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丰富学问有趣 推荐书篇《说“文”解“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1:42

本篇经zhao501整理:本篇文章虽较长,但很丰富又很有趣,阅后知识学问长进不少,本人热忱推荐你慢慢看完。一遍不够。

rxd00011楼主 2010-07-17 

                  说“文”解“字”现代版乱弹

 

1 小序

汉字有它的独特之处,它容易引起人的联想或想象,它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或无限感慨,或高兴或愤慨或感叹。由此可知本册子是根据汉字的本身特点即会意性,或随意联想,或触景生情,或望字生义,或胡思乱弹,成随感,或杂文,以抒情,以建议,以启迪,以嘲讽,以鞭挞。

为了如此,则也先不妨从汉字的起源说起,但绝不同于许慎的他人的“说文解字”,也就是说先得说说“文”和“字”。随后一个一个的汉字堆彻起来便成词、成句,成书,其中对近200多个汉字进行解说或乱弹,最后落到“书”字为止。

老朽在此的牵强附会或无中生有,总而言之,一言蔽之,则为自省与反省也以自聊或以自慰。

文中所用别人资料或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2 说“文”

  “文”应是指古人造字法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字说通俗点,就是用线条来描画事物的形状,如“口”“月”“人”“木”等等。指事字则是指对有些事物描画不出来或虽可画出来又不便于书写时,于是便采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其意义或在象征符号上再加上指示性的抽象符号,如“上”、“下”是不能抽象的,便用一根弧线作基准,然后在它的上面或下面各加一短横则分别表现其意义;而纯粹用抽象符号的字很少,在象形字上加符号的用得较多,如在象形字的“木”的下面加上一横,则表示“本”,在“木”的上面加一横,则表示“末”,在象形字“手”的寸脉处加一点,则指出那是一“寸”。

象形字和指事字,这两支,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收了393个。因为这两支不能再分解了,所以便把它们称之为“文”。

“文”释义,即文像分理交错之形,又即文身之文,又人正形,胸前丿、×……即刻画之文饰也,于是便有了花纹、纹理和文过饰非之词语;后来便又有了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某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如天文、人文、礼乐仪制(像繁文缛节)、法令条文、文采。

人因为要生活,永远地在改变着他自己的四周。于是在所有和重要接触的交点上,人们创造器具,构成一个人工的环境即人文社会。但这个人文环境、人文生态,人文世界,长期以来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然许多人至今对人文世界的破坏认识不足,他们只知道人文世界必须依靠自然世界,而不知道只靠利用自然世界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自然世界是要通过人文世界才能为人类服务的,只看到自然世界而看不到人文世界是很危险的。于是乱设工厂,乱搞军事设施布点,扩大城乡,扩大工农差别,扩大脑体差别,严重地破坏了人文生态环境。

自然在这人文世界里最主要者之一便是文化。英国人类学家第一次给文化是这样下定义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它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它能力和习惯。”然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却在文革中遭到了破坏,我们的破四旧(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比当年八国联军和日本侵略掠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破坏了人们看得见的大量寺庙、建筑等等文物,而且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美德如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宽容谅解等等摧残殆尽,将许许多多的好风俗好习惯破坏殆尽。

 

3、解“字”(一)

“字”质言之,若还能再分解或与其它字结合成新的字的则叫做“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声字和会意字。所以“字”的结构也就成了“宀”(它代表屋子)和“子”字,则意思为在屋子里再生孩子们。如独体“文”的“女”字,就可以与其它字结合,像“妈”“姓”“好”等等。

会意字,因为不少事物概念较为复杂,要造一个形象化的独体的象形符号困难,于是就用几个具体的形状合起来表示意思,如“妇”字则这女人拿着扫帚做家务劳动,这就产生了“婦”(妇的未简化),相反下田出力者则为“男”,人靠在木头上则为“休”,上面小下面大,则为“尖”,微小的尘土,则为“尘”等等。

由于语音的变化,方言的差别,使上述三类不标音的表意字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区则有了不同的读音,于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便产生了一半表声,一半表形的形声字。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说的,认字认一半。如不同形旁的“桐”“洞”“筒”,“娘”“粮”“狼”,“杆”“竿”“秆”。再如不同声旁的“妈”“好”“媒”,“语”“话”“训”“警”。当然若把它们再从结构上细分,又可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外形内声及相反等等。这支队伍确是庞大的,据有人统计,它们占整个汉字的82%甚至于92%。

