根据《礼记·昏义》所说:婚姻的目的是 “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生育的传宗接代的目的非常明确。
其次,在儒家生育思想中,“孝”还从赡养,尤其是敬重父母上起着生育动机作用。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孝不能仅局限于养父母,因为犬马都能养主人,重要的是敬重双亲。怎样才算是敬呢?“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只能算是赡养,尚不是称为孝敬。要做到孝敬,一是儿子在父母面前要经常有愉悦的容色。《礼记.礼充》中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惋容。”二是“无违”,即不违父母旨意。儒家学说通过对孝的规范,不仅制定了儿子对父母的行为准则,也把父母的生养、死葬和精神愉悦都托付给了儿子。这样,对孝的动人后果的歧望与追求,必然成了推动人们从自身的“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诸方面而去谋求生育儿子的强大动机力量。
其实任何文明的生育文化都有“孝”、“回报”的概念,只是表述不同而已。“孝”文化是人类各民族family security系统的核心,而family security系统的确立使得人类走向文明。换句话说,繁衍是本能,孝是文明。现在西方国家由于social security的建立,“孝”的观念降低,很多中国人还以为“孝”只是中华文化特有(其实只是中华文化将“孝”文化上升到宗教高度;但是西方还有其他依附宗教的生育文化,而中国却没有)。其实几十年前欧洲的家庭模式与中国没有太大的差别:老人在家帮忙照顾孙子、孙女,儿子、儿媳承担家庭主要劳动。
《论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说: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的。换句话说,慎终追远讲的是孝道,厚德由行孝而来。那么慎终追远之后,为何民德就可以归厚了呢?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本能的、不讲回报的,是心甘情愿的;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自己拉扯大,付出了无限的心血和爱意,人就会产生一种回报的心理,这种回报的心理就是“孝道”的神髓,此孝心经过不断地培养、成长、扩展,最会形成了一个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和孝扩展到全社会,就是孟子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就是为什么儒家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规范,历代统治阶级不但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教化(古代还有举孝廉的制度,最近也有学者和政协委员提出要将“孝”作为选拔公务员的标准之一),而且还在立法上进行多方面的保护,甚至将不孝列入十恶不赦的罪行之一。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家庭,家庭结构的破坏,预示着今后道德的沦丧(事实上现在已经开始了,将本来应该用来养育小孩的精力化在歌厅、酒吧、牌桌上,社会道德能好吗?)。几千年来“断子绝孙”是最恶毒的咒语(因为意味着家族和民族不能持续发展),现在竟然无所谓了。“以德治国”必须以恢复家庭结构为前提。
2、古人谈人口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关系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家需要劳动力,需要征收赋税,需要征发徭役,需要兵源,这些都需要人口的基础。在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中,以富国强兵为生育目的者不绝于史。南宋思想家叶适总结说:“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自古而然矣”。也正因为如此,古代中外先哲一致强调“以人为本”,中国的周公、老子、孔子、荀子、墨子,以及西方的亚里斯多德都先后论述过“以人为本”。春秋齐国名相管仲说:“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仓廪实而知礼节”。孔子说:“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孔子说这话的时候,中国人口占世界1/3以上,现在中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5,不久将下降到1/6),就是说国家领导人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人口,相对于土地和生产力水平来说,使得人口最大化。每当看到人口众多时,孔子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庶矣哉”(人真多啊!),冉有问:“人多有什么好处?”孔子说:“富之”、 “教之”,就是说人多才能富强,富强才能产生文明礼义。总结管子和孔子的观点:人口多才能富裕,富裕之后才能懂礼节,文明才能大行其道。道理类似现代城市化的“聚集效应”。
战国秦国改革家商鞅说:“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管仲和商鞅首先强调的是人众,其次才是兵强,人众是兵强和国富的基础。
墨翟的政治理想就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他认为生育众多的人口是使一个国家富强最为迫切的事,人口多国家更好治理,社会更为稳定。“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所不足也”(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人口)。他将大量进行生育看成是富国的基础,指出人口不足,“天下衣食之财,必将不足。”《尉缭子》说:“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孟子说:“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宝”。孟子就说,诸侯有三宝,一是土地,二是人民,三是政务管理。南宋叶适则进而论述了以富国强兵为生育目的的道理:“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自由而然矣”,“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众,所欲而必遂”。《资治通鉴》:“人口滋多,则斌税自广”。就是说人口多,生产多,赋税多,兵员广,国力就增强,也有能力进行救灾、度荒,并且人均赋税轻,人均承担的国防任务也轻,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国家也就容易管理,社会也就更加稳定。
因此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口的增殖。为了尽快增加人口,管子、商鞅等提出了“徕民”(招徕他国之民)政策;荀子提出 “以德”、“以力”、“以富”三种方法来“兼人”(即兼并他国人民)的政策。孔子认为首先应推行仁政,爱护百姓,以招徕其他诸侯国的人民。“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可见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综观历史,凡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时期都国运昌盛;而视百姓为草芥的时期都国运衰败。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现在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在鼓励生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在“徕民”(吸引移民)。加入“徕民”队伍的国家将越来越多。
3、多子多福、早婚早育的时代背景
由于生育对家庭有回报,对国家也有利,历代统治者都鼓励生育,多生多育意愿、多子多福观念深入人心。早在周代,就有“螽斯羽,诜诜兮,宜乐子孙,振振兮”,“卑尔昌而炽,卑尔寿而富”之类子孙繁昌的祝福歌谣。统治者还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鼓励生育,比如管仲提出消除社会鳏寡现象的“合独”主张,他说:“所谓合独者,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则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三年然后事之。” 墨子反对“重丧”、“蓄私”等一些不利于生育的习俗和制度。在这些思想家、政治家的多生意愿影响下,追求多子女成了我们民族生育心理的一大特点。
为了增殖人口,发展经济,中国古代还提倡早婚早育。男人决定家族,父母催着儿子娶妻;女人决定民族,政府催着女子嫁人。
《黄帝内经.素问》:“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就是说男子16岁、女子14岁之后就具备生育能力,可以结婚。齐恒公曾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孔子主张“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墨子说:“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不敢毋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墨子解释说:“欲早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早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若纯三年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即是说,如果按三年生一个孩子,早婚十年,就可早育三个孩子。但是由于好不容易将女儿培养成劳动力,父母还想女儿为家里多做一些贡献,父母并不希望女儿过早结婚离开家庭。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就用法律来设置结婚上限年龄(现在的婚姻法却是设置结婚下限年龄),防止晚婚。 从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古代平均寿命短,夭折率高(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要珍惜生育时间,早结婚的话,孩子长大成人就是帮手;要是像现在30岁才结婚,一方面完不成生育六七个孩子的任务,一方面很多人在孩子未成年就会死亡,孩子便成孤儿了。并且早育对晚育更有利于优生(使得大多数孩子都在母亲黄金生育年龄出生)。
在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模式下,男子20岁、女子17岁已经接近人生中物质再生产能力的鼎盛时期,具备养家糊口的能力,而这个时候生殖能力也接近最佳,无论从物质再生产还是人口再生产角度,这个年龄结婚都是比较理想的。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是协调的。过了这个时候再不结婚,可能会因为性饥渴的原因出现社会问题。
由于古代夭折率高,瘟疫、战乱常使得人口剧减,这种多子多福、早婚早育的观念对维持中华民族人口的数量非常重要(很多古代与中华民族势均力敌的民族都消失了)。
4、现在西方国家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比不上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其实越王勾践是否真的卧薪尝胆倒是不可考证,但是古籍《国语》却明确记载了越王为了强国而鼓励生育,经过20年的鼓励生息终于灭亡吴国。现在西方国家生育率低下,人口减少,正在鼓励生育,但其政策力度还不如2500年前的中国越国。勾践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移民来归附他就象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力吸引移民,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
越王勾践 “令壮者无取老妻,令老者无取壮妻”,因为这种年龄悬殊不利于生育,一方有生育能力,另外一方却没有,导致夫妻不育 。现在在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有这种婚姻法。
勾践对不实行早婚者还要罪及父母:“女子年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现在日本25%的男人和16%的女人在近40岁的时候都还是单身,日本妇女还有一半的人到33岁还没有生育过孩子。
勾践并重视生育安全:“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这是说,孕妇临产时要向官府报告,官府派医生守之,免费医疗,确保母子平安。现在西方国家还做不到生小孩免费医疗的,还得靠自己缴纳医疗保险费,保险外自己还得掏钱,比如日本生孩子时保险会给30万日元的补贴,但住院生孩子的平均费用为41万日元,加上怀孕期15次的孕妇健康检查,还有婴儿用品和孕妇服,所有费用加起来平均为60万日元。
勾践尤其是大力奖励生育:“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就是说,生男孩,奖给一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则奖励一壶酒、一头猪;倘若生了三胞胎,则国家委派专门的乳母照料;生双胞胎的,国家负担其中一个的抚育费。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派人收养他们的孩子。越王勾践时代生育一个孩子奖励二壶酒和一条狗、猪(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粮食产量低,养一头猪、一条狗不容易,就是1980年代初,农民家庭一年也养不了几头猪,能够杀猪过年就算不错的家庭了),这个奖励分量相当于一个家庭至少两个月的收入(美国2005年家庭中间收入4.6万美元,要达到越王勾践的奖励强度,得奖励7、8千美元才行,但是现在美国生育一个孩子只有1000美元返税;日本家庭收入600万日元左右,但是生孩子的补贴2006年增加后也不到40万日元)。对于生育双胞胎的,还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承担一个小孩的抚养费的,对于生育三胞胎的,也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提供免费保姆的。
汉高帝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意即百姓生子,可免徭役二年。2002年日本男女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为447.8万日元,二年徭役意味着给国家贡献986万日元。日本政府现行政策只给每个家庭区区40万日元,要是依照汉高帝那种鼓励政策,得给986万,相当于节省三分之一的抚养费(日本养一个小孩从小到大要花3000万日元)。
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现在西方国家虽然通过纳税惩罚丁克家庭和单身,但是其力度远远达不到汉惠帝时候的程度。
日本政府现在赞助媒婆,相对于中国古代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
西晋政府法律规定:“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也就是说,女儿到了十七岁,父母不嫁国家包办。日本要是采纳中国西晋的做法,大量的女光棍会被吓死。
唐太宗观元年(公元627年)下诏:“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粤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导劝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附殿”。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将婚嫁情况作为考核官吏升降的标准之一。现在西方国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降低单身率作为政绩考核的。
可见相对于中国古代来说,现在西方国家在鼓励生育方面一方面气魄不够,另一方面还太小气。以西方国家目前这种不痛不痒的鼓励措施,难怪生育率不升反降。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并非偶然,也不容易,而是古代精英们精心策划的结果:一方面得益于精英们设计的生育文化,一方面也是历代统治者苦心经营的结果。中国古代皇帝是世袭制,得考虑“子孙帝王万世之业”,需要笼络一批深谋远虑之士,思考国家的持续发展,并且当时人们敬天畏神,考虑问题得对的住良心,怕死后受到惩罚,因此能够建立起能够沿用几千年的制度。周朝的礼仪制度、儒家学说、秦始皇的郡县制度是确保中国在文化上和领土上保持统一的重要原因。现在西方政府是任期制或者选举制,并且宗教在衰败,礼崩乐坏,丧失了道义的节制,又不惧怕死后的惩罚,政府领袖只考虑自己任期内的事情,只要几年、几十年内不出问题就行,得过则过,这也是日本等国生育率低迷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口众多,主要是生出来的,而不是同化来的。中国人口众多,使得中国没有像古罗马那样蛮族化,没有像拜占延那样突厥化,也没有像印度那样杂化。罗马帝国被蛮族所灭,再也没有复兴过来;中国晋代五胡乱华,但是后面隋文帝凭借众多的汉族人口成功地重新统一了中国。
作者:aboutsea 回复日期:2007-9-2 21:27:00
白痴楼主,你出这个贴子有什么意思?养孩子是各人的私事,因为中国已经有十三亿人口了,一家再生七八个的.....,莫非你老婆不想生,你专门写了这篇贴子来对她看么.
16万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我估计她看了,更不敢生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2 21:40:11
《大国空巢》--全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作者:易富贤
摘要导读
1、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在目前发达国家的寿命和死亡情况下,妇女平均得生育2.1个孩子。而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愿意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入旧大陆,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数倍增加;加上牛痘接种和青霉素等的推广使得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20多岁延长到现在的60多岁,导致人口激增。但是工业化通过“右手”压迫人口,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这种“两手”调控机制使得人口呈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三百年左右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或者下降期。计划生育使得中国放弃了数千年一遇的人口发展机遇。中国要是1970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着人类发展指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2005年底人口也只有15亿左右;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2005年人口也只有14亿左右人口,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3、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同期人口从5.5亿增加到10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19世纪初的占世界40%下降到1949年的22%),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1959年1979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着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1950年代到19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
4、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300年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消耗只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人口不断增加,而生活水平反而不断提高的原因。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
5、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全球第一,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全球第三,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39%。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3.7%,但却拥有全球36%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14%,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48%。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3%,但却拥有全球62.3%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中国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73.5%,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30.14倍,人均森林面积是印度的2.08倍,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1.24倍,人均矿产资源是印度的3.55倍。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 “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和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
6、由于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抱怨人口过多、建议控制人口的“有识之士”历代不乏其人。现在不少人口学家声称要将中国人口降低到7亿、5亿或者3亿。2005年中国人口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7亿,1978年以后出生的5亿,1988年以后出生的3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76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2046年、2054年、2064年才能分别降低到7亿、5亿、3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41岁、49岁、59岁了,基本都丧失生育能力了,然后在2085年左右中华民族基本灭绝。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和过把瘾就死没什么区别。一票否决制否决的是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并且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7亿,即使3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要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资源,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民族自杀,留着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人口。
7、从全球看,环境污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1990年代起也不断改善。但是中国城市环境确实在恶化,一方面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现在二、三亿青壮年农民工只是序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走精细化道路,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不会发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烟雾”事件)。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环境问题同样严重。并且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是国际社会转嫁来的。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却严重污染人文环境。
8、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当年的所有预测全部落空。中国在人口学家的恐吓中莫名其妙减少了数亿人口。比较中国和印度的HDI,发现计划生育并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人均GDP,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却有害于千秋:诱使中国走“以物为本”的畸形粗放型发展模式,削弱物资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抬高养育成本,降低生育意愿,使得中国提前进入养不起孩子的时代,削弱人口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人口老化,导致“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难以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只有城市的4000万老人享受社会养老金;今后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三四亿老年人口都得指望退休金),并使得城市化滞后,降低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彻底改变世界和中国民族结构(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0年的22%下降到2005年的19%,不久将降低到15%,然后继续快速下降,李小平等人口学家认为应该继续降低到占世界3%;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期间中国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增加出生性别比;降低人口素质;增高家庭风险;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将威胁社会稳定。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
9、有多少的人口,就有多大的消费市场,就有多大的需求,就有多少就业机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家庭缩小,只需要比较少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消费,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使得行政成本(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100倍)、垄断企业与资本三者拿走了GDP的绝大部分,中国工资收入占GDP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GDP的12%(其他国家占54%-65%),居民收入只占GDP的22%。在这种“寄生经济”的模式下,必然压制正常消费,增加腐败的空间,贫富差别增加,也给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消费萎缩,产品廉价外销、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受制于人(全球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国内需求不足引起就业不振,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要是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家庭需求底线提高,工资占GDP的比例被迫成倍提高,虽然孩子增多,妇女劳动参与率降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目前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居全球第17位),但是家庭生活水平反而比现在高,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趋于合理,大大增加就业容量;多出生的人口中只有1980年代初出生的大约三千多万(不可能超过五千万)进入劳动市场的,相对于目前9亿多的劳动人口来说比例不高,对现在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且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就是说20岁的人口基本并不与50岁的人口抢工作。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不顾人口结构的扩招并且将使得今后很多高校因为生源短缺而破产。
10、因为涉及利益和权力,计划生育就像是穿上着了魔法的红舞鞋,停不下来了,计生委靠编造数据来维持其存在的理由,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50%左右,从而将客观调查的1.2-1.3的生育率修正成1.8。中国人口迷雾是“人工迷雾”。中国2005年底实际人口只有12.5亿左右,而没有国家统计局宣称的13.07亿。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下,中国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 《报告》预测在现有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于2033年达到15亿,根据这种预测,2006年人口需要增加1300万以上,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只增加692万(实际上可能只增加两三百万),可见《报告》一两年的预测就与实际相差甚远,遑论今后了。目前每年出生12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随着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不可能达到14亿,更不会达到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所宣称的16亿。
11、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得益于传统生育文化(家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现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国家和民族意义的传香火吗?家族的香火传不下去,难道国家和民族的香火传得下去?依照现在“科学”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很多缺陷,但却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繁衍相当于紧急避险,要是采纳现在“完善而公平”的文化和制度,连人口都不可能延续下来,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动摇了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和礼教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比较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生育率随着社会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也只能在1.8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地区没有刻意破坏生育文化,生育文化是遭到被动破坏的;而中国大陆的传统生育文化遭到三重破坏:A、现在的物质生产至上的经济制度和家庭模式对中华文化圈的打击;B、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曾经主动打击传统的生育文化;C、几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刻意破坏生育文化,人口上限和超低政策生育率形成生育心理的“爬蚤效应”。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性的改变,而不是“二孩晚育”这样的微调。重建生育文化、鼓励生育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12、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畸形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近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1200万左右(数量还远不如1940年代),其中女孩不到600万;印度每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其中女孩1200万左右。意味着今后印度的物质再生产能力(劳动力)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育龄妇女)都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0.95个,台湾、韩国1.1个孩子(这些地区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多年)。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这500多万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后,生育妇女不到500万)到时候每人平均只生育1.2个孩子的话,那么每年出生人口只有600多万,而其时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万,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万(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每年人口减少1000多万—大国空巢!
《大国空巢》全文42万字,茅于轼、仲大军作序,即将由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http://www.strongwind.com.hk/default.aspx)。大风出版社是南怀瑾(一代国学大师)支持、王小强(原中国国家体改所常务副所长)主持的出版社。
作者:老兵报到 回复日期:2007-9-2 21:52:00
但,曾经分光过。
不能最终把握自己的还不能算优秀的女人?!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2 22:07:24
2006年美国人均GDP4.2万美元,中国1.4万人民币。因此养育成本要这么比。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2 22:28:18
计划生育之葵花宝典:若要成功,不可自宫!转贴
路边社特约记者 路人甲
编者按:金庸先生的名著《笑傲江湖》描述了一种邪门功法,据说威力无比,神秘莫测,当代的强制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与这种邪门功法极其类似,最近路边社特约记者路人甲对此做了专题调查,撰文以飨读者。
1,计划生育葵花宝典第一章: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旁注:无数“大侠高手”曾经指出,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欲练盖世神功,必须先行自宫。
有“专家”认为,想要发展,必须通过强制手段严格控制人口。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于1980年草率决定推行一胎化强制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违法拘禁、打砸抢、强迫流产、引产、上环、结扎绝育等事例。
计划生育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搜刮民众的敛财工具。
2,计划生育葵花宝典第二章: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旁注:更多的大侠高手证明,自宫对练成盖世神功实际上没有什么帮助。聪明的如黄药师,迟钝的如郭靖,稳重的如王重阳,顽皮的如周伯通,都没有自宫,但是都成长为一代宗师,并通过华山论剑当选为武林委员会常任理事。
在上个世纪,很多面临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台湾省、韩国、新加坡、日本,都没有实行强制计划生育政策,而是推行了完全自愿的家庭计划引导民众少生优生,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经济发展迅速,现在生育率过低,都在鼓励生育。
3,计划生育葵花宝典第三章: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旁注:古今中外,没有自宫后练成神功的先例。
中国实行强制计划生育二十多年以来,文盲、半文盲仍然超过一亿,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绝对贫困人口超过一亿(按照联合国标准绝对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严重的文盲和贫困问题构成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障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贫富分化悬殊。每年公款消费接近一万亿,社会保障、公共医疗、教育、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却严重缺乏资金。
4,计划生育葵花宝典第四章:若要成功,不可自宫。
旁注: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宫自残身体,大伤元气,练功未成身先病,很多人因此致残致死。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胎化强制计划生育政策严重损伤民族元气,民间积怨深重,还导致人口急剧老龄化、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两大社会危机,以及其他诸多弊端。现在老龄人口超过一亿,人口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并在急剧增长中;二十年后将有四千万壮年光棍找不到老婆。这两大危机严重威胁中国的发展潜力和长治久安。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2 22:35:15
作者:谢微蓝 回复日期:2007-9-2 20:05:27
还有那么多好下场的优秀女人,
都让楼主给自动跳过了
=================
概率不高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2 23:18:15
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吃了谁的亏?
这是《就人口政策调整与计生委法规司长于学军商榷》之三。全文刊发于法治论坛(http://bbs.chinacourt.org/index.php?s=9ddd46b4dcc7611b295499847915dd38&showtopic=231703)。
2007年7月10日国家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就“稳定生育政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政府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1]。
[于学军]坦率地讲,计划生育确实使一部分家庭的利益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农村的老百姓实行计划生育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国家和百姓来说是受益了。所以,我们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使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讲,中央决定也讲“要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就是因为他们在过去的时候为计划生育作出了奉献。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我们不能让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吃亏。事实上这几年我们也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尽量使我们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家庭不吃亏,让他们感到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经济上能够得到实惠,在社会上也有地位,比如在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的奖扶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老百姓真正感觉到计划生育是一个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易富贤] 计生委不是说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吗?实行计划生育的人自己都吃亏,国家就更加吃亏了。
不是说少生优生吗?独生子女已经提高了素质,怎么还需要为独生子女加分?
不是说少生快富吗?怎么还还需要让少生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实惠?邓小平说过要让先富的人带动和帮助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那么少生而快富起来的家庭就有必要帮助其他家庭。但计生委的做法却是鼓励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和谐。
我在《大国空巢》一书全面反思计划生育,从多个角度都认为计划生育没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任何贡献,相反却是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源。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建民教授说:“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育的成本和效用会‘外溢’,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当生育成本外溢时,就会形成对他人或社会福利的损害。当效用外溢时,就会增进他人或社会的福利。前者我们称之为生育的负外部性,后者则是生育的正外部性。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生育的负外部性呢?一般来说,在一个公共资源被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而公共资源又处于短缺状态的社会中,最容易产生生育的负外部性。或者更为通俗地说,在存在人口压力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生育的负外部性。多生育可以比其他人占用更多的公共资源,即所谓‘搭便车’,进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压力长期存在,公共资源仍然短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个人生育行为成本的外溢是最容易发生的。而随着社会公平机制的改善和公共资源的进一步扩大,多育成本外溢的倾向也就越大。因此,计划生育在中国是一种长期的社会需要,因而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做出长期的制度安排。”[2]
依照李建民的观点,中国计划生育应该长期进行,应该“少生奖”,加重对“超生”家庭罚款。
李建民的这些观点其实是非常荒谬的。依照李建民的观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甚至不少欧洲国家)人口压力更大,资源更加短缺,并且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光是工资就占GDP的60%,还享受社会福利),公共资源真实地被全体社会成员共享,那么生育更加是负外部性,就更加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但是这些地区为什么不但不实行计划生育,反而在千方百计鼓励生育?
