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伟人毛泽东失声痛哭的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00:47

作者:夜雨一江

 

1976年,中国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眼球。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

文革之未,多事之秋,党和国家濒临危机,而这时年老、多病,体衰的毛泽东,也进入了弥留前期,他老人家常常用慷慨悲歌的南宋词来表达自己的忧患情怀。

在这之前的1975年3月5日,病重的董必武用颤抖的手在病床上写下了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首诗,总结了他的一生,展望了国家的前程: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28天之后,董必武于19754月2日7时病逝于北京医院。董必武去世,毛泽东觉得国家的又一“砥柱”倾倒了,那一天,毛泽东非常难过,一整天呆坐中堂,茶饭无思。他让工作人员将《贺新郎》录音整整放了一天,那悲壮的旋律,绕梁入髓:“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也许是毛泽东听着太伤感了,将“举大白,听金镂”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毛泽东这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悼念与送别老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我问谁”——就是他老人家当时的心态!

1975年7月的一天,在将要给毛泽东做眼睛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毛泽东问唐由之:“准备音乐了吗?”于是工作人员拿来《满江红》弹词录音带,毛泽东特别喜欢这首词,手术是在音乐声中进行的。 

8月初的一天晚上,毛泽东慷慨悲歌地吟罢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词后,又让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念了这首词:“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对。”

毛泽东晚年,为什么喜欢这些沉雄悲凉的南宋词呢?

昔日那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岁月已不能再现。无人会,悲难诉,既是英雄超越现实群体心态的孤独,也是面对不可企及的“天意”,所发出困惑难问的悲怅,这些爱国词人词作固然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和主题:山河分离——河山统一。但对毛泽东咀嚼南宋词味所产生的共鸣心态,也不必过于坐实地解释为毛泽东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未能统一的悲患。眼看来日不多,“天意”难违,业未竟,鬓已秋,特别是这类作品中描绘的那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岁旌旗拥万夫”激动人心的、他也确曾亲历过的场面,更唤起这位历史巨人比眼看祖国最终没有完全统一深层广阔得多的忧患。

1976年元月8日,当听完周恩来总理的心脏在上午9时57分停止跳动的讣告后,毛泽东主席眉头紧锁,没说一句话,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滚出了泪珠,一直流到了脸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

总理追悼会的前一天,毛主席听到悼词的清样后,依然没说一句话,但泪如泉涌。这纵横的老泪诉说了他深厚的情感,有对患难与共战友的哀伤,有对几十年来交往的回顾,有对自己暮年多病的悲哀,有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沮丧。

毛泽东在其生命晚期的一天,当听到,河南某县水灾严重,有成百上千的人仍处在危难之中,有几十人丧生,有几千人背井离乡时,极为伤心,饱含泪水,并对孟锦云护士讲:“我一听到天灾人祸,就忍不住伤心,我这人感情越来越脆弱了。”

1976年,这是令中国人民难忘的一年,也是伟人毛泽东流泪最多的一年。

 “文革”后期,提起《智取威虎山》等八大“革命样板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976年3月,《红旗》杂志发表初澜的文章《坚持文艺革命,反击右倾翻案风》。初澜是姚文元控制下的文化部写作组的笔名,其观点和结论的权威性是不容质疑的。为体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批判“今不如昔”的右倾错误观点,文章在一一历数了戏剧领域的丰硕成果——“样板戏”之后,又提到了电影战线的新收获,这就是“样板电影”的由来。

它们是:《春苗》、《决裂》、《第二个春天》、《闪闪的红星》、《青松岭》、《难忘的战斗》。其中,《春苗》等四部影片表现姓社姓资的斗争、《闪闪的红星》表现苏区少年“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看,是不是走在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因而受到四人帮青睐外,《难忘的战斗》被高看一眼,就多少有些出人意表了。

《难忘的战斗》系根据部队作家孙景瑞中篇小说《粮食采购队》所改编,它描写了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军的一支小分队深入盛产粮食的太平集,通过发动群众,粉碎了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土匪武装的破坏,胜利完成了粮食征集任务,确保了城市人民生活和新生革命政权稳固的故事。

上影1975年投入拍摄的这部影片,由号称“银幕将军”的汤晓丹执导。它保留了汤片的一贯风格:故事性强、情节曲折,镜头洗练、人物个性鲜明;与“样板戏”中人物塑造手段的千篇一律相比,《难》剧犹如一股湿润的春风,吹进观众久旱的心田。此外,影片在描写紧张斗争的间隙,也用镜头展示了美丽、旖旎的江南山区风光,因而在上映之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影片开始,红旗漫卷、炮火连天。人民解放军跳下战船,潮水一般涌上江南大地。骑兵团田文中副团长挥舞战刀,率领部队冲锋。这是被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称为城市“雅痞”的达式常首次饰演我军指战员形象,显示了汤汤晓丹用演员的独到眼光。

1976年春节期间,中南海游泳池放映《难忘的战斗》。影片中,人民群众扭着秧歌、打着腰鼓,夹道欢迎解放大军进城时,触动了毛泽东的怀旧情结。

他流着眼泪问护士长吴旭君:当年欢迎的人群里有你吗?

吴旭君流泪点头,大家哭成一片,毛泽东失声痛哭,咽不能语,电影也放映不下去了,众人只好搀扶他老人家回菊香书屋休息。

这是毛泽东除看电影《雷锋》后的又一次流泪,当然,这次不只是流泪,而是失声痛哭,这也是伟人最后的一次看电影,亦是逝世前的最后一次无限悲壮的感情流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毛泽东是一个严峻、坚毅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感情丰富、多愁善感的平凡人。他既关心自已的战友、爱人,也同情和关爱极为平凡的普通人。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创造了令世界惊奇的伟业。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一个有英雄而不惜英雄的民族是坠落的民族。今天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时代的标记,民族的化身,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全世界炎黄子孙的自豪!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但他的伟大贡献和精神,人民不会忘记。是他第一次高呼出“人民万岁”的历史最强音,将千百年来创造了历史、却被忽略于正史之外的劳动人民首次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他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必将照耀千秋万代!

 

2010,7,26日于武汉竹斋