这会意字和形声字就是“字”。

而“字”的释义为:乳也;又生育也,人及鸟生子为乳;又怀孕也;又爱;又养也,即抚育;又女子许嫁曰字。

由此看来,我们的“文”“字”具有多大的魅力。世界上许多表义的文字或者象形字都已消失,可我们的文字却仍朝气蓬勃.许多人陶醉在汉字精美的内部结构中,认为每个汉字就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美丽的画。现代科学发现,汉字有着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进、更适合电脑化原理的内在规律。随着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科学家还发现,现代科学的逻辑结构与五千年前发明的汉字逻辑结构如出一辙,汉字具有现代系统工程的充分条件,是最先进的文字。难怪人们称汉字的发明为中国对世界最杰出的第五大发明。

科学家还发现,中华民族的聪明与其汉字结构有密切关系。由于人的左脑管逻辑,右脑管艺文,当中国儿童学习汉字时,无意中就在开发人的右脑,使其更聪明。

澳大利亚卢遂现博士还发现:“汉语文的语法最符合数学的语法。数学只有10个数字,能表现一切数值,一是靠层层灵活的组合,二是靠变动符号的次序,三是靠一词多性。汉语汉字正是依靠这三条,只有7000左右个字即可应付现代社会的一切方面,这是中国儿童数学智商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也是最能增进人联想能力的文字。有学者在其“汉字全息教学法”中详细讲解了汉字造字的精妙,比如说“儒”字,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看,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人需要什么呢?一生理之需要食色性,二精神之需要文教卫。

营养食物从母乳开始,教育从孺子开始,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并且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表示责备人时的话:你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终止你的行为吗(从止)?

再如较抽象意义的字,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间的,土即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象征着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诺亚方舟之上,向着不可知的目标前进,这里揭示的问题很高深,涉及到人来自哪里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光“存在”二字就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

汉字还有个最大的功劳就是维持多民族的认同问题,中华帝国五千年不分裂的问题。同是中国人,可上百种方言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

为什么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早已四分五裂,而操如此不同“语言”的中华帝国却能存在几个千禧年而没有分崩离析呢?当罗马皇帝的子民们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时,就出现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随后罗马帝国也解体了,拉丁语也渐渐死亡了。为什么这种情况没在中国发生呢?语言学家把这归功于汉语的十分独特的方块文字。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不管汉语的语音和语法如何变化,不管汉语的方言如何庞杂,统一文字的“书同文”特点没变,这就有效地维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

文字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和相思精神的载体,可与生俱来的却有它的表现性,其一是批判与自我批判,其二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君不见文字狱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便登峰造极,知识分子整天被批判,大字报满天飞,整天在斗私,狠斗私字一闪眼,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君不见新闻媒体整天在表扬领导们做了什么好事,如救个灾,本是公仆应尽义务,却还要吹嘘一番,还要受救者喊谢谢……

再说,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属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属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中国语文之所以对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语”与“文”是脱节的。所以一旦废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然而我们一些极左者竟曾经对汉字口诛笔伐,诬蔑它,甚至要消灭它,要以拉丁字替代它.瞿秋白就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共产党的文化标兵鲁迅也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当时苏共也积极支持这种做法。于是1958年国务院修改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以贯彻毛老头的最高指示:废除汉字,“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虽欠严密,但总还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第一批简化字公布后,无人敢提出异议;但到文革结束时的第二批简化字一出台,则遭到群起而攻之,后不得不废止。现在恐怕不只再无人提简化汉字,而且还要大中小学生扭回头去认识繁体字。但对那些破坏汉字者却不加任何指责和批评啊!