李建民教授认为中国应该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理由是:
1、公共资源短缺。
2、并且公共资源被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这两条理论都不成立:
1、我在《中国的人均资源真的不足? 》一文已经论述[3],中国自然资源并不短缺,现在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的短缺是因为投入不足,只要中国在共同资源上的投入达到正常国家水平,公共资源就不会短缺。
2、中国公共资源并没有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其他国家分配率高达60%;而中国工资只占GDP的12%,加上农民收入不到GDP的10%,工资总额不到GDP的22%。就是说中国养孩子投入主要是自己,父母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78%的贡献却要给社会(只拿回22%)。换句话说,中国培养孩子的成本家庭占90%以上,却只拿回22%的产出,在这种高付出、低回报的分配模式下,生育意愿必然低(这也是中国目前超低生育率的原因)。想想看,0.4%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计划”全国人民的后代,“省”的那点资源,省给谁了?其他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中国就更加不应该实行计划生育。
被外界称为当今中国四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的程恩富于2006年12月1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演讲时,提出一个新观点:“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4] 他的依据在于,“孩子一生下来,对于国家的教育、医疗、就业等一系列压力随之而来。生得越多,国家的投入就越多”。因此他认为,相对而言“丁克家庭”对社会的贡献大,到60岁后享受高保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程恩富却不知道一个国际上公认的经济学常识:一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大部分是发生在家里,特别是在生命周期中的最初阶段。即使在社会福利高度发达的西方发达国家(真正免费到高中的义务教育,高校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通常在13%―15%),家庭的投入也是主要的,国家也是赚多孩子家庭的便宜,很多家庭因此不愿意生孩子。
依照于学军、李建民、程恩富这类学者的建议,现在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奖励独生子女家庭。云南、甘肃、贵州、河北、宁夏、新疆等省和一些地区,相继在去年和今年出台规定:中考和高考的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考生给予10-20分的照顾加分。上海市给丁克家庭退休时一次性奖励4600元[5]。奖励的资金来源是大家缴纳的税。
中国现在连小学和初中都不是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家庭所分摊的教育成本占高中全部投入的70.1%,占大学的66%,“丁克家庭”吃喝玩乐舒服享受了,连孩子都懒得生,到老了还要盯上别人家孩子创造的财富,程恩富还认为“丁克家庭”对社会贡献大!
依照程恩富的观点,自杀的穷人应该被授予超级烈士称号? 因为他们一方面减少了贫困,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人口,还减少了低素质的、更穷的后代。
那么计划生育的家庭是否吃亏?确实吃亏,但是吃的是计生委的亏,不是吃超生家庭的亏。计生委是将自己的罪责转嫁给其他家庭,将自己欠的债要别人来还。现在当务之急是停止计划生育,改善人口结构。比如现在四五十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停止计划生育之后鼓励你们的二十多岁的孩子生3个孩子,二十年之后你们孙子孙女长大,加上其他家庭(包括超生家庭)的孙子孙女,人口结构大为改善,能够勉强维持一个社保系统,你们还能够安度晚年。如果贪图计划生育奖励(上海丁克家庭奖励4600元)而坚持计划生育,那么今后你们只有1个孙子或孙女,他们的同龄人也少,根本不可能维持最低的社保系统。并且由于纳税人太少,国家到时候不一定拿得出4600元来奖励你们,就算拿得出,由于物质资本是递减的(人力资本是递增的),那个时候4600元又值什么?多出来的2个孙子或孙女说什么也比4600元钱合算。何况,到时候老年化严重,国家需要鼓励生育,那个时候的民意是要求给多生的家庭以奖励,还会给你们少生的家庭以优惠?因此不要被计生委许下的空头支票所迷惑(30年前国营企业是金饭碗,现在成了下岗的代名词),今后的领导人不可能、也无力兑现计生委现在许下的支票。韩国就是一个例子。
作者:北仑小歪 回复日期:2007-9-2 23:34:59
LZ,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坐到沙发啦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3:55:28
计划是生育让当代人断子绝孙,让下一代人举目无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4:12:28
人口政策调整不可沽名学霸王
基本国策起苍黄[1],岂容寄生再猖狂?
以人为本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2]。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3]。
天若有情天亦老[4],人间正道是沧桑[5]。
[1]: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遭到各界广泛质疑,理论基础已经动摇,停止计划生育势在必行。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
[2];计划生育代表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随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确立,人口政策将面临方向性调整。人口政策的调整是最高层次的政治改革,其影响将延续数千年。
[3]:在秦末群雄相争之际,楚怀王是反秦义军的精神领袖,声望很高。霸王项羽的部将英布杀害“义帝”楚怀王,有人建议项羽惩罚英布以消民愤。霸王不但不惩罚英布,反而自己承担杀害“义帝”的责任。刘邦借此做足了文章,为“义帝”发丧,联合诸侯讨伐“不义”的项羽。形势急转逆下,英布也投靠刘邦,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4]: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计划生育是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见到如此惨烈的事件(减少数亿后代),老天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
[5]: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停止计划生育之后中国人口恢复性增长。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计划生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决策失误,从始至终都是受人口学家的误导,现在人口学家和计生委还在利益的驱动下用种种复杂的“游戏”掩盖人口真相。如果没有当年宋健的人口控制论(所有预测全部落空),就不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如果后面历次生育率数据和人口总数数据不被计生委和人口学家们“修正”,中央早就停止计划生育。因此中国人口政策失误的责任一清二楚。但是现在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已经开始狡辩,将责任往中央推。
计生委几年前就意识到面临被撤消的危险,悄悄地在“计划生育委员会”前面加上了“人口”二字,变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指望今后中央知道人口真相停止计划生育后只要将后面的“计划生育”四个字去掉变成“人口委员会”就行了,作为部委仍然可以“可持续发展”。但要是计生委能够“可持续发展”,国家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了。有人说,砍树工人可以转变成种树工人,计生委也可以转变职能鼓励生育。但是树木是没有意识的,而人的生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意愿,同样一个部门以前让人不生孩子,现在鼓励人们生育孩子,大众在心理上难免很别扭。阎王能变成送子观音吗?计生委代表的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立的。自然过渡让人感受不到“拨乱反正”的味道,生育意愿难以提高。
让人不生育容易,让人生育难。计划生育一抓就灵,鼓励生育是百求不应。计划生育是从百姓收钱,一个部门就足够。鼓励生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资,需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调整,全面改善民生,解放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重建生育文化,涉及到税收、财政、文化、教育、医疗、住房(韩国生育率低下,与住房等民生压力大很有关系;美国德克萨斯州生育率在2.3以上,高于美国平均水平2.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州房价低,生活压力小)等多个方面。一个部门有能力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部委?计生委的一些服务功能可以转归到其他一些部门(如卫生部、民政部)。现在行政成本奇高,何必保留一个没有用的计生委?
中国计生委为什么老是与韩国相比?赵白鸽谈及性别比的时候与韩国相比,其实中国和韩国在出生性别比方面并没有可比性。计生委法规司长于学军也谈到韩国的双向计划生育:以前限制生育,现在鼓励生育。其实韩国的“计划生育”也已经失败,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生育率只有1.08,韩国现在正后悔没有早点鼓励生育。与国际接轨,难道要与韩国1.08的生育率接轨?其实计生委羡慕的是韩国的负责人口的“机构”。韩国的教训是深刻的:韩国当初限制生育的时候有专门机构,现在鼓励生育、改善出生性别比的时候也有专门机构,正是因为有与人口有关的专门机构的存在,韩国的生育率不断下降(伤口老是被抚摸不但不有利于愈合,反而容易感染)。而美国没有负责人口的专门机构,生育率却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因此中国今后要提升生育率,就必须撤销与人口有关的专门机构。
从长远看,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失误往往会被时间冲淡,而人口问题的失误却再怎么放大也不为过,现在不算知名的人口学家,今后从历史角度看,却可能是著名的民族罪人。人口问题是一个定时炸弹,越往后掩盖,问题就越严重,越来越清晰,对政府的威信损害越大。通过“平稳过渡”撤除这个定时炸弹是不可能的,纸是包不住火的(计生委可以“左右”、“修正”一两次人口普查结果,但今后的人口普查还是会将人口真相公布出来的),今后四亿老人在等着养老,民族需要持续发展。现在可以拒绝笔者的观点(可能听起来不太顺耳),但是今后不能拒绝汹涌而来的因为计划生育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一个政治大礼包,但是这个大礼包里面的是鲜活的树苗(可望长成高大的栋梁),而不是饼干(晚打开几天也没问题)。要是不及时打开,看到的就将是发出腐味的枯木。残酷的现实已把计划生育政策改革逼到了最后读秒阶段,再犹豫几年都可能把中华民族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人口政策调整上不可沽名学霸王!如果现在不撤销计生委,今后政府承担得起人口政策失误这个重大历史责任?
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浮世若尘 回复日期:2007-9-3 5:04:49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3:55:28
计划是生育让当代人断子绝孙,让下一代人举目无亲
------------------------------
你个傻子在国观吠就算了,还跑来杂谈丢脸。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6:57:32
作者:浮世若尘 回复日期:2007-9-3 5:04:49
你个傻子在国观吠就算了,还跑来杂谈丢脸
=========================
计划生育一日不停,我就一天不停止在网络摆摊
作者:涩咪咪 回复日期:2007-9-3 6:59:57
中山老师呼吁一下,有一方是独就可以生二个,谢谢,
作者:花京院 回复日期:2007-9-3 7:05:51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6:57:32
作者:浮世若尘 回复日期:2007-9-3 5:04:49
你个傻子在国观吠就算了,还跑来杂谈丢脸
=========================
计划生育一日不停,我就一天不停止在网络摆摊
=========
是好汉就上书给朝廷,在这里跳有个p用。
作者:克林顿来温吃鸡 回复日期:2007-9-3 7:12:27
作个记号.
作者:jxcat 回复日期:2007-9-3 7:27:33
有点道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7:26:27
“省养儿女的钱”是省不出来的
对孩子的投入(包括精力、感情和金钱的投入)就像给庄稼施肥一样,需要适可而止。假如单位面积的菜地最佳允许种植三棵庄稼,种三棵庄稼的成本是种植一棵庄稼的1.6倍。而有人却出了个馊主意,说是将本来用于三棵庄稼的肥料用于一棵更好,产量更高。这就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思路。其实施肥过量是有害的。一方面危害庄稼本身: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的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此外过多施用的肥料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体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过量的肥料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有科学家发现长期饮用含硝酸盐多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现在农业上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肥不但减少肥料的开支,更增加粮食产量[1]。就是说不合理的过多施肥不但降低庄稼产量,而且引起土壤退化,对环境也有损害。
养孩子也一样,独生子女培养成本增高,但是素质却降低,高投入不一定高产出。
经济学者认为,在美国这样的主流家庭养育三个孩子的社会,养3个孩子的花销只相当于养一个孩子花费的1.6倍,可3个孩子长大后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却是1个孩子的3倍。可见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少生孩子带来的所谓“人口红利”被大量浪费了。
“省钱养儿女”是可行的,但“省养儿女的钱”是省不出来的,1980年代初农村那些生育两三个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将孩子拉扯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巨额计划生育罚款),当时生活是苦一点,但咬咬牙,挺一挺也就过来了;而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当时生活是稍微好一些(但没有质的差别),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可以用来打麻将、养宠物,但是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反而偏低,需要国家用“少生奖”来扶贫(不是说少生快富吗?不是说少生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素质吗?怎么还要靠慢富的人纳税来扶贫?),尤其是这些家庭今后的日子更加艰难。想想看,当初每月几十元的收入,假如不用来养孩子的话,这些钱也用掉了,即使特意设立一个账户,当年存的钱到现在也不值钱了,但却少了一两个可以凭借养老的孩子。现在很多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很后悔当初没有“超生”(实际上生育两、三个孩子是合情合理的,由于过激计划生育政策的存在变为“超生”)。建议黄宏、宋丹丹在春节晚会上续演小品《超生游击队》,当年那些“超生”的孩子都长大了,将他们的家庭与独生子女农民家庭对比。
作者:腰间挂手机和砖头 回复日期:2007-9-3 8:19:34
来拿3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9:06:02
文章提交者:刈云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城市贫民窟隐藏的大量黑户人口,你认为该怎么处理?
======================
国家应该停止寄望生育,改善民生,让主流家庭光明正大的生孩子,养得起孩子。
在国家内部,竟然有黑户口,竟然需要打游击,这是人类数千年未有之现象,是对中华文明侮辱!
作者:崇文尚武 回复日期:2007-9-3 9:06:53
只要有中山水寒先生的贴,一定顶!!
作者:margerate 回复日期:2007-9-3 9:11:13
年轻的繁华,换来晚景的凄凉。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9:18:54
对“计划生育贡献论”算法的剖析
计生委主任张维庆骄傲地宣称到1998年底少生了三亿多人,到 2005年底减少了4亿人口,“计划生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计划生育成就功不可没或者叫功德无量”。真的如此吗?
1999年09月29日的《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题目为《计划生育近三十年效益巨大——少生3.38亿人为全社会节省抚养费7.4万亿元》[2]。文章说:“据计算,目前我国每个少年儿童0-16岁的抚养费,农村至少为4.1万元,城市至少为11万元。儿童抚养费以家庭抚养为主,约占86%;以社会抚养为辅,约占14%。以减少出生3.38亿人计,为广大城乡家庭节省6.4万亿元抚养费,为国家节省1万亿元抚养费,两者合计共为全社会节省7.4万亿元儿童抚养费,这几乎等于1997年我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少生3.38亿人,更缓解了人口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沉重压力,促进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显著提高。1979年至199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17.7元增至6490.1元,居民消费水平从227.0元增至3094.0元,计划生育为实现三步走、奔小康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的人民日报以1998年的畸形的高养育成本(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本身)来推测计划生育节省的社会成本,认为为家庭和社会节省抚养费7.4万亿元,考虑到有人孩子还没有满16岁,平均每人节省2.2万元。这样看来,好像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都归因于人口的减少,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生产力发展反而一点功劳也没有!这是非常滑稽的结论!计生委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功劳全归功于人口减少,给人一种即使不干活光靠减少人口就可致富的感觉。就算真的省了7.4万亿,但这3亿多人口今后所创造的价值又是7.4万亿的多少倍?按照计生委的说法,毛泽东时代因为“误批”马寅初而“误增三亿”,光培养成本就增加了6.568万亿,而根据新华社公布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3],从1959年到1979年这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共才4.648万亿,比6.568万亿还少1.92万亿,就是说当初要是也计划生育的话,不干活就可以致富了!印度没有强迫进行计划生育,经济改革比中国晚十几年,但现在的经济增长势头与中国不分上下,潜力比中国还大,照计生委的说法,扣除人口增加的成本,印度事实的成就远比中国大,我们一直宣传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被计生委一下子就抹煞了。
2002年类似的宣传在人民日报又重复了一遍:“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20年前的今天,即1982年9月1日,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中央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统计显示,20年来,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近3亿,平均每个家庭少生了0.74个孩子,为家庭和社会节省抚养费 6万亿元,节省物质技术装备费5.9万亿元” [4]。这次说的是1982年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成本又增加了,由1998年平均每人2.2万人增加到4万元,3亿人口共节省11.9万亿,相当于1982年到1991年这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要是当时干脆一个孩子都不生的话,节省的经费可能超过1992年到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不干活就实现共产主义了!
依照张维庆主任的说法,到2005年底共少生4亿多人口,并且满16岁的比例增加,而这几年成本更高,上海市一些地区2003年的成本宣传为高达49万元了,从全国成本来说比1998年至少增加3倍。那么以现在的价格计算,少生的4亿人口节省了至少30万亿元,相当于1972年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总和。
美国养育孩子到18岁家庭花费就达16.5万美元(还不包括读大学的钱),但是养育一个孩子的家庭并没有比养育三个孩子的家庭多存33万元钱,并且生活质量也没有高多少。美国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日本的妇女平均分别只生育0.9、1.25个孩子,以中国人口学界的那种算法,香港、日本生活水平目前接近美国的水平完全是因为少生一个孩子,否且生活质量只能算是中等发达水平,为了继续追赶美国的生活水平,生育率应该继续下降才是,香港、日本目前鼓励生育是愚蠢的。可见用平均每个孩子的花费来计算计划生育的贡献是滑稽的,尤其是中国畸形的高养育成本与过激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以购买力计算,2005年美国人均 GDP $41800,香港为$32900 (官方汇率为$2.5万) 。美国每个妇女生2.1个孩子,香港生0.95个左右孩子,美国每个妇女平均比香港多生1.15个孩子。美国养育一个孩子每年平均花费1万美元。美国4.1口之家平均创造GDP为$17.138万,香港2.95口之家平均创造GDP为$9.7055万。那么依照中国计生委的算法,要是美国妇女也像香港那样平均只生0.95个孩子,每个家庭节省1.15万美元,加上$17.138万共有$18.288万,2.95口之家人均GDP为$6.2万,比现在多出48.3%!这还不计算因少生孩子而增加妇女工作时间所创造的财富。看来美国总统鼓励生育是因为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故意拖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要是香港妇女像美国这样平均生育2.1个孩子,那么每个家庭等于多出1.15万美元花费,$9.7055万减去这1.15万美元,等于$8.5555万,4.1口之家人均GDP为$2.08万,只有现在的63%。而香港要缩短与美国的差距,就应该连目前的0.95个孩子都不生,每个家庭节省0.95万美元,两口之家人均GDP为$3.765万,也还是没有美国现在多。
就像一辆可载40个人的长途巴士,只乘载了10个乘客,汽油费和汽车损耗费500元,每人平均50元。要是乘载了30个乘客的话,耗费只稍微增加一点,只有600元,平均每人20元。而依照计生委的思路,要是乘载30个乘客的话,就需要花费1500元了,只乘载了10个乘客反而节省了1000元。
吴洪森在《关于计划生育的另一种思考》一文中指出: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的,生育率只有1.2的水平。30年的计划生育经费总值估计在3000亿元,假如将这3000亿元用来普及教育,就有3亿人可以读完初中。中国目前文盲和半文盲总人口只有1.8亿,还可以多出一大笔钱来提供高中教育,假如教育政策倾向女性,中国不但全面扫盲,而且还多出一亿多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女性[5]。一方面同样可降低生育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口素质。
并且上面人民日报的那种对比算法本身就很滑稽:“1979年至199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17.7元增至6490.1元,居民消费水平从227.0元增至3094.0元”,难道1998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1979年提高了15.5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1979年是1.4962,1998年是8.2789,就是说1979年的417.1元人民币相当于279.2美元,1998年的6490.1元人民币相当于783.9美元,二者只相差2.8倍。即便用人均GDP这个指标,也需要考虑通货膨胀,以及与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的变化等因素,不能静止地用本国的指标,而应该用国际标准化的指标。并且人均GDP并不能准确反映生活质量,比如,2005年人均GDP美国是4.18万美元,中国是14000人民币(折合约为1700美元),中国一个县城家庭月收入2000元人民币生活质量并不差,但美国月收入245美元无法生存。就算以购买力计算,中国人均GDP 14000人民币也只折合6000美元左右,美国月薪600美元的家庭生活质量也远远没有中国月薪1400元人民币的农民家庭生活质量高。
作者:土阿猪 回复日期:2007-9-3 9:28:11
做个记号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9:30:22
计划生育导致目前高失业率和今后劳动力短缺
--减少人口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吗?
作者:易富贤 familyyi@yahoo.com
很多人认为中国就业压力大是因为人口太多,僧多粥少,需要减少人口才能缓解就业压力。
难道粥是天上掉下来的?社会作为整体,有消费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有就业才有能力消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生产是为了满足需求,贸易是用来交换产品,如果生产主要是换外汇(而不是产品和服务),那么等于是帮别人干活。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多少的人口,就有多大的消费市场,就有多大的需求,就有多少就业机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
侯若石、何茂春、丁刚等学者认为消费实力是一种国家实力(《消费能力体现大国实力》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3日)。生产为消费服务是世界强国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大国都是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高的国家。经济大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和消费并举,进口和出口两旺,引进和输出均衡,收入和支出双高。消费的增长标志民生改善和市场活跃,而这两个因素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消费产品剩余化、多样化的时代,现在缺的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发言权、影响力要大于生产者。中国的强大不仅取决于我们能够制造多少产品和我们制造了什么产品,也取决于我们买什么商品,买多少商品。
有人说,日本人口只有1.27亿,购买力却达到4万亿美元,与人口11.3亿的印度差不多,因此消费取决于人均收入而非人口数量。但是百姓的基本生活消费是一定的,那么产品供应量也必须是一定的。比如对粮食和衣服等的需求,不论富人还是穷人,消费相差不大。同样4万亿美元的消费量,日本的消费只能提供66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而印度却能提供5亿个左右就业机会。日本对低附加值的产品需求有限,而单位消费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所提供的就业并不多。日本即使消费饱和,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过是满足日本本国的就业而已。即使发达国家的低端产品全部依赖中国和印度提供,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多。
就每个人来说,幼年时代单纯是消费者,青壮年时期生产大于消费,老年的时候又是消费为主。由于物质资本是报酬递减的,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青壮年消费能力如果主要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培养下一代),这样不但能够使得老有所养,并且促进社会进步。计划生育却打断了这种天然的投资链,让青壮年强盛的生产能力部分空耗(过度娱乐),部分用于物质资本的积蓄(比如通过出卖产品换取外汇),那么这个资本的报酬是递减的,不但养不了老,也不利于社会进步。
计生委宣称1980年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减少3亿人口(笔者认为只减少1.3亿,最夸张估计也不会超过2.2亿),等于丧失了一个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的消费市场,对中国的经济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因此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内需,才能做到生产和消费同步升级。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的内需,来自于如何把中国国民的消费潜力发挥出来,使中国经济从依靠资本驱动转变为依靠内部消费的驱动。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一直存在。消费往往是主导产业革命的动力。以前绝大多数人辛苦劳累于土地上,还难以获取足够的粮食。随着品种的改良、农业技术的提高、化肥的使用,农业生产率提高,现在工业国家只需要1-2%的劳动力就能满足所有人的粮食。如果消费结构不改变,那么意味着98%的劳动力将失业。这些“失业的”的劳动力就转移到其他行业,生产衣服、电视、洗衣机、冰箱、玩具等,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机器的引进和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效率也提高,现在发达国家只有20%-25%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如果没有新的消费需求,那么70%以上的劳动力就得失业。有需求就有生产,现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人们享受的服务越来越好。现在美国农业只占GDP的0.9%,工业只占20.4%,而服务业占78.6%。
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它追求以最少的代价满足更多的需求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即生产的人越少越好(减员增效)。企业的这种逐利是基于开放系统,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球)大消费市场,企业可以做到减员增效,将减下来的员工推到社会。两百多年以来,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引进一直在淘汰人力。每个领域都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就得不停的创造新的需求来增加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替代”频繁,经常出现“技术性失业”。新行业在开始时候往往还没有成熟,不能及时吸纳被旧行业淘汰“下岗”的人员,这种行业更替的滞后性导致总是有失业。
有人说,只要有失业就说明人口过剩,人口政策松不得。依照这种逻辑,中国出生性别比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男人娶不到老婆只怪自己素质低,高素质的男人哪会娶不到老婆的?谁说男多女少的?没看到那些官员富豪都养了一堆的情妇吗?分明是女人过剩吗?