 

解“字”(二)

看看一组被肢解后的汉字:

愛--爱——爱已无心。(删除了心字)

親--亲——见不到了。(去掉了见字)

進--进——走向井里。(变佳字为井字)

逹--达——大不幸了。(幸字改为大字)

傘--伞——少骨断筋了。(抽去许多伞骨)

雲--云——缺了滋润。(去了雨字)

昇--升——变灰暗了。(去日字)

鄉--乡——成寡妇了。(没了郎君)

買賣--买卖——无好货了。(贝字都不见了)

聽--听——耳不聪了。(去耳无心)

飛--飞——飞不起了。(掉了升高的羽翅)

協--协——不合力了。(排挤其他二力)

喪--丧——哭瞎了双眼。(去两眼改两点)

車--车——无车轮了。(車字中间为车轮)

寶--宝——宝藏已空只剩玉了。

區--区——没品位了。

産--产——生不出了。(生字删了)

劃--划——不用画了。(去了画字)

劉--刘——文武配了。(文加刀)

倫--伦——人伦匕首见了。

夥--伙——搞单干了。

竚--伫——不得安宁了。

體--体——没骨头了,没有骨气了。

傭--佣——是人则用了。

來--来——不见人来。

質--质——短斤缺两了。(去斤改贝)

關--关¬——关不住。(没门)

並--并——开了叉了。

兒--儿——孩子无头脸了。

畝--亩——不长久了。(去久字)

裏--里——宽衣脱帽了。

準--准——没水准了。

塚--冢——坟墓没有土了。

講--讲——说到井里去了。

識--识——只知皮毛了。

兇--凶——弃儿丢女了。

撃--击——打击不用手了。

隊--队——一人代表集体了。

陽--阳——阳盛不易了。

陰--阴——月亮赶走今日的云。

隱--隐——急不可耐,不遮羞了。

邨--村——只剩一寸木了。

鄭--郑——轻言了。(郑:言重,郑重)

郵--邮——走捷径了。(去垂改由)

辦--办——办事图省力了。(去掉两个辛苦的辛字)

動--动——避重就轻了。(变重为云)

勸--劝——劝解没有好话了。

參--参——参与越来越少了。

壘--垒——堡垒不坚固了。

雙--双——没一对好的了。

戲--戏——无乐趣了。

觀--观——看不到好东西了。

歡--欢——不喜欢好东西了。

鷄--鸡——变种了。

鞏--巩——不扎实了。(鞏:用皮革束缚)

聲--声——充耳不闻了。(耳没了)

塊--块——怕见鬼了。

報--报——辛字不报了。

藝--艺——才疏学浅了。

薦--荐——认子为亲了。

藥--药——偷工减料了。

獲--获——得不到好的狗来凑。

夢--梦——林中夕阳没好梦。

舊--旧——一天就不行了。

蘇--苏——鱼米都被办掉了。

開--开——无门可开了。

頭--头——脑袋长歪了。

奪--夺——抢走好东西了。

夾--夹——夹得人人缺胳膊少腿。

奮--奋——精神不佳了。

態--态——状态太无能。

揚--扬——太阳被扬弃了。

護--护——没好话说了。

擬--拟——没有疑问了。

擁--拥——啥都拿来用了。

孫--孙——小的都无关系了。

竄--窜——非鼠也窜了。

壽--寿——命不长了,只有一寸了。

導--导——没道了。

葉--叶——世上无草禾了。

號--号——兽中之王排不上号了。

嚇--吓——见红色就害怕。

喫--吃——想吃就只靠乞讨了。

員--员——减员增效了。

嚴--严——不敢开口了。

團--团——求才不专了。(去专改才)

幤--币——不敢露富了。(去敞)

嵗--岁——太阳落山了。

術--术——不行了。(拿掉行字)

獨--独——只留虫子了。

廣--广——青黄不接了。

廟--庙——不朝拜了。

應--应——没好心了。

壊--怀——胸前不穿衣了。

媿--愧——怕女鬼。

滙--汇——聚不起好货了。

濁--浊——不嫌虫子脏了。

寧--宁——心不静了。

實--实——贯彻不了了。

這--这——这就不说了。

靈--灵——灵魂火化了。

屍--尸——不死也成尸了。

姦--奸——干掉两个女的了。

姙--妊——怀的不是人了。(去掉了中间的人)

婬--淫——淫荡成水灾了。(女改水)

爾--尔——你变小了。

馬--马——无鬃无蹄了。

績--绩——成绩缩水了。

聖--圣——不听不说圣者话了。(去掉耳、口、王,以土代之)

瓌--瑰——美好珍贵的东西鬼占了。

責--责——责任打折扣了。

殀--夭——歹人害怕短命。(去掉歹字)

蠶--蚕——冒充天下大虫了。

標--标——标准的没方向了。(缺西)

樣--样——长久不了了。(去掉了永字)

電--电——晴天霹雳。

曬--晒——日落西山,还晒啥?