社会作为整体是封闭系统,就必须保证生产和消费的和谐,减下的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有序地转移到新的行业,他们将没有购买能力,那么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也会导致生产萎缩,减员就不能增效。“减员增效”是资本的自然属性,政府应该适当限制(发达国家保护员工的权益,其实就是控制雇主的“减员增效”)和引导(创造新的就业行业),既部分满足企业的追求,又缩短行业更替的滞后时间,让新行业及时接纳旧行业淘汰的人力。一个政府如果无力创造新行业,就没有资格去鼓励旧行业“减员增效”,否则谁为失业的员工买单?可见,企业行为(家庭行为)和政府行为不能是一样的。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本驱动型的而不是消费驱动的,各级政府盲目追求投资。
由于有失业的存在,社会上就会产生“人口过剩”的舆论,就有控制人口的呼声。但是从宏观角度看,新产业的就业容量远比旧产业要大,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使得劳动力需求增加,如果人口增长跟不上,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英国在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将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但是工厂却又不能吸纳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失业率高,城市社会治安恶化,曾经处死失业的流浪汉。马尔萨斯人口论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但是正是由于大量富余人口(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加到3倍)使得英国顺利完成产业革命。1960年代和1970年代“人口爆炸”的思潮弥漫欧洲,英国、荷兰等国的一些学者曾经提出减少人口的设想(由于过于荒谬,决策层没有采纳),然而现在欧洲劳动力短缺,需要引进移民。
日本在二战之前,是鼓励生育,明治初年采取了奖励生育政策,对贫困家庭,发给育儿补贴,实行孕妇登记、死产检查制度。1941年颁布了《确产人口政策纲要》,政府采取早婚多育的措施,鼓励一对夫妇生育5个孩子。二战之后日本人口达到8000万,但是随着战后经济的转型,失业率增高,开始限制生育(只是提倡,不像中国这样强制进行)。1949年内阁成立“人口问题审议会”。同年,众议院通过“关于口问题决议案”,决定健全和普及家庭生育计划。1954年,“人口问题审议会”要求把节育作为家庭计划的一部分。当人口突破1亿的时候,举国惶惶不安,并曾一度计划将人口收缩到8000万左右。1974年4月,经“人口问题审议会”通过,正式发表了以“日本人口动向——静止人口”为题的《人口白皮书》,强调日本的人口问题是世界上最尖锐的,把静止人口作为日本的发展目标,并把优生优育放到首位,政府重视人口宣传教育,从70年代起,开始在小学、中学、大学、加强人口教育。而现在日本人口增加到1.27亿,比二战后的8000万多出了50%,然后却面临劳动力短缺。
美国产业革命的完成也伴随着人口激增。1860年美国总人口3100万,城市人口占17.9%(1870年为22.9%);中国1982年城市人口比例为20.6%,就是说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的起点相当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1865年水平。美国南北战争后,工业革命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农业也开始了真正的全面技术革命,无情地驱赶着众多农民进入工业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美国人口在1900年达到7621万,1915年突破1亿(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1930年达到1.23亿。但是由于就业供需关系的矛盾和经济政策的失误,在1933年左右有1/4的劳动力失业(其失业率远远高于中国现在的水平),社会治安恶化,生活压力非常高,但也促使美国建立社保制度。1930年代英国失业率也与美国相近,而德国的情况更差,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五分之二,另有五分之一也只有非全日性工作。1967年美国人口突破2亿,人口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仍然存在,1968年美国昆虫学家保罗·埃利希出版了《人口爆炸》,人口爆炸的舆论从美国蔓延全球。但是其后随着产业革命的顺利进行,新增劳动力被顺利转移到新的产业,2006年美国突破3亿,但是社会更加稳定,种族更加融合,生活水平更高,失业率降低到只有4.8%。南北战争之后美国人口增加了9倍,源源不断的新增人口满足了历次产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1979年中国人口近10亿,2005年12.5亿,继续现在人口政策,人口高峰连13亿都达不到,然后就是锐减;即便中国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今后人口高峰也难以达到15亿,今后劳动力缺口将非常大。并且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建起美国这样的社保制度。
可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一方面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要以为高学历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就业需求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美国可以吸纳上千万非法普通劳工,但是每年却只能接受6.5万高科技人才。美国国会对是否增加几万高科技人才争吵不休,但是却准备给上千万非常普通劳工合法身份。现在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中国目前的就业市场是“人荒,才不荒” , 缺普通工人,但是不缺大学生。
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其实在欧美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不是因为人口过多。比如煤支撑英国的工业革命,煤烟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臭名昭著的伦敦雾。1952年12月,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几天内死亡人数比平时增加了4000人,这就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但现在由于清洁燃料的使用与对排放物的严格控制,使伦敦目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降低到了16世纪的水平,今天,那里的空气比1585年时还要洁净。如今,慕雾都之名而来的人们可能会失望,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无数英国文学作品中曾经描绘过的沿街滚滚而下的黄雾已经消失了踪影。尽管污染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增加,但它们只不过是重复工业国家所走过的路程,当它们足够富裕后,也会开始治理其空气污染。资本主义相对过剩时期奶牛场把牛奶倒入河里,但实际却不是产生过剩,而且是人们买不起。现在计划生育的理论就是不但要把牛奶倒入河里,还把买不起奶的人也倒入河里。中国可以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而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往人口上推。
既然有失业,那么减少人口不就解决问题吗?计生委一直是这么宣传的,甚至很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也都这么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代社会的失业问题是由于产业结构改变所引起的,而不是因为人口过多。比如说,如果没有第三产业的话,现在发达国家工农业只需要25%的劳动力就能满足大家的需求,70%的人就得失业。但是如果人口减少一半的话,消费市场也减少一半,仍然有70%的人口找不到工作。因此失业率与人口多少没有什么关系。俄罗斯人稀地广,人均资源非常丰富,2006年失业率为6.6%;日本人稠地狭,人均资源缺乏,但是2006年失业率只有4.1%。俄罗斯人口从1992年开始减少,但是失业率却反而提高了。美国人口3亿,失业率为4.8%;法国人口6千万,失业率8.7%。中国人口近13亿,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巴西人口1.9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巴西人均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失业率并不比中国低。因此中国目前的失业率并不是因为人口过多,减少人口并不能降低失业率。
2005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为4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分别为49%、22%、29%,就业结构还只相当于日本1950年代的水平,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美国1913年的水平。中国第三产业还远没有成熟,今后劳动力需求将很大,就业潜力还很大。计划生育减少的是现在的消费者(婴儿消费市场),同时也减少今后的劳动力。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对农村劳动力利用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显示,74%的行政村认为,本村3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几乎已没有青年劳动力可以再继续向外转移。中国社科院《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3/4的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预期在“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将逆转。中国还只是处于第一次产业革命阶段,目前就已经面临劳动力短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工业化像海绵一样吸取农村有限的劳动力,目前从事农业的主要的老年劳动力,没有新增劳动力的补充,中国今后将因为人口结构畸形而出现粮食危机,现在出现肉荒,几年后将出现粮食荒。
现在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今后凭什么实现第二次、第三次产业革命?难道中国永远满足于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70%以上GDP,是经济的大头;今后中国就业结构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那么中国将面临严重劳动力短缺,第三产业无法发展起来,无法成为发达国家。打个比喻,以美国目前的就业结构来计算,一个国家有200个人口,正常情况下劳动人口100人(还有老人和小孩),1人从事农业,23人从事工业,76人从事服务业;如果这个国家200人中老年人比例过高,那么就没有100个劳动人口,就面临劳动力短缺。照顾老人是需要非常多年轻劳动力的,不是钱和劳动生产率的问题。老人不是大棚里的蔬菜和车间里的零件,是没有办法“自动化”照顾的。养老社会化可以减少一些人力,但是减少的幅度有限。美国这么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中国突然老龄化将使得中国经济在中途结束高增长,则意味着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将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
综观各国产业革命历程,发现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目前处于这个阶段)引起的失业问题最严重。机器的效率容易提高,而人的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劳动人口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之后,失业率降低。随着社会的进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更低,而传统的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减少,又将有大批劳动力将“下岗”,似乎失业率又将增加。目前人们的消费饱和了没有?没有!物质上的“食品”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上的“食品”却更加贫乏,心理安全度甚至还不如农业社会。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是牺牲了精神上的安全换取物质上的安全。只要有需求,就意味着还有巨大的就业潜力。目前人口再生产和家庭服务业还几乎是免费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现在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四五万美元,美国医生、教授、企业高管等高薪行业年薪十几万,是普通家庭收入的三倍左右,但是生活质量并不比普通家庭高出多少。原因何在?根据一项最新的报告指出,全职妈妈一年至少值13.8万美元。由Salary.com所提出的调查报告中,计算了在2007年度期间,若全职妈妈所执行的每项工作都有给薪,那麽她们一年应该获得138,095元的酬劳。一个妈妈通常身兼多职,必要时一人还得分饰多角,包括家管、托儿中心的老师、厨师、电脑操作员、洗衣人员、房屋看照人、设备管理员、驾驶、首席执行官、以及心理学家,这些复杂又专门的工作,都是妈妈必须兼顾的身份。从这个角度看,普通家庭与高薪家庭生活质量差别确实并不太大。高薪阶层往往没有时间管理家务,虽然拿着高工资,但是家庭生活质量并不高。如果夫妻两人都是高薪阶层,那么都很忙,情况更糟,等于是拿着高工资,过着贫民的生活,甚至连一个孩子都养不了。
古代自然经济容易实现社会和谐,是因为生产与消费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少量的需求(比食盐、铁锅等如)需要通过交换来满足,大部分的需求靠自己的来提供,“一对一”供给和消费,为自己而生活,失业率低。工业社会是一个生产者供给多个消费者(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越来越少的生产者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每个人都有需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别人的需求,经常出现“技术性失业”,总是有失业压力。但是今后随着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几乎可以低廉(甚至免费)获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发达国家在食品方面的花费已经非常低了,对第二产业的产品的花费也不断下降),就像空气虽然重要但是却是免费的一样。那个时候家庭需求的大项就得靠自身(家庭服务业)来满足,以家庭为单位,为自己而生活,恢复传统的自我供给-消费模式(Self-Service),可以叫做“新自然经济”,家庭是否幸福更大程度取决于“第四产业”的服务质量而不是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品。这种“新自然经济”才能降低失业率,才能获取心理安全。
目前有人将“提供智能型服务为特征的产业领域”称为第四产业,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合理,照道理说新产业必须比旧产业容纳的从业人员多,“提供智能型服务为特征的产业领域”不可能比目前的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因此不能称为第四产业。只有家庭服务业的“就业”容量比目前第三产业更大,才能称为第四产业。今后的就业模式可能类似于: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从业人员占1%,第二产业(工业)占12%,第三产业(公共服务业)占37%,第四产业(家庭服务业)占50%。
现在很多人对笔者的这个概念难以认同,他们认为既然是自己为自己服务,没有进入市场,就不能叫做产业。人类生活的目的就是自我满足需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就是满足千家万户的需求吗?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市场?幼儿园老师照看孩子算服务业,为什么自己带孩子就不能算服务业?餐馆厨师烹调食物算服务业,自己给家人做饭为什么不算服务业?出租车司机算服务业,自己开车为什么不算服务业?农民种菜、种花算第一产业,可以获得报偿,自己在后院种菜、种花为什么就不能获得报偿?家庭服务业还提供了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人口,人口再生产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支柱。
以美国为例: A、B两位女士的丈夫年薪都为4万美元。A女士由于有3个孩子,不能外出上班,在家带孩子,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要倒贴(日常生活、教育用品的花费、租住月租超过1000美元的三室一厅的房子)。算上政府补贴和返税,差不多可以将来丈夫交纳的税拿回来,就是说一家五口人靠4万美元生活,日子紧紧巴巴;B女士作为幼儿园老师,也照顾3个孩子(每个孩子每月收费900元),每月可以收入2700美元左右,年薪3.24万元,加上丈夫的4万美元,家庭收入共有7.24万美元,缴纳税后,还有5.5万到6万元纯收入,并且少三个人的开支,租住月租600美元的一室一厅的房子就足够(买房子的话,也只需要小房子就可以;而多孩子家庭就必须购买大一些的房子),可支配的收入高多了。B女士家的生活质量明显比A女士家要高。
由于养老社会化,孩子是国家的财富而不是个人的财富。同样为国家照顾3个孩子,B女士只有上班的8个小时带孩子,A女士可是全天都得带孩子,工作量远远比B女士要高,并且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带得好。就是说尽心尽力照顾3个孩子的A女士算无业,而B女士算却算第三产业,B女士自我感觉也就要好一些。并且由于B女士算工作,缴纳的税中包括社会安全税,今后可以拿到养老金。养老金却是现在的孩子纳税提供的。而A女士因为不算工作,反而拿不到自己孩子纳税提供的养老金。此外,B女士家庭由于可支配收入高,可以用来投资,用这个钱补贴养老。就是说B女士夫妇除了有比较高的养老金外,还有资本收入,老年生活也宽裕一些。
假如A女士也上班,年薪3万的话,那么全部收入还不够小孩上幼儿园的费用,并且由于账面收入增加,缴纳的税增加,实际收入还减少。并且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疲于奔命。因此很多妇女宁愿呆在家里专心照顾孩子。A女士在家带孩子几年,还有工作技能的损失,到孩子大一些,考虑重新上班时,必须重新进行就业培训。并且A女士还有另外一个风险,就是丈夫失业风险。要是其丈夫失业,那么一家五口就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而B女士即便其丈夫失业,还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现实意义毕竟是第一位的。因此光从经济角度考虑,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选择B女士家庭的生活方式,生育率将会越来越低。
因此家庭服务业应该获得报偿。发达国家在从第一、二产业从第三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也曾引起人们的不满:第一、二产业生产产品,第三产业只是“玩”产品,凭什么收入反而比第一、二产业的工资高?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超过70%。如何给“第四产业”发工资还有待于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孩子数量应该作为其中一个判断标准。
男女是天然互补的(生理上、心理上、社会学意义上),男女结合、分工是人性使然,对双方都有利,意义是全面的。人如此,动物也如此。李白在《蜀道难》就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如果说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是对女性的歧视的话,难道鸟也进行性别歧视?就像建筑一栋房子,男人构建房子框架,女人负责装修。从外表看,只看到房子的框架,似乎男人贡献大。其实装修同样费心,只有经过精心装修,才能功能齐备,才能住得舒适。男人猎获的猎物,需要女人精细烹调才能变成美味。同样的家庭收入,有些家庭被营造得非常温馨(很大程度归功于家庭主妇),有些家庭则不然。家中有女人就是“安”,就可以“安家”了,生活就安稳了。家庭安,社会才会安。美国现在不把家庭妇女叫house wife了,而是叫home maker,是为了给她们更多的尊重。
有人说笔者的“第四产业”的观点等于将妇女赶回家,是歧视妇女。其实不然,分配决定地位,将妇女赶回家里,是带着工资在家里(而不像现在免费在家里),何乐而不为?
发达国家当初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候由于劳动力短缺,将妇女从家里赶到车间,后面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时候,又将妇女从车间赶到第三产业。中国1980年代体脑倒挂,知识分子感叹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分配倒过来了,知识分子很神气,而蓝领工人又抱怨收入太低。同样,现在人口再生产几乎没有回报,分配极不合理,“造人”的不如“造物”的,没有孩子的职业女性被认为是“强者”,而在家养育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妇女被认为是“没本事”。可见分配是问题的关键,需要改革目前的分配制度,理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关系。
第四产业的出现,将正式赋予家庭妇女一个新的职位,理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关系,将体现传统的儒家所强调的“男有分,女有归”,男人主要精力放在第一、二、三产业,也兼顾第四产业;女人有稳定的婚姻家庭,主要从事第四产业,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适当从事第一、二、三产业。四个产业的划分体现了儒家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提供家庭产品)是第一位的,有能力的话再“治国、平天下”(提供公共产品)。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治国、平天下”;大多数人只能做到“修身、齐家”,但是他们的儿女辈、孙女辈说不定能够做到“治国、平天下”,这对社会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笔者的“第四产业”的观点,可以逐渐在发达国家实施,但目前远远超前于中国的现实。中国还处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过渡阶段,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至少几十年的差距,还不具备第四产业的条件。
作者:xishunmi1 回复日期:2007-9-3 9:35:35
作者:涩咪咪 回复日期:2007-9-3 6:59:57
中山老师呼吁一下,有一方是独就可以生二个,谢谢,
-------------------------------------------
这个建议不错.
中山先生: 你的那个建议要是能改成"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两胎"我保证支持你.
作者:yzwww123 回复日期:2007-9-3 9:32:51
up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9:46:14
作者:xishunmi1 回复日期:2007-9-3 9:35:35
作者:涩咪咪 回复日期:2007-9-3 6:59:57
中山老师呼吁一下,有一方是独就可以生二个,谢谢,
-------------------------------------------
这个建议不错.
中山先生: 你的那个建议要是能改成"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两胎"我保证支持你.
========================
我的建议是所有的人可以自由生育,改善民生以提供养育能力,让主流家庭能够轻松养育三个孩子,这样才能防止人口锐减,才能维持民族的持续发展。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0:00:51
14.2、计划生育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民族结构
有着5000年辉煌文明历史的炎黄子孙,历经艰险,发展出一整套生育文化。由于我们独特的生育文化和地理优势,我们的民族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长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19世纪初一度占全球的40%。但到1900年时下降到只有25%左右,1949年22%,1980年22%,现在只有19%。19世纪初全球人口10亿,中国有4亿人口,现在中国人口增加到近13亿,绝大多数仍然蜗居(相当于全世界来说)在祖宗留下的传统土地上;而另外6亿人,现在后裔增加到52亿,除了传统土地外,还遍布美洲、大洋洲等新世界。要是继续实行现在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在100年后将不到5亿,200年后将只有1亿左右、300年后将只有2800万,并且这些人口中汉族比例将很低,而全球到时候仍然会有90亿左右的人口。数千年的世界最大民族将变为无足轻重的民族。即使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我们今后也难以将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保持在六分之一。以人为本,是历史的共识,没有足够的人丁,何来兴旺?随着人口占全球比例的减少,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也将下降。
有着5000年辉煌文明历史的炎黄子孙,历经艰险,发展出一整套生育文化。由于我们独特的生育文化和地理优势,我们的民族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长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19世纪初曾占全球的40%。但到1900年时下降到只有25%左右,1949年22%,1980年22%,现在只有19%。19世纪初全球人口10亿,中国有4亿人口,现在中国人口增加到近13亿,绝大多数仍然蜗居(相当于全世界来说)在祖宗留下的传统土地上;而另外6亿人,现在后裔增加到52亿,除了传统土地外,还遍布美洲、大洋洲等新世界。要是继续实行现在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在100年后将不到5亿,200年后将只有1亿左右、300年后将只有2800万,并且这些人口中汉族比例将很低,而全球到时候仍然会有90亿左右的人口。数千年的世界最大民族将变为无足轻重的民族。即使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也难以防止人口锐减,我们今后也难以将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保持在六分之一。以人为本,是历史的共识,没有足够的人丁,何来兴旺?随着人口占全球比例的减少,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也将下降。
由于对汉族不对称的计划生育,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从1964年的5.77%上升到1982年的6.6%,1990年的8.04%,2000年的8.41%,2005年的9.44%。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增加23870万,其中汉族增加20063万,少数民族增加3807万,就是说1982年占全国人口6.6%的少数民族在这18年间增加人口却相当于全国增加人口的16%。这18年共死亡13812万人口,以8.04%(1990年的民族结构)的少数民族比例来计算,死亡人口中少数民族占1111万。换句话说,这18年全国共出生37682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4918万,占全国出生人口的13.05%。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从2000年11月1日到2005年11月1日,全国共增加4045万人口,其中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5]。就是说这五年总增加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从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共死亡4150万人口,以8.925%的少数民族比例来计算,死亡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70万。也就是说这五年全国共出生8195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2060万,占全国出生人口的25.14%。
就算现在立即停止计划生育,由于汉族的生育文化被破坏得比较严重,并且计划生育对汉族的生育观念惯性影响更大,等今后人口平稳下来后,少数民族将从过去的低于6%上升到超过20%甚至30%以上。
有些人口学家却认为要对少数民族也实行严厉计划生育,美其名曰“人口扶贫”(其后果可能就不仅仅是扶贫了,而是严重损害少数民族的利益)。笔者坚决反对这些学者提出的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计划生育的建议。现在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总和生育率并不远高出世代更替水平,中国目前民族结构的改变并不是因为少数民族生得太多,而是因为计划生育使得汉族生得太少。少数民族人口同样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就像中国人口同样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一样),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现在的各个民族一起同甘共苦数千年,应该平等繁衍。少数民族现在总人口1.23亿了,要是继续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一升一降,过不了几代就可以根本改变民族结构,就像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在近200多年下降了近一半一样。笔者也认为应该保护真正的少数民族的利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经过世代族众千辛万苦所创造的文明是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保护,首先是民族人口的延续),但有些民族从全球来看其实并不算少数民族(在全球有上千万人口的民族不能算少数民族)。美国对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有经济和教育的优惠(这些优惠的结果其实是有利于民族融和的),但从来没有用政策来单独鼓励少数民族生育。华人、印度人在美国算少数民族,但从来享受不到少数民族的优惠,因为华人和印度人从全球来看并不算少数民族。美国移民政策比其他一些国家要好,原因之一是在引进移民的同时也强调归化,并且由于美国人口多(包括已经归化了的老移民),容易归化新移民。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广人稀。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部人口涌往东部,西部人口越来越稀,正如一些专家已经指出,这也确实是解决贫困的一条出路。对不同民族的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汉族的“孔雀东南飞”(由于语言、文化的因素,汉族更容易流入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将迅速改变西北地区的民族构成。汉族以及部分少数民族移入内地,中国西北和邻国相比人口优势减弱,而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非常复杂,在没有主体民族援助的情况下,我们的一些少数民族能够单独抵御境外势力的渗透?我们几代人通过移民实边保卫西北的努力将变得前功尽弃!
保护少数民族利益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汉族利益为代价,这样才能维护民族团结。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将导致国家财政短缺,国家今后将无力对少数民族实行经济等优惠。长期对汉族的不平等待遇,可以突出民族意识,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和。刻意给少数民族“优惠”,难道不是大汉族主义的表现?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汉族的这个“大”又能维持多久?笔者反对取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但是认为应该给予汉族同样的待遇。
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2006年黑山共和国的全民公决,曾经辉煌的“南斯拉夫联邦”在十几年内一分为六,“南斯拉夫”这个曾经光荣的名字彻底消失。南斯拉夫的解体很大程度可以说是因为人口和民族政策,“得益于”铁托的民族政策。整个铁托时代对“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打击十分严厉,其影响一直持续到70年代,据说有4万塞族干部因此被整肃。战后南共五人领导核心之一的兰科维奇正是因为塞族民族主义而被被铁托整下台。在压抑处于人口和经济强势的塞尔维亚族的同时,却照顾和优惠人口较少的其它民族、尊重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自决权。在制度上,铁托时代作了有利于 “压制塞尔维亚”的安排。例如在历史上首次承认“讲塞尔维亚语的穆斯林”为另一民族(穆斯林人,或称波斯尼亚人),并据此建立了波黑共和国;首次承认过去所谓“塞尔维亚语的马其顿方言”为另一语言(马其顿语),并据此确认马其顿民族和建立了马其顿共和国。这样,就使联邦中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为缩小,不仅小于“南斯拉夫王国”中的塞尔维亚,而且也小于“一战”前未有南斯拉夫时的塞尔维亚王国。同时还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里设了其他共和国所没有的两个“自治省”。除了从塞族中划出新民族、缩小其版图以外,铁托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南斯拉夫族”,鼓励人们放弃原有族群认同而去改宗这一新的群体。到1981年,人口调查中填报这个“新民族”的已达121万人,占全南人口5.4%。铁托时代这样做,明显是要把“南斯拉夫”认同与塞尔维亚认同分开。经过这种种措施,塞尔维亚人的认同不断弱化。战前南斯拉夫王国时塞尔维亚人(当时马其顿人与波斯尼亚人都算塞尔维亚人)占绝对优势,而到1961年全南人口中自认塞尔维亚人的只占42.1%,到1981年更降为36.3%。这些人为制造出来的“新民族”相继独立[6]。在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与地区,“谁想独立就让谁独立”的结果必然是爆发旨在争夺土地、资源与统治权的无止境的种族战争与极其残酷的种族清洗,这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好处。在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解体幸灾乐祸的同时,欧盟内部的民族矛盾风起云涌。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口增长也很不一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生育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从1926年到2000年人口增加到不到2倍,而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穆斯林地区却有比较高的生育率,人口增加很快,占苏联的人口比例也不断增加[7]。
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民族构成了没有?没有。
解放战争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民族构成了没有?没有。
大跃进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民族构成了没有?没有。
“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民族构成了没有?没有。
计划生育是真正“史无前列”地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民族构成!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0:07:14
李白在《蜀道难》就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如果说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是对女性的歧视的话,难道鸟也进行性别歧视?
===========================================================
“雄飞雌从”不是鸟说的,而是人说的,鸟也不见得雄飞雌从,也可能雌飞雄从。所以鸟没有性别歧视,但是人绝对有性别歧视,而且把性别歧视观念对象化到鸟类了。
姑且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有一定的合理性吧,问题并不在于人类社会这种分工模式,而在于因此而来的观念意识。
性别歧视即使是当今社会依然很严重,不是你的几句话能抹煞得了的。
动物也XX,但是决不会像人一样,把XX当作侮辱女性的重要手段。
另外,西方国家在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上与中国没有可比性。所以你的观点没有说服力。虽然我是很喜欢小孩的,而且希望自己的小孩不那么孤独。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0:10:54
船大惯性大,掉头要趁早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0:15:43
虽然我是很喜欢小孩的,而且希望自己的小孩不那么孤独。
但是我看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中国城市污秽的空气、恶劣的环境,就对中国传统生殖文化打心眼里感到厌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0:22:57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0:15:43
虽然我是很喜欢小孩的,而且希望自己的小孩不那么孤独。
但是我看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中国城市污秽的空气、恶劣的环境,就对中国传统生殖文化打心眼里感到厌恶。
====================
你到东京、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同样会有厌恶感。
但是你为什么不去县城、小镇或农村?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2007-9-3 10:37:40
楼主不顾事实,不要拿美国说事,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养小孩的成本在中国绝对是成倍递增的,养2个就是2倍的钱。
第二、减少生育的钱不一定就是消费掉了,还能用来投资。事实是孩子少的家庭生活质量比孩子多的家庭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也不要拿农村来说事,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基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无需劳烦子女资助,甚至还能资助子女一点,无他,少生孩子省下的钱投资赚的。
第三、养老保险的问题人们根本也没指望国家能负担多少,你看这几年国家搞了社保之后居民消费还是这么保守就知道啦。只要个人投资回报率比养老保险高,个人养老完全也可以自给自足。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维持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转,无他,人家社保的投资回报率高,中国政府的社保投资烂而已。
第四、在这种人权状况下想骗女性不顾一切的去生育简直是谋财害命。别跟我扯什么女性比较长寿、老了有孩子养、不怕寂寞之类的话,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父母为子女付出越多面对这种矛盾时的理性就越小,很多悲剧都是这样产生的。
作者:素娥淡伫 回复日期:2007-9-3 10:39:12
楼主,你写了很多这种贴,我都看过了。现在的问题在于,在中国,生不生育不是咱老百姓自己能说着算的。先不说二胎三胎了,计划内怀孕,给宝宝上户口都是难上加难。不做节育手术,上户口免谈!居委会那个电话哦,一天十个朝上,都是催你去医院的。到了医院以后,医生(朋友)说能不做这种手术尽量别做~~~最后的商量结果是半年以后再做,这样也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伤害。
半年过去了,(这期间居委会的电话就不提了~~~后来才知道他们如果没完成所谓的任务是要扣奖金的,这个光荣的任务也就是逼人去上环)拿着医院的证明,去了派出所……我们敬爱的人民警察,把我的东西往我面前一扔"你为什么现在才来?是不是因为是个女孩,想不给她上户口,打算以后再躲着生一个?罚款!!"我真是欲哭无泪啊,当初医生开了证明,说是半年后才可手术,我也拿给他们看了,现在这又是唱的那出啊!!
宝宝7个多月快8个月了,户口总算是有了,不再是小黑户了。可是这期间所发生的这些事情,真是让人很寒心~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0:49:03
14.1、老有所养,谁来养?
老有所养对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对个人更为重要,社会养老更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很多人指望能通过建立西方国家现在这样的养老制度来解决养老问题。事实上西方的养老制度不过是变相的“养儿防老”,是“养儿防老”的社会化:大家来养小孩,今后一起享受养老金。西方国家通过纳税用于小孩的养育:全面12年国家义务教育,贫穷家庭还可以得到食品等补助。单身人口和无子女家庭得缴纳很高的税,多子女的家庭不但能拿回所有的税,还能得到额外的优惠。
不要以为交了养老保险就一定能够拿回来,要是人口结构合理,是没问题,但下一代人口过少,保险公司就得破产。这是一个“击鼓传花”游戏,当后继乏人无人击鼓时,手捧鲜花(养老金保险单)的几亿中国老人将面临无人养老的绝境。
西方国家都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甚至超过1万美元才进入老年化的,西方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都是高生育率但人均寿命不高。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后,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曾经被称赞为美国政府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斯福也因此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由于生育率一直比较高(美国到1960年每个妇女生育孩子数还接近4个),而当时寿命不长(1940年,美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男性61.4岁;女性65.7岁),从来没有人想到,这笔资金有朝一日会消耗殆尽。在1950年时,平均每16个工作人口支持1个退休人口,而2004年底,每3.3个在职者支持1个退休者,而且20年后,将是每2.3个在职者支持1个退休者。2000年,美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男性74.4岁;女性79.5岁。其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2.4%,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它们与1930年的5.4%相比,已是相去甚远。由于人口结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保难以为继,社保缴纳金额也不断提高。1937年雇主和雇员双方合缴雇员工资的2%作为社保税,随后这一比例由于“现收现付”的需要而被不断提高,1990年,这一比例提高至15.3%。1978年前,由于就业压力,美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强制退休(就像中国现在这样),但1978年,美国国会立法规定,强迫老人在70岁前退休是非法的。到1986年,除了针对飞行员等特殊职业,强制退休制被废弃了。美国目前没有法定退休年龄,何时退休全看个人买的是哪种养老保险。最近二十几年来,将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至67岁(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2005年建议将美国人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9岁),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则鼓励人们推迟实际退休年龄,阻止提前退休。一直憧憬安享退休生活的老人们近年大多遭遇残酷的股市打击,存储的养老金一落千丈。追踪互惠基金投资状况的Lipper公司估计,投资互惠基金的退休人士,过去两年每人至少平均损失25%的投资。《华尔街日报》估计,在这期间退休人士蒙受的损失将近6780亿美元。霎时间,他们发现面前需要缴付的账单变得越来越不轻松。美国退休人士协会说,2005年该会接到退休人士的求助电话和书信,增加两倍。许多人开始考虑延缓退休,以解决家庭经济危机。据美国退休人协会表示,目前年龄超过60岁的退休人口约4500万,其中46%的老人,由于经济原因必须在退休后仍继续工作(包括半工在内)。有不少重新就业的老人却面对雇主的排斥。平等机会就业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因年龄太大而受到歧视的案例,从1999年的1万4141宗增加至2000年的1万6008宗。
但是即便如此,社保仍然面临危机。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后果只有两种:一是宣布破产,谁都拿不到钱;二是如果动作太慢,我们这一代人为承担社会保障义务而承受压力,就会减少你的收入,或是降低你照顾孩子的能力。” 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2018年,社保将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自那以后,社保缺口将逐年递增。到2042年,整个社保系统将被消耗殆尽,全面破产。”
直到最近几年,发达国家的社保问题才露出冰山一角,因为欧美和日本虽然目前生育率都低,但只是这一二十年才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后的小孩还没有成为主体劳动力),现在的劳动人口(还是以前高生育率时候生的)仍然足以维持养老金制度,但现在的劳动人口到老的时候却不能拿回养老金,因为下一代人不够。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不愿意缴纳养老金,例如日本就是这样。
因为养老金的缺口,西方国家纷纷延迟退休年龄。将退休年龄延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年人仍然健康,有工作能力。社会养老金的承受能力降低,养老金有缺口,政府不得不延长退休年龄,是拒付养老金的表现形式之一。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1]。中国中间年龄将在2025年达到39岁(这还是以官方公布的“修正”之后的乐观的生育率预测的,实际上将超过39岁),超过美国,然后加速老化,就是说美国社保制度建立近100年后中间年龄才提高到39岁,而中国进入老年化后26年中间年龄就提高到39岁,可见中国老年化来势之凶猛。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为老龄化忧心忡忡、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的时候,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李小平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并建议日本应该和中国一样,人口至少朝着减半的方向努力[2]。国家计生委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马瀛通研究员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为富先老”,是开创“未富先老”到“先老后富”的捷径[3]。
李小平对自己的理论似乎并没有信心,他在《老来怎么办?》一诗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路我就跳大江。反正早晚是一死,人生不过梦一场”。他建议安乐死立法。
美国的人口结构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好的。美国社保制度已经建立70多年。美国生育率还有2.09(欧洲只有1.47,日本不到1.3),还有改革余地(比如适当提高退休的年龄,增加扣除工资的百分比,给多孩子家庭返税来确保生育率不下滑)。日本和欧洲虽然困难重重,但毕竟已经建立了社保制度。中国1999年进入老年化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千美元,社会养老制度还在探索阶段,可谓穿着夏衣骤然进入老年化社会的严冬。并且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2岁。低生育率是不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的(social security),另一方面,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破坏了家庭结构,破坏了传统的家庭互助保障(family security)系统。如何建立和谐社会?
如果不进行改革的话,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要到2042年才破产。布什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改革了。布什指出,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必须勇敢地落实。布什总统的支持者共和党参议员里克·桑托伦说:“我明白,面对社会保障这样的难题,你可能更愿意把它留给下届国会,或是下一代人去解决,但这绝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要是光为了暂时的名望和下届共和党的选举的话,布什总统完全可以不去捅这个马蜂窝。但这毕竟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现在中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并不是真实劳动人口)对应一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40年后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现在只有城市的4000万老人享受社会养老金,并且是全国13亿人口通过不同的途径贡献的(要是没有数亿农民工的贡献,城市社保立刻崩溃),现在城市老年人的相对待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些五十多岁就可以退休(工作二十几年,靠别人养二十几年),即便如此,现在的养老金缺口仍然相当于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
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由于子女数量减少和城市化的进展,这些老年人都得依赖社保养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警示,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养老金毕竟只是一堆纸,要是有合理的人口结构,缺口再大也没问题,没有养老金的话靠子女养老也没有大问题,但关键是今后年轻人数倍减少(1970年前后每年出生2500万以上,1980年代后期每年也出生2400万,但是现在每年只出生1200万左右,随着工业化所伴随的生育意愿下降,今后每年出生人口会更少)。养老金缺口肯定比现在的法国和日本要大,中国将被迫不断提高退休年龄,现在的年轻人到75岁也难以拿到养老金,而人均寿命延长已经很缓慢,到时候人均寿命也就只有75-77岁的水平,这意味着一大半的人到死都拿不到养老金。而在智力经济时代,老年人怎么可能竞争得过年轻人?六七十岁的老人失业后谁来养活?在目前这种生育率和生育愿望的前提下,存钱不如存人!多养育一个孩子等于买一份最好的养老保险。
由于全国劳动力支撑着城市养老制度,城市老年人个人少了后顾之忧,现在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子很舒服,而他们的子女可能还没有老年人收入高,在有些家庭出现白发人养黑发人现象,出现了所谓的“啃老族”,给人一种“不要靠年轻人养”的假象。有人因此得出养小孩没有用的结论,现在有人不愿生育小孩了。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一方面不想承担抚育小孩的责任(而那些养育小孩的母亲因为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在养育小孩上,反而不能得到足够的工龄和社会安全税的点数),一方面又想将现在的财富长期保值甚至升值(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其实是在剥削别人的下一代。从个人角度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可以实现,因为个体处于社会这个开放系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利用社会分配制度,从外界“吸纳能量”,“养儿”不一定“防老”,“防老”不一定靠“养儿”(古代分配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一个封闭单位,“防老”必须靠“养儿”;并且当时的法律、道德、家族制度能够保证“养儿防老”),“养儿”既不是“防老”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是个概率问题(大多数子女能够扶养父母,但少数子女不能扶养父母)。
但从社会角度看却是极度危险的,因为社会作为整体是封闭系统,“能量守恒”,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没有健全的人口结构,不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比如西方国家人口结构开始出现问题,社保制度也面临危机);但是光有健全的人口结构,缺乏其他条件,也不能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比如发达国家几十年前由于有合理的人口结构建立起社保制度;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老年人比例仍然不算高,但是至今却没有建立起社保制度(因为中国忽略了其他条件)。
要是现在停止计划生育,所增加的新生人口今后不光是养活他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帮助养活其父母的同龄人。因此停止计划生育所造成的暂时社会压力也应该由全社会分担,而不是单由父母承受,现在不付出,怎么指望将来退休金保值/升值?有合理数量的高素质的下一代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全社会生活水平,也就是将我们现在的投资升值,我们在年老时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但要是现在整个社会限制生育付出太少的话,今后数十年内各种社会危机将接踵而至。
既然养老已经社会化了,与自己所生育的小孩脱钩,养育小孩也必须适当社会化,否则非常不合理,没人愿意养育小孩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税收倾斜政策给那些多子女家庭适当优惠是合理的,但还不够,还不足以弥补他们养育小孩的付出。单身人口多交了很多税,多孩子家庭免税,中小学免费。多孩子家庭赚便宜了?他们付出的更多。美国政府是明智的,并且也有能力这样做。中国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是在城市,农村的义务教育是父母的义务教育,不象城市那样是国家的义务教育。美国是富人多交税,提高全民素质;中国目前是穷人牺牲发展权、忍受不合理的价格差,并交税提高城市的教育水平,并且北京、上海等城市不但享受较高的教育条件,高校录取分数线反而远比农业省份低,然后城市人再说农民素质低。
现在中国并不是所有人都拿养老金,也做到了“老有所养”,是因为有多个子女供养;没有子女的也因为社会有大量年轻劳力,能使他们以前的存款兑现。今后老年人过多,年轻人锐减,到时候在银行存的钱就是废纸了,必然通货膨胀,以前的100元将有可能降低到不值10元甚至1元。
有人因为老年职工工资较高(也因此威望高),认为老年人贡献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觉。中国国营企业以前工资低,为国家积累,当年的年轻人为国家做出贡献,现在享受比较好的待遇是对他们一辈子贡献的补偿,而人口结构也允许对于他们过去的贡献进行超额补偿。老年职工工资高,只是说明厂里效益好,人才结构合理,年轻人能容忍同工不同酬。一旦年轻人比例过少,威胁企业生存,年轻人可能另起炉灶,老年职工可就什么也没有了。
现在年轻人最需要钱养家,出力也多,赚钱却比老人少。这个世界有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几千年都是这样的,只不过现代人把这搞反了。因为现在各国开始建立福利制度时年轻劳力有余(六十年代都还是人口爆炸),纺棰形的人口结构(中间劳动人口多,需要享受福利的老人少)能保证这种福利制度运行,但随着老年化的进展,生育率持续维持在低水平,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老年人口增加,劳动力减少),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开始出现问题了。这种分配模式其实也并不有利于老年人,随着年资的增加,工资增加,结果导致企业往往寻机解雇年资高的员工,高年资的员工失业率增加。因此合理的分配模式是,让贡献与工资成正比,年轻人刚开始参加工作,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欠缺,工资低一些(低就业门槛也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但是国家通过降低幼儿教育、住房等民生成本,使得他们能够低廉地成家、生子;四十岁左右家庭开销大,孩子读书需要钱,并且上面还有父母需要扶养,这个时间也是工作的黄金时期,贡献也大,工资应该高一些;五十岁之后,孩子已经长大,父母大多也已经去世,家庭负担轻,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稳定,工作能力在降低,工资应该逐渐降低。
中国目前资本收入奇高,很多人以为今后靠积蓄可以养老。今后资本收入必然降低,劳动收入必然提高,以前积蓄10万元请保姆,每月500元可以请17年;今后劳动力工资增加,假设每月需要2000元,10万元积蓄只能请4年保姆。物质资本是报酬递减的,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这是经济学规律,想靠积蓄养老是不可能的了。
很多人指望今后靠房租养老。但要知道,现在城市租房市场兴隆,是因为现在是城市化加速时期,大量人口涌入,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兴隆;今后城市化达到一定规模,人们买房子后,对租房的需求降低。人口结构也决定了今后租房市场不可能旺盛。现在很多老人有房子,他们去世后,他们孩子将这些房子推向市场,将改变供求关系。并且今后对住房的要求提高,现在的房子可能跟不上今后的时代要求,租不出去。比如现在中国农村很多地方的房屋就没人住,欧洲一些小城市的房子租不出去。1980年代农村土地宝贵,租种土地还得交纳地租,一些农民指望靠土地养老,但是现在农村人口减少,大量年轻人进城,耕地免费让人种都没有人愿意种。
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才能建立什么样的福利制度,发达国家自己也得调整养老制度。尤其是中国未富先老,要仿照西方现在的福利制度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部份靠社会养老,还是得回复到上千年的传统模式,还得在媒体上提倡孝道。到时候选拔公务员可能得采纳中国古代的“举孝廉”的思想,可能会为孝道立法,公务员录用以孝为先。
现在的抚养比是历史上最低的,几对夫妇养一对老人(我们廉价地换来“孝”的名声),一对夫妇又只抚养一两个孩子,看似“轻松”,实际上是在透支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是未富先老。现在的孩子长大后老人赡养比很高,必然降低他们养育孩子的意愿,低生育率恶性循环,国家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正是因为人口降低有延迟效应,所以更应该未雨绸缪,更应该停止计划生育,防止今后的老年化。不久的将来,计划生育的负面后果将一下子非常明显。目前适龄生育人口基数大意味着今后的老年人口多,我们考虑人口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今后的老年化压力。
“三亿派”学者李小平说过:“劝君莫愁老龄化,劝君多思自动化,手持遥控来种地,如今不富是神话” 。李小平等人是在假设生活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或者是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预计科技将帮助解决老年化问题。科技的发展使生活质量多样化成为可能,比如说以前吃占了收入的很大一部份,但现在只占很小一部份。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人类几千年历来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心理抚养能力反而是降低的,这也是发达国家家庭越来越小的原因之一。到时候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还得努力工作来达到当时的主流消费水平,还是没有多少余钱,不然的话,没人愿意干活了,社会就不会发展了。可以想想:以前一对父母同样能培养6个小孩,还能赡养老人;要是以当时那种生活质量,现在培养二十个都没问题,但事实上现在人培养两个小孩都成问题。所以,不能指望今后老年人(我们这一代)一直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而年轻人过上新生活。这涉及到心理期望值和社会公平的问题。要是真像李小平说的那样,俄罗斯就用不着担心老年化了(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中国高),法国、德国、日本不用担心老年化了(中国几十年后也难以达到他们现在的人均收入),但现在这些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年化。而根据人民网的资料, 中美经济现代化差距100年[4]。要是科技进步能解决老年化问题的话,世界上科技最发达,发达国家中人口结构最为合理的美国就用不着担忧社会保障制度的破产了。
人均寿命将继续延长,但有极限,中国人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了。今后寿命延长将非常缓慢。寿命延长工作时间也会稍有延长,但不会成比例地延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疾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很多是所谓的富贵病),虽然寿命延长,但延长寿命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会非常昂贵(比如医疗成本),远非延长工作时间所能弥补(现在有些工厂就已经被老年人医药费拖得半死不活了)。尤其是在今后的智力经济时代,老年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本身就较差。比如平均寿命只有60岁,只在生病的时候需要扶养;平均寿命80岁,至少有十几年需要扶养。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养活”的代价将会越来越高(包括医疗水平在内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寿命延长,工作年龄并没有相应延长,养老负担却更重。这就是老年化的实质!
从众心理害死人!2000年洛阳发生“12.25”特大火灾,夺走了309人的生命。事实上其中很多人本来是有希望逃生的,但在打手机告诉亲人时还没有恐惧感,还没有逃生的准备,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多人都在里面,火灾肯定会被很快控制住的。结果后面情况难以控制时,一片拥挤,影响了逃生。要是在一开始就准备逃生,在那段时间内很多人是可以逃出来的。现在计生生育也一样,很多人都认为反正大家都是独生子女,无所谓。但当危机来临时,谁也逃不了。
贪图享受是人的天性。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过去的政府和媒体给人一种假象:少生/不生孩子是光荣的,是不影响今后的养老的。竟然有这样的好事!既不要承受养育小孩的负担,又能有养老保障,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多生罚、少生奖,多么滑稽的政策,没有为培养下一代付出辛劳的竟然还能受到奖励?这将成为最大的历史笑话。今后哪届政府肯兑现?人无远虑,必有近犹!说是老有所养,但在年轻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谁来养呢?少壮不努力(生育两三个孩子),老大徒伤悲。
人们喜欢用现在的社会生活来预测今后几十年的问题,但最多只能预测准今后数年的变化。政府决策部门应该用战略眼光看待人口问题,要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成就。现在的掌声固然不错,但也可能是虚假的,历史的掌声才是真正的掌声!
学习西方制度的一些好的方面可以省下很多弯路(不学确实是愚蠢的),但一味照搬西方制度,那是思想上的懒惰!中国不可能建立起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保制度。中国需要摸索一条自己的道路,前提条件是停止计划生育并改善民生、鼓励生育,将生育率提高到世代更替水平,人口的持续发展、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社保制度的关键。
中国传统的伦理是父慈子孝,这是建立在家庭结构基础上的。考虑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子孙后代,有利于家族的持续发展。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子无力“孝”,父无法“慈”。养老得不到保障,但是他们还拥有选票或者其他形式的政治发言权,他们可能会不顾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而只顾本身的利益(儿女都没有或者指望不上,还为什么子孙后代?),甚至要求廉价出卖国地等民族资产。
总之,计划生育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保案(当然不仅仅如此)。
作者:鱼有点咸 回复日期:2007-9-3 10:56:11
多种声音,人之大幸,国之大幸
作者:zr3344zr 回复日期:2007-9-3 11:00:45
生活本就那么庸俗,你要搞清高能有什么好下场。
要入世才行,要么就真出世。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1:08:4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0:22:57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0:15:43
虽然我是很喜欢小孩的,而且希望自己的小孩不那么孤独。
但是我看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中国城市污秽的空气、恶劣的环境,就对中国传统生殖文化打心眼里感到厌恶。
====================
你到东京、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同样会有厌恶感。
但是你为什么不去县城、小镇或农村?