闇--暗——立在两日旁,照样暗无光。

賢--贤——德行,才能倒退了。

氣--气——气跑了米不怕闹饥荒。

勝--胜——胜券无望。

脗--吻——亲热不贴肉,接吻不用口。(边旁月为肉)

殺--杀——杀人不用兵器。

滅--灭——无水灭火了。

澯--灿——火山爆发了。

僱--雇——雇不到人了。

禮--礼——礼仪一笔勾销了。

慾--欲——去掉了人性为所欲为了。

書--书——写字不用笔了。

勞--劳——劳动不红火了。(两火改为草)

龍--龙——龙游浅滩变异了。

黨--党——和尚黑掉了。

罷--罢——能者去掉了。

鋼--钢——含量不足了。

銭--钱——货币贬值了。

鳥--鸟——鸟儿折翅了。

癡--痴——傻瓜变有知了。

競--竞——不敢争逐了。(排挤掉一对手)

襯--衬——内衣不贴身,越来越小了。

虜--虏——男人被俘了。

亂--乱——乱从舌始了。

歸--归——走不回来了。

戀--恋——假心假意不言缠绵了。

養--养——没吃的了。

義--义——我字不在其中了。

習--习——能懒则懒了。

鹵--卤——缺汁少味了。

齒--齿——满嘴只剩一颗牙了。

齩--咬——没牙也要咬了。

魚--鱼——都成鱼干了。(离水之鱼)

骯--肮——脏到表面来了。(改骨为月,月为肉)

響--响——城市扩大化,环境污染,乡音不再了。(原字乡加音为响)

 

4、说“一”

一:它是一个指事字,本意就是个数目字。它是汉字里笔画最少的两个字之一,就表“一”。可后来人们给了它许多新的意义,丰富了它的内涵,像纯、专,满、全,相同,另外等等。于是也就有了许许多多的语汇,如一团和气,一视同仁,一尘不染,常表人们的愿望;一马平川,一举两得,一劳永逸,常现人们的希翼;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一举成名,是人们的祝福;一败涂地,一蹶不振,一穷二白,成了人们的担忧;一暴十寒,一误再误,一叶障目,成了人们的忌讳;一成不变,一孔之见,一毛不拔,反映了人们的憎恶,一片冰心,一往无前,一言九鼎,反映了人们的喜爱……

可血淋淋的现实并不是跟随人们的意志而来的。人们憎恶的担忧的不会自行离去,人们总希望自己的事业一步登天,可事实上也常恰恰相反,于是才有了老祖宗孟老夫子的警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即使如此,也不见得就都能圆其美梦。因为勤奋不是都能出天才的。愚以为天才,它确有天赋的可供某种才能高度发展的土壤。说某种,是因为天才是有方向性和对口性的,某人他在某种专业上通过勤奋努力,可能发展培养出非凡的才能,但并不一定适应于其它领域。某一专业的天才人物,由于大脑素质、遗传因素与性格、心理、感觉等多种条件,特别适应于此专业的学习和创造。具体如有人乐感强,有人对色彩、线条特别敏感,再如有人长于情节记忆,有人长于情绪记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个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但王国维紧接着讲:“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这样才是完整的和正确的,像高尔基的勤奋出天才就显得有所肤浅和偏颇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卡尔•马克思想做诗人不成而专向哲学,数学很不怎么样的钱钟书却成了国学大师,数学很差的吴晗也成了很著名的历史学家。由此想到后人韩寒发出的“全面发展实则全面平庸”真是一针见血啊!

 

5 论 “三”

三:《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弋’下加‘三’古文三从弋。”古文字三用三横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而三常泛指多数或多次。

关于这个三,历史上却留下不少成语或故事。如举一反三、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寸不烂之舌、三番五次、三坟五典、三复斯言、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过其门而不入、三缄其口、三教九流、三令五申、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推六问、三心二意、三言两语、三座大山、三位一体。等等,太多了。可其中有的三表的是定数,有的却表的是概数。

就拿“三位一体”来说,其中的三表的就是定数。基督教称耶和华为圣父,耶稣为圣子,圣父圣子共有的神的性质为圣灵。据说虽然父子有别,而其神的性质融合为一,所以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现在泛指三个人、三种势力或三件事物密切结合为一个整体。

到中华民国时,孙中山曾提出并实践了他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即民族主义,主张实现全民族的解放,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人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私也,以及实行地方自治;民生主义,主张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最近李政协主席瑞环先生出版了一本《学哲学用哲学》,其中有一段文字指出:“有一些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情况不明决心大,方法不对点子多。正如有的同志所反映的,他们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三位一体’,胡拍板,乱指挥,使下边为难,使工作受损。”

李政协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所指的“三位一体”,是指一些领导“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三位一体”在当代中国政治,却是有其独特的意涵。 他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他对领导人权力有一些看法,如“权力和真理是两回事,权力大,未必真理一定多;对一般情况了解多,未必对具体情况都了解。因此,领导者所提出的意见也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多深入实际,多倾听下面的意见,不能‘金口玉言’‘唯我是从’。”

江主席曾提出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三位一体”的。我们的“第三代领导”人,曾提出的理论也叫“三个代表”理论。而今又有个人们称为新三民主义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此,老朽以为应改为四新民主义即再增加“官为民所选”才好。

有关三的故事太多了,多的人们虽“三复斯言”可仍让人回昧不及,甚至“三缄其口”。但愿其不仅“三令五申”,也不停在“三推六问”上,而首先能改变中国的“三无坐处”诸多腐败现象,不要成为“三日新妇”,更不可让自己成了“三旨相公”。到那时,老百姓才会“山呼万岁”。

 

6、说“人”

人:它是一象形字。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左脚,一捺是右脚,只有一双脚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足印,才能行千里之远,才不会像古人所言“人生如萍”,“人生如絮”,“人生如梦”。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肉体,一捺是灵魂。它告诉我们,只有肉体和灵魂的结合才构成了人,那些靠出卖灵魂过日子者则是行尸走肉,这不仅指为民者。也包括当官者。只要是人,皆都应如是;那些凡为老百姓、或为人类做出了贡献那怕是一丁点的人,即使失去了肉体,则灵魂都是永存的。这正如诗人所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它告诉人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那些所谓的领袖,也是如此,绝不是神,即使他们做的事或者说的话,也可能只是一时的正确,绝不会永远正确,而普通的人们就既不要骄傲自满,妄自尊大;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应凭借这长处和短处组成的体态平衡,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勇敢地站起来。而作为政府、组织或用人者,则应既想法调动其长处,也可利用其短处,绝不可以极左的眼光,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从而绝对化,而应以物尽其用,不浪费人才。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学识。它告诉我们,应该是“真善美”和“德才学”的完美统一。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有志者腾飞的双翼,而且是其终身的奋斗目标。而作为政府或组织及用人者,则应千方百计地创造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够得以发展和完善。

人字上部合并,下部分叉。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之路有许多叉路口。有的通向光明,有的通向黑暗;有的走向成功,有的走向失败。而人生之路,又数青春期的叉道最多。每个青年理当谨慎、慎重,好好把握。而作为政府或组织及那些用人者,则应当好向导,不要把青年人引向歧途,更不要以利用他们达到自己不可告人之目的。

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扶持,相互支撑。一辈子写好这个人字,就会多一些爱心,多一些春天的温暖,多一些自由自在与海阔天空。它还形象地告诉人们,绝不可互相拆台,互相尔虞我诈,整天忙于内耗,那样则活得连猪狗都不如,则枉披一张人皮。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为德,一捺为才。在一些问题上例如婚姻爱情上,绝不可“两脚踩两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也不可前后两脚拉得太远,人前人话,鬼前鬼话。倘若缺了德,才也就无用武之地,甚至祸害社会和人类。

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自信,一捺代表实力,坚信自信+实力=成功。

人字一撇一捺,一边追求知识,一边掌握方法,为了更好地求知,应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人字一撇一捺,一边有欢乐,一边有痛苦,一个人的生命进程中有苦与乐的交织,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光企图顺境,那则是一厢情愿。

人字一撇一捺,一边是生活,一边是学习,生活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人字一撇一捺,一笔帮助自己,一笔帮助别人,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光。普天下之人,无论是民,还是官,也不论国籍和肤色,不分是男还是女,都应穷尽毕生精力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超越个人,堂堂正正地写好一个大写的“人”字。