============================================================
你认为中国的小县城、小镇、农村好在哪里呀?
我现在在澳洲,全澳洲的人口跟中国的一个大城市差不多了多少,国土面积么,大概超过中国的三分之二吧,比整个欧洲还大得多,我喜欢,嘿嘿。
东京、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怎么样我没有感性认识,不过人口容积率估计大多比中国大城市差很多。卫生状况则正好相反吧。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1:08:20
21.4、既把农民不当人,又把农民当超人
在城市人们的心目中,农民超生严重,计划生育停不得。但是既然全国生育率只有1.3左右,而即使北京、上海的生育率也还有0.7左右,那么就意味着农民超生并不严重。1990年代以来所有的生育意愿调查都显示农民生育率不断降低,早就低于1.8了。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农民不原意生孩子了?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990年代后中国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打工,全国目前有2.5亿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主要是青壮年育龄人口,9亿农民中去掉老年人和小孩外,育龄人口一共只有三亿多。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显示,74%的行政村认为,本村3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几乎已没有青年劳动力可以再继续向外转移。就是说农村育龄人口大多进城了,这些人生育愿望是非常低的。其实在1960年代,中国妇女平均生育6个孩子的时候,很多城市居民不过生育2、3个;现在中国农村的经济情况总体来说远比当时的城市居民好,并且农村育龄人口大多到城市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而养育孩子的条件还不如当初的城市居民(大多数连产假都没有,夫妻分居、在城市没有根据地,孩子入学有困难)。
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把财力向中央集中(国家有财力给公务员增加工资,大城市有财力发展基础建设),却继续让基层政府承担农业基础建设、义务教育(而国家又提高公务员工资标准,但地方政府无力承担,只好打白条拖欠教师等人员的工资)、卫生医疗等开支,造成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乡镇政府面临“破产”[17]。全国人大常委冯之浚说,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仅负担了8%,省级财政负担11%,县级以下财政负担超过80%,而县级教育支出最终是由当地农民直接承担。农村几乎是乡乡有债、村村欠钱,中国乡村级政府的债务高达一万亿元人民币。比如湖南省衡阳县2004年乡村债务高达4亿,相当于近四年的财政收入[18]。而基层政府为了运转,就通过各种途径“搭车收费”将压力往所有农民身上转移,但是中央又要求“减轻农民负担”,禁止“搭车收费”,结果只有计划生育这个合法的“捞钱”途径了。由于计划生育又是“一票否决”、“一把手亲自抓”,捞计划生育的钱捞得光明正大,成了维持农村基层政府运转的重要财经来源[19]。虽然1990年代的计划生育从手段上并不比1980年代严厉,但是罚款数额却是数倍增加,远超出一般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每次中央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就意味着生育率的又一次下降。基层工作已经是围着计划生育转了,计生大楼成为一些地方最为豪华的建筑。近年湖南、山东、河南、云南、广西等农业省份都重现1980年代那种涉及计划生育的极端残忍的非法行政事件。现在开始取消农业税,使得农村最后一个可以“搭车收费”的借口也没有了,要是农村机构不能缩减的话,就更要特别警惕基层政府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制造不和谐,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概括起来:1990年代之后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育意愿不断下降;贫富差别加大以及教育、医疗的产业化使得农民养育孩子的能力不断下降;而分税制改革使得计划生育成为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方面将农民不当人,加大农民负担,农民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另一方面计生委却又将农民当成超人,高估了百姓对抗政策的能力,夸大农民超生现象,以至于城市居民总以为农民超生严重。中央人口目标的一次次落空就是因为低估了基层计生委“执行政策”的能力,高估了农民对抗政策的能力。
计划生育的后果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已经沦落为老弱病残的基地,象战争年代一样满目疮痍;而城市却因为大量的农民工涌入,一片繁荣,甚至还有“人满为患”的感觉。掌握决策发言权的城市并没有感受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也就没有调整人口政策的动力。等到计划生育的后果从农村蔓延到城市之时,国家再也无力回天了。
民工行(仿杜甫《兵车行》)
雨霖霖,风萧萧,行李包裹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泥泞不见利民道。
牵衣顿足吞声哭,东南列车难求票。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民工缺。[注1]
或从十五跑东莞,便至四十奔上海;
去时身强壮如牛,归来体残爹娘哭。
村中只剩病老弱,计划生育犹未休。
君不闻,汉家山西二百州,屋破田荒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川湘子弟耐苦劳,被驱不异犬与鸡。
总理虽有问,民工敢申恨?[注2]
且如今年冬,工资领不到。
乡长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注3]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光棍难终老。[注4]
君不见,青海头,千年汉镇今已空。[注5]
医疗教育住房压,养己不易还养后?[注6]
注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的调查显示七成村庄无劳力可外输
注2:2003年10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三峡库区考察时,帮农民工讨拖欠的工资,此事经新华社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社会开始关注农民工欠薪问题。
注3:有限的青壮年大量外流,没有足够人口补充,内地农村成为老弱病残的基地,县乡财税短缺。
注4:《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1996年至2005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高达127,意味着超过21%同龄男性将打光棍。
注5:《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从2000年11月1日到2005年11月1日,全国总增加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
注6:《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现在全国生育意愿低下,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只为1.78个和1.60个。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为1.70个、1 .74个、1.77个。未婚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只为1.46个。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1:50:01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tmdx 回复日期:2007-9-3 11:49:21
早上如厕的时候看李敖有话说
这个问题的答案迎刃而解
男人优秀会自我膨胀2倍,女人优秀会自我膨胀10倍
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天才的悲哀吧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2:10:13
21.7、“二孩晚育软着陆”是错误的
现在很多学者提出“二孩晚育软着陆”,并且很得民心(因为现在老百姓生育意愿只有1、2个,2胎方案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二胎晚育方案就相当于将跳蚤头上的玻璃罩调高一格,其实即使将玻璃罩去掉,跳蚤也不会跳多高了。其实二孩晚育方案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1、1985年开始国家就特批山西翼城县试点二孩晚育理论,但是2000年普查显示该县生育率只有1.51,远远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集“山、老、少、贫”于一身的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试点二胎晚育方案,生育率也远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
2、蒙古和朝鲜既是中华文化圈,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落后,但是目前蒙古生育率只有1.9-2.25(不同资料来源);朝鲜生育率只有1.97。
3、越南1988年开始计划生育,都允许生育两个,加上一些特殊情况,政策生育率在2.0以上。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晚十几年,但是现在生育率只有1.91,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
4、从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烟台市、甘肃省等地情况看,生育二胎的意愿非常低,“自我设限”的影响非常大。
5、新疆建设兵团汉族人口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十几年后改为允许生二胎,但是“十五”时期,新疆建设兵团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0左右。
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由于“设限”太低,绝大多数城市人口认为独生子女是最佳生育政策,愿意生育两个的都不多了,生育三四个想都不敢想。
学者不是决策者,要是学者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这个水平,那么就难怪人口政策至今纹丝不动。1980年要是提出“二胎方案”,相对于独生子女方案来说还算是功臣(比如梁中堂先生);现在要是还只是提出“二胎方案”,就不是功臣而是罪人了。立即实行二胎确实还有意义,走一步算一步,但是既然开明派学者也只敢提二胎,李小平敢提“将中国人口减少到3亿”,被魏津生、翟振武、王东京、李小平等“从严派”中和,等于人口政策不用调整,“二胎”喊了几年了,光打雷不下雨,一代妇女的生育时间在专家们的讨论中白白流逝(现在妇女一共只有十几年的生育时间,从2000年到现在6年过去了,意味着浪费了妇女一生的1/3的生育时间)。“过渡”意味着延误时机。“二孩晚育软着陆过渡”方案就像秋天了还只发几粒春天作物的种子给农民播种。二孩方案其实是一种催眠剂,满足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使得人们对政策调整没有压力,也就没有改变政策的动力。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998-2000年平均每年出生女孩593万;2003年1‰调查显示,近5年每年平均只出生女孩579万。而1990年左右每年出生女孩1200万左右。也就是说今后育龄妇女将从2015年左右的1200万快速下降到2028年左右的579万。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0.94个孩子,日本1.2-1.3,台湾、韩国1.1个孩子。中国大陆生育文化破坏程度比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要严重,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到时候中国妇女也只生育1.2个孩子,那么这579万妇女只生育696万孩子,而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万,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万(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每年人口减少一千多万。 1970年代每年增加1000多万,引起恐慌,结果这部分宝贵的劳动力导致现在的经济腾飞;今后每年减少1000多万,那个时候将是欲哭无泪!人口问题有二十年的滞后期,现在应该未雨绸缪,不应该继续错过时机。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2:36:00
作者:tmdx 回复日期:2007-9-3 11:49:21
早上如厕的时候看李敖有话说
这个问题的答案迎刃而解
男人优秀会自我膨胀2倍,女人优秀会自我膨胀10倍
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天才的悲哀吧
---------------------------------------------------------
这个李敖自我膨胀了不知道几百倍了。
不知道是个男人还是女人。
作者:Fslzy 回复日期:2007-9-3 12:49:30
鬼吹灯巴不得空前绝后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荷色清风 回复日期:2007-9-3 12:56:49
优秀男人没有好下场的也多的是,这个道理你不明白?我不明白楼主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声,难道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者逆来顺受,更干脆什么工作也别做,什么思想也别也有,让男人主宰自己的命运,难道这样的悲剧还少么?
作者:死亡嘉年华 回复日期:2007-9-3 12:59:06
作者:依再 回复日期:2007-9-2 18:24:13
作者:露一小手 回复日期:2007-9-2 17:02:20
楼主不如写一篇:如果毛×东的妈妈不生孩子,中国的革命将无法成功
=======================
天涯上怎么这么多你这样的SB,老毛挖你家主坟了?
-----------------顶这句 田阳上就是多了一些 整天搞ZZ的无聊的 S X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3:14:35
楼主的主题如果是孩子很可爱我超级同意,如果是孩子对女人比较重要似乎也还有点道理。
但是楼主的标题是优秀的女人大多没有好下场,就很滑稽了。更多处境悲惨的女人是社会底层的女人吧,哪怕她们儿女成群,下场也好不到哪去。但是她们的下场没几个人关心,楼主就更不关心了。
你举的几个例子,那么多的女人,陆晓曼算什么?交际花罢了。李清照、陆晓曼就算晚景不算很好,也不是完全因为没有儿女,丈夫早死是重要原因,而且她们没有也几乎没办法拥有自己的事业。
你举的那几个例子算什么?没有儿女甚至独生的女名人很多啊,邓颖超、宋美龄、宋庆龄、吴仪、西蒙.波娃……,简直都有点数不过来了。难道她们的下场在楼主看来不如一个生育机器般的村妇?
这些名人的例子甚至让我觉得女人要想有点作为,有时难免抛弃婚姻家庭,婚姻对女人来讲有时是失去的多啊。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个贤内助,而女人要想成功,往往得摆脱男人的羁绊。
至于说到什么计划生育,亡国灭种的忧虑,完全是杞人忧天,而且就算是某个种灭了也没什么不好。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3:25:26
人口政策调整不可沽名学霸王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3:29:57
张爱玲成名也算是上天厚爱,之后的命途多舛也算是时运不济。
而陆晓曼、李清照如果楼主一定要说她们没有好下场的话,我得说正是因为传统社会中女人的依赖性造成的,如果不是传统社会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而主内的女人其实根本不能自主,她们需要那么依赖丈夫儿女么?如果不太需要依赖,那么丈夫去世,没有儿女也就不是什么太可悲的事情了。
在澳洲看到老太太们个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活得很好,不知道她们是不是个个儿女成群,但是她们几乎没有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对儿女没有什么依赖性。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4:29:53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3:29:57
在澳洲看到老太太们个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活得很好,不知道她们是不是个个儿女成群,但是她们几乎没有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对儿女没有什么依赖性。
=================
那是因为她们那一代人作为群体没人平均生育四五个孩子,她们的孩子维持现在的社保制度,使得她们这一群人对个人的儿女没有依赖性。有些没有生育孩子也沾光。
但是目前年轻一代生育率不高,社保面临危机,现在的年轻人可没有她们父母辈那样能安享晚年。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4:46:37
少壮不努力(生两三个孩子),老大徒伤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5:08:29
中国今后不可能建立起目前发达国家这样的社保制度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5:44:49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4:29:53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3:29:57
在澳洲看到老太太们个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活得很好,不知道她们是不是个个儿女成群,但是她们几乎没有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对儿女没有什么依赖性。
=================
那是因为她们那一代人作为群体没人平均生育四五个孩子,她们的孩子维持现在的社保制度,使得她们这一群人对个人的儿女没有依赖性。有些没有生育孩子也沾光。
但是目前年轻一代生育率不高,社保面临危机,现在的年轻人可没有她们父母辈那样能安享晚年。
-----------------------------------------------------------
问题是很多年轻人也是享受社保不工作的,小孩更不用说了,国家除了很多钱养小孩。那是因为人家的资源丰富,光卖资源就能养活很多闲人了。
总体来讲,人类社会的确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特别是年轻的劳动力,但是这个数量我看在中国一亿就足够多了,中国的总人口远远超过了所需要的一定的量。难道人均资源刚够用就可以了吗?多一些不行吗?而且中国的资源很多根本不够用,澳洲的矿产大部分都卖给中国了吧。
计划生育的短期的结果会有人口老化问题,但是长期来讲,婴儿潮一代作古之后,独生子女成为老人了,老年人的比例就不会很大了,维持人口平衡或者较小的负增长就可以了,鼓励生育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吧。
古代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的生育观拿到现在来讲不是很合适吧。楼主讲什么越国、汉代,请问那个时代人口数量是多少?
在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和美国甚至澳大利亚一样多好呢,还是十几亿好?
优秀女人没好下场是伪命题。况且这些和优秀女人的下场半点关系都没有,按楼主的意思,好像女人越是愚昧,则国家民族越是有福一样。
作者:遗忘前夜 回复日期:2007-9-3 15:49:24
顶水寒兄,不是不想生,生不起,买不起房娶不起老婆生不起孩子
想想若干年后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姑表叔侄舅甥等等一些词汇都会消失真是不寒而栗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6:02:1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15:08:29
中国今后不可能建立起目前发达国家这样的社保制度
--------------------------------------------
为什么不可能呢?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基数太过庞大,那么养老靠不顾这个严重问题多生孩子来解决岂不是饮鸠止渴?发达国家的社保制度永远都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不生孩子的人在中国是做自我牺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22:35:10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6:02:13
为什么不可能呢?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基数太过庞大,那么养老靠不顾这个严重问题多生孩子来解决岂不是饮鸠止渴?发达国家的社保制度永远都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不生孩子的人在中国是做自我牺牲。
============================
照你的逻辑,巴西能够建立起社保制度,而美国不行;蒙古可能,而日本不行。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23:04:31
中华文化圈生育率低下的原因
中华文化圈地区的生育率都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要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排名倒数4位都是中华文化圈的地区:2005年香港(0.94)、澳门(0.84)、台湾(1.1)、韩国(1.08)。此外新加坡2005年生育率1.24(还是因为马来人的高生育率),日本2005年生育率也只有1.26。平均生育率不但比欧美发达国家平均的1.64要低,甚至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平均的1.30要低。依照文化圈来划分的话,中华文化圈的生育率是最低的。
与中华文化圈相关的泰国2005年生育率只有1.64,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生育率哥伦比亚为2.6,阿曼3.8,阿尔巴尼亚2.3,西萨摩亚4.4,委内瑞拉2.7。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华人的生育率比其他民族要低。马来西亚华人在二战前一度超过全国人口的40%,1960年代还占33%,然而现在只占全国人口的25%,2000年到2004年华人生育率为2.3,而马来人生育率却高达3.5 [6]。如果马来西亚华人生育率保持现有水平的话,到2020年,华人的人口比例将会减少到20%以下,到2100年,华人人口比例有可能只占5.5%。华人社团提出:“1个不够,2个太少,3个差不多,4个刚刚好,5个更加好,6个最美妙”,但是仍然难阻生育率下降的趋势[7]。
新加坡全国生育率只有1.2左右,华人的生育率比马来人低了一半,虽然目前华人比例高达70%以上,但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华人成为少数民族是迟早的事情。
海外华人生育1、2个为多(近年出国到北美的华人中只愿意生育一个的比例在增加),生3个的少见,生4个的非常罕见,没有小孩的丁克夫妇比例不断增加。比如加拿大的华人生育率只有1.23,低于加拿大平均水平1.5。美国的华人生育率要高一些。笔者到美国这几年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华人生育4个的,而白人生育7个、拉美裔生育9个倒是看到好几个家庭,还看到一个从索马里来的难民生育13个。要是没有大量的中国人持续移民海外,“海外华人”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前文已经说过,现代经济分配制度就像拿着小利去诱惑鱼走向死亡的渔夫,只有游得快的鱼才能抢到鱼饵;知识女性更能抢到现代渔夫的鱼饵;自以为聪明的中华文化圈的人更能抢到鱼饵。结果导致民族消亡。
海外华人家庭收入比本地人要高,一方面是精明的华人选择的职业比较热门,更重要原因是华人妇女劳动参入率远远高于其他民族,妇女花费在上班的时间多,当然家庭收入高。但是却导致华人生育率低下。美国白人妇女在接受完教育(甚至拿到博士学位)后,很多选择在家带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再上班。而华人要是拿到学位而不上班,会被同胞看不起,也会被国内的亲朋嘲笑,父母也感到脸上无光。因为父母判断女儿是否培养成功的标准是是否挣高工资。
海外华人有个心理障碍就是虚构一个“主流社会”的标准,然后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事实上绝大多数普通美国人不也就是工薪阶层,生儿育女,辛辛苦苦买房,供子女读书,再享受日常生活的平凡乐趣?习惯用叉子难道就算进入主流社会?喜欢用筷子又有什么不好?
朝鲜(韩国)长期以“小中华”自居,自明朝灭亡后,朝鲜更曾以中华正朔继承者自居。
韩国统计厅2006年8月24日公布的《2005年出生死亡结果》报告指出,2005年的生育率为1.08,低于2004年的1.16。其中,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的育龄妇女生育率最低,只有0.88。如果育龄妇女生育率保持目前水平,50年后韩国的总人口可能由目前的4800多万人降到1600万人。韩国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59.4%)的韩国上班族坚决表示,即使政府和公司给予优惠补贴,也绝对不要生孩子;回答“如果有政府和公司的补贴,会考虑生孩子”的40.6%的人指出,需要制定教育(55%)、医疗优惠(14.8%)、减免税金(1.9%)等相关生育支援对策。不要孩子的原因有:养育费远高于补贴(46.6%)、补贴太少而感受不到(29%)等。
生育率越低,养孩子成本越高,人们越不愿生孩子。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不用十年,韩国人就得在养老问题上吃尽苦头。韩国汉城大学社会学教授殷基洙说:“除非能把人口问题处理好,否则,韩国社会将会在20至30年内崩溃。”低出生率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缺乏必要的新生劳动力等社会问题。为此,韩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出生率低的问题。韩国政府已决定向生育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提供补贴,并拟向不生育的夫妇和婚龄内的单身男女征税。
有些韩国朋友说他们很爱国,说前几年韩国经济危机时,不少人连金首饰都献给国家以渡过危机,在抗议日本历史教科书,制定自己历史教科书上也比中国积极。我说那只是低层次爱国,你们国家和民族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减少,超低生育率很容易导致民族萎缩,真正爱国就得提高生育率,即使在教科书上将全世界都说成是你们的,最多只能说明你们祖上的荣耀。你愿意再生育两个孩子吗?他们说不行,一个就够了,养育小孩代价太大了。浅层的爱国容易,深层的爱国难!
中华生育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为顽强的生育文化,那么现在中华文化圈的生育率为什么反而是全球最低?其实还是要从生育文化角度上来分析。
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是“孝”文化(祖宗文化)、礼教文化(控制“性”)。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出来的,并且经过了数千年的检验。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社保制度的建立,这两个支柱所依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已经瓦解。
前面的章节已经讨论了工业化破坏了各国传统生育文化的根基,又不将人口再生产当生产看待,使得生育率降低。这里再重点补充强调中华儒家生育文化的破坏:
1、古代长辈掌握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分配,并且当时的社会发展缓慢,辛苦一辈子积累的遗产可以传数代人;现代农村土地归集体,家族、家庭的长者不再有给后代分配土地的权力,族产空空,积累的物产几年、几十年就会贬值(比如花费数千元购置的彩电等电器,几年后就不值钱了),不可能作为遗产传给后人,并且年轻人不需要土地就可以谋生。因此,长者对后辈难以有约束力,“孝道”与“家规”无“刚性”。联合型大家庭正在消失,小型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子女另立门户,老年单独居住,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交往减少、亲情淡化的趋势。
2、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非农产业收入远高于农业收入。大量年轻人进城,偏离儒家所强调的“父母在,不远行”,“孝道”文化的约束力减弱,“孝道”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在消弱。
3、现行经济制度打破了儒家强调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4、一个原始部落突然进入现代社会,自杀率会很高;同样,亚洲农业社会突然改变自己的传统家庭模式,在短时间就完成工业化,生育率会快速下降。日本、韩国、台湾的情况就说明这一点。
传统孝文化中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具有统一性。然而现在“精神之孝”在城市也已经是一种奢望,《常回家看看》说出了很多城市老人的心声。有些农村连“物质之孝”都不能保证。不过现在“孝”的代价越来越大,古代寿命短,能够活到六七十岁的不多,丧失劳动力后靠子女赡养的时间不长;现在活到八十多岁的人很多,靠子女照顾的时间延长,并且医疗费用贵,寿命延长也意味着中风等疾病发病率增高,久病无孝子。
父权家族制度的瓦解、家庭结构的改变、妇女角色定位的改变、结婚年龄推迟等也使得礼教丧失了社会基础。
信仰有从众心理,古代是家族聚居在一起,有共同的祖宗,共同建立起家庙、宗祠,祖宗信仰可以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现在人员流动快,谈论祖宗没有共同语言,华人间谈论炎黄可能还有聚集力。与其他民族杂居,大众化的宗教才能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其实中国的祖宗信仰与其他宗教并不冲突,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应该保留自己的祖宗信仰,在看别人家谱(《圣经》)的时候,不妨也看看自己的家谱。
中华文化圈还普遍有 “孟母情结”,使得养育成本偏高,过度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为孩子买钢琴、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孩子和家长都累,额外抬高养育成本(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将孩子当“精英”培养,但往往不能培养成精英(独生子女在性格上讲就难以成为领袖型精英)。美国一些地区的房价就是被华人“择校”而抬高的。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五代。这种只顾儿女辈而不顾孙辈的作法使华人孩子多了几个西屋奖,但却是以减少华裔人口为代价,以减少华人今后的选票和群体政治地位为代价。
生命是最宝贵的,意义无穷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学钢琴、游泳、学芭蕾,也不在于游览了几个名胜古迹。按照现在的生活标准的话,我们先祖五千年来根本没有生活意义,还要小孩干什么?以现在发达国家的生活条件,活着就是90%的人生价值,怎么活只是10%的人生价值。现在有人将这10%夸张成人生的全部价值,城市人认为农村的生活简直不是人过的,吃上肥肉的人认为吃蔬菜的人的日子不是人过的。
中华文化圈的虚荣攀比心理也不容忽视。奢侈品市场的繁荣程度与其经济水平不相称。“人情”增加了人口再生产的成本。
文化的差异还反映在对待单身母亲上面。单身在美国不意味着不生育,美国2004年的资料显示:美国有35%左右的孩子是单身母亲生育的,因此单身在美国不意味着不生育,而在中华文化圈却不一样。
这些并不是因为亚裔人的天然的民族心理缺陷,而是传统文化被破坏后衍生出来的问题。过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文明。而现代物质再生产的加速发展是由西方文明所推动的,东亚文明在被动跟进后丧失自己文明的一些和谐制衡特点。
虽然现代经济制度对西方的生育文化也有打击,但是毕竟这个制度的建立与其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的生育文化并不完全是依赖于家庭模式,同时也依赖于宗教。西方的生育文化的“利”是家庭,但“精神动力”却是来自宗教,除了生孩子有利可图外,还是因为教义指导他们如此。穆斯林国家的生育率高,主要原因就是《古兰经》的力量。就是说西方的生育文化是将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一个篮子鸡蛋摔坏了,还有另外一个篮子鸡蛋。
而中华文化圈的生育文化的“利”在家庭,“精神动力”也在家庭(为了祖宗而繁衍后代),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工业化破坏了家庭结构,将所有的鸡蛋都打碎了。
西方国家教堂随处可见,现在美国有40%多的人每周上教堂。中华文化圈的祠堂、宗庙、祖坟都在乡下,有几个人每周祭祖(古代可是每天都得烧香的)?即便仍然信祖宗的,一年到头也祭不了几次祖,何况大多数人已经不信祖宗了,看过家谱的人没有多少(西方看过圣经的人比例却很高),能够记得下前五代祖先名字的人也不多(西方国家孩子时期就记住了圣经人物)。
作者:羽衣轻舞 回复日期:2007-9-3 23:47:08
4个老人,1个孩子由一对夫妻养 !