上述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另一方面。

人字一撇一捺,则两腿自由分开,自由行动,自由迁徙,无户口限制,无户口歧视。

人字一撇一捺,没有捆在一起,说明天赋人权,可以自由组合,自由结社,它人无权干涉。

人字一撇一捺,则可以自由举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任何人不能剥夺。

人字一撇一捺,则可以自由恋爱,自由博爱,自由仇恨,人性自由,绝不可由他人强迫去爱谁恨谁,也不可由他人强迫自己将爱情奉献给自己不相爱的人。

可曾记否:人权被践踏,人性被摧残,人欲被禁闭,人格被扭曲,人情被麻木,人心被压抑,人伦被错位,人道被抛弃,人文被破坏,甚至人命被剥夺,人才被虐杀,简直使人过着只知道活着繁殖着的类似动物的生活,根本不知道人权、自由、平等、民主这些现代人普遍消费享受的精神财富到底为何物。因此说这后一个方面则是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人格,建立机制,保障人权人格不受侵犯,这也才能保障人的健康发展。

 

7、道“神”

神:形声字,形示声申。《说文》解释为:天神,旨出万物

者也。《尔雅•释诂下》神,重也,即尊重,珍贵。于是在远古时代便有了被人们无限尊重的“神”的出现。我国是一个泛神之国,于是那神也就特别多,如天神、地神、火神、山神、水神、灶神、财神、树神、谷神、春神……几乎与人类有关的都有相应的神。当然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已经明白了祖先造神的意图和目的,也就对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不那么崇拜和迷信了。

可历代统治者为了愚弄老百姓,便又想着法儿地造新神,说自己是天神之子,于是“天子”便又被人们崇拜了几千年,于是“天子”这个人间的神也就将老百姓统治蹂躏了几千年。尤其是到了那最反动最黑暗的文革期间,造神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地步。

诚然,国人向来有“寄托圣贤”的传统,则就是总爱对社会强势人物寄以崇高的道德诉求。皇权时代,皇帝是最高权势者,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心目的诉求对象。屈原行吟泽畔,一遍又一遍地呼唤“香草美人”,据说那位品行高洁、德配天地的“美人”,就是他想象中的楚怀王形象。杜甫在“安史之乱”逃难途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苦苦念叨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北征》)。无奈我国的皇帝中,堪作道德楷模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只好退而求次,把希望寄托在贤人君子身上。相应的,“春秋责备贤者”,贤者越贤,他承受的道德期望值就越高,也越容易受社会公众的道德审判。一个人成为了“贤者”,就意味着他一生背上了一副精神枷锁,他必须以百倍的付出,来维持这个虚拟的道德光环。诸葛亮、海瑞可算这方面的典型。然而,千百年来,又有几个君子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在现代社会,由于没有圣主、明君、忠臣、烈女可期待,人们就把道德诉求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社会名人:官员、科学家、作家、歌星、球星甚至航天员等等。因为他们是名人,所以他们就是完人,一言一行就得中规中矩、高尚完美,符合人们心中的道德期待。一个歌星唱了《爱的奉献》,这个歌星一定是个爱心天使。一个球星打球赢了外国人,他就是为国增光的爱国者了。一个航天员壮着胆子上了趟天,他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了,要在全国一场场地作报告。还有什么女排、聂“旋风”、老谋子、徐虎、禹作敏、牟其中、王廷江等等等等。这些年来,已见惯了太多这样的表演。甚至连重庆那位纯朴的农妇熊德明,因为向国家总理说了句实话,就大大出了名,被许多媒体刻意塑为“民工维权使者”,害得人家连猪也养不成了,可怜巴巴地跑到沿海城市,要帮民工兄弟追讨欠薪。

最可笑的是金庸、余秋雨两位文人。金庸武侠小说写得好,他在《射雕英雄传》里塑造了郭靖这位为国为民、耿耿正气的“侠之大者”。金庸自己也被人目为“金大侠”。应该说,金庸笔下的许多大侠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道德模范,他自己未必不是以这种“侠之大者”心态自诩的。这位“金大侠”年轻时创办《明报》,品评时事、仗义直行,不愧有一副侠义心肠。可惜到了晚年如何?热衷名利,作秀频频,一会儿“华山论剑”,一会儿当“客座教授”,一会儿声称要写《中国通史》,一会儿又说要将以前的武侠小说全部修改。但见他一天忙忙碌碌,却又没折腾出个啥。正应了他的小说《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说的那句话:“名利这东西,真是愈老心愈热!”