这模式怎么会对呢?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0:02:52
计划生育的恶果目前只是冰山一角
作者:gonesnake 回复日期:2007-9-4 0:12:0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中国跨入发达国家的时候,这政策自然会改,如果经济崩溃,再少1,2E人对地区,全球也是威胁。所以你现在喊100遍政策也不会改,现在关键是改善经济结构,能让公民养的起小孩,而不是改变这道虚设的一纸公文
作者:秦三世 回复日期:2007-9-4 0:42:08
先顶贴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14:07
一个强奸案频发的社会固然不正常,但是一个自愿为娼的社会就正常?
不让生孩子的社会不正常,但是人们养不起孩子的社会难道正常?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2:24:26
作者:秦三世 回复日期:2007-9-4 0:42:08
先顶贴
==================
顶出一片光明
作者:走用户名 回复日期:2007-9-4 3:47:34
作者:秦三世 回复日期:2007-9-4 0:42:08
先顶贴
==================
顶出一片光明
=========================================
我也感觉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问题严重
作者:tnbl 回复日期:2007-9-4 5:31:00
论点之前最好标上“我认为”三个字,这样大家看起来会舒服些
作者:不给发贴就灌水 回复日期:2007-9-4 7:07:05
顶到计生完蛋!
顶到汉族与其他人类平等!
顶到汉族的小朋友也知道啥叫兄弟姐妹!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7:35:35
计划生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决策失误,人口政策调整不可沽名学霸王!
作者:32号我恋爱 回复日期:2007-9-4 8:09:28
猫眼里见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8:56:5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9:22:51
作者:飘忽晨风 回复日期:2007-9-1 7:10:10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8-31 23:03:07
你作为基层计生干部,能不能就计生委分流讨论一下?
=====================================
我在文中建议撤销人口计生委,组建人口发展与义务教育委。强制计划生育取消了,但自愿基础上的节育避孕、生殖健康等服务还是要的(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要保证全面落实,也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
================
中国今后将千方百计鼓励生育,彻底否定计划生育。如果计生委仍然作为一个集体存在,今后不可避免要这个集团为过去的人口政策失误负责(今后计划生育的恶果将显露,秋后算账是很有可能的),对这些人员将非常不利。
我认为应该彻底分流,分流到各个部门,而不是作为整体保留。
并且教育是由教育部负责,何必另外设立一个部门?
今后是千方百计鼓励生育,如果还单独设立一个部门负责节育避孕,将非常滑稽。
生殖健康本身就是卫生部门的职责,需要高度专业性,计生委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现在都还依赖于卫生部门。
我认为要彻底撤消计生委。不但有利于民族持续发展,有利于今后鼓励生育,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同样有利于计生干部。
作者:aiwy 回复日期:2007-9-4 9:53:30
.....................................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1:12:33
作者:badworm 回复日期:2007-9-4 10:16:40
对GD的那些野蛮的掠夺的政策,计划生育几乎是我唯一赞成的;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
中国人口两千万的时候,韩非子也说人太多;中国人口六千万的时候,徐光启也说人口不太多;中国人口三四亿的时候,洪亮吉、汪士铎也说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口5.5亿的时候,马寅初说中国人口太多。
中国现在近13亿人口,生活水平远远比过去要好。
中国现在占世界比例减少一半,仍然很多人说中国人口太多。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1:19:45
女人有生孩子的义务,也有享受相关利益的权利。
作者:_黯然神伤_ 回复日期:2007-9-4 11:31:27
女人的宿命
作者:_玉笛六郎_ 回复日期:2007-9-4 11:42:08
楼主大错特错!
你举的三个人例子,三人根本不是什么优秀的女人,只是有点文采的文学女人而已。这有什么奇怪——搞文学的人大多都很落魄,象她们下场的男人更多更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真正优秀的女人,应该是女企业家,有钱有势的女人——优秀的女人永远都会有美男子相陪伴,优秀的女人永远都不会寂寞!
还有,觉得楼主是天真了。中国就算少点人口又怎么样?还可以从非洲进口,你看美国黑人体育多优秀!所以中国人和非洲配种可以更优化,下一代都象美国黑人体育明星优秀
建议,楼主向引进人种,改变基因方面研究,才是正道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4 11:38:59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3 22:35:10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6:02:13
为什么不可能呢?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基数太过庞大,那么养老靠不顾这个严重问题多生孩子来解决岂不是饮鸠止渴?发达国家的社保制度永远都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不生孩子的人在中国是做自我牺牲。
============================
照你的逻辑,巴西能够建立起社保制度,而美国不行;蒙古可能,而日本不行。
---------------------------------------------------------------------别砸我啊,怎么说我也是踊跃顶帖的吧。况且我也只是随便说说,我对这个问题又没有研究。
那您倒是说说中国究竟为什么不可能建立发达国家的社保制度呢?
难道,是因为计划生育是人口变得太少了?
巴西、蒙古有没有比较完善的社保呢?巴西、蒙古是比较落后,原因是因为人家搞计划生育吗?或者仅仅因为人口少?不对呀,发达国家大多数人口都不多啊。
美国的人口并不多啊,日本的人口密度是大了点,但是出生率已经很低了,而且人口总数也远远比不上中国。
再说啦,说什么优秀的女人大多没有好下场不是别有用心,也是无视事实。即使陆晓曼晚年,也是靠自己工作画画为生的,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一帮亲戚。如果她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妪,能做到吗?
您再去调查一下农村里的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有多少投河、上吊、喝农药自杀的,有多少即使不自杀,生存状况很差的。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有儿有女的吧。
另外,您先关心一下中国儿童的生存状况吧,有多少留守儿童、失学儿童、童工、童乞,有多少儿童受虐待、被忽视、被拐卖,再来谈计划生育的弊端比较好。我认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比计划生育的弊端要严重得多。毕竟中国的人口数量的确已经到了让很多人无需做什么研究也能在感性上感到很不舒服的地步。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4 11:47:48
作者:_玉笛六郎_ 回复日期:2007-9-4 11:42:08
楼主大错特错!
你举的三个人例子,三人根本不是什么优秀的女人,只是有点文采的文学女人而已。这有什么奇怪——搞文学的人大多都很落魄,象她们下场的男人更多更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真正优秀的女人,应该是女企业家,有钱有势的女人——优秀的女人永远都会有美男子相陪伴,优秀的女人永远都不会寂寞!
============================================================
有意思,哈哈。
还有,觉得楼主是天真了。中国就算少点人口又怎么样?还可以从非洲进口,你看美国黑人体育多优秀!所以中国人和非洲配种可以更优化,下一代都象美国黑人体育明星优秀
建议,楼主向引进人种,改变基因方面研究,才是正道
=========================================================
楼主最怕的就是我纯正的大汉族灭种啊,所以他特别强调女人的裤子,文化的国防,要严防死守啊。你还要他引进黑人,你还不如要他的命好了。
作者:顽皮兔兔 回复日期:2007-9-4 12:11:32
有时候真的很想要个宝宝,但是现在自己的生存状态尚且不佳,又怎么能照顾好孩子呢? 更何况现在养孩子的成本这么高,等到他工作了,还要给他钱买房子和娶媳妇(女孩子一嫁人就基本上别人家的人了,她也有自己的孩子,顾不上你),算来算去还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好.生下的孩子有很大机率不好好读书,更或者是智力或肢体有损伤,还有各种天灾人祸..所以还是决定不要孩子了.更何况生在中国也没有什么指望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2:17:59
主流家庭需要生育三个孩子才能维持社会持续发展。生育三个孩子的妇女此生可能“碌碌无为”,但是她们的孩子将世代相传,可能人才辈出;她们本人可能没有机会成为议员、部长、总裁,但是她们很可能是议员、部长、总裁的母亲、祖母。而没有生育的女人,即便此生非常辉煌,但是也只是“到此为止”。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2:40:33
她们因为破坏了男女天然的分工而受到惩罚。
作者:死亡嘉年华 回复日期:2007-9-4 13:05:40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1:12:33
作者:badworm 回复日期:2007-9-4 10:16:40
对GD的那些野蛮的掠夺的政策,计划生育几乎是我唯一赞成的;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
中国人口两千万的时候,韩非子也说人太多;中国人口六千万的时候,徐光启也说人口不太多;中国人口三四亿的时候,洪亮吉、汪士铎也说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口5.5亿的时候,马寅初说中国人口太多。
中国现在近13亿人口,生活水平远远比过去要好。
中国现在占世界比例减少一半,仍然很多人说中国人口太多。
-------------------------------------------
又来诋毁计划生育了 看来 计生委的跟你有仇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3:30:11
作者:死亡嘉年华 回复日期:2007-9-4 13:05:40
又来诋毁计划生育了 看来 计生委的跟你有仇
================
是计生委与中华民族有仇。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4 13:39:05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2:17:59
主流家庭需要生育三个孩子才能维持社会持续发展。生育三个孩子的妇女此生可能“碌碌无为”,但是她们的孩子将世代相传,可能人才辈出;她们本人可能没有机会成为议员、部长、总裁,但是她们很可能是议员、部长、总裁的母亲、祖母。而没有生育的女人,即便此生非常辉煌,但是也只是“到此为止”。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2:40:33
她们因为破坏了男女天然的分工而受到惩罚。
***********************************************************
人家愿意自己做议员、部长、总裁,有何不可?你认为到此为止是惩罚,人家认为碌碌无为才是真正的悲哀。
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没什么好说的。
您这辈子大概看不到中国废止计划生育政策了,除非中国人个个自觉地少生或不生。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4:58:14
人口政策调整是逆水行舟,要么成为功臣,要么
作者:涩咪咪 回复日期:2007-9-4 16:18:03
中山老师,你的文章我很支持的,亿万个支持,不过这篇文章,没什么 说服力
计划生育的改革要循序渐进,你还是呼吁一下,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2胎,多好。
还有啊,计划生育要从国防的角度来反对,
作者:涩咪咪 回复日期:2007-9-4 16:19:53
我要生两个!
作者:_玉笛六郎_ 回复日期:2007-9-4 16:21:04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12:17:59
主流家庭需要生育三个孩子才能维持社会持续发展。生育三个孩子的妇女此生可能“碌碌无为”,但是她们的孩子将世代相传,可能人才辈出;她们本人可能没有机会成为议员、部长、总裁,但是她们很可能是议员、部长、总裁的母亲、祖母。而没有生育的女人,即便此生非常辉煌,但是也只是“到此为止”。
-------------------------------------------------------
可以肯定的是:甘于“碌碌无为”的女人,绝大多数不是美女!
真正的美女是生活得很传奇的、能记录青史的
我就是喜欢美女,所以我不喜欢“碌碌无为”的女人。我觉得甘愿娶“碌碌无为”的女人为妻的男人,大多数是没本事的、格调不高的、没情趣的
我希望,有条件的女孩,都去选参加选美。千万不要承认自己“碌碌无为”
美丽的女人没有后代,也绝对不是坏事——美女们可以自豪地说:没有后人能超越我的美丽!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据历史记载,都没有留下后代。但她们比——“议员、部长、总裁的母亲、祖母”——伟大一万倍!
另:强烈建议,多招非洲人进中国,中国不是很多剩女吗,请和非洲人结婚生小孩,可能中非混血种,是智商高,体力高等的优秀人种,后代都是体育明星
作者:Fslzy 回复日期:2007-9-4 20:48:38
半,在美国奋斗期间,合成夫妻形式生活,这样两个人租一个房间,出一份钱,生活上还能互相照顾,一旦其中一方的另一半从国内来美,就分开,没有任何纠纷。 就算500块租金吧,1320-500=820元可以支配,俺在网上找了个附近的超级市场网站bigsaverfoods数据大家可以自己看,穷人嘛,当然买便宜的东西啦,每个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大减价,其实就算不减,蔬菜水果肉类也非常便宜 。 这820元可干的事情还不少,但这篇只说食物副食品,所以用一个小时的7.5元就够了,下面看看一个小时最低工资7.5元能买啥吃的: 先说最鼎鼎有名的猪肉吧,下面的上好瘦肉每磅1.99,按照1磅=16安士=0.454公斤计算, 7.5/1.99 * 0.454=1.7公斤,就是说1个小时工资能买1.7公斤最好的用来做猪扒的瘦猪肉 换个口味,吃牛扒(价格同上,也是1.7公斤)或鸡:7.5/0.89 * 0.454=3.8公斤 省一点,买绞碎牛肉蒸牛肉饼做肉包子打狗 :7.5/1.19* 0.454=2.8公斤,记忆中华人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Fslzy 回复日期:2007-9-4 20:49:57
超市牛肉、猪肉末比这大减价更便宜,都在1块以下 。 懒人呢就干脆吃香肠算了,0.69一包12根香肠,净重1磅,平时也就0.99,俺昨天在另一个市场买了包0.88元,7.5最多能买 10包,120根:鸡蛋一般是0.99一盒12个,7.5能买7盒84个 。 肉吃腻了,吃蔬菜,俺最喜欢的花菜(普通话对吗?广州话叫“椰菜花”),9毛9有3磅:7.5/0.99 * 3 * 0.454=10公斤 其他各种蔬菜在华人市场(没网站 )大多数在1块钱以下一磅,昨天俺还买了两个各重1磅以上的包心生菜,9毛9有2个 。 是不是觉得已经够便宜了? 还不够,俺最受不了的是土豆,这里土豆经常是10磅一袋卖,有时候卖1、2块,这两天更便宜0.99,想吃醋溜土豆丝时候买一袋,炒两顿就吃腻了,于是总是剩下大半,开始发芽了就只好扔,害得俺每次都因为“浪费农民伯伯辛苦劳动”而内疚 ,凡是见到10磅土豆就思想激烈交战:“买还是不买? ” 剩下的水果就不用换算了,大家自己过过眼吧: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Fslzy 回复日期:2007-9-4 20:51:06
桃子0.99两磅,无子葡萄0.99一磅, 苹果0.99两磅,西瓜0.99六磅。 吃饱了喝点可乐、雪碧之类汽水,5盒12块,每盒12罐,每罐两毛,7.5能买37罐。 还有雪糕,这个牌子算贵的,好像广州也有卖,这里6块2桶,1小时最低工资用不完: 食物、副食品的例子不想再举了,品种之丰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有的,这里都有,中国没有的,这里也有”。 在这个国家,农副产品价格可以便宜到想饿死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百分之三以下的人口解决了全美国人民的吃喝之后,这帮闲着没事干的百分之九十七人民其实干啥都行,天天堆土堆玩都成,整个国家有足够的几乎免费“食物卷”养活他们。 一个国家能喂饱国民才没有后顾之忧,小农户经济、持续保持50%以上农业人口的当今中国农业模式能造就这种食物基础吗? 中国近年年年粮食丰收,肉禽产量大增,但农副食品价格仍然大幅度上涨,弄出“经济学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的笑话,背后的实际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经济学家“解答不了”,爱搞搞却可以告诉你,担心农民进城抢了自己的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21:38:37
船大惯性大,掉头要趁早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4 22:56:17
李安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断背山》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其实要是李安的同性恋电影能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那么美国就已经不是美国了,美国的生育率就会像台湾和欧洲一样低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0:12:12
且社会越发达,养育孩子的相对成本越高。
女人有生孩子的义务,也有享受相关利益的权利
现代社会养育孩子本身就需要很多知识,因此必须有才。
母亲的才华,决定孩子的素质。“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以休矣!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7:39:30
人口决定命运
作者:无意回帖 回复日期:2007-9-5 8:18:04
李清照是优秀的女人,张爱玲是可怜的女人,陆晓曼不清楚,大概是个没脑子的。
题目有些偏激,许多优秀的女人也是有好下场的,就是那些没忘记自己还是个女人,也要生儿育女的优秀女人。
作者:温酒斩关羽 回复日期:2007-9-5 8:55:47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3:29:57
-----------
哈哈,呆在澳洲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什么玩意儿!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9:16:02
计划生育是空前(否定传统生育文化)绝后(减少后代)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9:55:03
男女是应该平等的,只是目前的分配制度使得男女不平等。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10:07:42
男女平等,不是要女人站着小便
作者:fslzy 回复日期:2007-9-5 10:18:14
无话可说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11:09:59
海外华人生育率超低,重建新型生育文化刻不容缓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5 11:34:57
真有意思,计划生育又不管海外华人。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5 11:52:20
作者:温酒斩关羽 回复日期:2007-9-5 8:55:47
作者:tmz2000 回复日期:2007-9-3 13:29:57
-----------
哈哈,呆在澳洲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什么玩意儿!
===========================================================
病得不轻。骂人算什么?你可真是个玩意儿。
呆在哪里和支持计划生育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我家就是独生子女怎么着?
支持计划生育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政策总体来讲对中国是有利的。
中国如果人口不是多,生态环境差,就业压力大,社保问题多,那么多的国人有必要背井离乡?
出国人多对中国来讲是好事,缓解人口压力。每年外汇流入中国养老对中国的养老问题也作了贡献。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12:01:05
计划生育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族浩劫。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13:49:26
历史只会根据冰冷冷的客观数据来判断功过,而不会凭借修正后的数据。
作者:冲灵剑 回复日期:2007-9-5 13:57:51
很简单,一个优秀的女人必是历史中的异类,无论中外古今,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客观上的确是),当一个女人自立自强,把身边无数阿腌货色,泥捏的浊臭男人比下去,又不肯以色相做资本,在感官为上的男人世界面前,换言之在这个社会面前,注定孤独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14:41:59
现在的分配制度是在消灭性别,导致生育率低下
作者:febraryx 回复日期:2007-9-5 15:12:30
女人太要强,克夫。
我尊敬杰出的女性,但尽量原离她们。
敬而远之。
作者:jwyda 回复日期:2007-9-5 15:21:18
不生儿育女根本就不配称作女人 更不要说什么优秀不优秀
作者:枯叶追蝶 回复日期:2007-9-5 15:22:16
切!
都说红颜祸水,没有好下场...
LZ又来了个优秀的女人没有好现场...
如此论来,"女人无才便是德"才是女人行走的榜样路线???????????
什么年代了啊 ???
妖言才是祸水!!!
作者:fibg 回复日期:2007-9-5 15:44:41
李清照、陆小曼、张爱玲
就这三也叫优秀? 李和张不过是文人,而且家底都不错吧,顶多算有点才,其实也没什么智慧。张要是从性格为人也不怎么样,不漂亮,不阳光,好像也没什么爱心。那个陆应该是徐志摩的老婆吧,那家伙顶多算个交际花,听说后来还吸毒,还有专门的男按摩师,徐志摩当初为了她花销拼命挣钱,到处跑,然后就在飞机上死了,好像是专业。陆也叫优秀,脑子进水的想法吧。
不过这优秀也不好定义,不过要说厉害,你的得看吕雉,武则天,西太后,武的晚景虽有凄凉,但不至于凄惨。要说好女人你看马太后,那才叫贤德。
这优秀的女人还真不好说,不过拿几个酸文人文人说事还真真是莫名其妙,特别是那个陆,骨子里是有婊子性的。
作者:陈贝贝 回复日期:2007-9-5 15:56:26
支持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21:35:36
生儿育女是妇女的义务,天性,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女人不肯生孩子,意味着民族的衰亡。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22:26:38
男女是天然互补的(生理上、心理上、社会学意义上),男女结合、分工是人性使然,对双方都有利,意义是全面的。人如此,动物也如此。李白在《蜀道难》就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如果说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是对女性的歧视的话,难道鸟也进行性别歧视?就像建筑一栋房子,男人是“建筑工”,构建房子框架;女人是“装修工”,负责装修。从外表看,只看到房子的框架,似乎男人贡献大。其实装修同样费心,只有经过精心装修,才能功能齐备,才能住得舒适。男人猎获的猎物,需要女人精细烹调才能变成美味。同样的家庭收入,有些家庭被营造得非常温馨(很大程度归功于家庭主妇),有些家庭则不然。家中有女人就是“安”,就可以“安家”了,生活就安稳了。家庭安,社会才会安。只是目前只给“建筑工”发工资,不给“装修工”发工资,好像以为“建筑工”贡献最大,越来越多的女人也选择当“建筑工”。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5 22:43:07
国家像房子,人口就像家俱,家俱会不会引起混乱,要看房子主人如何摆设。不会整理房子的人,会认为家俱太多而扔弃大量家俱,但是等到房子摆设好后会发现家俱不够用,又没有钱买新家俱;会整理房子的人,会耐心地将家俱归类整理,房子整理好后,不但空间宽敞,家俱也都派上用场。中国很多知识精英认为人口太多,其实反映的是他们“摆设房子”的能力差。
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就是说圣德的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其眼中没有废弃的人,人都是有用的,也就不会将人视为废物而限制人口增长;善于做到物尽其用,其眼中没有应该废弃的物品,家俱都是有用的,不应该随便扔弃。什么样的发展观,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口观。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0:57:41
纵观人类历史,丁克长期受到歧视,只有最近70年才辉煌。再观察各国的人口结构,丁克最多还有30年好日子,然后继续受到歧视。
作者:随便逛逛2007 回复日期:2007-9-6 2:22:32
中山水寒的意见是一定要顶的,
我是不打算要孩子的,也和我女朋友,家里长辈说好了不要孩子,
不是不喜欢,是怕养不起,
教育、医疗、以后他长大的住房……每一样都能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一大截,像三座大山一样,还有双方的老人也得有医疗和养老不是?
算了,基因断绝就断绝吧,反正人生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与我无关。
很佩服中山水寒忧国忧民的情操,俺是一俗人,曾经愤青过,但奈何我爱国,国不爱我,现在也就死心了,不管他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8:01:18
作者:随便逛逛2007 回复日期:2007-9-6 2:22:32
我是不打算要孩子的,也和我女朋友,家里长辈说好了不要孩子,
====================
孩子一定要,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8:02:18
作者:随便逛逛2007 回复日期:2007-9-6 2:22:32
我是不打算要孩子的,也和我女朋友,家里长辈说好了不要孩子,
====================
孩子一定要,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10:42:59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前提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12:21:06
古人谈人口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关系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家需要劳动力,需要征收赋税,需要征发徭役,需要兵源,这些都需要人口基础。在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中,以富国强兵为生育目的者不绝于史[1]。南宋思想家叶适总结说:“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自古而然矣”。也正因为如此,古代中外先哲一致强调“以人为本”,中国的周公、老子、孔子、荀子、墨子,以及西方的亚里斯多德都先后论述过“以人为本”。春秋齐国名相管仲说:“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仓廪实而知礼节”。孔子说:“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孔子说这话的时候,中国人口占世界1/3以上,现在中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5,不久将下降到1/6),就是说国家领导人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人口,相对于土地和生产力水平来说,使得人口最大化。每当看到人口众多时,孔子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庶矣哉”(人真多啊!),冉有问:“人多有什么好处?”孔子说:“富之”、 “教之”,就是说人多才能富强,富强才能产生文明礼义。总结管子和孔子的观点:人口多才能富裕,富裕之后才能懂礼节,文明才能大行其道。道理类似现代城市化的“聚集效应”。
战国时秦国改革家商鞅说:“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管仲和商鞅首先强调的是人众,其次才是兵强,人众是兵强和国富的基础。
墨翟的政治理想就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他认为生育众多的人口是使一个国家富强最为迫切的事,人口多国家更好治理,社会更为稳定。“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所不足也”(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人口)。他将大量进行生育看成是富国的基础,指出人口不足,“天下衣食之财,必将不足。”《尉缭子》说:“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有三宝,一是土地,二是人民,三是政务管理。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明太祖朱元璋也说过:“人者,国之本”。南宋叶适则进而论述了以富国强兵为生育目的的道理:“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众,所欲而必遂”。《资治通鉴》:“人口滋多,则赋税自广”。就是说人口多,生产多,赋税多,兵员广,国力就增强,也有能力进行救灾、度荒,并且人均赋税轻,人均承担的国防任务也轻,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国家也就容易管理,社会也就更加稳定。
因此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口的增殖。为了尽快增加人口,管子、商鞅等提出了“徕民”(招徕他国之民)政策;荀子提出 “以德”、“以力”、“以富”三种方法来“兼人”(即兼并他国人民)的政策。孔子认为首先应推行仁政,爱护百姓,以招徕其他诸侯国的人民。“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可见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综观历史,凡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时期都国运昌盛;而视百姓为草芥的时期都国运衰败。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历史上昏君千奇百怪,但是明君却有共同点:以人为本。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现在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在鼓励生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在“徕民”(吸引移民)。加入“徕民”队伍的国家将越来越多。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12:42:13
1990年代中期就发现生育率只有1.3,但是到2007年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
历史是无情的,只会采纳1.3的客观数据,而不会采纳1.8的修正数据。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13:45:45
最弱势的“超生”群体,为民族的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2007-9-6 15:00:41
只是目前只给“建筑工”发工资,不给“装修工”发工资,好像以为“建筑工”贡献最大,越来越多的女人也选择当“建筑工”。
=====================================
正因为“装修工”不给发工资所以地位低下,饱受社会歧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21:30:15
以人为本,是历史的共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22:37:44
“省养儿女的钱”是省不出来的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6 23:05:51
LZ是天才
我不得不提醒你在她们那个时代,没几个有善终的
有儿女也一样
就算是当时的皇帝下场还不一定比她们好呢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6 23:12:56
而且在她们哪个时代
LZ你知道有多少妇女是生育死亡的吗?
即使创过了生育的鬼门关,孩子有多少是能活下来的呢?
战乱,疾病,普通的人家小孩夭折是普遍的
你举的例子与其说是自身的悲剧
不如说是时代的悲剧,是大的环境下的悲剧
也正是因为这样,她们才被称为文学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23:47:29
老有所养,谁来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1:23:54
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3:15:33
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8:00:45
[B]礼失求诸野[/B]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和李斯等政治精英们不惜用“焚书坑儒”等手段压制民间思想,但还是不能维持政权的延续,秦二世而亡。推翻秦朝统治的不是饱学的儒生,而是“不读书”的“大老粗”刘邦和项羽。而推翻秦朝后,西汉开国君臣,绝大多数出身布衣,如:刘邦是自耕农出身,萧何是沛县的小吏,曹参是沛县的牢头禁子,王陵、陆贾是所谓“白徒”(平民),樊哙是杀狗的屠夫,周勃是为人操办丧事的吹鼓手,灌婴是一个丝织品小贩,娄敬为戍卒,所以被称为“布衣将相”。这些“低水平”的“布衣将相”奠定了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比如盐铁会议与本末之争就争论得相当激烈(而中国1980年代的独生子女政策如此重大的决策竟然在“不争论”之中匆忙上马)。
平定太平天国的不是清朝八旗正规军,而是匆忙拼凑起来的湖南农民武装。
中国相声艺术的没落,也是因为精英演员被“圈养”起来,养尊处优,从前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的那股劲早就被体面的生活消磨殆尽,离火热的生活也远了,底层意识不见了,人文关怀没有了,再也写不出有深厚生活积淀和深层关怀的作品来。如此一来,相声艺术不再被群众欢迎并逐渐没落,也就不可避免了。近年从民间歌舞厅、剧场赶场“赶”出来奇志、大兵、郭德刚等新秀,才给相声界带来一股春风。
孔子曰:“礼失求诸野”。现在中国的主流人口学家们基本上已经无“礼”可言,人口问题一团迷雾;国家不妨“求诸野”,听听我们这些草根的看法。
作者:变换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7-9-7 8:41:26
MS此帖是针对丁克族的?
作者:dboy11 回复日期:2007-9-7 8:58:52
lz的帖子就像电线杆上那些包治爱滋病的小广告一样,建议天涯专门给lz支个电线杆,不要让他到处乱窜。
lz在美国指手画脚对国人说你们为什么不多生孩子,你倒是回国来躬亲示范一样多子多福的好处啊?光有理论没有证明如何信服众人,还有你又在网上根大伙扯皮的功夫还不如去人大提建议。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9:20:23
人口问题最能反映出决策眼光和学者眼光。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11:34:21
建议尽快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在目前发达国家的寿命和死亡情况下,妇女平均得生育2.1个孩子。而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人均生育孩子数)应该在2.3以上。由于中国每年还向外移民一些人口,因此需要生育率可能需要在2.5才能保持人口稳定。由于不生育人口的存在,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都还不能防止人口减少。
人口数据(尤其是生育率资料)是人口政策的基石。人口普查才能准确地获取人口数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都比较准确地获取了人口数据。
所有客观资料都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3左右,但是因为有 “超生漏报”,被“修正”成1.8。中国的政策生育率只有1.38,现在至少有15%的不生育(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那么出生人口需要超过三分之一是超生的才能达到1.8的生育率,这与计生委宣称的“94%的计划生育率”形成鲜明对比。2000年人口普查不但没有找回“漏报的超生孩子”,反而发现生育率只有1.22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仍然没有找回“漏报的超生孩子”,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2、1.3。
同样,1980年之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正常,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很快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但是人口学家和国家计生委官员认为是“女婴漏报”,然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历次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不但没有将“漏报的女婴”找回来,反而发现出生性别比越来越严重,现在计生委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男性比女性多3700万”。国家计生委《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1996年至2005年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达127,加上其他原因(比如经济发展后,部分女性也选择单身),今后打光棍的男人比例将接近30%。
如果2000年人口普查的1.22生育率是准确的话,当时就应该立即停止计划生育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该次人口普查被人口学界和计生委认为是不准确的,决策者也就无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存在。人口数据的“人工迷雾”使得“无论是官方还是学者,都无法确切地知道中国1990年以来的生育率水平”,人口政策也就纹丝不动。换句话说,现在人口政策还是依据17年前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在黑暗中计划生育又进行了17年,使得中央人口目标一次次落空:1995年底人口为12.1121亿人,“九五”计划提出2000年总人口控制在13亿(五年人口增量8879万);然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口才达到12.6743亿,五年只增加5622万人口。“十五”规划提出2005年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五年人口增量6257万);然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人口才达到13.0756亿,五年只增加4013万人口。“十一五”规划不得不将2010年人口控制目标从“九五”规划的14亿降低到13.6亿,即便如此,也意味着2005年之后的5年平均每年需要增加1049万人口;然而,国家统计局认为2006年只增加692万,意味着“十一五”规划的人口目标也必将落空。其实2005年的13.0756亿人口还有水分,国家统计局长也承认他们的13.07亿人口数据有超过4600万不对数(误差在2004年4600万的基础上“逐年扩大”),就是说2005年实际人口可能只有12.6亿。
虽然生育率本身是迷雾,但是还是可以利用其他指标来推断生育率。社会越发达,生育率越低。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比较了全世界各国HDI与总和生育率(妇女生育孩子数)的动态关系,发现二者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16。随着HDI的提高,生育率直线下降。同等HDI的国家中,中华文化圈地区的生育率比其他地区低;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育率比其他国家低;后行国家达到相同的HDI时,生育率要比先行国家当年低。
中国的HDI1990年为0.627,1995年为0.685,2000年为0.730,2003年为0.755,2004年为0.768,2007年已经达到0.8左右。纵观各国发展历史,这个发展阶段是生育率急剧下降的过程。
2003年世界上所有中收入国家平均HDI为0.774,平均生育率为2.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HDI为0.769,平均生育率为1.9。中国2007年HDI为0.8左右,相当于新加坡1987年、韩国1988年的水平,当时新加坡和韩国TFR分别只有1.62、1.56。
泰国和巴西的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非常接近,中国2007年HDI相当于泰国2006年、巴西2004年的水平,中国2006年人均购买力相当于泰国和巴西2003年的水平,但是现在泰国和巴西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64、1.88。巴西和泰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保持完整的生育文化,生育率直线下滑;中国生育文化被摧毁几尽,经过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形成了爬蚤心理,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停止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不可能达到1.8。在严格的1.38的政策生育率下,生育率在1.3左右是可信的。
在HDI达到0.8之后,各国TFR都继续快速下降,比如韩国现在的TFR只有1.08,新加坡为1.07,台湾为1.1,香港只有0.95。韩国汉城大学社会学教授殷基洙说:“除非能把人口问题处理好,否则,韩国社会将会在20至30年内崩溃。”
1985年开始国家就特批山西翼城县试点二孩方案,但是2000年普查显示该县生育率只有1.51。新疆建设兵团汉族人口允许生二胎,少数民族可以生多胎,但是“十五”时期,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0左右。越南1988年开始计划生育,都允许生育两个,越南2007年的HDI相当于中国1999年水平,但是现在生育率只有1.89,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
计划生育是一抓就灵,而鼓励生育却是百求不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台湾省、日本等国曾提倡(不是强制实行)过计划生育,经八十年代进行反思之后,改为全力鼓励生育,但是生育率不升反降,目前已经降低到1.1、1.2的超低水平,经济将面临危机。韩国目前生育率只有1.08,韩国学者认为“与过去的人口控制政策相关的文化仍然在深层次起作用。” 中国强制性执行计划生育已经三十多年了,其对生育文化的副面影响可想而知,今后鼓励生育的任务非常艰巨。
国家计生委《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为1.70个、1 .74个、1.77个。未婚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46个,明显低于已婚育龄妇女(1.76个)。
由于养育能力的限制,以及不婚、晚婚晚育、不孕不育、错过婚育期的人数增多,生育率会远低于生育意愿。日本生育意愿长期高于2个孩子,但是现在生育率只有1.25左右。台湾省15岁以上妇女理想子女数为2.29人,已婚妇女的理想数较高为2.53人,只比20年前少0.5人,但是实际生育率却大幅滑落,从世代更替水平下降到2000年的1.68人,再降到现在的1.1人。中国目前生育意愿只有1.73,可见问题是多么严重!
与各国的情况比较,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基本可信。虽然依据现有的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07年第二次农业普查)足以停止计划生育,但是还是需要尽快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今后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这次人口普查,要千方百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彻底破除过去17年的人口迷雾。要面向未来,而不能拘泥于与过去数据的连续性。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多大的代价也值。建议由国家统计局独立进行;排除利益集团(如国家计生委)和个人(独生子女政策的参与者)的干扰;舆论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使这次普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达到0.8,在这个发展阶段生育率瞬息万变。因此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年进行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以求动态掌握人口数据,为今后人口政策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12:44:42
为了获取准确资料,建议大赦过去超生的家庭。
作者:烙在我心上 回复日期:2007-9-7 12:54:32
作者:冲灵剑 回复日期:2007-9-5 13:57:51
很简单,一个优秀的女人必是历史中的异类,无论中外古今,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客观上的确是),当一个女人自立自强,把身边无数阿腌货色,泥捏的浊臭男人比下去,又不肯以色相做资本,在感官为上的男人世界面前,换言之在这个社会面前,注定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
谁记得伟人的妈叫什么名字啊,真是.伟人的后代可能还有人知道一点.
凡事要靠自己.靠老妈靠儿女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者:伯龙鱼服 回复日期:2007-9-7 13:35:37
楼主的命题要成立,需要对“好下场”进行界定,什么叫好下场?楼主所举的优秀女人都留芳千古了,还不叫好下场的话,什么是“好下场”?
作者:陆不归 回复日期:2007-9-7 13:54:09
~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7 13:59:13
作者:伯龙鱼服 回复日期:2007-9-7 13:35:37
楼主的命题要成立,需要对“好下场”进行界定,什么叫好下场?楼主所举的优秀女人都留芳千古了,还不叫好下场的话,什么是“好下场”?
----------------------------------------
张爱玲是一个汉奸有什么好的,当汉奸的姘头,蒋介石怎么不杀了它啊。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14:31:45
主流家庭连三个孩子都养不起,意味着民族彻底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海在窗户的那边 回复日期:2007-9-7 14:38:59
她们这真的优秀吗?
这些人出众的只是她的学识、美貌等
但是优秀就 = 学识、美貌、文笔吗?
所以,这些人不足以证明优秀的女人没有好下场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21:34:04
《超生游击队》,把最辛酸的人和事抖出包袱当成笑料.就不仅是"低俗"一词可形容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22:21:05
作者:tiksew 回复日期:2007-7-30 5:17:32
中山水寒
又绕到这里来,比例失调是因为计生还是因为性别选择,麻烦不要什么都往计生上扣。
请您帮在下解释一下疑惑啊。
===========================
您所在位置: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确实是因为计划生育》
易富贤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7-10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77
作者:zzsphifu 回复日期:2007-9-7 22:29:37
顶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7 22:48:27
在人口政策调整上不可沽名学霸王!
作者:伊吹玛雅 回复日期:2007-9-7 23:01:18
...
作者:何处无芳草100 回复日期:2007-9-7 23:23:58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2007-9-3 10:37:40
楼主不顾事实,不要拿美国说事,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养小孩的成本在中国绝对是成倍递增的,养2个就是2倍的钱。
第二、减少生育的钱不一定就是消费掉了,还能用来投资。事实是孩子少的家庭生活质量比孩子多的家庭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也不要拿农村来说事,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基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无需劳烦子女资助,甚至还能资助子女一点,无他,少生孩子省下的钱投资赚的。
第三、养老保险的问题人们根本也没指望国家能负担多少,你看这几年国家搞了社保之后居民消费还是这么保守就知道啦。只要个人投资回报率比养老保险高,个人养老完全也可以自给自足。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维持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转,无他,人家社保的投资回报率高,中国政府的社保投资烂而已。
第四、在这种人权状况下想骗女性不顾一切的去生育简直是谋财害命。别跟我扯什么女性比较长寿、老了有孩子养、不怕寂寞之类的话,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父母为子女付出越多面对这种矛盾时的理性就越小,很多悲剧都是这样产生的。
-----
顶这个!
爱生的人生去,不爱生的人不生。
Kao!这个社会真奇怪,想多生也不对,不想生也不对。
人家有没有“好下场”,干卿何事?你就能保证自己生十个八个就有“好下场”?
作者:漂泊的蜘蛛 回复日期:2007-9-7 23:33:05
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曲折之后,天涯终于动手了。终于顺应民心的开始整顿了。从此以后,你们这些不爱国.爱党.爱民的人们终于可以闭嘴了。
杂谈不欢迎评论政治的话题。那什么算是评论政治的话题呢?当然包括官员的腐败,某地的事故,社会的阴暗面,民生的状况。。。。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有人说莫谈国事,只关风月。
但是真正的色情是属于必须打击的行列。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我不知道。
曾几何时,党指挥枪也是一名热血青年,曾在杂谈以笔代枪,嬉笑怒骂,极尽尖酸调侃之能事,令我等佩服万分,心向往之。但是一朝醒来,小党已是天涯的斑竹,代表天涯的意志克尽职守。当年的风光一去不返! 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正当大家为河南洛阳严禁追查网民身份规定出台欢喜鼓舞之时,以为我等盼望的言论自由即将到来之时,国内论坛,门户一片肃杀。当然天涯也不可避免的推出了
整治公告(07-04)。这一切来得那么快那么直接,于是,无数继续违章违规的帖子被束之高阁,一些危险人物被彻底封杀。这一切,山雨欲来风满楼。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谈的呢?无非张家丢只鸡,李家人咬狗。让我们大家在这样一种混噩的气氛中去营造一个和谐的论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难道老祖宗的告诫不过是一个屁而已。
先贤曾说过:文以载道。如果大家在这里谈论一些风流韵事,八卦绯闻,不过是污染这里的空气罢了。
大家在这里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觉悟,还有什么冷静,还有什么热血。放弃言论,以后可以醉生梦死。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晚上可以一边上网,一边意淫。天涯决不是反动者的乐园,也不是草民们的乐土,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反复用的充气娃娃而已。
好了,如果你洗干净了,就上床吧,因为这儿还可以让你宣泄一下你的生理!如果你不服,你就离开这里,越远越好。
作者:xingzai007 回复日期:2007-9-7 23:34:58
摔死那些挖坑的
如果我是一只苍蝇
我一定请你吃大便
作者:宫灯帷 回复日期:2007-9-8 0:07:58
关键是全职家庭主妇没有工资没有社保医保,业绩再好也不能升职加薪,时刻还面临着老公出轨的威胁,出去介绍这份职业也不会有人认为很光荣(有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你有听过人介绍自己高级家庭主妇吗?)
没有基本工资,加班没有薪水,没有升职的可能,时刻面临着裁员,岗位没有荣誉感,付出变黄脸婆的代价......在一个离婚率节节上升的社会,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职位很值得选择吗?
男人们总抱怨女人越来越不贤惠,但是,如果“贤惠”就意味着去这样一个岗位就职,我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单身的道路。
因为贤惠的女性被贤惠所害的例子实在太多....
作者:画墁生 回复日期:2007-9-8 0:12:18
楼主说计划生育的种种恶果,本来我是很支持的,但是你不该把问题往女人身上扯,现在的问题是,女性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那么必然会影响她在家中的地位,女性如果生孩子多,必定会影响她的工作,也就同时影响了她的经济地位,所以要让女性生儿育女,首先得给女性经济上的保障,同时也给有相当一部分愿意抚养小孩,但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社会宽容度.
再者你说叫彻底放开计划生育,实在不现实,能放开二胎,不论任何人都可以生二胎就不错了.
当然,楼主是抱着矫枉必须过正的态度发贴的,那也情有可愿
作者:画墁生 回复日期:2007-9-8 0:17:14
关键是全职家庭主妇没有工资没有社保医保,业绩再好也不能升职加薪,时刻还面临着老公出轨的威胁,出去介绍这份职业也不会有人认为很光荣(有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你有听过人介绍自己高级家庭主妇吗?)
没有基本工资,加班没有薪水,没有升职的可能,时刻面临着裁员,岗位没有荣誉感,付出变黄脸婆的代价......在一个离婚率节节上升的社会,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职位很值得选择吗?
男人们总抱怨女人越来越不贤惠,但是,如果“贤惠”就意味着去这样一个岗位就职,我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单身的道路。
因为贤惠的女性被贤惠所害的例子实在太多....
----------------------------------------------
太对啦太对啦,在现代社会,还要去做一个古典式的主妇,危险系数太高,所以不论楼主提什么改革方案,有一点你要现实,就是除非世界重来一次,否则女性是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8 4:31:13
从医学上来说,少生的女人易得子宫肌瘤,这已在医学上得到承认了,只是国家不敢承认。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8 6:40:39
作者:宫灯帷 回复日期:2007-9-8 0:07:58
关键是全职家庭主妇没有工资没有社保医保,业绩再好也不能升职加薪,时刻还面临着老公出轨的威胁,出去介绍这份职业也不会有人认为很光荣(有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你有听过人介绍自己高级家庭主妇吗?)
没有基本工资,加班没有薪水,没有升职的可能,时刻面临着裁员,岗位没有荣誉感,付出变黄脸婆的代价......在一个离婚率节节上升的社会,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职位很值得选择吗?
男人们总抱怨女人越来越不贤惠,但是,如果“贤惠”就意味着去这样一个岗位就职,我相信你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单身的道路。
因为贤惠的女性被贤惠所害的例子实在太多....
==================
所以我一再说,现在妇女不愿生孩子,不怪妇女,而是怪社会分配制度。
光是停止计划生育是不够的,需要在分配制度、婚姻制度、消费模式上进行大手术。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8 8:28:38
人口政策的调整是最高层次的政治改革,其影响将延续上千年。不光是停止计划生育,还得改善民生让大家养得起孩子。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8:48:39
典型的侵略主义的萌芽
想想看日本为什么要处心积虑的侵略其他国家
因为国土太少,资源太少
那些鼓吹取消计划生育的人,也是要鼓吹去掠夺世界的资源
人不在多,在精
人再多,一颗原子弹就报销了
太多的人势必造成资源的分散,看看现在如蝗虫般的本科生
资源分散造成整体素质的下降
人多有什么用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01:07
在袁隆平高产杂交稻没出来前
外国都害怕中国满足不了自身的温饱需要,给世界造成负担
不要以为现在中国稍微好一些就可以在国际上为所欲为
人口过多,在温饱线上挣扎,最后吃苦的只能是中国
真以为资源那么好侵占的吗?