余秋雨就更不用说了,《文化苦旅》写得不错,受到读者称赞理所当然。不知不觉间,余秋雨就以“名士”自居起来,读者们也以百倍的真诚供奉起了这尊文化新神新偶像。殊料东窗事发,原来余本人在历史上特别是文革中并非白璧无瑕,甚至连他的文章也有若干硬伤。于是有人要求余秋雨“忏悔”,有人要给余秋雨纠错,纷纷扰扰,喧嚣一时。要其“忏悔”也好,为其纠错也罢,人们初衷也许还是为了余秋雨好,或者说是为了完整地保存心中这尊“道德偶像”,不容许出现瑕疵。可惜余秋雨不识个中天机,一昧闪躲、回避,还写什么《借我一生》替自己辨护,终于犯了众怒,弄得不可收拾!

82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与28岁的大学研究生翁帆的情事,在2004年岁末刚一公开,立即引来漫天唾沫。不少人义愤填膺、破口大骂,不少人顿足捶胸、如丧考妣。还有人为翁帆惋异。可人家才不在乎你的态度,爱照谈,情照恋,婚照结,携手入洞房。

说到惋异,那是要对对象的。卫宣公为他的儿子伋从齐国娶妻,当得知齐女貌美的时候,宣公就在河上筑了个台,待齐女入境,便把齐女接到台上去,占为己有。卫国人对卫宣公的作法极为反感,就作了《新台》,其中里边有:“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邶风•新台》)这是来讽刺宣公。这四句是从齐女方面着眼,说她所得非人,撒下鱼网,捕到个癞虾蟆;追求跟公子伋过美满生活,却得到了卫宣公这个蟾蜍般的丑东西。齐女是误入宣公之手,而人家翁帆却是主动的,所以为翁帆表示遗憾的人本身就大错特错了。

再说杨翁之恋,尽管有些不合常情,但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家两情相悦,关别人屁事。若说因老夫少妻太伤风化,可杨贵妃比唐玄宗小30多岁,且还是其儿媳,还不是一样纳入洞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什么的。再说了,钱谦益娶柳如是的时候,两人好像也差了34岁,却被传为千古风流佳话呢。即使现代,诸如润芝与伶人李进,周树人与他的学生许广平等等,年龄相关也都是几十岁。杨老伯不就是比翁小妹大50多岁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值得大家一惊一乍的。只不知年愈八旬的杨老先生能否枯木逢春、再作冯妇?

“爱国科学家兼中华传统文化维护者”杨振宁的形象毁了,“侠之大者”金庸的形象毁了,“文化苦行者”余秋雨的形象也毁了。我除了痛惜他们“不争气”外,并无谴责之意。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本人的“错”,至少主要原因不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本身不具备这样的道德层次,是我们硬把他们供成道德偶像的,供成自己心目中的神。他们不过是一些凡人,至多在某些方面比我们高明些罢了,何必要以圣贤之道苛求他们?

唐代于濆有诗曰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意思是有些人以战争起家,他们为了猎取个人功名而穷战不已,但未必都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的忠烈之士。再早晋的左思有言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大意是高贵的人纵然受到尊崇,在我们看来却像尘土一样无谓;卑贱的人纵然受到轻慢,可在我们看来却有千钧重的份量。

话说回来,我们之所以这样顶礼膜拜,还是缘于对自己的不信任,想找到某种外力作依托,总想找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位“神”来。“我本托心与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可惜!

到此,一言以蔽之——不论何时,爱自作多情的人,爱自己给自己树立道德之神或者叫做崇拜之偶象的人最后往往会变成傻蛋!