真以为战争那么容易打的吗?
看看伊拉克,再富有什么用,战争一起,生灵涂炭
有些人刚富没两天
就不知道东南西北
妄想回到过去
不知道以前中国被压迫的有多掺吗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07:32
人多就能保证民族不被灭亡吗?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看看以前的三光政策,看看法斯西的种族灭决政策
又不是不让生
而是不能让过多的人口分散资源的分配
保持国富民强的状态
这才是立国之本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21:03
中国才刚富多少年
有些人就一付暴发户的嘴脸
难怪虽然中国富了
在国际上还是被别人轻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8 11:10:26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07:32
人多就能保证民族不被灭亡吗?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看看以前的三光政策,看看法斯西的种族灭决政策
===================
知道五胡乱华吗?知道罗马帝国为什么灭亡吗?
日本三光政策也不能灭亡中国,法西斯却几乎灭亡犹太人,何故?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8 12:37:35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07:32
人多就能保证民族不被灭亡吗?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
说明你是孤陋寡闻。
作者:喝XO的猫 回复日期:2007-9-8 12:49:18
说下场这个词严重了吧
她们的人生怎么都比一般人要有意思,好不好主要看自己
我觉得无所谓好坏,只要活的美,我就很欣赏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8 12:58:50
作者:喝XO的猫 回复日期:2007-9-8 12:49:18
说下场这个词严重了吧
她们的人生怎么都比一般人要有意思,好不好主要看自己
我觉得无所谓好坏,只要活的美,我就很欣赏
---------------------------------------------------
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思想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8 14:09:00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作者:超强的虫子 回复日期:2007-9-8 14:19:59
俺个人支持楼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8 20:51:43
游客 发表于 2007-09-08 12:56:18
易先生您好,我是一个孩子妈妈,请问什么时候可以放开生育阿?,我想再要一个孩子多了也不要只想在要一个,再过几年就算放开恐怕我岁数也不允许了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胡主席的“以人为本”发展观让人看到了晨光,但是计生委和人口学界重重阻拦,使得晨光非常熹微。人口政策的调整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人口政策调整程度将反映“以人为本”的深度。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1:19:28
人口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问题。
作者:叹息的极品 回复日期:2007-9-9 1:36:29
上帝总是让坏男人和好女人相遇,再让坏女人和好男人重组,
要怪就怪人性太下贱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6:16:14
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这是第一消费,其他消费都的让位于这一消费。
作者:茜塔 回复日期:2007-9-9 6:28:07
可能是名女人受人关注,她的下场别人都知道,而普通女人的下场,就没人关心了
作者:ma_yi77 回复日期:2007-9-9 8:00:36
我和丈夫身体健康,经济条件也还可以
我们都很爱孩子
第一个孩子顺产,身体健康,聪明活泼
还想要一个
我的家庭也养得起两三个孩子,无论从心理上和经济上都有足够的条件,绝对能负责任地把孩子养大
我并不想无节制地生,也根本不可能象上一代人那样一生生七八个,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只有养育两三个孩子的能力(用最尽责的方式),我也只想要两个,然后全力把他们养大.
两个孩子,并不会造成人口的无限增长,会算算术的人都能明白
但我们却被剥夺了再生一个的权利
生儿育女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那些骂LZ的,没有一个能写出他这样有力的文章.
另外想对LZ说一句,你不用担心现在的女人不爱生孩子,也不用找名女人的例子来吓唬她们,刺激她们生.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我生活中见过的真正不想要孩子的女人寥寥无几.而且都是有各种原因的.
现在的问题不是女人不爱生孩子,关键还是那个荒唐的政策.
我并不完全否定计划生育,计划一下还是对的
但这个"计划",应该让我们自己来决定
我只反对"一胎化",太没人性了
我希望能改成允许二胎,控制三胎
作者:贵族蜗牛 回复日期:2007-9-9 8:06:20
好贴留个记号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8:36:42
消费要适度,不要过于超前
主流家庭养育三个孩子,这是第一消费。必须在保证这个第一消费前提下才发展其他的消费。无序的其他需求挤压了对人口再生产的投入,比如以2000年的消费能力如果追求2050年的消费,必然降低养育孩子的能力。媒体不要光聚焦娱乐名人,要面向普通大众,抑制社会攀比风尚,压缩结婚、生育成本的“水分”。清纯的民风对于生育率的提高很有必要。
作者:好姐姐 回复日期:2007-9-9 9:15:54
什么叫优秀的女人?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10:14:41
提高分配率,改善民生,提高养育能力
现在生育率低下,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压力增大,养育能力降低。并且产业升级快,“就业替代”频繁,存在很高的失业风险。应该提高分配率,改善民生(医疗、教育、住房等),以提高养育能力;加大社保投入,不但让失业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也让他们养育得起孩子。美国生育率能维持在世代更替水平,除了传统的生育文化上回归外,还因为民生压力比其他国家要低。韩国生育率只有1.08,与住房等民生压力大很有关系。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9 14:16:4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10:14:41
提高分配率,改善民生,提高养育能力
现在生育率低下,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压力增大,养育能力降低。并且产业升级快,“就业替代”频繁,存在很高的失业风险。应该提高分配率,改善民生(医疗、教育、住房等),以提高养育能力;加大社保投入,不但让失业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也让他们养育得起孩子。美国生育率能维持在世代更替水平,除了传统的生育文化上回归外,还因为民生压力比其他国家要低。韩国生育率只有1.08,与住房等民生压力大很有关系。
----------------------------------
政治体制的改变是最重要的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15:13:50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9 14:16:43
政治体制的改变是最重要
=================
人口政策的调整就是最高层次的政治改革。
作者:我一定要戒烟 回复日期:2007-9-9 16:56:46
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如果觉得一个不够,那就生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吧.不要把国家的政策当回事.当年鼓励生育不也是一种国策吗?但后来证明是错的,这二十几年来又来了个计划生育的国策,到底是不是错的,我们都不知道.说不定十几年后又证明是错的,到那时再来一个鼓励生育.政策来政策去,结果还不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像羊一样被政策着.我们不可预知未来的地球会怎么样.所以我们的做法只能是顺从几千年来人类发展的方式,从来没有国家或者民族刻意的去减少自己的人口,只有我们现在这个国家.这样做是否安全只有时间才能证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一起去冒这个险呢,他们想生一个或者不生,让他们去吧,我要生多少,只要我养得起,那就是我自己的事,请让我生个够,我不想跟你们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一起去冒断子绝孙甚至是亡我中华的险.任何政府及政党都上暂时的,而中华民族切会与地球同在,我只能说我要对中华民族负责!!
作者:我是玛丽 回复日期:2007-9-9 17:15:34
这个?优秀的男人没有好下场的更多。还有,不优秀的女人没有好下场的也很多,不优秀的男人没有好下场的不比不优秀的女人没有好下场的少。
这个,楼主的标题断章取义,打击女性自立自强的积极性,居心不良。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9 22:50:18
作者:我一定要戒烟 回复日期:2007-9-9 16:56:46
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如果觉得一个不够,那就生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吧.不要把国家的政策当回事.当年鼓励生育不也是一种国策吗?
=========================
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同期人口从5.5亿增加到10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19世纪初的占世界40%下降到1949年的22%),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1959年1979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着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1950年代到19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
作者:胡有财 回复日期:2007-9-9 22:56:20
把写写文章的说成是优秀女人,伟大作家.三个女人都是好吃懒做,不干活的
作者:我一定要戒烟 回复日期:2007-9-9 23:40:12
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
=================
我不知道你在那里找到的资料,"194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 我爷爷2005年过世,享年93岁.在四九时已经37岁.我举这个例子虽然只是一个特例,但我认为你的资料不大可信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0 8:30:44
作者:我一定要戒烟 回复日期:2007-9-9 23:40:12
我不知道你在那里找到的资料,"194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 我爷爷2005年过世,享年93岁.在四九时已经37岁.我举这个例子虽然只是一个特例,但我认为你的资料不大可信
=============
当时还有相当部分人只活了0-1岁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10 10:47:45
作者:我一定要戒烟 回复日期:2007-9-9 23:40:12
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
=================
我不知道你在那里找到的资料,"194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 我爷爷2005年过世,享年93岁.在四九时已经37岁.我举这个例子虽然只是一个特例,但我认为你的资料不大可信
-----------------------------------------------
看清了啊,是人均,数据如果你觉得不准,去找国家统计局去,那是官方的数据,你自己上网查。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0 11:31:07
新华网最近几天怎么老上不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0 14:13:48
将人口再生产不当生产看,是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0 22:35:28
让人不生育容易,让人生育难。计划生育一抓就灵,鼓励生育是百求不应。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1 7:33:25
连孩子都不敢生了,能叫妇女解放吗?
作者:出门不带手机 回复日期:2007-9-11 8:41:52
张爱玲、陆小曼和李清照过得绝对比楼主爽多了,起码人家在发达的时候生活要胜过这里的大多数网友。不过就是老了之后凄凉了一点罢了,可总比大街上拖几个孩子讨饭的女人要幸福得多吧。我一样也有了孩子,但我根本没打算老了之后靠她,我说不定也要过凄凉的晚年。有孩子又如何?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社会竞争又激烈,工作都忙不过来,谁有时间管老人?城市里生了一大堆儿女的空巢老人还少了吗?有多少老人在自己家里死了几天都没人发现,人家可都是有儿有女的。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1 9:16:28
古代的孝道是确保老有所养的保证。今后说不定会恢复孝廉制度。
作者:cjh747 回复日期:2007-9-11 9:30:16
无聊、没新意
灌水走人
作者:红白玛瑙 回复日期:2007-9-11 10:23:49
LZ那么啰唆,老了以后一定会遭到子女的讨厌和嫌弃.到时你是自己讽刺自己.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1 13:32:55
人口决定命运,以人为本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1 21:38:32
中国人口学家们都在研究些什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2 2:19:07
大国崛起的人口因素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2 7:58:09
21.5、从越南的计划生育看中国的人口现状
越南无论从文化背景(中华文化圈)、制度背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从经济结构背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但市场化还不如中国,经济水平相当于中国十几年前的水平)看对中国都有参照作用。
越南生育率在1970年代还为6.0左右。经济改革比中国晚十几年。计划生育始于1988年,允许生育两胎,考虑特殊情况,政策生育率在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上。1989年生育率还有3.8(中国在1979年就只有2.75,1990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在1993年预计2000年总和生育率降低到2.9,2015年达到人口更替水平2.1[20]。哪知道实际上生育率降低到1994年的2.79,1999年的2.3,2005年更是降低到1.94了,2006年预计只有1.91。原先计划到2000年把全国人口控制在8200万,但实际上2000年人口只有7700万,比原计划少500万(在一个每年增加人口不过一百万的国家,几年就少增加500万意味着什么?)。据美国非政府组织(NGO)人口调查研究所—人口调查局(PRB)2006年八月公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统计表”资料,越南有两个孩子的妇女,92%不愿意生育第三胎。
越南计划生育比中国晚十几年(生育文化破坏没有中国严重),执行力度没有中国大,2003年人类发展指数为0.704(相当于中国1997年的水平;意味着生育意愿比中国高),政策生育率高于2.1(中国只有1.38),但2005年生育率只有1.94了(低于政策生育率)。人算不如天算!中国生育率能有多少?即使生育率要稳定在1.8,政策生育率也应该远高于世代更替水平才行。
越南经济起步比中国要晚,2003年以购买力计算人均收入勉强只有中国的一半,现在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经过宣传提高生育意愿,能达到1.8的生育率就算老天保佑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2 10:13:26
今后鼓励生育的任务非常艰巨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2 11:39:07
决策一定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人口政策调整不要做成夹生饭。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12 19:00:26
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话在理,计生可以倡导,但不能搞极端。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2 21:37:56
一定要用前瞻眼光看待人口问题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2 22:49:18
正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E. Stiglitz戏说的那样:“拉美国家经济之所以糟糕,是因为拉美国家外出留学的经济学者回了国而工程师却没有回国参加拉美国家的经济建设;台湾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很快,是因为台湾外出留学的大批工程师学成后回了台湾而学经济学的学者没有回台湾”。同样,中国的人口结构畸变,就是中国有太多的人口学家。
作者:人造人4号 回复日期:2007-9-12 23:55:00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10 10:47:45
作者:我一定要戒烟 回复日期:2007-9-9 23:40:12
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
=================
我不知道你在那里找到的资料,"194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 我爷爷2005年过世,享年93岁.在四九时已经37岁.我举这个例子虽然只是一个特例,但我认为你的资料不大可信
-----------------------------------------------
看清了啊,是人均,数据如果你觉得不准,去找国家统计局去,那是官方的数据,你自己上网查。
-----------------------------------
白痴,考虑过战争年代吗?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3 5:26:05
作者:人造人4号 回复日期:2007-9-12 23:55:00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10 10:47:45
看清了啊,是人均,数据如果你觉得不准,去找国家统计局去,那是官方的数据,你自己上网查。
-----------------------------------
白痴,考虑过战争年代吗?
=============================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76年的65岁,1981年的68岁(接近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印度当时只有54岁),而世界平均预期寿命只从1949年的47岁延长到1976年的58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足以说明当时中国的医疗体制的正确性。
中国、印度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年份 1960 1981 1991 1999
中国 47.1 67.7 69.3 70.0
印度 44.0 53.9 59.0 63.0
世卫组织(WHO)2000年评估称,中国卫生医疗的公平性在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188位,倒数第4;总体绩效评估,中国仅列144位。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得出的“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 、“卫生医疗是倒退的”等结论,卫生部门很多人不服气,他们说中国医疗水平有提高,怎么倒退了? 1949年到1981年,中国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68岁,远远快于印度,但是1981年到1999年印度预期寿命延长9.1岁,而中国只延长2.3岁;1970年代中国预期寿命比韩国长0.6岁,2003年比韩国短5.4岁。无论横向还是纵向看,中国医疗事业都在倒退。
作者:翡言翠语 回复日期:2007-9-13 9:40:12
作者:badworm 回复日期:2007-9-4 10:16:40
对GD的那些野蛮的掠夺的政策,计划生育几乎是我唯一赞成的;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多就已经够麻烦的了,而且,素质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最简单的生物学原理:一个物种如果没有没有天敌,那么它们将无限繁衍,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毁灭。看看国内目前的生态状态,不正是这个趋势么?!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势在必行!当然,GD只是做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它没做什么。
作者:翡言翠语 回复日期:2007-9-13 9:41:05
作者:badworm 回复日期:2007-9-4 10:16:40
对GD的那些野蛮的掠夺的政策,计划生育几乎是我唯一赞成的;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多就已经够麻烦的了,而且,素质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最简单的生物学原理:一个物种如果没有没有天敌,那么它们将无限繁衍,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毁灭。看看国内目前的生态状态,不正是这个趋势么?!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势在必行!当然,GD只是做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它没做什么。
——————————————————————————
顶这句!
作者:砸庙捉鳖 回复日期:2007-9-13 9:46:03
张爱玲??汉奸而已,死有余辜。
作者:kindleopard 回复日期:2007-9-13 9:50:38

作者:翡言翠语 回复日期:2007-9-13 9:52:31
作者:何处无芳草100 回复日期:2007-9-7 23:23:58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2007-9-3 10:37:40
楼主不顾事实,不要拿美国说事,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养小孩的成本在中国绝对是成倍递增的,养2个就是2倍的钱。
第二、减少生育的钱不一定就是消费掉了,还能用来投资。事实是孩子少的家庭生活质量比孩子多的家庭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也不要拿农村来说事,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基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无需劳烦子女资助,甚至还能资助子女一点,无他,少生孩子省下的钱投资赚的。
第三、养老保险的问题人们根本也没指望国家能负担多少,你看这几年国家搞了社保之后居民消费还是这么保守就知道啦。只要个人投资回报率比养老保险高,个人养老完全也可以自给自足。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维持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转,无他,人家社保的投资回报率高,中国政府的社保投资烂而已。
第四、在这种人权状况下想骗女性不顾一切的去生育简直是谋财害命。别跟我扯什么女性比较长寿、老了有孩子养、不怕寂寞之类的话,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父母为子女付出越多面对这种矛盾时的理性就越小,很多悲剧都是这样产生的。
-----
顶这个!
爱生的人生去,不爱生的人不生。
Kao!这个社会真奇怪,想多生也不对,不想生也不对。
人家有没有“好下场”,干卿何事?你就能保证自己生十个八个就有“好下场”?
————————————————————
顶这二位!
作者:翡言翠语 回复日期:2007-9-13 9:59:59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8:48:39
典型的侵略主义的萌芽
想想看日本为什么要处心积虑的侵略其他国家
因为国土太少,资源太少
那些鼓吹取消计划生育的人,也是要鼓吹去掠夺世界的资源
人不在多,在精
人再多,一颗原子弹就报销了
太多的人势必造成资源的分散,看看现在如蝗虫般的本科生
资源分散造成整体素质的下降
人多有什么用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01:07
在袁隆平高产杂交稻没出来前
外国都害怕中国满足不了自身的温饱需要,给世界造成负担
不要以为现在中国稍微好一些就可以在国际上为所欲为
人口过多,在温饱线上挣扎,最后吃苦的只能是中国
真以为资源那么好侵占的吗?
真以为战争那么容易打的吗?
看看伊拉克,再富有什么用,战争一起,生灵涂炭
有些人刚富没两天
就不知道东南西北
妄想回到过去
不知道以前中国被压迫的有多掺吗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07:32
人多就能保证民族不被灭亡吗?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看看以前的三光政策,看看法斯西的种族灭决政策
又不是不让生
而是不能让过多的人口分散资源的分配
保持国富民强的状态
这才是立国之本
作者:windbunny 回复日期:2007-9-8 9:21:03
中国才刚富多少年
有些人就一付暴发户的嘴脸
难怪虽然中国富了
在国际上还是被别人轻视
——————————————
赞成!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3 11:25:18
那个时候将宣传老有所为,宣传80岁老人照样能干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3 11:55:30
独生子女政策搞了20多年了,少生了20多年的孩子,我们来看看:
孩子少了,上学应该更容易了吧,应该真正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了吧?没有!
孩子少了,工作应该更好找了吧,收入应该更多了吧?没有!
孩子少了, 医疗应该更有保障了吧,看病住院不用担心了吧?没有!
孩子少了,住房压力应该更小了吧,人人有其屋了吧?没有!
孩子少了,环境美化得更好了吧,污染应该没有了吧?没有!
孩子少了,父母压力小了吧,大家应该都小康了吧?没有!
再来看看
孩子少了,学费更高了。
孩子少了,房子更贵了。
孩子少了,医疗更享受不了了。
孩子少了,环境更破坏了。
指望计划生育减少人口来提高生活水平、发展经济,搞这种全世界仅有的大试验纯粹扯淡!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3 21:23:19
龙永图: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
但是西方都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家庭人口结构合理,家庭互助保障(family security)健全,并且又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ecurity),使得老有所养。
中国计划生育使得家庭人口结构畸形,family security彻底破坏,social security无法建立。
当年宋健不是说中国社会养老不成问题吗?现在面临social security问题了,怎么又往family security上踢?
作者:bnb天地夺 回复日期:2007-9-13 21:31:05
作者:翡言翠语 回复日期:2007-9-13 9:52:31
作者:何处无芳草100 回复日期:2007-9-7 23:23:58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2007-9-3 10:37:40
楼主不顾事实,不要拿美国说事,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养小孩的成本在中国绝对是成倍递增的,养2个就是2倍的钱。
第二、减少生育的钱不一定就是消费掉了,还能用来投资。事实是孩子少的家庭生活质量比孩子多的家庭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也不要拿农村来说事,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基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无需劳烦子女资助,甚至还能资助子女一点,无他,少生孩子省下的钱投资赚的。
第三、养老保险的问题人们根本也没指望国家能负担多少,你看这几年国家搞了社保之后居民消费还是这么保守就知道啦。只要个人投资回报率比养老保险高,个人养老完全也可以自给自足。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维持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转,无他,人家社保的投资回报率高,中国政府的社保投资烂而已。
第四、在这种人权状况下想骗女性不顾一切的去生育简直是谋财害命。别跟我扯什么女性比较长寿、老了有孩子养、不怕寂寞之类的话,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父母为子女付出越多面对这种矛盾时的理性就越小,很多悲剧都是这样产生的。
-----
顶这个!
爱生的人生去,不爱生的人不生。
Kao!这个社会真奇怪,想多生也不对,不想生也不对。
人家有没有“好下场”,干卿何事?你就能保证自己生十个八个就有“好下场”?
————————————————————
顶这二位!
作者:lusifer 回复日期:2007-9-13 22:13:44
真正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才是优秀的女人,不要以为她们发表几篇文章就优秀了,要是没有悲惨的经历,她们能写出来?
作者:mydtff 回复日期:2007-9-13 22:22:1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6 23:47:29
老有所养,谁来养?
===================================================
当然不能靠生多孩子养了,现在很多事例反映子女多的老人被遗弃,子女互相推委责任.
城市还有啃老一族,新潮吧.
LZ总是鼓动中国人多生育,总觉得你不怀好意,你在美国,你知道中国大城市里人口挤拥带来的烦躁感吗?
又叫农村多生育,他们生了还不是生存艰难,往城市挤.
作者:pc00006 回复日期:2007-9-13 22:35:50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998372.shtm
作者:pc00007 回复日期:2007-9-13 22:37:03
http://cache.zbxinxi.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998372.shtm
作者:pc00009 回复日期:2007-9-13 22:38:14
http://www.zbxinxi.om/index.asp
作者:怒过 回复日期:2007-9-13 22:45:29
因为优秀的女人不等于好女人。
作者:怒过 回复日期:2007-9-13 22:46:42
而优秀的男人不需要优秀的女人。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4 1:08:46
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4 8:19:04
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这是第一消费,其他消费都的让位于这一消费。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07-9-14 10:31:03
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首要意图是要在20世纪内,将中国的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之内,这一目标最早是在宋健、田雪原的(预测)“在实行中(21世纪初的20-30年)不用担心高龄化问题 ”发表后,于1980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说:“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将来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定会不断增加和改善,可以逐步做到老有所养,使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
2007年龙永图: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
但是西方都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家庭人口结构合理,家庭互助保障(family security)健全,并且又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ecurity),使得老有所养。
中国计划生育使得家庭人口结构畸形,family security彻底破坏,social security无法建立。
当年宋健不是说中国社会养老不成问题吗?现在面临social security问题了,怎么又往family security上踢?
作者:杀M野猪 回复日期:2007-9-14 12:36:00
中共的政策象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一群猪官。官字二个口,咋说咋有理。
作者:青青草262 回复日期:2007-9-14 13:21:42
水寒先生,8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几个计生专家的谬论,他们在为他们开脱,说什么“未富先老”还是边富边老,说什么现在的老年人问题和老龄化无关,已经无耻到了极点。以下是他们文章的链接。
http://www.gmw.cn/01gmrb/2007-08/07/content_651430.htm
希望你好好的驳斥他们!
加入收藏夹复制给朋友分享到外站谷歌书签嘀咕QQ书签新浪微博百度搜藏开心网雅虎收藏人人网Delicious白社会MSN空间豆瓣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共11页 直接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