道德方面如此,其他方面同样如此。

 

8、谈“鼠”

鼠:象形字,穴虫之总名。毛鼠也,像发在囱上。

“老鼠”是“鼠”的俗称。生物学家说,鼠属哺乳纲,主要特征是无犬齿,门齿很发达,终生继续生长,主食植物或杂食类,种类甚多。鼠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危害农林草原,盗吃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是四害之一。

语言学家讲,人们把“鼠”之所以称为“老鼠”,大概是从两方面考虑。从鼠本身讲,它体态丑陋,生性贪婪,无处不有,无坏不做,从“老”字字意讲,“老”有多个义项,其中有表“很久以前就存在”,有表“经常”,有表程度“很、极”,有表前缀。而“老鼠”之“老”恐怕是将这几项集合于一身,所以这种称呼是很贴切的。也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与鼠有关的语汇。成语如过街老鼠、抱头鼠窜、鼠目寸光、鼠牙雀角、鼠窃狗盗、首鼠两端等等等等;词语如鼠辈、鼠技、鼠胆、鼠思、鼠耗等等。虽然因老鼠丰富了民族语言,但仍无法排除人们对鼠类的憎恶,因之凡带鼠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对老鼠有所贬斥和讥讽的。

社会学家说,人们憎恨自然界的老鼠,更深恶痛绝人类社会中的老鼠,人们创造的带“鼠”的成语便可证明。无论大家读到那一个成语,便会在你面前浮现出某一类人物的嘴脸或某一丑恶生活画面。如一提起“獐头鼠目”,就像看到了那些相貌丑恶、猥琐,心术不正的人;一提起“抱头鼠窜”,就像看到了那些偷抢他人财物后狼狈逃窜的梁上君子;一读到“老鼠烧尾”,就会联想到一些不学无术却又一心想发想阔因而便将自己的年轻女儿甚或自身嫁给那些七老八十的大款大腕及洋大亨们的各种丑态;一读到“猫鼠共眠”,便会联想到社会上那官盗一家,警匪一家,兵匪一家或留下老鼠专养猫的各式腐败。因此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懈地跟鼠类作斗争,有出息的文学家对鼠类则口诛笔伐。《诗经•魏风•硕鼠》高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唐朝诗人曹邺撰写“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如君口”以抗诉《官仓鼠》。戏曲《十五贯》更是形象生动地嘲讽鞭挞了“娄阿鼠”之流。文人们或讽刺,或揭露,或控诉,以为人们灭鼠助威。

人民群众这一灭鼠主角,对鼠类斗争从不心软手松。或下药,或设夹,或水灌,或火烧,无所不用。老百姓不管它们是田鼠、巢鼠还是仓鼠,也不管是黑鼠、黄鼠还是褐色鼠,认为凡是鼠类,统统都在要打之列,只要老鼠敢过街,人人便要打。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日之老鼠已大长见识了。它们已懂得“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于是不再上街了;万一要上街,也是或狐假虎威,或与猫同眠于小车之中。老鼠们也正一天天聪明起来,它们不再鼠目寸光,鼠肚鸡肠了。它们不再栖身于梁上,更不会十鼠同穴了。它们躺卧在那贵重的金杯银盏之中或之旁,给你造成一种投鼠忌器之局面,让你难堪,让你尴尬。当然还有更聪明让人最难对付之老鼠,那便是社鼠。社鼠何物?为何奈何不得?使人束手无策?在此笔者不需饶舌,我们还是听听古代政治家晏婴之高见: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之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藏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株之则为乱,株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而今,我们抓了一些其它老鼠,也抓了几只社鼠,如周北方、陈希同、贵州第一夫人;也曾亮相了几只小社鼠,如公开行文卖官的山东省临邑县委,公然组建虚开增值税发票公司的河北南宫市政府,居然弄虚作假哄骗国家总理的安徽省南陵县粮食局……但还有许多社鼠在各层“人主”的庇护下或逃之夭夭,或继续为非作歹。曾不见司法机关刚要传呼某社鼠,于是便有其“人主”或打电话,或写条子,或亲自登门为其说情,使司法难于独立,使社鼠漏于法网。而今,仅对一些社鼠的曝光都难于做到。据《文汇报》讲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门口整天排有两行长龙,其中一队便是各级“人主”派出为其社鼠求情的,而向中央电视台打电话、写条子的就不得而知了。而令人遗憾、扼腕的是有的社鼠的“人主”之头衔比杨伟光先生的要高得多,于是其社鼠便溜之大吉,遗患社会。

那我们对付社鼠就毫无办法了吗?我们经常说,不要割断历史,要继承和发扬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下面不妨再转抄一段《郁离子》中古人谈权衡灭鼠利弊的记载,看对我们消灭各类老鼠,尤其是消灭社鼠能否有所启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以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